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事在人爲

天啓元年八月,大明朝遼東都司境內,再一次進入收穫季節。

大片大片誘人的金黃色由南至北,漸次鋪陳開來。從最南端的旅順,直至寬甸、千山堡一帶,均都鋪滿了深淺不一的顏色,那沉甸甸麥穗,給這戰火警訊頻生的遼東,鍍上幾分喜悅之色。這種收穫季節常見的顏色,甚至也延伸到遙遠的東海、海西一帶,那些在術虎一部盡心開拓出來的農田,也都比往年綻放出更多的金黃來。

遼東這塊土地,仍舊是以粟、麥爲主,間雜着數種豆類,其餘的高粱、小米之類的,也有數種稱呼各不相同的叫法,這些都是遼東百姓賴以謀生的食物。儘管瀋陽淪陷、遼陽一度失守,南四衛的百姓、官吏俱都驚慌失措,舉家逃離故土,但畢竟這南邊臨海之地,春耕要來得早上些日子,是故這人即便不再,地裡的莊稼卻仍然成熟了。

那些一直堅守家園的百姓,大多是無處可去之人,或者說,捨不得家中那點糧食、房屋的人,儘管過得戰戰兢兢,可總算盼來了這一年的收成。倒是那些聞風而逃的人家,那些逃的遠的,已經過海去了山東,這去時不知費了多少心力,要回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倒是那些就近躲進山中的,這數月一過,還能迴歸故園,順帶着收割莊稼。

那戰火一起,這財產與性命最爲看重的,自然要數平日裡家境頗豐的人家。這之中,原屬遼東衛所官員佔了一部分。隨後便是擁有不少土地地大戶人家,以及那些生員、秀才或是祖上留下不少祖產的人,所以這些人一逃,倒是逃得快,眼下這個季節卻是回不來,倒讓遼東餘出不少土地出來,那地裡的莊稼自然成了無主之物。不過,此時遼東尚無人統計這些具體的數是如今的遼東,擁有百畝以上農田的人家。是大大減少。遼東都司積攢了數十年的土地兼併現象。大明朝也曾數度派遣官員,頒佈法令予以清查,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目的。不過,如今卻是被這一場戰火,重新做了調整。

這個季節,要說與往年不同的,是在遼陽附近。昔日大片的農田,如今卻沒有絲毫收穫地顏色。這還得歸結於努爾哈赤率數萬八旗兵馬圍攻遼陽做下地事情。那其中一份部分是本還未來得及播種的,另外一部分。卻是被兵馬踐踏的不成樣子,自然也無法成長。是故在遼陽城附近。便成了距城越近地田地,莊稼越是稀疏。直到幾十裡之外,纔算是看到正常的模樣。

新任參將銜胡顯成。帶着二百多騎兵護衛,從遼東城東四十多裡的弓長嶺上下來,迎面便看到的,便是這麼一副景象。

從鎮江堡一路沿着驛道西行,胡顯成可是從長勢頗佳的莊稼地中一路行過來地,咋一看到遼陽城周是這樣的場景,不免心中略微驚訝。倒不是沒有預料戰事的影響,而是親眼目睹那兩種情形時,視覺地反差太大之故。

胡顯成在鎮江堡忙了數月,到了這個季節,反而輕鬆下來,也便有了這趟遼陽之行。從最初的人手奇缺,到目前地按部就班,胡顯成算是將鎮江堡一帶打理得順當了。爲了這個目的,胡顯成麾下已經多出來數百名新人,都是這幾個月裡尋到地。按着千山堡的習慣,只要是肯做事地人,胡顯成便即刻就安排下去,這樣隨到隨走,不知不覺間就達到數百人之多。當然,這僅僅說得是新人,還不算由千山堡源源不斷抽調出來的人手。

在胡顯成馬旁,緊跟着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穿着一件藍布衫,頭戴儒巾,顯然是一位儒生,或許還是位秀才,夾在一羣鎧甲騎兵之中,格外顯眼。不過,瞧着其騎馬的架勢,倒也像是常出門的人,至少跟着胡顯成的大隊騎兵,沒有絲毫手忙腳亂的樣子。

胡顯成在一塊約有十畝左右長勢不錯的麥田邊,停了下來,細細打量着這一小塊難得的莊稼地。

“將軍。這怕是塊無主之地。”那中年人說道。“不然。早該收了。”

胡顯成回頭笑笑。說道:“一會兒見了我大哥。記着跟他說說。派人來收了。不然可惜了。”

那中年人一聽。問道:“將軍。那蘇將軍會管這類小事?”

