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鐵壁消融

馮伯靈並未得到他希望聽到的回答。

就在兩人之間的沉默沉得幾乎令馮伯靈按耐不住的時候,趙毅成推門進來,向兩人看了看,便遞給蘇翎一張紙。蘇翎接過細細審閱,馮伯靈的問題,便被暫時拋在一邊,馮伯靈不免有幾分狐疑,這趙毅成是否是被蘇翎特意安排在這時闖進沉默。

看完紙上的內容,蘇翎面色不驚,只示意趙毅成也坐下。這無需向馮伯靈介紹,就如同蘇翎根本無心認識馮伯靈帶來的人一樣。蘇翎與馮伯靈兩人之間的關係,至少在這次談話未結束之前,尚不能說對立,也不能說這交情如故。

蘇翎看向馮伯靈,說道:“剛剛收到的消息,七月二十五,努爾哈赤攻陷鐵嶺。”

馮伯靈略略一驚,問道:“可確切?”

蘇翎點點頭,對趙毅成說:“你給馮大哥說說詳情。”

趙毅成便說道:“自六月努爾哈赤攻陷開原,得開原城中財物數百萬財物,哨探聽聞努爾哈赤將所得分出十數萬,分別送往西部蒙古宰賽、煖兔侄叔的一部,以及炒花一部,讓他們向東逼近遼陽、瀋陽,向西襲擾廣寧一帶,遼東都司在這兩地都在收攏人馬,以備防禦。”

蘇翎插言道:“這個意思便很明顯了。鐵嶺。”

馮伯靈點點頭,表示贊同。蘇翎與馮伯靈均在開原一帶戍守過邊牆、堡寨,這蒙古部族入境也是常事。這大明朝遼東都司往來公文上,稱蒙古部族爲達賊,稱女真爲夷人、建虜。蒙古部族犯邊的事,每年都有。這聲東擊西之策,到也不是空穴來風。原本開原、鐵嶺一帶的邊牆、堡寨,便是將二者隔絕,不使之聯手進犯,如今開原陷落,這道牆便隨即坍塌。

“遼東都司這回沒有犯錯。”趙毅成繼續說道。“儘管開原丟失後,開原、鐵嶺一帶的百姓紛紛逃亡,遼東經略楊鎬命總兵李如楨駐兵瀋陽,南北策應。又令參將賀世賢駐守虎皮驛,往來應援。”

瀋陽距離鐵嶺一百二十里,虎皮驛距離鐵嶺一百八十里。若是消息及時,這策應、救援都可辦到,這一佈置本身算是恰當的。

趙毅成說:“七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率八旗兵馬開始向鐵嶺進發。鐵嶺遊擊將軍李克泰在努爾哈赤到三岔兒堡,入邊十四、五里時,便有哨探回報。遊擊將軍李克泰立即稟報駐紮在瀋陽的總兵李如楨。但直到二十五日,李如楨的援兵卻仍然還在路上,行進極慢,努爾哈赤得以從容揮軍進犯鐵嶺。只用了不到兩個時辰,鐵嶺便被攻克。守城署事遊擊李克泰、緣事遊擊喻成名、新兵遊擊吳貢卿、海州參特丁碧、督防判官塗必達等戰死,只有新任遊擊王文鼎等跳城逃跑了,鐵嶺城內軍丁戰死四千餘,百姓被殺、被俘的近萬人。”

馮伯靈聽到這些消息,心中說不出是什麼滋味。那些陣亡的士兵、武官,定會有不少是馮伯靈見過、認識的。“援兵沒有及時趕到?”馮伯靈似乎不死心,追問了一句。

“趕是趕到了。”趙毅成說道,“不過,最先到的,卻是宰賽的蒙古兵。”

