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只能看熱鬧

雖然共和國就這樣避免了流血順利建立,但是共和派並沒有真正控制全國。在共和國第一次真正的選舉中,反君主制的市議員共有3萬多人,而贊成君主制的市議員則有40多萬人,從此也能看出,共和並沒有真正受到西班牙人民的接受。

從1933年開始到內戰爆發,西班牙國內的政局愈發混亂,一會是做派佔上風,一會又是右派佔優勢,雙方你爭我奪,寸土不讓,使得西班牙在進入共和制之後,並沒有像原來想象的那樣順利發展起來,反而在有的方面還不如國王在位的時候,這也使得原本就不太相信共和制的西班牙民衆更加疑惑了。

更加悲劇的是,左右兩派在相互的鬥爭中誰都無法說服另一方,於是就都採用了肉體消滅的方式。雙方的暗殺、槍戰、綁架層出不窮,隨着衝突的升級,西班牙前財政部長、保守派領袖、國會議員何塞.卡爾沃.索德羅在家中被幾名警察帶走,並在途中遭到槍殺。而就在前一天,在國會的一次爭論中,共產黨議員多洛雷斯.伊巴露麗曾指責索德羅是法西斯份子,併發誓這是索德羅的最後一次國會演講。

索德羅的被殺震驚了整兒西班牙乃至全歐洲,各國紛紛譴責共和黨人的做法太過極端並且違憲。1936年7月上旬,西班牙“外籍軍團”、“摩爾人軍團”在西屬摩洛哥宣佈反對共和國政府,並推舉流亡在葡萄牙的聖胡爾霍將軍爲領導人。向全體西班牙軍隊發佈了動員令,還以終身養老金爲誘餌。發動軍官清洗軍隊中的不可靠份子。

這些叛軍囚禁了總指揮戈麥斯將軍,處決了東路軍司令曼努埃爾.莫斯拉里斯將軍。而這時擔任加那利羣島軍事總督的佛朗哥將軍也乘坐一架意大利飛機趕到了摩洛哥,並擔任和叛軍的指揮官,並把這支軍隊稱爲國民軍。

當天,全西班牙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武裝起義,在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潘普洛納等城市,國民軍和忠於共和政府的工人武裝都發生了戰鬥,80%的正規軍約12萬人都倒向了國民軍。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右派的武裝力量,比如卡洛斯派的“義勇軍”,他們大多是由農民組成,拿着黑火藥的火繩槍,在神甫的帶領下,高喊“爲了上帝和國王而戰”與共和派武裝對陣。

面對主要由正規軍和農民組成的國民軍。共和派手中只有他們自己建立的“突擊警衛軍”,雖然這支軍隊全都是勇敢而堅定的共和青年,但是人數太少,於是,共和派向工人階級發起了號召,很快全國20多萬工人開始從各地涌向馬德里“勤王”。

在戰爭開始的階段。意大利軍隊就已經卷了進去,他們的軍艦和飛機把遠在摩洛哥的國民軍運到了西班牙本土,並且還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而與意大利墨索里尼志同道合的小鬍子也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打擊共產黨人的機會,德國也派出了飛機和部隊。從意大利直接進入西班牙,幫助佛朗哥的國民軍。內戰就這樣開始了。

到了劉芾回到南海聯邦的時候,西班牙內戰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了,國民軍在訓練有素,武器充足。工人武裝和警察部隊雖然武器裝備落後,共和政府也被武器禁運,但是人數衆多、熱血激情。雙方暫時處於平手狀態,國民軍控制了摩洛哥、加那利羣島、巴利阿里羣島、瓜達拉馬山脈和埃布羅河以北的地區,而共和政府則佔據着東部海岸、巴斯克、加泰羅尼亞等地區,並切斷了國民軍的南北聯繫,首都馬德里和巴塞羅那也在共和政府控制中。

按照這種情況看來,西班牙的海外領地和國家的西北部都被國民軍所佔據,而首都和東南沿海地區還在共和政府的手中。雙方現在是誰也奈何不了誰,都在向國際社會伸出了雙手要援助,不過雙方得到的待遇卻截然不同。

對於西班牙的這個社會主義共和政府,歐洲各國早就看不順眼了,在資本主義佔主流的歐洲已經出現了一個紅色蘇聯,不過那個龐大的國家多一半都在亞洲,國土位置也處於歐洲的邊角,還不太顯眼。

而西班牙就不一樣了,這裡與法國意大利接壤,海對面就是英國,完全是歐洲的中心地帶,再加上西班牙還扼守着歐洲的海上命脈直布羅陀海峽,如果讓這裡變成了紅色國度,那英法等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會不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轉變更是不好說,所以這個苗頭必須掐死。在這種情況下,共和政府能否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就可想而知了。

