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

爲了報答劉芾的摩托車,大衛又送給了他一份禮物,應該說送給了整個臺灣一個禮物。這個禮物不是東西,也不是錢,而是一個情報,而且還是很高級的情報,那就是英國人要打仗了。這個消息其實不是大衛探聽到的,而是遠在英國的伯爵父親約瑟夫告訴他的。

這幾年,大衛在歐美混的風生水起,老伯爵也擺脫了財政危機,進而煥發了第二春,重新融入了倫敦的貴族圈子,並且成了社交的主力,在約瑟夫伯爵莊園裡舉辦的酒會都是倫敦上層人物必到的頭等社交場所。

老伯爵並不願意光花兒子的錢去當一個寄生蟲,於是,他向大衛借了一筆錢,與幾個上層人物合資,買下了南非的一個鑽石礦。不過這兩年來,南非的局勢有些亂,英國人爲了搶奪鑽石和黃金礦產,加大了在當地的擴張。但是布爾人的兩個共和國德拉斯瓦爾和奧蘭治卻擋在英國人前面,非常讓英國人頭疼。雙方小打小鬧的折騰了幾十年,誰也弄不服誰,這幾年,布爾人爲了對抗英國人的入侵,開始和德國人眉來眼去,這下把英國人弄急了。根據從老伯爵從南非總督哪裡獲得的消息,駐紮在南非的英國人正在往邊境調集軍隊,準備教訓教訓布爾人,讓他們乖乖的把鑽石和金子都貢獻出來。

由於老伯爵在南非有產業,而且和南非總督關係密切,這次總督特意關照約瑟夫,詢問他是否準備投資金礦,因爲英國士兵馬上就要衝進布爾人的國家,把他們的金礦和鑽石礦給搶過來了。

老伯爵拿不定注意,趕緊發電報來詢問自己這個有經商天才的兒子。大衛自己也想不出什麼好主意,但是他有個半神的朋友,那就是劉芾,再加上劉芾曾經囑咐過大衛,讓他幫着收集歐洲幾個主要強國的動靜,正好當做禮物把情報送給劉芾,順便再問問他的看法。

劉芾收到了大衛的電報,立刻就知道了,這是歷史上有名的“英布”戰爭,最後是以英國人慘勝而結束,不過從那年開始,到那年結束,具體的戰鬥過程和雙方的損失,劉芾一概不知道,看見大衛還詢問自己的意見,劉芾只能含糊的回覆大衛:最後的勝利是英國的,但是過程很艱難,剛開始英國會遭到打擊。並告訴大衛,嚴密關注,隨時彙報。

1899年11月,老約瑟夫又傳來了消息,布爾人首先和英國宣戰了,戰爭開打了。

其實南非離臺灣十萬八千里,那邊就是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對亞洲也沒有實質上的影響。不過劉芾知道,這次的戰爭雖然看上去是一強一弱,但是剛開始階段,英國人吃了不少虧,最後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纔拿下了布爾人,並不是布爾人非常強,而是布爾人本身就彪悍,再加上德國人武器裝備教官一個勁的送,才讓英國人異常的痛苦。

英國人在那邊打的越艱難,劉芾在臺灣就過得越滋潤,因爲英國的遠東艦隊再也不敢輕舉妄動,前些日子還在臺灣附近溜達的英國軍艦,近期都縮回了香港,很少再出來了,當然,這裡面大部分原因是防着德國的遠東艦隊。

現在的東亞,日本人殘了、法國人殘了、俄國人和德國人太遠,很少來這邊溜達、最近的美國人正在菲律賓羣島上奮戰,本來以爲打下馬尼拉,趕走西班牙人,菲律賓就是自己的了,結果當地土著宣佈獨立了,各種起義軍雖然戰鬥力不強,但是架不住多啊,再加上熱帶雨林密佈和道路不熟悉,很是讓美軍頭疼不已,別說派艦隊四處巡查了,能保住勝利果實就不錯了。

劉芾看着地圖,掰着手指頭算了算,哈哈,在中國南海這一個區域裡,居然沒人顧得上自己了。有這種好機會,如果不趕緊發展,那就是浪費,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首先,劉芾投資加強了石碌鐵礦的開採能力,並加大了往臺灣的運輸量;其次,趁着沒有外部威脅,把試行的合作社推廣的全臺灣,誰如果敢跳出來鬧事,那就堅決打擊;最後,劉芾準備造軍艦了。

這麼大一個島國,如果沒有幾條軍艦,也太說不過去了。雖然潛艇完全能應付目前的防禦和部分進攻任務,但是,總不能一輩子靠潛艇啊,軍艦是早晚要裝備的,不如現在先造幾條當門面,順便訓練海軍人員,爲將來做準備。

