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各取所需

馮伯靈來時是提心吊膽,這回去的時候,與胡德昌倒是有說有笑,心情大好。胡德昌拿出一副商人嘴臉,讓馮伯靈初次嚐到了作爲一家人的熱情。兩人回去後聯絡得更加緊密,馮伯靈的家產從此步入緩慢增長之中。

蘇翎再次下令,命趙毅成指揮潛伏小隊再次清掃鎮江堡四周方圓百里的區域,將所有遼東都司原有的底層官吏一概清洗乾淨。這些小吏小官不過芝麻大點的地位,每月也不過是點糧食的俸祿,卻未料到會在某一天夜裡被幾個彪形大漢給綁了去,除了被詢問一些本地戶籍一類的詳情之外,只給了兩個選擇,從或是不從,那些稍稍猶豫的,便從此在遼東消聲滅跡,機靈的,則被叮囑幾句後原樣送回。自此,鎮江堡一帶的官方消息被完全封鎖,除了民間流言,是半點實情都到不了遼陽。同時,在鎮江堡城內發生一起飢兵騷亂事件,幾個僅剩下的文官全部被亂兵抄家,財物被洗劫得一乾二淨,至於人,也從此失蹤。而其他一些辦事的小吏,則也被警告了一番,成了老老實實聽話辦事的編外人員。鎮江城內,便是代管鎮江水師的“遊擊將軍”馮伯靈一人獨大。

熊廷弼派駐鎮江的四千新兵,沒到一月,便因餉糧問題少了一半,但馮伯靈卻是隻字未提,駐紮在鎮江堡外軍營裡則不斷地進駐新兵,始終保持在四千的編制上。熊廷弼依舊沒忘了給這支人馬補給,再加上馮伯靈打着熊廷弼的名義四處徵糧催餉,從旅順口的官運糧餉中也能得到一部分,這支四千人馬的隊伍,成爲唯一保持建制的明軍。這多少在熊廷弼的心中將馮伯靈再次列入可靠的隊列。

進入萬曆四十八年二月,流言越傳越廣,遼陽城內人馬也越聚越多。賀世賢帶領小股人馬不斷向撫順一帶滲透,但卻不與後金接敵,一旦望見,便轉瞬即回。同時瀋陽一帶也有兵馬調動的徵兆,一切跡象都表明,熊廷弼最近將有大動作。

遼陽城內的哨探,不唯趙毅成所部,連努爾哈赤的暗探們都得知一個消息,官軍與朝鮮軍約定將在萬曆四十八年三月,再次進軍赫圖阿拉。這從時間上,進攻的方向上都與上次薩爾滸一至。不論真假,努爾哈赤得知這些消息,變得異常緊張。

二月底,冰雪尚未消融,努爾哈赤開始調兵遣將,連續三天閱兵,並在明軍有可能進攻的道路上設置木柵,派駐重兵,嚴密防守。在赫圖阿拉設置甲兵三千,在新棟鄂以及赫圖阿拉至鴉鶻關一路,各設守兵一千,在西部界藩城設甲兵兩千。與此同時,努爾哈赤還親自帶着八旗兵,從二月十日開始,沿着明朝的舊邊牆防線,在尚間崖、溫德狠、德里沃赫、扎克丹四地,連續奮戰六日,趕造出四座較小的城堡,與撫順包城連成一線,並列五城,構成後金自己的防線。並在每一城中都派駐重兵,一邊防守,一邊準備春耕。在另一邊,努爾哈赤派出兵馬做出逼近虎皮驛,威脅賀世賢,擺出一副進攻的態勢。而在赫圖阿拉,努爾哈赤與衆貝勒、大臣商議的卻是,將臨時都城西遷,由界藩城移到薩爾滸城,納入重兵環護之中。

對於赫圖阿拉以西,千山堡這個鄰居來說,努爾哈赤擺出一副“攜手與共”的架勢,李永芳被再次派往千山堡,面見蘇翎。

這次李永芳可是備足了厚禮,僅白銀便有萬兩。其餘布匹、綢緞,都是從努爾哈赤的府庫中精選而出的。相對於開原城破後所得,這當然不足一提,但對於這個努爾哈赤一直沒功夫收拾的小鄰居,此次可是花了大本錢。

