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聯邦的對策

這場經濟危機會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劉芾的腦子裡也沒這個記憶,他只記得在小鬍子上臺之後,德國國內的經濟就開始好轉,而小鬍子是在33年或者34年才當上的總理,那麼這個經濟危機很可能就會持續到33年或者34年了。

和歐美各國比起來,南海聯邦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到的衝擊最小,這倒不是說聯邦的工業化程度最低,而是聯邦擁有一個像劉芾這樣的半仙,可以預知未來。由於聯邦政府有了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和調整時間,所以在應對危機的手段和效果上,要好很多。

但是有了這些手段,也不意味着聯邦的工業出口能夠不受或者少受影響,現在世界各國都爆發了危機,市場萎縮,再加上各國都開始採取貿易保護手段,對於進口商品課以重稅,所以除了農藥、石油化工、藥品、部分電子產品這些聯邦的特殊產品之外,其它的聯邦商品出口量也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機械產品和鋼材。

不過聯邦政府已經有了應對的方案,並已經開始實施,這個方案的主角就是中國大陸。由於中國大陸上的工業發展水平還很低,所以在這次經濟危機中主體經濟並沒有受到什麼大的傷害。而原有的外國勢力在這些年裡已經被聯邦政府打壓到了一個非常弱的地步,再想重新壯大起來已經不太可能了,所以中國大陸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都是通過聯邦商人進行交易。這樣一來,這個有着龐大消費能力的市場已經落入了南海聯邦的經濟版圖中。

爲了彌補聯邦在對歐美出口方面的虧損,聯邦政府匯同民國政府搞了一個經濟援助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大聯邦國內的商品出口量從而減少聯邦企業的停產和破產數量,另一方面,通過這個計劃,中國大陸將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加快其工業化進程,建設其自身的工業基礎。

具體上,就是由南海聯邦投資,在中國大陸上建設2條貫穿南北的鐵路。一條是從哈爾濱出發。途徑長春、瀋陽、錦州、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地,一直到廣州;另一條則從烏魯木齊開始,途經蘭州、西安、重慶、貴州、昆明等地,一直到湛江;

對於建設這樣兩條超長的鐵路。不光是聯邦政府。民國政府也是很期望的。但是他們沒有這麼多的資金來進行如此規模龐大的建設,而聯邦政府有,雙方一拍即合。當然了。聯邦政府也不是白白給民國政府建設這兩條鐵路,雖然聯邦在短時間內收不到民國政府的工程款,但是民國政府答應用海南島的石碌鐵礦和長江航線一直到武漢的航運權做抵押,來獲得一筆低息貸款,這樣一來,這個工程就可以籌備開工了。

至於爲何要幫助中國大陸修建如此漫長的鐵路線,這到不是劉芾僅僅是出於對自己本身國家的情感,大部分還是現實的需要。因爲要抵禦這次經濟危機,就要加大需求,而對外出口顯然已經行不通了,聯邦國內又沒有這麼多的建設項目,那麼就只能把眼光放在市場龐大的中國了。

鐵路這個玩意,不僅是工程量巨大,而且對於鐵軌、機車、車廂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而就目前來講,中國國內還沒有能力生產出來如此數量的合格產品,那麼這些材料的採購自然就會落聯邦企業身上。

按照聯邦財政部的預算,如果這兩條鐵路正式開建,聯邦政府光是頭一期,就得支付至少15億美元的貸款給民國政府,而這15億美元的絕大部分,都會以鐵軌、建材、工程人員工資等形式,再回到聯邦國內來,這樣一來,聯邦的鍊鋼廠就不再爲產品銷路擔心,水泥廠、建築機械廠、建築公司等等企業也都可以全力生產,這些企業就被救活了。

而他們一旦恢復了活力,就將帶動一大堆的下游中小企業復甦,這樣一來,聯邦的失業率就不會大幅度增長,而且這只是直接受益的一部分企業,其他爲這個工程服務的企業也都將受益。另外,在聯邦國內的公司取得了長江航線的航運權之後,還將帶動造船業和航運業的發展,這樣一來,至少在幾年之內,聯邦政府就不用再爲工廠倒閉和工人失業而發愁了。

除了在中國大陸上修建鐵路之外,聯邦政府又拿出了一筆資金,開始在西澳礦區內同樣開始修建鐵路和公路。這個時候的西澳礦區已經比原來的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原先探明的6個礦區都已經開始進入開採階段,並且在這幾年當中,又發現了4個儲量很大的新礦區,只不過還沒有進入開採計劃。

