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

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

糧食,始終是遼東的一大要害。

不論是大明朝的遼東都司,還是崛起於羣山之中的努爾哈赤,年年因此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不過大明朝是以南補北,爲此曾留下一路疤痕;而努爾哈赤,選擇的是最簡單的方法---“搶”。

戰爭是解決所有問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每年開春,努爾哈赤便開始四處擄掠,這個時候,正是春糧正缺的季節,搶回來的糧食不僅能填補空缺,那些被搶回來的人、畜,還是擴大農耕的勞力基礎。再有便是秋收之時,那可是比耕種一年要簡單得多。大明朝與後金努爾哈赤最初的糾紛,也便是相互指責對方越境耕種土地,進而演變成相互劫殺對方耕田的百姓。當然這最後,還是努爾哈赤佔了便宜。

人家努爾哈赤搶了的都歸了自家人,整個後金的土地、財產,都是屬於努爾哈赤及其兒子、親戚們。而大明朝戍守邊牆的官兵,除了命是自己的,可什麼都撈不到,還得爲此遭受懲罰。這攻守之勢,便呈一邊倒的趨勢,當然此時這風向可又轉了回去。

不過,此時蘇翎意外獲得這數萬的人口之後,按理說實力大增,若是都按千山堡那般模處置下來,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人口、土地,還有兵馬、錢糧,再就是那些工匠們,這些足以使蘇翎帶着衆位兄弟們,屹立在遼東鴨綠江畔。不僅大明朝此時無力左右蘇翎,就連一江之隔的朝鮮,也無法阻止蘇翎的步步緊逼。

可惜,人是要吃飯的。沒有填飽一家人肚子之前,說什麼都是泡影。此時蘇翎即便再能編織出一幅美好畫卷。也不可能將這數萬人口都收歸自己的轄下。

糧食的來源,屈指可數。一是千山堡轄內自己所囤積地糧食;二是往朝鮮境內尋去;這第三,也是最有希望的,便是大明朝給予的全力支持。真要算下來,從楊鎬兵敗開始。再到袁應泰,大明朝發往遼東的兵馬總計也有二、三十萬,既然能夠供應這些人馬的糧草,眼下蘇翎不過是要一些補充,想必難度還是最小地。

但鎮江堡離山海關一千多裡,且陸路已經不敢保證暢通。而海路還得等朝廷調集到山東,才能接濟到旅順。這一來一往,沒有數月也是辦不到的。歸根結底。還得自己想法子解決這頭幾個月的糧食問題。

蘇翎一時沒有回答馮伯靈的反問。只顧在自己腦子裡盤算着,往日的一些想法模糊地浮現,可如何將這些結合在一起,解決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呢?

這副模樣讓胡顯成等幾人看來,卻像是蘇翎已經胸有成竹,儘管面上神色琢磨不定,但想來定然是由法子解決地。這些年的變化。無一不證明他們這位大哥。一向具有先見之明。

這時,久等不至的胡德昌、嚴壽、傅升三人忙不迭地奔進參將府。直接進到前廳,見在座地衆人都一幅久等地樣子。那胡德昌連忙說道:“將軍,朝鮮那邊剛到了三艘糧船,趕着卸貨,便耽擱了片刻,將軍勿怪。”

蘇翎瞧了一眼胡德昌。見其居然穿地是一件絲綢做地衣衫。腰上還晃動着幾件飾物。嚴壽、傅升也是一副光鮮華麗地打扮。

“胡德昌。你們這一身。倒是風光地緊啊。”蘇翎話裡卻是聽不出喜怒來。不過這沒來由地一句。讓胡德昌等三人均是誠惶誠恐。不知到底何事。卻也不敢隨便回話。

這身家愈是大了。心裡地念頭便也特別多。眼見着蘇翎一日一日地實力猛增。這回攻打赫圖阿拉一事。也是知道結果地。這回肯定會被朝廷大大地獎賞。儘管以往是逃軍。可當真不可同日而語。這胡德昌等三人依靠蘇翎發地家。心上此時貼地越發地緊。這越是看重。便越是小

不過。蘇翎卻並未繼續說下去。而是轉而問道:“從朝鮮來地船?”