劉芾找來了內務部、國防部和外交部的諸位首腦,拿着一大摞西班牙內戰的資料,趴在地圖上商量了一天,也沒找出適合南海聯邦渾水摸魚的突破口。首先是南海聯邦與西班牙這個國家毫無關係,沒有任何交集,不管是對共和政府還是國民軍來說,南海聯邦都是陌生人,這就叫提着豬頭找不到廟門。

其次,哪裡是歐洲大陸,緊挨着法國,離英國也不遠,南海聯邦在當地毫無勢力可言,英法兩國也不會看着南海聯邦千里迢迢的跑過來摻合歐洲事務。最麻煩的就是西班牙扼守在直布羅陀海峽北側,是一個戰略要衝,英國人在哪裡還有駐軍,肯定不會同意南海聯邦在西班牙土地上亂來。

最後,國際社會都在強調向西班牙政府禁運武器,其實他們都是拉偏架的,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早就看着西班牙共和政府不順眼,在歐洲北邊已經有了一個紅色蘇聯,如果在歐洲南端再出現一個社會主義政府,那麼歐洲的形式就太糟了。所以在這場戰爭中,歐洲各國一邊叫喊着武器禁運,一邊眼睜睜的看着意大利和德國向國民軍運槍運糧,甚至派軍隊而一言不發,他們心裡都清楚,寧可讓意大利和德國佔便宜,也要把這個共和政府給打趴下。

雖然蘇聯已經提出了抗議,但是西班牙離蘇聯太遠,他們是光着急使不上勁,就算蘇聯能夠幫助共和政府,劉芾和聯邦衆多官員也不看好這個共和政府,因爲蘇聯政府現在也不是很富裕,剛剛完成了本國的工業化佈局,雖然比剛剛建立蘇聯政府的時候要強多了,但是還遠遠沒有到資本輸出的階段。

那麼通過意大利和德國向國民軍賣點裝備不成嗎?這個主意糟透了,雖然叫西班牙內戰,但是打來打去就那麼幾十萬人,戰爭規模也不大,產生的耗費也多不到哪裡去,光靠着意大利和德國的援助,就綽綽有餘了,如果聯邦非要跑那麼遠去佔那點小便宜,意大利和德國估計也會給聯邦這個面子,但是不划算啊,幾千海里就運過去幾萬支步槍,還不夠油錢的。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國民軍現在已經得到了德意兩國的援助,在戰略上勝於得不到任何外援共和政府。如果這時候南海聯邦再援助一下國民軍,那這個戰爭也就別打了,共和政府幾個月就得垮臺,戰爭結束的這麼快,後續的援助給誰去?按照聯邦政府的體格,小打小鬧根本就不值得自己露面,大國就得有大國的風度,不打出真火來,不打個三五年、死個上百萬人,那值得世界頂級強國出手干涉呢?

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19章 藍飄帶獎第22章 問題(三)第70章 建國(二)第21章 夜戰第43章 投降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6章 戰爭擴大第41章 海南島(三)第68章 潰敗第4章 橫掃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20章 按兵不動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8章 以日製日第96章 如此相似第12章 轟炸機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65章 夜間空襲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9章 金牌第77章 拉燈彈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6章 也算悲壯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48章 民國(四)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35章 獨立起義第95章 猶太人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92章 杉杉健太第21章 問題(二)第34章 偷襲成功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30章 Z字旗第100章 毒氣彈第57章 波及亞洲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57章 波及亞洲第5章 得寸進尺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44章 革命(二)第120章 羅德島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0章 飛機二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5章 民國(一)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29章 民用航空第61章 名不副實第68章 潰敗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6章 再次談判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81章 深入第55章 西殘東癱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49章 飛機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48章 民國(四)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32章 奧運會第6章 寶船第54章 活話劇(二)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65章 夜間空襲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章 以戰代練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36章 摩拳擦掌第59章 麥克阿瑟
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19章 藍飄帶獎第22章 問題(三)第70章 建國(二)第21章 夜戰第43章 投降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6章 戰爭擴大第41章 海南島(三)第68章 潰敗第4章 橫掃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20章 按兵不動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8章 以日製日第96章 如此相似第12章 轟炸機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65章 夜間空襲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9章 金牌第77章 拉燈彈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6章 也算悲壯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48章 民國(四)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35章 獨立起義第95章 猶太人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92章 杉杉健太第21章 問題(二)第34章 偷襲成功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30章 Z字旗第100章 毒氣彈第57章 波及亞洲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57章 波及亞洲第5章 得寸進尺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44章 革命(二)第120章 羅德島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0章 飛機二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5章 民國(一)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29章 民用航空第61章 名不副實第68章 潰敗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6章 再次談判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81章 深入第55章 西殘東癱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49章 飛機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48章 民國(四)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32章 奧運會第6章 寶船第54章 活話劇(二)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65章 夜間空襲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2章 以戰代練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36章 摩拳擦掌第59章 麥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