胡顯成笑道:“老邵。你以爲我大哥是什麼樣地人?”

那叫老邵地偏着頭想了想。說道:“蘇將軍如今提督遼東軍務。定然事務繁忙。這數萬大軍可都得蘇將軍管帶。想必沒一刻閒地功夫。”

胡顯成揚起鞭子。在空中劃了圈兒。說道:“說得倒是不錯。但也沒你說地那麼忙。走吧。到了遼陽你就見到

剛說到這裡,就聽得遼陽城方向傳來一聲炮響,緊接着,便是一連串的火炮燃放的聲音。

那老邵一驚,忙問道:“怎麼,是建奴打過來了麼?”

胡顯成遙遙望向遼陽方向,略略一想,便笑着問道:“老邵,你怕了?”

老邵遲疑了下,搖搖頭,說道:“不怕。”

胡顯成“哈哈”一笑,說道:“好,不怕就好。這想必是湯南凱的火器營在練炮。走吧,說不定還能趕上看看。”

說完,胡顯成揮起鞭子,在馬後猛抽了一鞭,策馬便向遼陽方向奔去。身後,老邵與二百多騎兵護衛,也緊跟而進,拋下一長溜的塵灰。

這幾十裡的平地,戰馬不過小半個時辰也就跑完了。隨着距遼陽城越近,那城外的數座大營便映入眼簾。就在胡顯成等人剛剛能看清楚軍營外那往來奔行的騎兵容貌時,那連聲震響地火炮聲再次響起。聽聲音,像是從遼陽城西傳來的。

胡顯成在遼陽城東門外的軍營處停了下來,勒馬打量着東門外的三座大營。胡顯成自打從赫圖阿拉撤回千山堡,再到鎮江堡管事,遼東形勢已然大變,可這遼陽,卻是頭一次來。

如今遼陽算是與努爾哈赤接觸的前線地區,這氣氛也是令人不免感覺到幾分緊張。那老邵便是如此,胡顯成看的軍營,在老邵眼裡更是稀奇。鎮江堡城外人雖多。可也比不了眼前遼陽城外的軍營連綿相接的場面。

“將軍。這兒沒火器。”老邵說道。

胡顯成又是一笑,說道:“聽聲音,像是在城西。怎麼。你很想瞧瞧?”

老邵笑着說道:“將軍,在下還沒見過火炮連放的威風,自然想見一見。”

胡顯成說道:“你這麼想瞧瞧,不如我將你調入湯南凱的火器營任個差事,你便可天天都見了。”

“將軍.......”老邵剛叫了聲。纔看出胡顯成不過是說笑罷了,這纔沒將後半句說出來丟人。就瞧這身打扮,那老邵也不像是能在軍營裡做事地人。

“今日先不去瞧了。先見我大哥要緊。”胡顯成說完,便帶着衆人進了遼陽城東門。

鍾維澤安置在東門城門處地哨探人手。早已瞧見了胡顯成一部,恰好這人還見過胡顯成。所以胡顯成沒有收到絲毫攔阻。一直縱馬奔入城內,倒又讓老邵疑惑了片刻。心想這遼陽守門的,怎麼也不問一聲?萬一混進奸細如何是好?