經過了近十年的努力,基隆造船廠已經具備了造軍艦的實力,雖然重型火炮方面還比較落後,但是一般的中型口徑艦炮已經投入生產了。

這次劉芾打算建造的是大型驅逐艦,排水量2950噸,甲板裝甲70MM,炮盾裝甲100MM,完全採用燃油汽輪機推動,提供190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能達到30節以上,續航能力也可以達到9000海里/18節;武器裝備爲臺灣自己研製生產的120MM60倍徑速射炮4門,12MM重機槍10挺,450MM魚雷發射管4具。

這種被命名爲“基隆級”的大型驅逐艦部分船體是借鑑了劉芾帶來的漁船造型,比如船頭首柱前傾、帶水滴形球艏、方形船艉、流線型平衡舵等,這些新科技很大的提高了船隻的適航能力和航程。

其中最大的改進就是放棄了用鉚釘鉚接船體,而是採用了電焊,準確的說是氣體保護電弧焊來連接船體的各個部分。由於有了電焊技術,船體的自重減低了很多,堅韌性上升了不少,而且對於各種複雜的造型也有了處理能力,唯一的缺點,就是現在基隆船廠的熟練電焊工人還不夠,嚴重影響了造船的進度。不過這個缺點會隨着時間慢慢變成優點,等到有了足夠的技術工人,電焊的造船進度會大大超過鉚接的造船速度。

“基隆級”驅逐艦的噸位位於當代的炮艇雷擊艇和巡洋艦之間,火力和裝甲完虐炮艇和雷擊艦,但是略微遜色於巡洋艦。不過由臺灣自行研製生產的120MM60倍徑艦炮和低合金超高強度鋼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火炮口徑和裝甲厚度的不足。經過試驗,臺灣產的120MM60倍徑艦炮的穿甲能力和射速都高於當時的英國軍艦裝備的152MM艦炮,而低合金超高強度鋼甲,也能媲美德國克虜伯裝甲採用的滲碳表面硬化鎳鎘合金鋼,而且比克虜伯裝甲要輕不少,在熱處理和防腐蝕上還要更好。

第一批“基隆級”驅逐艦共計建造3艘,計劃建造時間在8個月到1年半之間,具體時間要取決於電焊工的培養進度。建成以後,這3艘驅逐艦將加入臺灣海軍,分駐在基隆和刺桐,作爲巡防和訓練的主要艦艇。由於劉芾在這款驅逐艦上裝備了由潛艇聲吶改裝的艦艇聲吶,“基隆級”驅逐艦還是一款可以反潛作戰的水面艦艇,估計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款反潛艦艇吧。由於劉芾是從潛艇起家,所以對於反潛也有着非常固執的執着,雖然現在還沒有潛艇可以讓“基隆級”去反,但是劉芾計劃用自家潛艇還訓練自己驅逐艦的反潛作戰能力。用劉芾的話說就是:古人云,閒了置忙了用。

最後要說明的是,這款驅逐艦還特別配置了水雷投放裝置,如果需要佈雷,“基隆級”驅逐艦就可以最多帶着130顆水雷,用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準確均勻的佈設在制定海域裡。

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70章 建國(二)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45章 民國(一)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2章 轟炸機第18章 空襲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80章 甩賣潛艇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76章 捉對廝殺第90章 集結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38章 珍珠港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73章 國防第17章 準備登陸第40章 決死空襲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5章 機羣第32章 移民潮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95章 大衛走了第78章 電視轉播第8章 備戰第46章 民國(二)第48章 崩盤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48章 民國(四)第24章 賭約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8章 西線第73章 誘餌(二)第76章 貴族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6章 雷達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4章 裝病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9章 全民戰爭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章 登陸難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31章 南北日本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21章 問題(二)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42章 登陸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6章 也算悲壯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22章 進攻澳洲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138章 不夜城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118章 電視臺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78章 電視轉播第85章 野戰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41章 護士第24章 冰箱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20章 羅德島第11章 三國分贓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64章 計劃破產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136章 眼紅
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70章 建國(二)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45章 民國(一)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2章 轟炸機第18章 空襲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80章 甩賣潛艇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76章 捉對廝殺第90章 集結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38章 珍珠港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73章 國防第17章 準備登陸第40章 決死空襲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5章 機羣第32章 移民潮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95章 大衛走了第78章 電視轉播第8章 備戰第46章 民國(二)第48章 崩盤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48章 民國(四)第24章 賭約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8章 西線第73章 誘餌(二)第76章 貴族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6章 雷達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4章 裝病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9章 全民戰爭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章 登陸難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31章 南北日本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21章 問題(二)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42章 登陸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6章 也算悲壯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22章 進攻澳洲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138章 不夜城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118章 電視臺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78章 電視轉播第85章 野戰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41章 護士第24章 冰箱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20章 羅德島第11章 三國分贓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64章 計劃破產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136章 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