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血授職

大明朝廷給遼東經略袁應泰的迴文比預想的要遲上幾日,但終歸還是到了遼陽。

那費英東去時走的隱秘,一路上憑着袁應泰的手令自是無人阻攔,從廣寧到山海關,直至京城,所有的關隘、邊城都沒人知道這隊快馬加鞭的隊伍中有一個重要人物。不過,這到了京城,在朝廷上可就不是秘密。

依着慣例,但凡出現這麼一個較爲重大的事件,這首先便是驗明費英東真實身份的爭議。天啓皇帝年紀雖小,可一樣要面對這種前幾任皇帝一律感到頭痛的場面,好在身邊的魏忠賢好言相勸,沒幾句話便讓天啓皇帝轉了念頭。

朝廷上這回的爭吵,倒真沒如以往那般拖延下去。質疑者不過是跟那幾位提拔袁應泰的文官一貫不對勁,例行公事般的嚷嚷一陣子,上了幾道奏書,便偃旗息鼓收了陣勢。好歹這費英東的俘獲,無論真假都算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收穫。

遼東的戰事總要有個解決的辦法,無論誰去經略遼東,這人選問題上可以鬥一鬥,可這袁應泰既然已經選定,就算想生事,也得等袁應泰出點紕漏纔是。再說,費英東的身份,算是一份大禮。袁應泰說過,明春便欲收復撫順,所有的部署均是針對當初滿朝攻擊熊廷弼的弊處而做的調整,也算是衆望所歸。且這今冬便送來首功,這樣的功績,總還是贏得大多數人的默認。

是故這袁應泰在摺子中說的將費英東之事暫時秘而不宣,也得到朝廷的同意,將費英東收押,待到明初再做處置。而對袁應泰所奏蘇翎的提議,也做了一定程度上的低調回復。自然,蘇翎被升爲鎮江參將,駐防鎮江堡、寬甸一帶,並於明年初春在袁應泰佈署在遼瀋一帶的官兵進攻撫順時,向赫圖阿拉進襲這樣的字句,清清楚楚地寫在行文之中。

這樣一來,蘇翎所部做爲突如其來的一股兵馬,不僅全部被免除了當初的逃兵罪名,且按袁應泰的意思,以一萬兵馬的額度提供糧餉、器械。只是作爲袁應泰的一股伏兵,這項任命並未發佈在朝廷的邸報上,只在山東、天津的督餉官員之間傳佈,令其提供所撥劃的軍需。而在遼東,更是僅限於袁應泰佈置在璦陽、清河一帶的總兵劉光柞,監軍胡嘉模知曉,另外其餘幾位總兵官也被密令逐一通傳,並要求嚴守軍機。

種種因素的作用下,袁應泰沒有將蘇翎招至遼陽宣讀聖旨,而是派了他的一個親隨,叫何丹旭的,帶着十幾個護衛前往鎮江堡秘密授職。按大明朝的律令,這參將一職的大印、旗號以及一應號牌儀仗,自由何丹旭帶往鎮江堡,不過令蘇翎等人感到意外的,是何丹旭還帶來朝廷專門賜予蘇翎的一副精良鎧甲,以及一把號稱削鐵如泥的寶刀。

這些御賜的甲杖,不知是天啓皇帝的主意,還是朝中某位對袁應泰寄予厚望的大臣想的點子,對目前大明的武官來說,這已是鮮見的殊榮。可想而知,蘇翎的這般待遇,代表着多少人對獲得勝利的迫切心情。

何丹旭帶着護衛一路進入鎮江堡,這邊自有馮伯靈派來的人引導,在昔日的參將府前下馬入內。

一進前廳,何丹旭便見廳內已坐了三人,正是蘇翎與馮伯靈、趙毅成。

見既然已有人通報,卻仍這般大大咧咧地坐着,絲毫沒有迎接的意思,何丹旭不禁心中有氣。

“蘇翎接旨!”何丹旭厲聲叫道。

那邊馮伯靈下意識地站起身來,卻又停下,望着蘇翎。

當然,更爲吃驚的是何丹旭。因爲這一聲之後,整個大明朝沒有一個人還會站着的,更別人面前這兩位依舊坐着,瞧着自己冷笑。

“大膽!”何丹旭已經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兒了,只吼叫出這麼一聲。

“坐吧。”蘇翎淡淡地說道,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你......”何丹旭只說了一個字,便向廳外望去,似乎在尋找他帶來的護衛。