胡顯成可沒顧及到老邵的疑惑,這進入城內,便縱馬向總兵府方向奔去。說起來也有數月未見過蘇翎了,更別說還有不少事情要一起商議,這份心情,卻是一個“急”不能說清地了。

遼東總兵官蘇翎,這日可是專門抽出空兒來,正等着胡顯成的到來。此時正與趙毅成在前廳說這話兒,胡顯成進來,便見到二人坐在椅子上,顯然不是老邵說的那般繁忙。

“大哥。”胡顯成跨入前廳,還未站穩,便大叫了一聲。

“怎麼這麼晚?不是說今日一早便出來了麼?”蘇翎笑着站起身來,說道。

弓長嶺上駐防的祝浩一部,自然是已經派人稟報了行程。胡顯成從鎮江堡也是一路緊趕,到了弓長嶺已是深夜。

“隨便看了看,就晚了點兒。”胡顯成說道。

“城外的大營都看過了?”趙毅成也笑着問道,“我還說等明日在陪你走一圈三座大營。”胡顯成說道。

三人笑呵呵地說了幾句,便分別坐下。

“趙毅成,你這說走便走,就讓我一人留在鎮江堡,我忙得恨不得多生幾隻手出來。你倒好,這來遼陽便不回去了。”胡顯成笑着抱怨道。

“你這不是都處置好了麼?”趙毅成笑着答道,“再說,這可是大哥將我留下的,我在這裡還恨不得多生一雙手

“好啦,都別抱怨了。”蘇翎笑着攔住二人的“攀比”,說道,“這人手不夠,又不是一日兩日地事了。等以後人多了,就不會這麼辦

說道人手,胡顯成像是記起什麼,說道:“大哥,我這回給你帶了個人來。”

蘇翎一聽,便問道:“往這裡帶人?你那裡人手夠

胡顯成笑着說道:“大哥,我那邊人多,尋個人還是方便的。倒是你這裡怕是不好找吧。”

“那倒是。”蘇翎笑着說道:“當初只顧着遷移,倒沒想着留心人手地事情,如今這遼陽城內能用的,可都用上

趙毅成笑着說道:“如今遼陽城兵比民多,可不好找人。”

蘇翎又問道:“你帶地什麼人來?”

“姓邵,叫邵安東。”胡顯成說道。

“這個名?”趙毅成笑着說道,“你不會是光爲的這個名字吧?”

“有這個意思。”胡顯成笑着說道,“當然不止是這個。當初我一見這名字。便留心上了。討個彩兒也沒什麼錯吧?”

蘇翎說道:“你說說,這人是什麼來頭,都能做什麼?若光是一個名兒,你還是讓他哪兒來哪兒去吧。”

胡顯成笑了笑,隨即正色說道:“大哥,此人我已查探過,底細都已清楚,不必多心。這邵安東原是秀才出身,在鎮江堡西南六十里地一個村子裡原也有幾十畝祖產,後來也是被人佔了田。打官司也沒要回來。隨後沒過幾年。這家便就敗了。老婆、兒子都已病死,連祖屋都抵給旁人贖不回來。”

“那他住哪兒?”趙毅成問道。

“沒處住,就在村外地一所破廟裡棲身。”胡顯成說道。“平日裡便靠給別人算命看相換幾升米過日子。不過,此人書倒是讀得極多,這天南海北的,什麼都能說出一長串來。再加上一肚子戲詞兒,遇到紅白喜事。便給人家編排出幾段,討個賞錢。這附近不少村鎮都知道他的名字,請他的人也不少。倒是沒餓着。不過,想再蓋所房子。重新起家,卻是做不到。”

蘇翎認真地聽着。問道:“你說說,他都能做什麼?”

胡顯成說道:“我那時在鎮江堡缺人手。正好趕上往他住的那村子裡安置幾十戶人家,見他識字,便讓他來幫忙辦事。沒想到他做事倒是勤快,手腳麻利,辦事也顯得有條理。我便將其調到鎮江堡內辦事,這才瞧出此人的能耐。這不管放到那個事情上,他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且有些見識,倒是跟大哥說的有些類似。所以,我便將他帶了來,大哥留在身邊,看一段日子,再派做用場也是好的。”

蘇翎想了想,說道:“那就留下吧,我看看再說。如今遼陽城裡那些識字而又能辦事的人,都讓袁大人給抽調得差不多了,我倒沒尋到多少人

趙毅成在一旁補充了一句,說道:“關鍵是能信得過的人很少。”

胡顯成點點頭,看着蘇翎說道:“大哥,我試過幾次,此人還算是可以信。不過,大哥最好再試他幾次,再做處置。”

蘇翎點點頭,說道:“好,這個我有分寸。”

“大哥,那我讓他進來見上一見?”胡顯成問道。

“好吧,”蘇翎點頭答道。“先見一面吧。”

胡顯成便走在門口,招手將那邵安東喚了進來。

“大哥,這位便是邵安東。”胡顯成說道。“邵安東,這位便是我大哥,這是趙毅成,也是個參將。”

蘇翎見胡顯成說得輕鬆,似乎與這個邵安東過於熟悉

“見過二位將軍。”邵安東說着,雙手作揖,拜了兩拜。

這見了蘇翎等人不跪,想必已經知道了蘇翎所部地規矩。這禮節算是做得倒是大大方方,讓蘇翎看着也滿意。

蘇翎看着邵安東,問道:“邵安東,聽說你是個秀才出身?”