“是。”胡德昌答道。

蘇翎想了想。見胡德昌等人還站着。便指了指椅子。示意坐下說話。胡德昌、嚴壽、傅升這才悄悄出了口氣。規規矩矩地坐下。

蘇翎不斷地在三人身上掃來掃去,好一會兒才說道:“如今這生意是越做越大了,你們三人,忙得過來麼?”

這話可更不知如何理解了,胡德昌忙說:“還可以對付。”

“你們的兒子、女婿、親戚什麼的,是不是都用上了?”蘇翎笑着問道。

“是。家裡的人手差不多都派出去了。屋裡只有女人打點。”胡德昌老老實實地答道。

蘇翎停了一下,卻又換了個話題。

“朝鮮有糧食?你那船糧食怎麼來的?”

胡德昌答道:“是我派人去朝鮮四處買的。”

“怎麼買?”蘇翎問。

胡德昌望着蘇翎,往日蘇翎可從不問細節,便答道:“就是派幾個夥計,到朝鮮各地,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去問,就是運回來有點麻煩,其餘的倒沒什麼難處。”

蘇翎不解,回憶着袁應泰曾跟他提過,朝鮮始終提供不了多少糧食,是故對其遷居百姓指望朝鮮不報希望。便又問道:“朝鮮不是也缺糧麼?”

胡德昌眨巴眨巴眼睛,說道:“將軍,朝鮮缺糧,是指朝鮮國王徵稅收的糧食。我這是拿銀子去買,不管富人、窮人,只要有餘糧,都會賣的。”

這句話似乎讓蘇翎開了竅,仔細想了想,張嘴欲說什麼,卻又止住,再次思索起來。

是啊,都說這遼東缺糧,可整個遼東上百萬左右的人口,除了荒年之外。也沒聽說餓死多少人。這與胡德昌說的可不是一樣?遼東都司徵集不到糧草,不等於說遼東沒有糧食。這可是兩個思路。換句話說,只要百姓們肯賣,哪兒還發愁買不到糧食?單說遼東南衛那些村子裡稍微算是大戶的人家,哪家沒有幾十上百石的糧食?陶安峰那隊人馬洗劫的大戶人家。可都是數千石以上地存糧。按道理說,這朝鮮也是一樣。

想到這裡,蘇翎又問胡德昌,“若是多派商隊到朝鮮去,你說是否能買到更多的糧食?”

胡德昌卻沒明白,回答到:“將軍。人手實在是抽不出來了。”

“不是說你的人。”蘇翎說道,“我問你能不能買到?”

“能,不僅糧食。那些農具。耕牛等等都可以買到。”胡德昌肯定地說道。

“你能確定?”蘇翎追着問道。

胡德昌腦子飛快地轉着,大致明白了蘇翎想要做什麼,便說道:“將軍,朝鮮其實與遼東差不多。一般百姓家裡確實餘糧不多,但與遼東一樣的是,每個村子裡都有一些大戶人家,囤積的糧食不少。就算是遇到再不好地年景。也餓不到這些人家裡。”

蘇翎微微點頭,胡顯成等幾人也是如此。這些人可都是貧民出身,只知道大戶人家富有。卻還真從未從這個角度看問題。

胡德昌見此,便又說道:“再說,朝鮮那些大戶,也跟遼東的情形差不多。不僅稅交得少,甚至根本不交。所以,那些交不起稅的百姓,往往都願意賣身到那些大戶名下,這樣下來,大戶們便有越來越多的土地,而那些百姓,甚至比以往過得還要好一些。”

這個問題,不僅遼東有,大明朝各地都差不多是這樣的情形。所以朝廷收入是越來越少,且大部分的糧稅,都壓在那些還有屬於自己土地地百姓身上,是故窮的越窮,富得越富。儘管朝廷也備有名冊,年年按冊催繳,但架不住各地官員本身便是大戶之一,這附身於己的人戶,從不見減少。

蘇翎又問:“胡德昌,你是直接拿銀子買地麼?”