“怎麼?不是被被努爾哈赤買通的麼?”馮伯靈問。

“這不清楚。”趙毅成老老實實地答道,蒙古部族之間也與女真部族之間一樣,沒有真正的聯盟,這中間也是複雜的很多部族。向金還是嚮明,怕是連蒙古人自己也難以分辨。

“宰賽率領兒子色特希爾、喀什克圖和扎魯特部、科爾沁部貝勒巴克、巴雅爾圖、色本等一萬多人馬,於二十六日清晨,趕到鐵嶺城外,伏兵於高粱地中。不過,被後金大貝勒代善領兵擊敗,死傷無數,宰賽貝勒和兩個兒子,扎魯特的巴克、色本兄弟,科爾沁明安貝勒的兒子桑阿爾塞,宰賽的妹丈岱葛爾塔布囊等共一百五十多人被俘。至於李如楨......”

說道這裡,連趙毅成都不禁露出幾分鄙視。

“鐵嶺是二十五日辰時陷落,李如楨的人馬到二十五日申時纔到新興鋪,說是要等坐虎皮驛的賀世賢來彙集,等賀世賢領兵抵達,李如楨卻在鐵嶺城外距十五里處紮營,沒有攻擊努爾哈赤。等蒙古兵敗後,李如禎率領軍卒才割取首級一百七十多個後,便即退兵。隨後幾日,鐵嶺一帶的大小堡寨,先後陷落。”

李成樑的一世英名,到這一代算是結束了,只是這割首級的慣例,卻仍然長盛不衰。

馮伯靈從未聽過如此詳細的哨探回報,但這聽到的任何一句,他都能確認是真實的。從薩爾滸一戰到開原、鐵嶺先後陷落,馮伯靈算是對自己服役的明軍,徹底失望。

蘇翎緊盯着馮伯靈,問道:“馮大哥,若是由你率領李如楨的人馬,救鐵嶺的機會,會有幾成?”

馮伯靈低下頭想了想,慢慢說道:“沒有把握。”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薩爾滸明軍優勢兵力,尚且一敗至此,這剩餘下來的人馬,還能拼得幾時?估計那李如楨正是如此想的,這才猶豫不決、姍姍來遲。

蘇翎讓趙毅成拿出一張圖,收拾一下桌上的酒菜,將圖攤開。

馮伯靈一看,覺得眼熟,再仔細一看上面的標註,是沿邊各堡寨隘口的名字,這才明白,這是一張標繪詳盡的

遼東駐防圖。雖說這圖的畫法馮伯靈第一次見到,但顯然要比遼東都司的詳盡,且清晰明瞭。

蘇翎伸手指着圖上標註的堡寨,說道:“馮大哥請看,這裡鐵嶺、開原、撫順,這是鎮江堡。這是寬甸......”說道寬甸時,蘇翎略停一下,隨即指向別的堡寨。

“遼東都司由東向西,撫順、清河、璦陽、孤山、鹼場、一堵牆、灑馬吉、散羊峪、馬根丹、東州、會安、白家衝、三岔兒、撫安、柴河、松山、靖安、威遠、鎮北等數十個堡寨,有的已經落入努爾哈赤之手,剩下的也是遲早的事,如今遼東都司這鐵嶺一敗,大概還能剩下....”

“七萬多吧。”馮伯靈要比蘇翎知道的更確切一些。

蘇翎點點頭,繼續說下去。

“這七萬多人馬,都大部都在廣寧一線,遼河以西最多,剩下的便是在遼陽、瀋陽。這遼東以東,怕是馮大哥所部算是最多的一支了。”

馮伯靈暗自點頭,這點說的沒錯。這遼河以東,若是算衛所的編制,那旗軍還有數萬,但那都是屯田的,頂多能上個墩架堡臺瞭望烽燧只用,說戰,那是沒有的。

“馮大哥你看,”蘇翎用手指沿着邊牆一線劃下來,“這邊牆,還在麼?”