“是地,將軍。”邵安東答道。按規矩,這一般的答話,下面便要說出是哪一年中的秀才,可這位邵安東卻是住口不說。僅這一點,可就比別地秀才要順眼一些。

“據說,你的家是被別人霸佔的?”蘇翎問道。

“是的,將軍。”邵安東依舊還是這一句答覆,面色平和。

蘇翎有些好奇,問道:“瞧你的樣子,倒象不怎麼生氣?”

“回將軍,”邵安東說道,“已經氣過了,也怒過此人有了興趣,問道,“什麼叫過了呢?你不想報仇?”

“將軍,”邵安東大大方方地說道,“在下當初倒也想報仇,也想重振家業,不過,自打官司輸了,便死了這條心。”

蘇翎問道:“爲何死心?”

“將軍,”邵安東說道,“這天便是如此,再打也是枉然。”

“怎麼說?”趙毅成又問。

邵安東擡頭瞧了瞧趙毅成,又望了望蘇翎,這才說道:“遼東地天便是如此。不變天,我的家便不會有。”

蘇翎與趙毅成相互看了看,均爲此人地話略感吃驚。這樣話若是放在別地地方,難說會不會扣上一頂什麼帽子治罪。當然,在蘇翎這裡,可不是壞事。

蘇翎想了想,問道:“如何變,你纔會有家?”

邵安東看着蘇翎,略略遲疑了一下,才說道:“將軍。這如何變。在下還未想出來。不過,這遼東的官員不全部換過,在下便永無安家之

“全部換過?”趙毅成一笑。說道,“怎麼可能?”

邵安東說道:“自是不可能,所以在下也沒多往這上面想。”

蘇翎琢磨了會兒,問道:“就算全部換了,你怎知這換來地。不跟原來的一樣?”

邵安東似乎沒想到這個,稍稍一怔,想了想。答道:“那就便心全部換了。”

“換心?”蘇翎笑道:“什麼心?”

邵安東地話無異於瘋話,不過。按着邵安東的經歷,也跟個瘋子差不多。且已經有人這麼叫過他了。

邵安東望着蘇翎,見其一臉地正氣。絲毫沒有取笑之色,便說道:“官官相護之心,貪財枉法之心。”

僅從這“官官相護”、“貪財枉法”八個字,那邵安東的慘事便不必多問了。以邵安東一個秀才的身份,自是一般百姓無法相比,但就這樣一個秀才,還遭受如此屈辱、搶奪,可見那“官官相護”到了什麼程度,並且,那邵安東又跑了多少個衙門,到處申訴,也可見一斑。

蘇翎又問道:“怎麼換?”

邵安東像是遇到了難題,猶豫了片刻,才說道:“將軍,只能靠天意了,人力不可爲。”

聽到邵安東冒出這一句,蘇翎、趙毅成以及胡顯成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邵安東不解其意,將三人反覆瞧着。

趙毅成笑着說道:“邵安東,這若是什麼都靠天意,你說這遼東,那努爾哈赤怎麼說?也是靠天意將其打敗,還一個安穩地遼東來?”

邵安東搖頭說道:“當然不是,這得要靠幾位將軍力挽狂瀾。”

“狂瀾?”趙毅成笑着搖頭,說道:“那努爾哈赤算......”似乎又覺得不妥,趙毅成旋即閉嘴不說。

蘇翎笑着問道:“邵安東,聽你這幾句,也算是非同常人,不過,這天意一說,可不是做事地依仗。”

邵安東說道:“將軍做事,自然是迎刃而解,在下這等人,卻只能仰仗天意

蘇翎瞧他說的無奈,便接着說道:“你這等想法,也算是叫做認命,可對?”

邵安東停了片刻,才答道:“將軍,在下當年在村外的那破廟裡,三天三夜未曾進食,當時便想明白了。這認命與否,全看是什麼人。”

話似乎未說盡,卻有些別地意思在裡面。

蘇翎想了想,問道:“所以你便不想報仇了?”