胡德昌嘿嘿笑着說道:“將軍,起初是拿銀子買地,不過,派去的商隊,還帶着一些布匹,綢緞之類的......”

胡顯成笑着接過去說道:“所以,你又將銀子賺回來了。”

胡德昌說道:“也沒賺,不過是又買了些糧食。總要將船裝滿纔好。”

這是簡單的經商之道,不過蘇翎等人算是外行,腦子想的角度不同,自然要顯得慢上一拍。

蘇翎看了看衆人,說道:“這回遼陽遷居至此的人中,有上萬的人家是從商地。”

在遼陽城裡居住,自然不能種地。除去那些賣力氣謀生地人家,剩下的都是做着各式各樣地生意的人。不少人家都是在城外買田,城內居住。如此想來,這數萬人中,還真難說有多少願意去種地地。那畢竟是遼陽城,遼東首府,居住的肯定不會以賣力氣賺錢的爲多。

蘇翎又問胡德昌:“你說除了銀子,那些朝鮮大戶們還要什麼?”

“布匹之類的,珠寶也算是。若是有上好的瓷器、綢緞等等,也能賣出大價錢。”胡德昌說的認真。

蘇翎看向胡顯成,問道:“你有什麼主意?”

胡顯成遲疑了一下,搖了搖頭,說道:“眼下還沒想好。”

蘇翎又向剩餘的人看去,見都是微微搖頭。看來,還得自己拿主意。有些想法,這些人還不能一下子全盤聯繫起來。

蘇翎站起身來,在廳內緩緩踱步,這個毛病,似乎有逐漸成習慣的趨勢,但純屬下意識的行爲,做起來自然沒有袁大人等做的灑脫。

“我們還是各自分管一面。”蘇翎說道,“胡顯成,這民事部分,還是你來掌總。”

“是。”胡顯成應到。“農事上,我來辦。”這部分,胡顯成已經有基礎,且那些管事們也都習慣了。

“管事學院,還得加快辦,要讓更多的人能夠出來辦事。”蘇翎交待着。

胡顯成猶豫了一下,說道:“大哥。乾脆將管事學院獨立出來。這樣辦事也方便。”

“可以。以後這部分全部都由你來管轄。”蘇翎說道。

“是。”胡顯成答道。

“軍伍之事,我來辦。”蘇翎說道。這點當然沒有任何異議。

“至於商人......”蘇翎看了看胡德昌,問道:“胡德昌,你願不願意出來做官?”

“做官?”胡德昌一愣,一旁的傅升、嚴壽也是一驚。大明朝商人做官。可從未聽說過。

“對。還有你們,也是。”蘇翎示意嚴壽、傅升二人,說道,“不過,不是朝廷的官。當然,你若是想。以後我可以向朝廷上給你要一個,不過,那沒什麼意思。”

胡德昌、嚴壽、傅升都爲答話。仔細聽蘇翎的下文。

“你們這些年也東奔西跑。也賺了不少家產,對吧?”蘇翎笑着問道。

三人有些尷尬,這賬目上的事情,地確說不清楚。

蘇翎收住笑容,說道:“你們好好跟着我幹,今後的銀子,絕不會少了一文。”

“是。”胡德昌、嚴壽、傅升一齊站起。不敢再坐着說話。

“坐吧。這是隨便說說,咱們還是說正事。”蘇翎伸手虛按。示意坐下。

胡德昌三人規規矩矩的坐下。

“以後這商字上面的事情,便由你們三人掌管。”蘇翎說完。有意停了一下,看了看三人的表情,然後繼續說下去。

“具體地,你們三個下去好生商議一下。我只說我需要你們做的。”蘇翎說道。

“是。”胡德昌等三人答道。

“以後,你們不僅要做你們現在手上的生意,還有別的商人,也都歸屬你們管轄。我們管轄多大的地界,你們便管轄多少商人,明白麼?”蘇翎盯着三人問道。

胡德昌、嚴壽、傅升不約而同地望向蘇翎,這句話的含義,可當真是官地範圍了。

“簡而言之,就是不僅你們要賺做生意上的銀子,還有商稅,懂麼?”