李永芳這次來原本以爲走的還是上次熟悉的道路,誰想卻被告知將全部禮物都送往寬甸堡。這“寬甸”二字,令其心中暗自驚訝。李永芳如何看待蘇翎的千山堡倒不是很重要,關鍵是努爾哈赤對於這個小鄰居的心思,李永芳可是知道不少。對於一直偏居一隅的千山堡,雖然努爾哈赤算是吃了大虧,但並未如何看重,而費英東的被俘,又讓其投鼠忌器,始終不能做一了斷,與大明的對峙,又使得努爾哈赤的目光不得不落在西面。而這一次,努爾哈赤甚至慶幸自己未曾對這個蘇翎痛下殺手,留得這一片緩衝地,足夠使赫圖阿拉得到一定的安全掩護。千山堡一直沒見有什麼大的動作,讓努爾哈赤以爲其不過是滿足於自立,看不出多大的野心。而此時李永芳得知寬甸一事,不免對努爾哈赤的這一判斷產生懷疑。

李永芳帶着自己百多人的隊伍望見寬甸堡時,首先被堡外的一片房舍所吸引。寬甸五堡,利用曾在多年前來過一次,還留有殘存的印象。此時看來,堡牆看上去變化不大,但這堡外的數以百計的木屋、棚架,卻是未曾料到的。待看到不少人在相互交易物品時,李永芳更是好奇,若不是見蘇翎纔是此行唯一目的,這倒真要進入寬甸市場好好看看。

蘇翎見到李永芳時,態度明顯比上次要和藹,這寬甸堡內的蘇府可比千山堡條件好得多,李永芳面前的茶盞,就算是一件較爲精緻的瓷器。

李永芳呈上禮單,千山堡見人不跪的規矩,讓李永芳多少在蘇翎面前顯得要自在得多。

蘇翎接過瞧了瞧,說道:“這回可是不少,怎麼,是有事要辦?”

“是。”李永芳低頭應道。

“說吧。”

李永芳對這種直來直去已經熟悉了,便開口說道:“英明汗....”

這三個字一出口,李永芳便覺不妥,擡眼看了看蘇翎,見其並未露出不悅之色,這才接着說下去。

“努爾哈赤說,將於近日致書遼東,與大明朝以遼河爲界,重新劃分國境。”

“哦?不打了?”蘇翎眉毛一動,接着問,“怎麼劃分的?”

“從遼東的海蘭到太子河作爲兩國的分界,遼河以東,包括瀋陽和遼陽兩地在內,作爲對努爾哈赤“七大恨”的償付。”李永芳這話的立場,不知站在哪裡。

“海蘭?”蘇翎心中一動,一旁的趙毅成連忙翻出一張地圖,兩人湊在圖上尋找着。

“這麼說寬甸,渾江北岸、長白山以南,努爾哈赤便不要了?”蘇翎問道。

“大致的界限是這麼劃分的。”李永芳說道,“大明朝若真的談及地界的劃分,想必也不在意那一段的具體疆界。”

“這是你的建議?還是努爾哈赤自己的主意?”蘇翎緊盯着李永芳問。

“這...海蘭是我提議的。”

這即是說千山堡這一段的範圍努爾哈赤未算在自己的領土之內。

蘇翎看這李永芳良久,才說道:“很好。你也算是知趣的人。那麼你這次來,還有什麼?”

“努爾哈赤說,若將軍願意歸附後金,將軍現在的轄地仍作爲將軍的屬地,同時任命將軍爲五大臣之一。”五大臣是僅次於八旗貝勒的地位,對於努爾哈赤以血統掌控八旗統轄後金的制度來說,地位不算低了,何況還有這麼一大片土地。

“若是這樣,是不是這疆界便劃到寬甸?”蘇翎面帶笑意地問道。

“是。這個方案還未正式致書遼東,要等將軍回話之後再定。”

“若我不願意呢?”蘇翎問。

“若將軍暫時不願依附,努爾哈赤可極力支持將軍在這一帶自立,若遼東來襲,努爾哈赤願派兵協助抵敵。”

蘇翎與趙毅成相互看了看,都未開口。

李永芳見此,接着說:“其實將軍在渾江北岸、長白山一帶的行動,努爾哈赤都已知曉,不過,並未派兵阻撓。這次劃分地界,也是將這個考慮在內的。”

