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

除了開礦之外,聯邦政府還計劃在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上興建4座大型的火力發電站,充分利用當地大量的低品質煤炭來解決這裡的電力不足問題,從而爲了島上的工業發展鋪平道路。

說到工業,在荷蘭人統治期間,兩座島上除了一些小型的加工業和傳統的錫業還能勉強算得上工業之外,可以說就是個純農業島嶼。由於荷蘭人的稅率相當的高,再加上基礎條件落後,當地人和華人基本不去碰工業製造這個投資大、技術含量高的產業。

現在荷蘭人被趕走了,聯邦政府接管了這裡,不過聯邦政府在仔細瞭解了當地的條件之後,也沒有貿然推出什麼工業建設計劃,原因並不是這裡的原材料不足,也不是技術人員不夠,而是兩座島上的基礎設施太差了,不僅交通落後,而且電力缺乏,暫時不適合普遍發展工業建設,不過等到鐵路貫通、輔助公路建設完畢,發電站正式運營之後,這兩座島上還是可以發展一些適合的工業製造業的。

在聯邦政府的西部大開發計劃中,除了軍事、農業、經濟、工業這些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建設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需要放在第一位予以實施,那就是教育問題。在荷蘭人統治期間,整個加裡曼丹島上只有3座教會小學,連一座初級中學的沒有,蘇門答臘島雖然情況略好一點,但是對於當地人的教育問題,荷蘭人並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

在西部大開發計劃之中,劉芾特別強調了教育這個問題,在劉芾看來,要想徹底的征服一個地區,那就必須先征服當地的人,而征服一個人,除了可以肉體上消滅之外,還可以從文化上逐步侵蝕,雖然這種方法對成年人不太管用,但是如果堅持下去的話,在加上政策的配合和強有力的政府管理制度,在十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這種釜底抽薪式的教育方式,就會顯現出它強大的征服力。

爲了配合劉芾的這個文化征服計劃,在西部大開發中,聯邦政府計劃在1918年一年中,在蘇門答臘島建立30所小學和5所中學,在加裡曼丹島建立40所小學和5所中學,外加4座技術培訓學校,進入學校學習的當地人和華人後代,都將予以免費教育,在這些中學畢業的學生,將可以報考聯邦各省中的大學和專科學校,並獲得同樣的待遇。

這些新建的學校中,所有教師都將從臺灣抽調,爲了這個計劃,聯邦教育部特意從1年多以前就在臺灣中學裡設置了一種專科班,招收那些考不上大學的中學生,在經過2年培訓之後,將作爲聯邦的文化傳播使者,去支援西部建設。

除去了這些基本的開發項目之外,劉芾還特意在計劃中加了一個項目,那就是準備用3年的時間,在加裡曼丹島的中部高原地區,興建一座中型的城市,按照劉芾的要求,這座城市將達到100萬人的規模,雖然不算大,但是劉芾對這個城市的要求非常高,從配電、供水、交通、通訊、抗震抗災能力等都是按照後世的標準興建的,而且劉芾爲這個還僅存在於地圖上的城市命名爲“向陽”市,它不僅作爲紀念劉芾的本來名字,而且將會成爲未來聯邦的一個重要城市--首都。

說到遷都,這是劉芾早就打算好了的一個計劃,雖然臺北市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了一座世界聞名的大型新型城市,總的常住人口超過了200萬。但是劉芾始終認爲,臺灣島的面積過於狹小,戰略縱深不足,而且臺灣島位於南海聯邦領土的最東邊,幾乎就是邊境了,把哪裡作爲一個國家的首都很不合適。

本來,劉芾一直打算把首都遷到菲律賓羣島上去,在呂宋或者棉蘭老島上新建立一個城市,但是在佔領了加裡曼丹島之後,劉芾決定還是在這個世界第三大島上建立首都比較合適。

首先,這個島面積非常大,有75萬平方公里,幾乎是臺灣島的21倍,這樣,戰略縱深有了,而且加裡曼丹島位於聯邦領土的中部,北有安南省,東有菲律賓羣島,南有爪哇島,西側是蘇門答臘島,在安全上比臺灣島要優越的多。而且,加裡曼丹島是個島,四面環海,現在聯邦軍事力量中,最強大的就是海軍和空軍,所以從軍事上,這個也非常合適。