從圖上看,遼東都司花費鉅額人力、銀兩修築的邊牆防禦,在鐵嶺陷落後,便不復存在。這中部的撫順、清河,西北的開原、鐵嶺,東部的寬甸五堡,哪一處都不在遼東都司的控制之下。

蘇翎再次詢問馮伯靈,“馮大哥,若你是努爾哈赤,下面將要殺向哪裡?”

努爾哈赤的是否會再次襲擊遼東,是不容置疑的。馮伯靈仔細看着地圖,沉默不語,心裡暗自琢磨着。蘇翎也不催促,與趙毅成交換了一下眼色,便靜靜地等着馮伯靈開口。

這地圖上標註的十分明顯,邊牆沿線的攔阻作用消失之後,努爾哈赤面對的是沒有遮掩的遼東。瀋陽、遼陽城牆堅固,又駐守着重兵,城內火炮衆多,努爾哈赤要打不會再如先前那麼輕鬆,何況連敗之下,敗兵大都涌入瀋陽、遼陽,這光人數,便不可輕視。努爾哈赤兵馬縱橫幾十年,不會算不清這筆帳。西北面,只剩下葉赫部,這是唯一努爾哈赤沒有收復的女真一部,並且葉赫一向與大明走得很近,上次大軍出征,葉赫不還出兵一萬多人麼?這早已成爲努爾哈赤恨極的目標。再加上開原、鐵嶺丟失,這葉赫更是孤懸絕地,連個聲援的人都沒有。打葉赫輕鬆許多。再往東,便是寬甸這裡了。

想到這裡,馮伯靈不禁擡頭看了看蘇翎,又看了看趙毅成,然後再次將頭埋在地圖上,細心琢磨。

又隔了良久,馮伯靈纔開口說道:“若打,西北葉赫,東面寬甸。”

有了這個答案,似乎下面的話便就順理成章了。

“馮大哥再想想,若是我們不在這裡,這寬甸是否能守得住?”蘇翎問。

這幾乎算是廢話,沒有蘇翎這部人馬,寬甸根本便無需努爾哈赤派出八旗大部,甚至只需一旗人馬,便可橫掃寬甸五堡,說不定將鎮江堡都囊括在內,也沒有什麼難度。努爾哈赤暫時未將此處作爲主要目標,完全是因爲這裡沒什麼好處。這土地佔領了,至少要有半年的功夫才能得到收成,而這半年,遼東不會聚集人馬再打回來?是故這撫順、開原,努爾哈赤都是搶個精光之後,全軍而退,這些土地暫時對其沒有用處。其實這樣看來,打葉赫比打寬甸的可能性更打一些。但此時這個問題,牽扯到的,倒不全是努爾哈赤,而是蘇翎。

若是如此,這個回答,便不那麼簡單了。馮伯靈再次陷入心裡的一番琢磨之中。這蘇翎佔據寬甸五堡,顯然是反叛,與努爾哈赤沒有區別。但蘇翎與努爾哈赤又不是一路,這憑空生出的一部人馬,生生在遼東寬甸與努爾哈赤的赫圖阿拉之間撐起一片天來。只是這寬甸一帶,被努爾哈赤佔了,與被蘇翎佔了,又有何區別?但這並不能成爲蘇翎佔據寬甸的理由,至少在遼東看來,這個理由是蠻橫無理的,不,是叛逆。

蘇翎這回沒有給馮伯靈更多的時間,他伸手將地圖展了展,指着一處地方說:“馮大哥,我們以往是在這裡,不過就是謀個存身之所罷了,再無其它想法。但努爾哈赤卻不給我們這個機會,這一戰,我們勝了。你大概也聽說過努爾哈赤兩旗戰敗的消息吧,那一仗若是我們敗了,不僅是我們十幾個兄弟,連這山中與我們一樣只求吃飽的百姓,都不會有今天。”