邵安東搖了搖頭,說道:“這報仇不報仇,都無關緊要了。如今那人已不知去向,那搶去的田產,也都荒蕪了。真要算的話,這也算報了仇

這邵安東的想法,還當真是奇怪。想必他的仇人也因這次戰火逃離了遼東,費心心機奪來地財產,如今被自己主動丟棄,要算的話,還當真算是報仇了,只不過,一般人也不會如此作想。

這樣的人,當然不能融入當今大明朝地仕宦之中,即便還算有個秀才身份,卻已是離了羣的。蘇翎已經有了將其留在身邊地意思了。

蘇翎問道:“我們兄弟的故事,你聽說過麼?”

“聽過。”邵安東當然知道,在鎮江堡地傳說可比遼陽即多且豐富。

蘇翎想了想,說道:“要說天意,我來問你,這天干地旱,或是洪澇,可是天意?”

“是的。”

“那如何應對?”

“天干便要積水,洪澇則需排水。”邵安東答得簡短。

“那你說是靠天吃飯呢?還是靠人自己用力?”蘇翎問道。

邵安東不答,這句話明顯是針對前面說地。當然,事情不會像蘇翎問的這麼簡單,可畢竟不能說做不到。

蘇翎看着邵安東,說道:“你記着,在我們這裡,只有事在人爲幾字,靠的是本事。明白麼?”

邵安東點點頭,眼睛裡似乎重新燃起了希望。

“你先下去吧歇息吧,只要拿出你的本事來,你會看到你說說的換心的那一刻的。”蘇翎說道。

第6章 三江連號第27章 新世界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章 昏官悍勇第87章 一敗塗地第54章 越來越近第8章 暗流涌動第23章 經略牽線第8章 峰迴路轉第12章 將軍手段第7章 保留地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3章 定移營第17章 工部庫存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章 海濱遇匪第27章 悍兵來源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26章 再選官兵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1章 遮掩形跡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4章 戰線前哨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3章 叛將結局第3章 武裝辦案第69章 經略媒人第9章 整編軍第14章 將軍視角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2章 奪命斬第78章 利刃穿心第72章 海上船隊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章 保留地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1章 兵臨遼陽第8章 煙花柳巷第12章 紮營登州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6章 背影如煙第7章 保留地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1章 窮途末路第35章 遼陽移民第59章 將軍賜名第57章 臉面交情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1章 遙相呼應第83章 一勞永逸第8章 暗流涌動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8章 羣山缺口第28章 死而復生第25章 女真戰俘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7章 蒙古一部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8章 死而復生第51章 提督遼東第21章 水師一部第73章 先走一步第3章 以河爲界第12章 紮營登州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7章 嗜血之兵第46章 籌辦喜事第28章 死而復生第11章 故人相見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章 以河爲界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6章 心存高遠第90章 借力蒙古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4章 築江城第71章 火炮長槍第4章 軍政之分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1章 水師一部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9章 人算天算第25章 虎添翼第4章 紅色戰旗第71章 火炮長槍第70章 天啓內帑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2章 將星隕落第13章 如箭在弦
第6章 三江連號第27章 新世界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章 昏官悍勇第87章 一敗塗地第54章 越來越近第8章 暗流涌動第23章 經略牽線第8章 峰迴路轉第12章 將軍手段第7章 保留地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3章 定移營第17章 工部庫存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章 海濱遇匪第27章 悍兵來源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26章 再選官兵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1章 遮掩形跡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4章 戰線前哨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3章 叛將結局第3章 武裝辦案第69章 經略媒人第9章 整編軍第14章 將軍視角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2章 奪命斬第78章 利刃穿心第72章 海上船隊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章 保留地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1章 兵臨遼陽第8章 煙花柳巷第12章 紮營登州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6章 背影如煙第7章 保留地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1章 窮途末路第35章 遼陽移民第59章 將軍賜名第57章 臉面交情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1章 遙相呼應第83章 一勞永逸第8章 暗流涌動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8章 羣山缺口第28章 死而復生第25章 女真戰俘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7章 蒙古一部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8章 死而復生第51章 提督遼東第21章 水師一部第73章 先走一步第3章 以河爲界第12章 紮營登州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7章 嗜血之兵第46章 籌辦喜事第28章 死而復生第11章 故人相見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章 以河爲界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6章 心存高遠第90章 借力蒙古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4章 築江城第71章 火炮長槍第4章 軍政之分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1章 水師一部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9章 人算天算第25章 虎添翼第4章 紅色戰旗第71章 火炮長槍第70章 天啓內帑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2章 將星隕落第13章 如箭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