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
朝鮮國主正是朝鮮歷史上的明君,所謂的世宗大王時代,這位朝鮮王比起他們朝鮮王,雖然算得上雄才大略,但是也不過爾爾。
之所以有這麼多朝鮮百姓逃過鴨綠江。卻是因爲這位朝鮮王野心勃勃的計劃。
這位朝鮮王在朝鮮西北建立六鎮,將本來是兩屬之地的門圖江南岸給佔領了,形成了而今的朝鮮版圖。
但是他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朝鮮西北人少,而東南人多。他就遷徙東南百姓屯田西北。
以應對可能西北邊患,不知道他的假想敵是女真,還是大明。
不過,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比起大明對開荒的政策,朝鮮那邊對百姓就嚴苛了不少。
於是乎,安置在西北朝鮮百姓,都用腳投票,原來來當大明百姓。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有時候都靠同行烘托的,朱祁鎮覺得大明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但是朝鮮底層百姓的生活,卻是比大明百姓還要慘。
鳳凰衛的這一點事情,不過是千里邊境的一點小插曲而已。
徐晞此刻已經進入正題了,他並沒有就奴兒干都司的事情多言,因爲他並沒有去,就建州女真,與海西女真,不過是泛泛而談而已。
徐晞要講的最主要的乃是大明的長城。
朱祁鎮讓左右呈上一張地圖,徐晞就開始侃侃而談了,說道:“遼東邊牆,主要是在遼河以東,多以木牆,土牆,石牆爲主。”
“依託遼東山林,還有遼河抵擋兀良哈與女真的入侵,從正統以來,前總兵官巫凱,已經本任總兵官曹義都下了大功夫修建邊牆。”
“只是總體來說,也不能封閉整個遼河,兀良哈盤踞在遼河河套中。”
朱祁鎮細細看着,其實他這些已經讀過一遍文章,而今再聽不過是溫故知新而已。朱祁鎮一伸手,就立即有太監遞上一根蘸了硃砂的毛筆,朱祁鎮就在遼東河套的確,畫了一圈。
朱祁鎮心中暗道:“兀良哈。”
這一片所謂的遼河套,就是遼河以北大量地界,與大寧相鄰,朱祁鎮硃筆微微一偏,就將大寧也劃到一起。
這個圈裡面,就是兀良哈三衛的勢力範圍,幾乎遼寧北部,吉林西部,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少許地帶,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這就是遼東鎮面對最主要的敵人。
隨即徐晞細細講解,從遼東邊牆,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是誰修建的,是木製,還是石制,乃至是土牆。
這其實乃是朱祁鎮最大的感受。
在朱祁鎮印象之中,盤旋在羣山之中的明長城,此刻並不存在,而是大明各部爲了抵抗北方的敵人,各自因地制宜的修建出的長圍,甚至不能說是長城。
從材料上就能看得出來。
根本沒有統一的制定。
而且這長城,也是斷斷續續的,有很多缺口。
這也就說明了一個現實。
乃就是大明前期其實在防禦上並沒有下太大的功夫,在兵力佈置上,更傾向於攻勢佈置,也就是活,很多時候,就是修建幾座城池,遏制要點,用來聚集兵馬出擊。
而什麼時候,開始紛紛修建城牆, 乃至長城。
很抱歉,就是永樂末,宣德年間。甚至正統年間修建的也不是太多的,原因很簡單,乃是太皇太后的命令,罷一切不急之務。
修建邊牆之上,被文官認爲這是不急之務,但是問題是朱祁鎮翻閱奏摺之後卻發現,從正統元年,到而今。
每一年都九邊的將領向朝廷上書,想要修建長城,或者說在文書上換名字,但總體來說,都是一樣的。
這一點足夠讓朱祁鎮深思了。
爲什麼幾乎前線所有的總兵官,都在向朝廷要錢修建城池,建立烽火臺,等等,一系列防禦措施。
這讓朱祁鎮心中一直有一幽靈一般的問題在盤旋,大明的軍隊,到底能不能打了,或者說,能不能打過瓦刺?