面前的情形完全出乎意料,聞所未聞。廳外站着的十幾個護衛見何丹旭神色有異,立即警覺起來,有幾個當即便要闖進前廳。

“拿下!”蘇翎吼了一聲。

只見一片人影閃動,不知從哪兒冒出密密麻麻的鎧甲士兵,遠的手持短弩,近的腰刀連晃,那些何丹旭帶來的護衛還沒回過神來,便已經被一個個的按倒在地上,有兩個手快的拔出刀來,但隨即被亂刀當場砍死。一個士兵收刀稍慢,將一串血珠兒甩到廳內,在何丹旭的腳下畫出一條紅線。

何丹旭跟隨袁應泰多年,何曾見過這番場面?在官場上不過俯視百姓,跪見上官,哪兒有懷揣聖旨,卻見得是血腥格殺的?這兩腿止不住地發抖,眼瞧着便自個兒要跪在地上。

蘇翎揮了揮手,護衛們迅疾退了回去,地上的屍首也被拖走,另有幾人提來幾桶井水,將地上殘留的血跡衝淨,不消片刻,這廳前便乾乾淨淨,毫無危險的徵兆。不過,何丹旭腳下的,還沒顧得上。

蘇翎依舊坐着未動,冷眼瞧着何丹旭,說道:“你是自己坐下說事兒呢?還是......”

一聽這話,何丹旭總算明白了爲何袁應泰袁大人提起蘇翎,總是一副不放心的神色。既然如此重用蘇翎,對方該感恩戴德才是,何須擔心?這武官想攀上文官的門路的可是不少。如今何丹旭明白了,面前這位武官,可不是通常見到的那些服飾差不多的武職官員。

這腦子一轉,反應也快了些,何丹旭當即穩住大腿,顫顫悠悠地走向適才蘇翎指示的椅子,側轉身,倒了下去。

看着何丹旭這般模樣,趙毅成忍不住偷樂,馮伯靈卻臉色有些發白,這種場景馮伯靈還需逐漸適應,這跟隨蘇翎之後,好處接二連三的降臨,或許這個場景,才讓其明白幾分蘇翎的立場。想象總沒有親見來的真切,不過,馮伯靈也沒動什麼心思,這殺都殺了,權當練膽子了。蘇翎不是說過麼?膽子要大一些,官兒才越做越大。這位小兄弟果然如此,膽子比馮伯靈大,官兒自然也比馮伯靈高。

“東西呢?”蘇翎望着臉色尤自雪白的何丹旭。

“在......在.....”何丹旭結結巴巴地說着,拿出一卷包裹嚴密的文書。

馮伯靈離得最近,便伸手接過,交給蘇翎。

“馮大哥,你也坐下,咱們慢慢說。”蘇翎招呼這馮伯靈。馮伯靈這才意識到自己還站着,便隨即坐下,端茶喝上一口。

蘇翎打開文書一看,果然是授職鎮江參將,其餘的不過是例行的套詞。

只見上面寫到:

“敕鎮江參將蘇翎:今特命爾充鎮江參將,分守寬甸、鎮江地方,操練軍馬,撫卹軍士,脩築城堡,防禦賊寇,遇有警急,相機戰守。寬甸、鎮江地方備禦守堡等官悉聽統轄。凡一應軍機,悉聽經略轄制,不許偏私執拗垂方誤事。爾受茲委任,務要輸忠竭力除寇安邊,勿得貪利害人。如違罪不輕貸爾,慎之慎之,故諭!”

這唯一特別的,便是經略一句,算是隻聽從遼東經略袁應泰的轄制,這在大明可是鮮見的。不過,有了這道聖旨,在鎮江堡、寬甸一帶,蘇翎算是正式有了大明的授權。那袁應泰原部署在璦陽一帶的總兵劉光柞,算是徹底失去了對鎮江一帶兵馬的管轄權。按袁應泰答應的一萬人馬來看,實際上這鎮江參將一職,等同於總兵所統轄的人馬。

費英東最大的用處,便是這道算不得秘密的密旨。而這,將使蘇翎在鎮江堡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蘇翎隨手遞給趙毅成,然後問何丹旭,“刀呢?”

“在外面。”何丹旭低聲說到。

蘇翎向站在門口的祝浩招了招手,祝浩便帶人將鎧甲、刀抱了進來,在桌子上一一展開,這才退了出去。

趙毅成仔細閱讀蓋有天氣皇帝御璽的聖旨,蘇翎則與馮伯靈一起檢視鎧甲。這京城打造的鎧甲果然要精緻,裝飾得也頗爲華麗,想必穿戴起來威風自起。

何丹旭不安地坐在椅子上,望着三人發愣,見蘇翎看完鎧甲,轉身面對,便低下頭去。

“袁大人可有什麼交待的?”蘇翎問道。

“沒有。”何丹旭低聲答道。

蘇翎重新坐下,接着問道:“你說我是將你放回去呢?還是......”