馮伯靈點點頭,這個說法是能夠接受的。

“你也看到了,從撫順開始,努爾哈赤一天天地擴充兵馬,積累糧草,我們不跟着,能抵擋得住八旗的鐵蹄麼?”蘇翎面色漸漸低沉,變得馮伯靈從未見過的模樣。

“我,還有那些弟兄們,只想活下去,還有那山中的百姓,都是一樣。反不反我們不管,我們早已不是大明朝的人。誰若想讓我們伸着脖子被人砍去頭顱,那是休想。讓我們下跪給別人做奴僕,那更是做夢。我們千山堡,沒有奴僕,更沒有跪着的人。”

蘇翎昂起頭,從話裡透出一股豪氣,連馮伯靈聽了,也自認沒有這般氣勢,更別說,說出這種話來。那趙毅成卻被這番話說得呼吸急促,看樣子,便要忍不住站起來。這正是當初蘇翎曾說過的,這世上再也沒有能讓這般漢子們去做卑躬屈膝、忍辱偷生的事。

“所有威脅我們的人,都將被砍下頭顱。”蘇翎最後一句,已完全不是馮伯靈曾認識的,那個來自南方、沉默寡言而做事勤懇的小兵了。

稍過一會兒,蘇翎平息了胸中奔騰的血性,長長呼出一口氣,這才緩緩對馮伯靈說道:

“馮大哥,這努爾哈赤的野心,你也看到了,這下一步,便是葉赫與我們。”

稍稍一頓,蘇翎接着又說:“我跟兄弟們說過,我們將頂天立地地做人,做個漢子。那努爾哈赤不是沒有來拉攏過,但我們不會去想這個。我們與努爾哈赤之間,只有一戰。”

馮伯靈似乎對這話感覺些許的放心,神色稍稍趨緩。

“對於大明朝......”蘇翎看了看馮伯靈,說道:“馮大哥,你覺得瀋陽、遼陽守得住麼?”

“這個......”馮伯靈難以作答,整個遼東都擔心的是努爾哈赤下一次將要打下哪裡,沒有一處能自信擋得住努爾哈赤的兵鋒。

蘇翎接着說道:“不說瀋陽、遼陽,就算我們就在山裡不動。那努爾哈赤從清河下璦陽很難麼?再往下,便是一馬平川的遼東腹地,沒了邊牆,沒有山勢屏障,馮大哥,你覺得努爾哈赤能走多遠?”

馮伯靈幾乎不敢順着想下去,這說的都是極爲可能的,不是做不到,而是努爾哈赤何時去做。眼見得開原、鐵嶺一戰,更加暴露大明朝的虛弱,而八旗鐵騎的威力日漸鋒利,人馬日趨強盛,這都勢必讓努爾哈赤更進一步,而從大處看來,努爾哈赤便不會滿足於只是搶劫,接下來便是攻城略地,佔着不走了。

“若是那樣,這寬甸要多久被努爾哈赤收歸已有?”蘇翎再問。

不待馮伯靈再想,蘇翎緊接着說道:“到那時,我們這些人,還算不算反叛?這個不說,我們這些人,在努爾哈赤的圍剿下,還能活多久?不,我們不會坐以待斃。”

到此時,基本上已經表明了蘇翎所部的態度。不管是不是反叛,都不能阻止千山堡爲自己的生存伸出鐵拳。

話已至此,馮伯靈初來時抱着的還沒有來得及透露的幾分氣勢,便煙消雲散了。蘇翎話雖說的有幾分張狂,但人家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有這個實力,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轉念一想,馮伯靈又說出一個問題。

“何不回到朝廷這邊來?”

蘇翎一怔,看向趙毅成,兩人目光一碰,卻都笑了起來。

“馮大哥,”蘇翎盡力不讓這種他們自家兄弟的看法影響到馮伯靈的情緒,“你的鎮江水師,糧餉可還充足?”