朱祁鎮有些出神,但徐晞還在繼續說了起來。薊州鎮也一略而過了,原因很簡單,而今的薊州鎮並不是防禦重心,並沒有什麼好說的。
薊州鎮真正成爲防禦重心,卻是遼東邊患大作的時候了。
徐晞重點說的,而朱祁鎮重點聽的就是宣大。
宣府與大同。
徐晞說道:“宣府與大同,乃是朝廷的左右大門,密不可分,臣請一併說之。九邊之重,獨重大同,大同乃是王保保根本之地,當初中山王就與王保保大戰於大同,大同宣府一帶的軍鎮建設,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乃是國初初定,修建大同,宣府,等城垣,聚兵於重鎮之中,遷徙山外八州百姓。燕山,太行以北,成爲一片空地。”
“一直到洪武末年,朝廷步步爲營,佔據漠南之地,建立開平,大寧,全寧衛。”
朱祁鎮聽了也是嘆息一聲。
雖然他這一系乃是因爲太宗皇帝纔能有而今的榮華富貴,但是有時候他不得不承認,太宗皇帝遠遠不如太祖皇帝。
不要看太宗皇帝數次北伐,可謂撼動天下,但是卻沒有太祖皇帝的步步爲營的。開平,大寧,還有朱祁鎮幾步不敢去想的全寧衛。
幾乎將漠南蒙古的地盤全部拿下,與蒙古隔着瀚海對峙。
太宗皇帝雖然與幾次出人大漠,但是最終並沒有形成這樣的戰略局勢。
更不要說,大寧,全寧衛乃是太宗皇帝爲靖難起兵,盡收漠南蒙古之兵,否則的話,當時對峙建文的時候,建文的六十萬大軍有來頭,但是北軍二十萬大軍從什麼地方來的。
如開平,大寧,全寧衛,等幾座在漠南蒙古大城,全部是洪武年間修建的。
只是有些話,卻不是人臣可以說的。
徐晞也是明白這一點,故而他立即跳過了。這一段尷尬事情,說起永樂年間的事情,說道:“永樂年間,與洪武年間修建方向並不同。”
“永樂年間,太宗皇帝爲了遷移百姓,鎮守宣府,大同。多爲軍戶,從此宣府大同百姓多有滋生。”
“故而永樂年間多修小堡,數十里有一堡,可容納大部分百姓託庇其中,只需守上一段時間,就可以等到大同,宣府兵馬趕到了。”
朱祁鎮品味着這種種軍事建築背後的軍事思想。
在洪武年間,很長一段時間,大同,宣府都是純粹的軍事地帶,乃至於漠南蒙古。所有的百姓都是軍戶。
這也是爲什麼太宗皇帝靖難的時候,一口氣將漠南蒙古十幾萬大軍給撤了回來,開平,大寧,全寧等衛,一下子變成了空地。
而在永樂年間,太宗皇帝爲了北伐,這才遷徙百姓在宣大,開平屯駐。很大的原因就是爲了支撐北伐。
畢竟不管多少大軍,糧食總是要人抗馬馱的送上前線的。
最好的辦法不是讓民夫遠征,而是能就地徵召民夫。
所以宣大人口越多,太宗皇帝就能調集更多人力。
開平在宣德年間,還射有口外總兵官,就是駐紮開平,總兵官就是陽武侯薛祿。只是在宣德年間裁撤了。
所以而今徐晞所言僅僅是宣大而已。
“宣德年間,多修長壕,長壕兩側,設有大小城堡,相距數十里一座,有烽火想連,並堵死山口,沿山設墩,軍民共守之。不過,爲了大隊兵馬出入,宣大之間很多大路,並沒有封死,不過是令兵馬駐守而已。”
徐晞一邊說,一邊爲朱祁鎮指點,關卡所在。
看上去是羣關並列,因山爲城,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大明軍隊能打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