隨着經濟危機的到來,鋼鐵的價格一路下跌,繼續大規模採礦已經是賠錢的買賣了,但是南太平洋石油礦業公司並沒有撤回那些採礦工人,而是把他們中的一部分搖身一變,變成了築路工人,開始在南鐵港與各礦區之間修建更多的公路和鐵路,以便將來可以加大運力。另外,劉芾還按照他心目中的規劃,直接把一條鐵路從南鐵港向着珀斯市附近修建,對於南太平洋石油礦業公司免費幫助州政府修建鐵路,西澳州一點意見都沒有,舉雙手雙腳歡迎。

除了中國大陸和西澳這兩個地方之外,聯邦政府還利用和蘇聯之間的軍事合作關係,把一些機械產品和鋼鐵、糧食賣到了蘇聯國內,不過聯邦政府沒有向蘇聯政府提供什麼貸款,因爲劉芾信不過他們,所有的交易都是現款現貨,概不賒欠。

最後,聯邦政府還把目光轉向了那個錢多得花不完的小兄弟異色列,目前它正和周圍的3、4個國家打的不亦樂乎,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不僅彈藥消耗巨大,而且裝備更新的也很快。

原本聯邦怕引起當地英法勢力的不滿,所以很多重型武器都沒有出售給異色列,但是現在隨着經濟危機的到來,還有什麼能比打仗和賣武器更容易刺激經濟的復甦,於是,大量的聯邦坦克、加榴炮、自動步槍、潛艇、驅逐艦都開始進入了異色列人的購買清單。

用這些武器武裝起來的異色列軍隊,至少在西亞那片陸地上可以說是暫時無敵了,聯邦不僅出售了武器,還爲異色列軍隊配備了數量足夠的教官,當然工資得另算。在這些教官和聯邦武器的支援下,原本略佔上風的異色列軍隊立刻就像使出了大招一樣,變得遇神殺神,遇佛砍佛起來。

從1930年初一直到1931年,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異色列軍隊就向東推進了60公里,完全佔領了原來由約旦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地區。然後又從沿海地區向北推進了40公里,佔領了黎巴嫩南部地區。這還不算完,異色列人打出火來了,他們打算把幾千年來受過的苦難都一次發泄出來,如果不是聯邦政府死命的攔着,異色列軍隊還打算用一個裝甲師和2個步兵師,在一個月內,佔領全部的西奈半島。

當這個想法被異色列人提出來之後,劉芾嚇得趕緊直接致電異色列的那位數學家總理,好說歹說總算是勸住了他們的這種自殺行爲,如果異色列在這個時候去碰西奈半島,那麼英國人肯定會瘋了一樣趕過來把異色列人幹掉,因爲那裡有着英國的另一條生命線,蘇伊士運河。(未完待續……)

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74章 皇帝第70章 外籍軍團第47章 民國(三)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章 橫掃第43章 各懷鬼胎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68章 潰敗第36章 賭贏了第24章 賭約第20章 按兵不動第30章 Z字旗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22章 東海岸第83章 文化入侵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70章 外籍軍團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2章 醞釀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92章 杉杉健太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5章 夫人外交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46章 騷擾第62章 巴頓第14章 本土防禦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62章 佈網(三)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62章 遷都第80章 甩賣潛艇第56章 一戰爆發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125章 上海行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83章 波卡特洛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5章 得寸進尺第33章 挑事專家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22章 進攻澳洲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79章 南美ABC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3章 基礎建設第80章 甩賣潛艇第43章 投降第47章 民國(三)第22章 問題(三)第80章 甩賣潛艇第91章 對壘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111章 裁決第90章 集結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80章 甩賣潛艇第136章 眼紅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
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74章 皇帝第70章 外籍軍團第47章 民國(三)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章 橫掃第43章 各懷鬼胎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68章 潰敗第36章 賭贏了第24章 賭約第20章 按兵不動第30章 Z字旗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22章 東海岸第83章 文化入侵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70章 外籍軍團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2章 醞釀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92章 杉杉健太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5章 夫人外交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46章 騷擾第62章 巴頓第14章 本土防禦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62章 佈網(三)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62章 遷都第80章 甩賣潛艇第56章 一戰爆發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125章 上海行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83章 波卡特洛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5章 得寸進尺第33章 挑事專家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22章 進攻澳洲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79章 南美ABC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3章 基礎建設第80章 甩賣潛艇第43章 投降第47章 民國(三)第22章 問題(三)第80章 甩賣潛艇第91章 對壘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111章 裁決第90章 集結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80章 甩賣潛艇第136章 眼紅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