這話聽得可是令人心驚。何丹旭當即從椅子上掉下去,隨即跪在地上,磕頭不止。

蘇翎眉頭一皺,說道:“起來說話。”

何丹旭這才站起身來,又不敢站直,低着頭渾身發顫。

“你也算是袁大人的心腹,這心思總還用的多些。”蘇翎望着何丹旭說道,“你說我若放你一條生路,回去你怎麼說?”

何丹旭自然是聰明人,察言觀色一向是準的,只不過今日看走了眼,完全不知道這裡有一個鎮江之主。若是腦子不靈活,袁大人又何必帶在身邊?這蘇翎話一說完,何丹旭便眼睛急眨,腦子裡飛快地盤算着。

“這個......參將大人接旨謝恩,必將嚴整兵馬,誓殺建奴,以報經略大人提拔之恩。”

這麼會兒功夫,能轉變成這樣,何丹旭也是算個能人。

蘇翎聽着這番套話,不置可否,只是緊緊盯着何丹旭。何丹旭見沒有下文,偷眼一望,卻剛好與蘇翎的眼神相對,立時身子又是一抖,慌忙垂下目光。

“今日原本不會有這一出。”蘇翎緩緩說道,“你不過是袁應泰的一個親隨,無官無爵,不過是替袁大人走這一趟罷了,你以爲你是什麼人?朝廷是讓你做宣旨欽差麼?”

何丹旭腿一軟,又跪在地上,連連叩首。這話可說到根子上了,先不說這接旨的事,袁大人的確是不欲張揚這一趟的差使,這一點何丹旭是明白的。不過跟着袁大人在遼東的這些日子,連帶着這些親隨也佔了光,還真沒什麼人對其稍加辭色,再加上聖旨在手,就張狂了點,但隨即就遇到這麼個煞星,怕是整個大明朝再找不出第二個。

“若按適才你說的,”蘇翎繼續說道,“我便放你回去。你轉告袁大人,就說一切都按原議的辦。”

“是。小人一定照辦。”何丹旭答道。這不論怎麼說,都先保命要緊。

說道照辦,蘇翎心思一動,想了想,便說道:“你回去之後,我這鎮江的人馬所需糧草、器械,還要你在袁大人身邊多多照應。”

“是,是。”這大明朝的官兒,若沒有幾個親隨、幕僚跟着,這做官是完全做不下去的。大多數瑣碎的日常事務,都是幕僚們打理。這何丹旭算是無品無級的遼東經略,更何況這官老爺們私下裡的人情往來,常例多寡,都是這些人處置的。

蘇翎瞟了眼何丹旭,冷笑了一聲,說:“我實話告訴你,不怕你此時說得好聽,回去在經略面前又是一套。今日你不過見識了其一,我若尋你,哪怕是你進了皇宮,也一樣照殺不誤。”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何丹旭又是一陣磕頭不止。

“我不妨再提醒你一點,免得你自作聰明。你住的地方,那套茶盞是不是打碎了一個?一直沒尋到一樣的補上?”

何丹旭一怔,這怎麼也知道?這不過是他來時前兩天的事,但隨即何丹旭明白過來蘇翎想表述的意思,這臉色未免更壞了些。

蘇翎見何丹旭的神色,心裡又生出一個想法,便說道:“你若肯替我做事,將來遼陽有什麼不測,我可以想法子保你一條性命。”

這話象是有某種玄機,何丹旭不明所以,連一旁的馮伯靈都對蘇翎這樣說感到不解。

蘇翎卻不理睬何丹旭的迷惑,接着打啞謎。

“你跟着袁大人,這軍機大事想必也知道一些,你們袁大人當真以爲他的部署能一舉奪回撫順?”

這一點何丹旭還是清楚的,不然,在蘇翎身上,袁大人何必花這麼大的本錢?

“若是一旦遼陽危機,你想想會有誰去救你家袁大人?又有誰會在乎你這條小命?”

這個設想,可值得深想了。不過蘇翎並沒給更多的時間。

“我要你做的,不過是順帶着將撥付給我的糧餉、軍需催促一下,你也辦不了更多的事。若是辦得好,你這條命便多一條生路。你可聽清楚了?”