“是你的提議吧。”蘇翎問。

“是。”李永芳低聲回答。

“不管今後如何,你這份心,我們領了。”蘇翎說道,“這亂世之中,你也是個聰明人,話不多說,日後如何審時度勢,你自己好生分辨。”

“是。”李永芳再次答道。

“你覺得這遼東日後會如何?”蘇翎忽然問道。

李永芳一愣,沒有料到蘇翎會問他這個問題。

“八旗兵......”李永芳琢磨着措辭,“遼東不可擋。”

蘇翎與趙毅成點點頭,沒有說話。

“若是遼東此次再敗,遼陽瀋陽定會不保。”李永芳說。

“是不是你提議努爾哈赤將精銳都放在瀋陽一帶?”蘇翎問。

“是。”李永芳說道,“也不完全是我的作用。努爾哈赤最初也是這般打算的,不過那些貝勒與大臣們有些提議從寬甸一帶進駐遼東腹地,再進襲朝鮮。不過,後金兵力不足,這般展開將處處薄弱。努爾哈赤便未採納。”

“所以我們這邊,還有長白山一帶,努爾哈赤便放在一邊,暫時不顧?”

李永芳一時沒有說話。

“你倒是一舉兩得啊。”趙毅成在一旁接了句。

李永芳將頭一低,沒有開口辯解。

“這些便不說了。李永芳,你不妨直說努爾哈赤想做什麼?”蘇翎說道。

李永芳這才擡起頭,說道:“將軍不論哪一種答覆,只需保持現狀便可。這阻絕朝鮮與遼東兵馬在東路上的進襲,便出在此處。”

這個在蘇翎與趙毅成分析過百遍的結論,從李永芳嘴裡說出來,便算是確定無疑了。

“瀋陽、遼陽,這一戰總會出現,那時,遼東的局勢將再度改變。李永芳,你且記住,到時何去何從,你好生想想。你這就下去吧。”

李永芳正想着這說得含糊的話,卻聽後面一句,只得下去了。

“大哥,我們怎麼答覆?”趙毅成問道。

“答覆?”蘇翎笑着反問,“爲何要答覆?”

趙毅成心中一動,也看着蘇翎笑了起來。就讓努爾哈赤猜去吧。這個結果,比說什麼都好。

李永芳便帶着這個沒有答覆的答覆返回赫圖阿拉,至於那些禮物,蘇翎自然收下了。自從陳澤風那件事開始,蘇翎的態度轉變不少,以往的某些固執,開始變得可以商量。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是趙毅成的功勞,畢竟這處置數萬人馬的決斷,不是簡單的一件事。

不論蘇翎的這個做法讓努爾哈赤如何猜想,千山堡依舊贏得了在夾縫中繼續生存的時間。

在另一面,對峙的兩方可沒有蘇翎這般輕鬆。

努爾哈赤連續督兵防守四十多天,卻始終有明軍進攻的消息。直到四月初十日,才命令八旗兵各自歸寨,備糧,修理器械,以備隨時應戰。似乎此時努爾哈赤才明白熊廷弼是玩的花招,空自虛驚一場。有些惱怒的努爾哈赤一面加強春耕的人手,一面派數萬八旗兵屯駐在撫順等沿邊五城,並連續以二、三千騎兵爲一隊,深入遼瀋近境,凡是距離瀋陽六十里左右的沿邊的墩臺一概攻取損毀,捉拿戍守的明軍,並且與西面的蒙古部落商議向南威脅明兵糧道,使遼陽、瀋陽更加困於糧餉的缺乏。

萬曆四月二十九日,蒙古以一千多騎兵由平虜堡一直搶到郭三屯。五月十日大貝勒代善率領數萬八旗鐵騎騎兵,攻下遼瀋東部六個城堡,掠取數千人、畜。努爾哈赤又另外派出一千多人由葦子峪出發襲擊靉陽。五月十八日,努爾哈赤派一千多騎兵從東州堡入犯花嶺山。這些不過是半是泄憤,半是劫掠。人口、糧食、牲畜,努爾哈赤都要,且越多,則需要更多的來補充隨人口增加而帶來的糧荒。

