第十章 魯蘇之爭

第十章 魯蘇之爭

水利學院建造之初,款項是不好批下來的。

原因很簡單,在文官系統水利學院也不怎麼受待見,而且大明朝廷前幾年還有過好幾次財政緊張的情況。

大明文官對財政緊張,一般來說都緊衣節食。

而水利學院就在節省之中。

而阮安的待詔俸祿,卻是由大內支出的。

很多時候就出現了,水利學院的款項沒有,而是阮安卻有俸祿。阮安自然將自己的俸祿貼進水利學院的賬目之上。

阮安僅僅在水利學院後院有一座小院,還是隸屬學院的,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有些不能扔的東西,都是御賜的,就好像阮安手中的柺杖。

正因爲如此,即便是文官們也多看重阮安一些,水利學院的學生,受過阮安幫助的人,更是數以千計。

桃李滿天下,正此謂也。

更何況,阮安在水利上的權威,很多時候,朱祁鎮要開某渠,或者興建某水利工程,朱祁鎮必須諮詢阮安。

這讓阮安在朝廷事務上,有很大的話語權。

就好像現在,王永和對自己的辦法不太自信,自然要帶着阮安來爲他背書。

坐定之後,王永和就以徐州水利的事情,開始彙報了。

王永和首先說的是山東百姓與南直隸百姓民間械鬥之案。

朱祁鎮剛剛開始的時候,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細細聽來,終於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徐州水利不行,不僅僅是天災,也是人禍。

什麼人禍?就是要從徐州地理說起。

這裡也要先說明,這裡說的徐州,不僅僅是徐州一州,而是以徐州爲中心,包括魯南,淮北,豫東一帶地區。

用網絡上所言的淮海省來代表,或許有些不大吻合,但也大差不差了。

先不要說,徐州地勢如何,降雨或者河道又什麼特點,單單說各種行政關係彼此牽連,就是不可能在這裡興大工的原因之一。

這一帶,影響山東,河南,南直隸。而南直隸又已經被朱祁鎮事實上劃分爲安徽與江蘇兩個省了。

也就是說,這裡的事情要平衡四省的利益才能開始。

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得的問題。

再加上運河。

保運從來是運河沿岸的政治任務。縱然朱祁鎮已經有過幾次,寧可運河斷了,也要保證當地百姓的生活。

但是如此一來,讓地方上更混亂,且無所適從。

怎麼說,運河與地方爭水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甚至山東一些地方,連運河附近的泉眼都不許百姓取用,必須爲運河所用。

這樣的政策不是沒有遇見反抗的。

但是有朝廷在背後撐腰,官員們都能下的了手,百姓們也不敢造次。畢竟對於鎮壓百姓,很多官員都是非常有心得體會的。

但是朱祁鎮否定了這一政策。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首先,誠然運河兩岸,因爲爭水的問題,給地方上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很多百姓因此利益受損,但是問題是運河到來,也給當地帶來很多機會。

運河沿岸本身就有因運河而得利,與因運河而損失的兩個集團,而且這兩個集團彼此之間也不是經緯分明的,很多時候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之前大明的政策是一刀切,固然有很多問題,但是此刻朱祁鎮表現兩者並重,卻更讓下面的官員,不知道該怎麼辦?

運河要不要維護?

要的。

雖然運河在大明南北運輸的體量漸漸降低,但是依舊是官府調動物資,不可獲取的手段,而且如果不維護的話,那些因爲運河得利的百姓,都不願意。

那麼與運河爭水的百姓,要不要安撫?或者說,當地農業用水,要不要滿足?

要滿足。

皇帝已經表明生民爲重了。

但是這個政策很不執行,有能臣幹吏,自然能平衡兩端,但更多的官員辦這樣的事情,會變成兩邊都弄不好,都得罪,裡外不是人。

這就是很多的事情,地方官員喜歡一刀切的原因。

單單是這個事情,本來就夠煩的了。

再加上行政區之間的劃分,兩省交界的百姓,更是旱時爭水,澇時以鄰爲壑,幾乎有一種世仇的感覺了。

事情鬧大之後,各地縣衙來處置,他們自然不願意背鍋,要將事情的責任扣到臨省頭上,甚至一路打官司打到省級,也是如此。

如此一來,不管怎麼樣的規劃水利工程,都不會讓所有百姓滿意。

雖然政治劃界上有省界,但是自然之中卻並不出存在,也就說,不可能因爲你在地圖上劃了一條線,就會讓山東省的水,不能流到南直隸了。

而且規劃水利,自然也要有所偏重。不可能都能得力。比如低窪的地方,最好用來蓄水,而不是用來開墾良田。

這樣的事情,在其他地方治水的時候,也是有辦法平衡的,無非是官府來賠償,或者經淤積出來土地償還一二吧。

但是這裡的問題,就不好辦了。

山東與南直隸,都不願意自己吃虧。

朱祁鎮細細聽了,說道:“此事,朕有分寸。”在朱祁鎮看來,這一件事情要徹底解決,還真不好解決。

但是如果不尋求徹底解決,派一個能鎮得住場子的大臣,去專理此事,想來是行得通的,只要將水利工程修建好了,將來他們之間的矛盾,朱祁鎮也不用多管了。

畢竟,大明天下,皇權不下鄉,什麼爭水,爭地,幾個村子出動數千人大戰,就好像是日本戰國的大戰一般的事情,時常有。有的甚至都不報上來。

錦衣衛報上來幾次,朱祁鎮還有些大吃一驚,當他發現地方官都習以爲常,不是他們有意隱瞞,而是他們真不覺得這事情是什麼大事。

打死了,也是家常便飯。

這裡不過是有些特殊而已。

朱祁鎮預感很準確。

山東與江蘇邊界上的問題,可謂綿延數百年,到了二十世紀,從五十年代開始,兩省爲了邊界矛盾,不知道鬧了多少事情。

所謂的南四湖,也被稱爲難死湖事件。中央發過三次紅頭文件,即便如此,也是到了八十年代纔算是解決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這個問題,朱祁鎮答應解決了,這纔是推進徐州一帶水利的開始。

王永和立即將目光看向阮安。

具體的技術問題,就要看阮安了。倒不是王永和不懂,王永和也是協助過於謙治理黃河的。只是王永和知道,在這方面,皇帝更信任阮安。

阮安咳嗽兩聲,說道:“陛下,青兗徐鳳陽乃至豫東,等地雖然相接,但從地勢上來說,卻不是一體的。”

“鳳陽豫東,乃是淮河的問題,淮河的問題不解決,這一帶的問題就得不道緩解。而徐州與兗州府卻是一體的,這個問題要解決,最好的辦法,是在兗州府南,挖掘一大湖,用以蓄水。”

淮河的問題,朱祁鎮自然知道其中根結在。

遲遲不肯動工的原因,就是因爲工程量太大了。大到了朝廷無法支撐,而今才先放一放。

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
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