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大合成物

在劉芾做出了最終決定之後,聯邦飛機制造廠隨即投入了建造ab-2型高空轟炸機的工作中,ab-2是在ab-1基礎上改進的一款高空轟炸機,它主要在載彈量、航程、自身防禦和投彈裝置上進行了加強,經過一些列改進之後,這款高空轟炸機與原來的ab-1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摸樣了。

ab-2的機身比ab-1大了一圈,機長達到了19米,翼展28米,4臺1100馬力發動機分佈在兩邊的機翼上。整機重量19噸,機腹彈倉可載彈3.5噸,巡航速度330公里,最高航速470公里,滿載航程3100公里。

ab-2的乘員爲6人,裝備了8挺12毫米重機槍,而且在重點部位,比如駕駛艙、油箱、發動機罩等位置都加裝了防彈裝甲,增加了這款飛機的生存性能。另外收放起落架、無線電和雷達系統也都安裝在這款飛機上,爲了在戰爭初期對這些裝置進行保密,所有空軍和海軍飛機的雷達系統上都有一個自毀裝置,當飛行員跳傘或者手動按下開關之後,雷達系統將被一顆小型炸彈炸燬。

相較與海軍於空軍的裝備準備問題,聯邦陸軍顯得很是平靜,作爲聯邦的陸上武裝力量,聯邦陸軍已經習慣了成爲配角。由於聯邦自身的地理環境所限,聯邦陸軍從出生起,就註定不能成爲聯邦的主要軍事力量。

但是劉芾這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居然大筆一揮。批准聯邦陸軍從20萬人擴軍到40萬人12個師。而且在坦克、裝甲車、火炮和後勤工程車輛等重型裝備上也是毫不吝嗇,全部齊裝滿員,除了2個山地師和一個空降師之外,其餘的9個師中有5個師是裝甲師,4個師是全機械化師,光是這些坦克、裝甲車的生產和製造,就抵得上聯邦陸軍10年的全部軍費開銷了。

目前聯邦陸軍的坦克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和第二代一樣,還是2種輕型1種中型,它們都是在原有山貓、山鼠和獵豹坦克上發展改進而來的。在裝甲防護、主炮威力、火控系統、自動裝彈、發動機性能、通訊聯絡上都有突破和改進。一輛聯邦獵豹2中型坦克,可以正面對抗3輛以上的獵豹中型坦克,它的正面裝甲可以抵禦80mm以下所有火炮200米以外的直射,而它所裝備的50倍徑90毫米滑膛炮。可以發射聯邦研製的鎢芯穿甲彈。在700米之外就可以射穿130毫米厚的坦克裝甲。

除了山鼠2、山貓2和獵豹2型之外。聯邦陸軍還增加了另兩款重裝備,一種就是120毫米自行火炮,這種火炮採用了獵豹坦克的地盤作爲車身。搭載了一門聯邦研製的120毫米榴彈炮和1挺12毫米重機槍,全重27噸,乘員4人,公路行駛速度45公里,越野行駛速度25公里。

第二種重裝備也是在坦克地盤上發展起來的,它分兩種型號,一種是由山貓輕型坦克底盤加裝4聯30毫米高射炮,射速可達每分鐘1000發,作爲部隊防禦500以下低空飛機的主要裝備;另一種是由獵豹中型坦克地盤加裝雙聯裝50毫米高射炮,射速每分鐘120發,有效射高3000米,有效射遠5000米,可作爲地面部隊防禦中高空飛機的有效武器。而且這兩種自行高炮還可以平射,作爲一種步兵火力支援武器使用。

當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歐洲南部,關注着西班牙的內戰的時候,南海聯邦在劉芾一聲令下之後,所有的兵工廠和一小部分私人企業,都開動了所有產能,開始生產各種武器裝備和彈藥。而聯邦海軍、空軍和陸軍,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的開始加大徵兵力度,所以即將退役的技術兵種和低級軍官都接到國防部的命令,暫緩退役或延長服役期。

而聯邦的海軍基地、空軍基地也開始儲備油料、彈藥和各種物資,聯邦國防部軍情局和內務部的外務司的特工們也想吃了春藥一樣,在美洲大陸上四處出沒,從當地公路、鐵路、山地、湖泊等地形資料到發電廠、煉油廠、可能存在的兵工廠等工業設施位置,從民族矛盾、生活習慣到經濟情況、天氣情況、甚至喜歡吃什麼食物等雜七雜八的情報像雪片一樣飛向了聯邦內務部大樓的情報分析中心,爲此內務部不得不向劉芾申請了一筆款項,專門用於僱傭更多的情報分析人員。