到了萬曆四十八年四月,努爾哈赤正式提出以遼河劃分爲兩國的疆界,果然與李永芳所說一致。

至於遼東經略熊廷弼,雖然自上任以來將遼事治理得看上去是頗有效率,而讓努爾哈赤驚疑不定,忙於應對,算是小勝一步。但熊廷弼對於努爾哈赤這種分隊襲擾的戰術卻無法應對,遼東現有的兵馬雖已增多,卻是不能多到抵擋多處的地步。

春季的糧荒,讓熊廷弼幾乎處於絕望的處境之中。由於去年的戰事,虎皮驛一帶的居民早已逃散,田地荒蕪,無人耕種。熊廷弼派出領兵的三位總兵所管帶的明軍,十個月里人不得解甲,馬不卸鞍,早已疲憊不堪,再加上糧餉缺乏,熊廷弼此時也不得不命柴國柱、李懷信兩位總兵,帶隊撤回遼陽補充給養。這樣便只有賀世賢的軍隊,困守在古城、奉集堡一帶。

眼見得冰雪逐漸消失,氣候轉暖,草色開始浮現眼簾,熊廷弼更是擔心努爾哈赤趁機進攻,便不斷地加固城牆防禦,將原本就已經足夠堅實的高牆,更是變得堅不可摧。但這一現象讓努爾哈赤得知了,卻將以往的防備之心丟在一邊。這對峙的形勢,便是看誰最先露怯,無疑,熊廷弼輸了。遼陽、瀋陽一帶的明軍,開始面對努爾哈赤的新一輪進襲。

【收藏、推薦,謝謝鼓勵】

Wωω⊕ тTk án⊕ C 〇

注:昨日突降暴雨,城內積水沒膝,大片地區停電,是故更新變緩,見諒!

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7章 分而擊之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2章 兩岸相連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6章 嚴寒將至第61章 好事多磨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3章 如箭在弦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9章 死生未卜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9章 風雲隱現第91章 瀋陽屯田第87章 一敗塗地第90章 借力蒙古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8章 新生活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5章 虎添翼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7章 悍兵來源第58章 各算各的第8章 暗流涌動第27章 十萬知府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1章 遮掩形跡第7章 變中有變第31章 兵臨遼陽第76章 再組商行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0章 轉念餘韻第19章 新遼商第39章 江湖人士第9章 未來基石第13章 鐵壁消融第8章 越河演練第50章 逃亡官兵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9章 安享冬雪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2章 將星隕落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1章 天朝小國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4章 世家大戶第2章 兵部題稿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6章 各有所爲第41章 遼陽又變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0章 兵鋒初顯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0章 身份之疑第74章 相見之宴第47章 重振陳家第4章 雷厲風行第76章 再組商行第64章 依計漸進第93章 遷居移民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2章 將軍手段第63章 黑山之城第31章 信手拈來第6章 海濱遇匪第69章 大展宏第29章 遼東畫卷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8章 鎮江堡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2章 鎮江水師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9章 新學堂第57章 女真國策第4章 軍政之分第12章 奪命斬第18章 兌現軍功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2章 紮營登州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7章 分而擊之
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7章 分而擊之第29章 遼東畫卷第12章 兩岸相連第27章 十萬知府第16章 嚴寒將至第61章 好事多磨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3章 如箭在弦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9章 死生未卜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9章 風雲隱現第91章 瀋陽屯田第87章 一敗塗地第90章 借力蒙古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8章 新生活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5章 虎添翼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7章 悍兵來源第58章 各算各的第8章 暗流涌動第27章 十萬知府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1章 遮掩形跡第7章 變中有變第31章 兵臨遼陽第76章 再組商行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0章 轉念餘韻第19章 新遼商第39章 江湖人士第9章 未來基石第13章 鐵壁消融第8章 越河演練第50章 逃亡官兵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9章 安享冬雪第74章 相見之宴第12章 將星隕落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1章 天朝小國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4章 世家大戶第2章 兵部題稿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6章 各有所爲第41章 遼陽又變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0章 兵鋒初顯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0章 身份之疑第74章 相見之宴第47章 重振陳家第4章 雷厲風行第76章 再組商行第64章 依計漸進第93章 遷居移民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2章 將軍手段第63章 黑山之城第31章 信手拈來第6章 海濱遇匪第69章 大展宏第29章 遼東畫卷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8章 鎮江堡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2章 鎮江水師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9章 新學堂第57章 女真國策第4章 軍政之分第12章 奪命斬第18章 兌現軍功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2章 紮營登州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7章 分而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