“是。”這一點對商人來說提一句便夠了。

“所以,以後這商業上所有規矩,都由你們來定。你們可要好生動動腦子。”

“是。”

蘇翎說道:“這第一,你們先把這......”想了想,蘇翎接着說道:“就叫商貿部。先將人手都備齊了,你們只管去挑人手。怎麼分派,你們自己定。”

“人手實在不夠用。”胡德昌叫苦。

“你們自己想辦法,要不,也辦個商學院,選些機靈的年輕人出來,快學快用。你們自己那一肚子生意經,別藏着,都拿出來。”蘇翎說道。

這已經超越胡德昌等人經商地概念了,三人均感稀奇,雖然千山學院地名聲是知道的,但沒想到會落到自己頭上,要知道辦學一事,可與商人沾不上邊。

“好,以上就說道這裡,下面便是我要你們辦的。”蘇翎說道。

“第一,糧食,不管用什麼法子,都儘管弄過來。這回從遼陽來的人裡面,有不少商人,你們商量一下如何發動這些人跟着辦這事。要去朝鮮,我給你們發文書。要去山東,甚至江浙,我給你們辦關防。你們記住,有我在你們身後,誰也不敢攔着你們“是。”胡德昌等三人應到。

“第二,沿海一帶那幾個鹽場,你們要派人去接管了,要兵便對我說。總之要在最快的時間裡,開始出鹽,不僅要夠我們自己用,還要賣到朝鮮去,還有東海一帶。這是一筆大生意。沒人約束,想來你們該知道如何擴大鹽場吧?”

傅升答道:“這個問題不大。這些日子,那些鹽場的人都跑光了,我們只需招募人手便可。”

“好。這第三,便是鐵。東山那一帶,我已經派兵去守着了。你們要派人前去接收,儘快出鐵,若是能練出鋼來,就更好了。”蘇翎說道。

胡德昌遲疑了一下,說道:“將軍,我們沒人懂的鍊鐵鍊鋼。”

蘇翎笑着說道:“怎麼,忘了我適才說地了?是要你們去管,不是要你們自己去做生意。”

“這個......”顯然沒轉過彎兒來。

蘇翎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釋:“當初我與你們是怎麼合夥做生意地?難道我懂經商?”

這個比喻雖然不是十分恰當,可也算是一個提醒,看胡德昌的神情,已經有些開竅了。

“眼下我們不缺銀子,缺地就是能幹事的人。再說,也不可能事事都自己親自動手,讓你們管地意思,是要掌控在我們手裡。不要想着自己將銀子都賺了,只有讓別人有銀子賺,才能爲我們做事。”蘇翎強調道。

胡德昌、嚴復、傅升都顯得若有所思,蘇翎也不催促,給他們時間消化一下。

傅升問道:“將軍,那鹽引的法子,還用麼?”