這下馮伯靈面色一紅,倒不是自己那點事兒讓別人知道了,而是聽出了蘇翎話裡的意思。

這鎮江水師的千總,大小也是個武官,而武官則按武官的慣例行事,吃空餉,走私商貨,查扣違禁貨船等等,這些都不用馮伯靈出面,下面一幫子下屬早就熟門熟路。這說明什麼,說明連鎮江水師,朝廷都養不起,而蘇翎有多少人馬?若是還讓蘇翎自給自足,那這個朝廷給個名分有多大意義?尤其是在目前遼東屢戰屢敗之下,難道讓強勢維護自己兄弟性命的蘇翎,帶着自己的兵馬去打努爾哈赤?若蘇翎真是這般腦袋,也不會有今天。

更何況,這馮伯靈一個海防千總,敢代表朝廷說這番話?

不過,此時似乎馮伯靈纔想起此次真正的來意,但這番交談之下,這氣勢已然不足,可話,還是要說的。

“我這番來,倒不是奉遼東都司之命來的。”看了看蘇翎與趙毅成,完全沒有預想的神色變化。馮伯靈只得繼續說下去。

“其實上次薩爾滸之戰大敗,朝廷已對楊鎬無能不滿,於六月二十二日將楊鎬革職,由新任的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我這次來,雖不是明言下令,卻也算是符合這位新遼東經略的意思。”

“這位新任遼東經略的,便是......”馮伯靈見蘇翎與趙毅成果然關注,這才一字一頓地說道:

“熊廷弼。”

【收藏、推薦,謝謝】

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8章 羣山缺口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1章 撥雲見日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2章 京韻邊聲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2章 登州城下第7章 女人問題第7章 保留地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1章 顧此失彼第8章 征服日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6章 太平哨第10章 兵鋒初顯第20章 遼系一派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7章 分而擊之第40章 存身根本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0章 計奪寨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1章 且變且行第71章 火炮長槍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章 天災人禍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章 遼事再變第2章 一家人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章 三江連號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8章 羣山缺口第6章 破金大陣第1章 天災人禍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8章 新生活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4章 築江城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5章 十字路口第3章 西洋之慾第12章 紮營登州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2章 城下收兵第74章 相見之宴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6章 振武新營第2章 贈書助力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69章 大展宏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2章 劫掠軍第68章 瓜熟蒂落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5章 各取所需第69章 大展宏第1章 夜不收第55章 再起波瀾第6章 獅子張口第32章 山東水師第46章 籌辦喜事第60章 直截了當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8章 無主之城第7章 保留地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8章 部族分立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9章 順勢而爲第17章 工部庫存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5章 小勝暗襲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25章 進退之間第57章 臉面交情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1章 暗磨刀第4章 女真人第27章 蒙古一部第25章 虎添翼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3章 商人心思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7章 蒙古一部
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8章 羣山缺口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1章 撥雲見日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2章 京韻邊聲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2章 登州城下第7章 女人問題第7章 保留地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1章 顧此失彼第8章 征服日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6章 太平哨第10章 兵鋒初顯第20章 遼系一派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7章 分而擊之第40章 存身根本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2章 將軍手段第10章 計奪寨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1章 且變且行第71章 火炮長槍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章 天災人禍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章 遼事再變第2章 一家人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章 三江連號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8章 羣山缺口第6章 破金大陣第1章 天災人禍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8章 新生活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4章 築江城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5章 十字路口第3章 西洋之慾第12章 紮營登州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2章 城下收兵第74章 相見之宴第42章 謀造火器第26章 振武新營第2章 贈書助力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69章 大展宏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2章 劫掠軍第68章 瓜熟蒂落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5章 各取所需第69章 大展宏第1章 夜不收第55章 再起波瀾第6章 獅子張口第32章 山東水師第46章 籌辦喜事第60章 直截了當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8章 無主之城第7章 保留地第26章 遼陽血戰第38章 部族分立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9章 順勢而爲第17章 工部庫存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5章 小勝暗襲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25章 進退之間第57章 臉面交情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1章 暗磨刀第4章 女真人第27章 蒙古一部第25章 虎添翼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3章 商人心思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7章 蒙古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