總的來說,從1936年底,整個南海聯邦已經悄悄的邁開了步伐,一步一步的向着戰爭走去,但是這些動作都是小心翼翼的,表面上看來,聯邦國內還是一片平靜,人民的生活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就算是聯邦居民,也看不出來那些軍事基地中到底有什麼變化,除了每天進出的車隊好像多了一點之外。

加大軍備支出,而且規模非常龐大,幾乎是海空陸三軍同時爆裝備,這對聯邦的財政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壓力。雖然在經濟危機中南海聯邦基本算是全身而退,沒有受到大規模的衝擊,但是由於外貿出口數額的縮減,聯邦政府已經支出了大量的資金用於加大國內基礎建設方面,努力維持着聯邦的工業發展,所以說聯邦政府並沒有在經濟危機中佔到什麼便宜,頂多就是一些原材料的進口價格便宜了。

迫於財政壓力,聯邦政府在取得了劉芾的首肯之後,第二次從被劃爲保密級別的科研成果中挑選出來幾項,從軍用轉爲民用,把技術和生產工藝出售給聯邦國內的幾家中標企業,由他們來生產和銷售,其主要銷售對象還是歐美各國。

這些項目就包括了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尼龍)、合成橡膠、高強度耐壓合金。

聚乙烯、聚氯乙烯這兩種東西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塑料,由於分子結構不同,這兩種人工合成物質的特性也有些區別。聚乙烯柔韌性好,無毒、比重比水輕、介電性能優越、易燃燒、透水率低、在常溫中不溶於任何已知溶液。它的化學特性非常穩定,在常溫下耐酸鹼性能也非常好。

聚乙烯製品可以大規模用於農業、包裝、醫療、運輸、汽車、紡織、建築行業,常見的比如塑料薄膜、各種塑料包裝、容器、電纜防護套、漁網、繩索、家電、廚具等等。在很多領域都可以作爲金屬、木材的替代品,而且性能只高不低,最主要的是價格便宜,易加工成型,而且它們還有金屬和木材所不具備的抗腐蝕、抗氧化功能。

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差不多,但是有些差別,它對光的耐受性比較差,容易在光照下變色,另外在抗腐蝕上也與聚乙烯有些不同。我們最常見的聚氯乙烯用品就是pvc製品,也就是常說的塑鋼門窗、pvc管材,另外在一些日用品如鞋底和旅行箱上也可以使用pvc材料,不過最大的消耗還是在建築業上。

聚酰胺就是我們所說的尼龍,也是合成纖維中的重要成員。它有很高的機械強度,軟化點高,耐熱、摩擦係數低,耐磨損,自潤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鹼和一般溶劑,電絕緣性好,無毒無臭;缺點是吸水性大、染色性差。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尼龍的影子,最普遍的就是女士們鍾愛的絲襪,如果您有一雙美腿,那麼再加上一雙漂亮的尼龍絲襪,那就再好不過了,走在大街上的回頭率嗷嗷高。另外很多面料也的是尼龍製品,還有汽車內村、零部件,工程塑料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使用範圍。(未完待續……)

第27章 新藥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1章 聯合調查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83章 文化入侵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53章 活話劇(一)第90章 集結第75章 三赴德國第67章 核反應堆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18章 西線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40章 決死空襲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83章 波卡特洛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39章 金牌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142章 車禍第62章 巴頓第36章 賭贏了第39章 金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69章 建國(一)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8章 珍珠港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章 以戰代練第19章 裝甲集羣第90章 集結第75章 國防(三)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73章 國防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35章 皇家海軍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30章 合作社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86章 險勝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30章 懷疑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19章 全民戰爭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8章 越亂越好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39章 珍珠港(二)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2章 巴頓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8章 越亂越好第22章 東海岸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35章 皇家海軍第107章 西澳礦區
第27章 新藥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1章 聯合調查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83章 文化入侵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53章 活話劇(一)第90章 集結第75章 三赴德國第67章 核反應堆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18章 西線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40章 決死空襲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83章 波卡特洛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39章 金牌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142章 車禍第62章 巴頓第36章 賭贏了第39章 金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69章 建國(一)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8章 珍珠港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章 以戰代練第19章 裝甲集羣第90章 集結第75章 國防(三)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73章 國防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35章 皇家海軍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30章 合作社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86章 險勝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30章 懷疑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19章 全民戰爭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8章 越亂越好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39章 珍珠港(二)第38章 辛亥革命第62章 巴頓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8章 越亂越好第22章 東海岸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35章 皇家海軍第107章 西澳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