其次,不管遷都到哪裡,基本都是要從新修建一座新城市,而加裡曼丹島正處於開發階段,如果在這裡新建首都,肯定會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還會引來更多的投資,對於西部開發計劃是個很大的推動力。

最後,就是加裡曼丹島上的人口數量太少,環境過於原始,如果強行從各地向此處移民,肯定會招來國民的不滿,所以劉芾打算仿照明朝的朱棣,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他是天子守國門,劉芾是總統駐荒島,以此來帶動移民工作的順利進行。

不過,加裡曼丹島也有它的不足之處,首先,這裡經濟開發落後,基礎建設也不足,在這裡建立新城市,政府的投入會比較高;其次,島上的雨林太繁茂,河流縱橫,平原地區地勢非常低,只能在中部的高原地區築建大型城市。最後,也是最不利的地方就是,加裡曼丹島的北部地區還屬於英國殖民地。

不過,劉芾在做了全盤考慮之後,還是決定在此處建城,至於建設費用高的問題,劉芾沒怎麼考慮,而對於北部的英屬馬拉西亞地區,劉芾並不覺得是個危險,在聯邦海軍處於絕對的優勢之下,這個馬拉西亞東部早晚是聯邦的領土。如果不是因爲這幾年聯邦的西擴腳步邁的非常大,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不滿,劉芾非常想一鼓作氣,把英國人從馬來西亞及馬來半島上趕出去,讓聯邦政府直接控制馬六甲海峽。

雖然遷都這個事情,還只在政府的高層中略微提起,但是華人們對故土的眷戀還是體現在了很多高級官員和將領身上,他們不止一次的在遷都工作會議上表示出了異議,但是都被劉芾用手中的權利給無情的否定了,劉芾也不是不想從思想上做通這些人的工作,但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和文化,不是能用幾句話或者幾次會議就能改變的過來的,現在劉芾整天爲了大開發的計劃忙得四腳朝天,也根本沒有時間去顧忌這些人的感受和想法。

南海聯邦這幾年開疆擴土,開發完安南三省開發菲律賓,現在又開發東印度羣島,一直處於滿負荷運轉當中,不過就是再忙,劉芾也沒敢忽視了情報工作,現在的聯邦內務部和國防部軍情處已經變得非常龐大了,估計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最重視情報工作的就是南海聯邦了,因爲他們有一位知道未來但是不清楚未來的總統,所以就非常需要各種情報來幫他喚起腦海中的記憶。

第23章 歐洲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30章 拒不合作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2章 轟炸機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41章 海南島(三)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22章 問題(三)第7章 爪哇第86章 險勝第67章 核反應堆第73章 國防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36章 賭贏了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6章 戰爭擴大第70章 建國(二)第79章 南美ABC第10章 權力真空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63章 取證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4章 闖關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6章 賭贏了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48章 臺灣空軍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5章 夫人外交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5章 得寸進尺第76章 貴族第67章 核反應堆第83章 文化入侵第22章 坦克第4章 闖關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86章 險勝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21章 問題(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7章 爪哇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04章 博弈第149章 大搜捕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7章 渾水摸魚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33章 挑事專家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118章 電視臺第138章 不夜城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2章 談判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58章 “潑婦”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
第23章 歐洲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30章 拒不合作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2章 轟炸機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41章 海南島(三)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22章 問題(三)第7章 爪哇第86章 險勝第67章 核反應堆第73章 國防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36章 賭贏了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6章 戰爭擴大第70章 建國(二)第79章 南美ABC第10章 權力真空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63章 取證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4章 闖關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6章 賭贏了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48章 臺灣空軍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5章 夫人外交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5章 得寸進尺第76章 貴族第67章 核反應堆第83章 文化入侵第22章 坦克第4章 闖關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86章 險勝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21章 問題(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7章 爪哇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04章 博弈第149章 大搜捕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7章 渾水摸魚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33章 挑事專家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118章 電視臺第138章 不夜城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2章 談判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58章 “潑婦”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