鹽引是大明朝廷控制商路的規矩,僅這一點,便造就了不少鹽商鉅富。

“這個.....”蘇翎想了想,說道:“不必用這個法子。你們可以跟那些商人們說,咱們辦事不按朝廷的規矩,規矩由我們定。你們可以打造一批執照文書,任何商人只要有本錢,都可以任意經營。”

“收執照費?”胡德昌當即想出這個主意。

蘇翎笑着說:“當然可以。對咱們來說,重要的還是商稅,做生意的人越多,這稅也就越多。眼下我就說這三點最重要的,你們有什麼問題,好生商議再議。”

“是。”胡德昌等人答道。

蘇翎又說道:“我們打算建造鎮江新城,所有商人均可申請一塊土地作爲建造房屋之用,你們對這個也可以想象辦法。”

“是。”

“我給你們兩個月的時間。”蘇翎正色說道,“兩個月之後,所有的事情都得像個官府的樣子,賬目、人手,都得一清二楚。”

“是。”此時,已由不得胡德昌三人說什麼。這嶄新的商貿生意,便要在這三人手中開始。

“胡顯成,”蘇翎說道:“這一部,還得由你來掌總。”

“大哥。放心。”胡顯成特意看了眼胡德昌等三人,回答的聲音雖小,卻是沒有絲毫猶豫。

第37章 欲赴蒙古第54章 越來越近第72章 海上船隊第22章 赫圖阿拉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3章 思籌謀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章 昏官悍勇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6章 籌辦喜事第22章 赫圖阿拉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5章 進退之間第22章 火器四營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55章 再起波瀾第12章 奪命斬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7章 村落糧稅第7章 女人問題第81章 合圍瀋陽第77章 外圍殺戮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7章 嗜血之兵第20章 洗劫建奴第30章 蒙古騎兵第30章 風漸起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2章 蘇系武官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4章 遼東經略第44章 鎮江新城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7章 十萬知府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9章 殺光慶功第65章 豪爽胸懷第6章 海濱遇匪第7章 全心備戰第8章 峰迴路轉第30章 蒙古騎兵第12章 紮營登州第6章 獅子張口第85章 用心險惡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4章 世家大戶第4章 女真人第28章 死而復生第2章 兵部題稿第17章 鹽參商第9章 李氏農莊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0章 部族戰爭第48章 建奴內亂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1章 遙相呼應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4章 遼東經略第21章 餘波未止第47章 大興土木第5章 白沙溝第29章 新學堂第45章 鎮江新城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章 昏官悍勇第79章 梟雄鼠輩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3章 先走一步第12章 奪命斬第19章 英雄美人第45章 鎮江新城第25章 女真戰俘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章 李氏農莊第7章 全心備戰第70章 天啓內帑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1章 遮掩形跡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2章 奪命斬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6章 太平哨第14章 戰線前哨
第37章 欲赴蒙古第54章 越來越近第72章 海上船隊第22章 赫圖阿拉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3章 思籌謀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章 昏官悍勇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6章 籌辦喜事第22章 赫圖阿拉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5章 進退之間第22章 火器四營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55章 再起波瀾第12章 奪命斬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7章 村落糧稅第7章 女人問題第81章 合圍瀋陽第77章 外圍殺戮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7章 嗜血之兵第20章 洗劫建奴第30章 蒙古騎兵第30章 風漸起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2章 蘇系武官第40章 虛張聲勢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4章 遼東經略第44章 鎮江新城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7章 十萬知府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9章 殺光慶功第65章 豪爽胸懷第6章 海濱遇匪第7章 全心備戰第8章 峰迴路轉第30章 蒙古騎兵第12章 紮營登州第6章 獅子張口第85章 用心險惡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4章 世家大戶第4章 女真人第28章 死而復生第2章 兵部題稿第17章 鹽參商第9章 李氏農莊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0章 部族戰爭第48章 建奴內亂第27章 黃雀在後第21章 遙相呼應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4章 遼東經略第21章 餘波未止第47章 大興土木第5章 白沙溝第29章 新學堂第45章 鎮江新城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章 昏官悍勇第79章 梟雄鼠輩第75章 袁家遷族第73章 先走一步第12章 奪命斬第19章 英雄美人第45章 鎮江新城第25章 女真戰俘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章 李氏農莊第7章 全心備戰第70章 天啓內帑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1章 遮掩形跡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2章 奪命斬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6章 太平哨第14章 戰線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