“是。小人明白。”何丹旭暫時止住了顫抖,這些話還得回去慢慢想。這位蘇參將既然花這麼多功夫說話,想必是不會殺人了。

“你回去吧,我會派人順帶着送你回遼陽。”

這麼說,適才那些被捉去的護衛,是回不去了。何丹旭從地上站起,彎腰退了出去,等候安置。

屋內只剩下三人,那馮伯靈此時看着桌上的鎧甲,忽然說道:“這參將府可算名副其實了,你可要搬到這裡來?”

鎮江城自然比寬甸要好得多。趙毅成也望着蘇翎,看來是贊成馮伯靈的說法。

蘇翎搖搖頭,說:“不,還是在寬甸堡。”

說完,蘇翎看了看二人,接着說道:“你們要記住,這參將是怎麼來的。我們做我們的,不管是參將,還是你這個遊擊將軍,都只是我們借用。”

“是。”馮伯靈與趙毅成齊聲低低答道。

“這下面,要趕緊將撥付的糧餉、軍需運回來。”蘇翎說道。

“這雪地裡不好行路,人手不足。”馮伯靈說道,他最近忙着這事,卻只運回三成之數。

“先讓那三千新募的新兵都去,就當一次練兵好了。”蘇翎算是下了令。

這人是挑選的差不多了,但練兵卻進展遲緩,連振武營的都趕不上。

“大哥,”趙毅成問道,“這參將一職算是定了,朝鮮的事情是不是該動手了?”

“這個......”蘇翎一時沒有定下,這事還是很久以前商議的,此時倒是達到了所需的前提。

“先將那個朝鮮元帥帶至寬甸。”

【收藏、推薦,謝謝鼓勵】

第3章 七恨起兵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9章 英雄美人第25章 以商爲引第5章 七月流火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8章 新生活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50章 夜話姻緣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4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章 烈火焚城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2章 衆心所向第24章 築江城第32章 何去何從第9章 李氏農莊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章 雷厲風行第6章 三江連號第9章 未來基石第9章 以血授職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章 遼東監軍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1章 練兵收心第73章 先走一步第2章 百戶屯田第77章 外圍殺戮第37章 酒肆客棧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章 贈書助力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8章 羣山缺口第22章 登州城下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2章 蘇系武官第71章 火炮長槍第3章 西洋之慾第9章 以血授職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3章 跨海揚帆第9章 莽撞之餘第65章 豪爽胸懷第85章 用心險惡第71章 京城兄弟第17章 鹽參商第60章 直截了當第59章 亂上加亂第40章 存身根本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1章 遙相呼應第8章 煙花柳巷第35章 漫天煙雲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7章 黃雀在後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8章 草場新城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章 峰迴路轉第1章 夜不收第19章 新遼商第15章 三十天第19章 安享冬雪第77章 外圍殺戮第48章 建奴內亂第14章 登州計劃第27章 分而擊之第66章 周全安置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1章 餘波未止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8章 羣山缺口第15章 因糧而往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9章 英雄美人第2章 兵部題稿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7章 鹽參商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3章 鐵壁消融第93章 遷居移民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0章 來去由心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1章 遮掩形跡第22章 京韻邊聲
第3章 七恨起兵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9章 英雄美人第25章 以商爲引第5章 七月流火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8章 新生活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50章 夜話姻緣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4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章 烈火焚城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2章 衆心所向第24章 築江城第32章 何去何從第9章 李氏農莊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章 雷厲風行第6章 三江連號第9章 未來基石第9章 以血授職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章 遼東監軍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1章 練兵收心第73章 先走一步第2章 百戶屯田第77章 外圍殺戮第37章 酒肆客棧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章 贈書助力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8章 羣山缺口第22章 登州城下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2章 蘇系武官第71章 火炮長槍第3章 西洋之慾第9章 以血授職第73章 先走一步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3章 跨海揚帆第9章 莽撞之餘第65章 豪爽胸懷第85章 用心險惡第71章 京城兄弟第17章 鹽參商第60章 直截了當第59章 亂上加亂第40章 存身根本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1章 遙相呼應第8章 煙花柳巷第35章 漫天煙雲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7章 黃雀在後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8章 草場新城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章 峰迴路轉第1章 夜不收第19章 新遼商第15章 三十天第19章 安享冬雪第77章 外圍殺戮第48章 建奴內亂第14章 登州計劃第27章 分而擊之第66章 周全安置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1章 餘波未止第76章 再組商行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8章 羣山缺口第15章 因糧而往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9章 英雄美人第2章 兵部題稿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7章 鹽參商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3章 鐵壁消融第93章 遷居移民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0章 來去由心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1章 遮掩形跡第22章 京韻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