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的春天,來得比以往要晚一些。當然了,這兩年大漢朝的氣候一年比一年糟糕,低溫、乾旱也一年比一年嚴重。
春寒料峭的日子裡,明德書院開學了。這一次開學要比上一年早上半個月。因爲書院開始招新了。
招新的宣傳單頁在漢中、新野的幫助下,散發到了周邊的州郡中,這些日子已經陸陸續續有不少學生前來報到。
跟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董明得意交待了學生的年齡,不能超過十八歲。這年頭能讀得起書的本就是少數派,再加上基本上都是在家讀書,所以只有少數人會對來明德書院讀書心動。而這些人中,又有不少人因爲地處偏遠,而不會過來。
因此,這一次的招新,一共只來了一百多個學生。其中有超過五十個學生是本郡或者隔壁郡的學生。當然了,董明爲了提高書院進來讀書難度,給所有人安排了一場考試。
這場考試基本上都是最基本儒家經典考試,再加上一篇簡單的策論。主要還是想看看這些學生目前的水平如何。若是太差了,書院肯定是不收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董明也藉着考試的機會,用【眼力】將來報考的一百多名學生看了一個遍。
“嘖嘖,看來某家這魅力還可以啊。”董明摸着下巴,看着幾個日後的大佬,心裡美滋滋的。
坐在最中間,一張臉帥的無法無天的少年周瑜;他旁邊抓耳撓腮,恨不得將筆折斷的孫策;坐在角落裡默不作聲的答題的法正;還有坐在第一排首位顧盼生輝的王粲。
四個小傢伙最大的孫策才十二歲,年齡最小的王粲才十歲。其中周瑜果不其然是甲上的資質,軍略謀略雙甲上;孫策也是甲上的資質,但僅限於武力值,而且小小年紀就帶了一個剛烈的特性。
讓董明意外的是,他雖然有印象但是並不是很瞭解的法正竟然也是甲上的資質,並且跟周瑜一樣,軍略謀略雙雙甲上資質。在董明的印象裡,這位也就是比龍套稍強一些的配角罷了,沒想到竟然這麼牛掰。
對此,董明只能說歷史沒學好害死人。
倒是最後一個王粲沒讓董明驚訝,乙等的資質。說實話,董明對王粲的瞭解也就僅限於當年高考背誦文學常識的時候,記住的那一句話:王粲,建安七子之冠。
換句話說,這哥們就是個文化人。董明溜達過去看了看他的卷子。才十歲,這文筆甩了董明一個魯迅先生了。不過這內容嘛......算了,還是個十歲的孩子。
考試只有半天,到時間之後,自由監考的學生收卷子。考生們則在學長的帶領下魚貫而出,學校會給他們提供食宿直到錄取結果發佈爲止。
考場外,孫策一臉糾結的走在周瑜旁邊,嘟囔着:“瑜哥兒,爲什麼我等要來這裡參加這勞什子考試?是練武不好玩,還是打架不舒服?某家舒縣小霸王這一次真真把臉都丟光了。”
“不會寫?”周瑜一臉溫和的看着孫策。
孫策理所當然的點點頭,然後又理直氣壯的說道:“你說說,俺怎麼可能會寫?俺要是會寫,至於三天兩頭被我家大人一頓打嗎?”
“你要沒考上的話,某與你一同回舒縣。”周瑜仍然很溫和。
孫策聞言眼睛一亮:“當真?”
“什麼時候騙過你呢?”周瑜笑了笑,拍了拍孫策的肩膀。
孫策撓了撓頭道:“你真真是個好兄弟。”
周瑜仍然笑着,道:“不過,你得答應某家一件事。”
“你說你說,什麼都能答應你!誰讓你是俺的好兄弟呢。”孫策說話的時候,將胸脯拍的震天響。
“明年好好讀書,再配某家考一次如何?”周瑜笑眯眯的問道。
“哎?”孫策猶豫了一下,咬咬牙答應下來:“好好讀書就好好讀書!俺說到做到!”
周瑜點點頭,帶着孫策繼續跟在書院的學長後面,朝着食堂走過去。前面帶路的學長穿着書院特有的月白色加厚長袍,說不出的瀟灑。
“對了,俺家大人眼下在長沙,要是這一次考不上書院,俺就要去長沙了。”孫策忽然想起來了,一拍腦袋對着周瑜說道。
周瑜聞言皺了皺眉頭,然後繼續保持着微笑,道:“無妨,某家也去就是了。”
“伯父能同意嗎?”孫策有些擔心的問道。
“能。”周瑜笑着說道。
說起來周瑜也覺得奇怪,從小就異常聰明的他,總覺得同齡人都是傻子。也因此他一直都沒有什麼朋友,直到孫策來了之後,他纔有了朋友。
他自己都不明白,爲什麼在衆多傻子中選了一個最傻的做朋友。看着孫策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樣,周瑜笑了笑,也許這就是緣分吧?
“不過.....說到底某家才十二歲,怎麼這心思重的跟老頭子似的。”周瑜自我吐槽了一句,繼續往前走着。
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他擡起頭來,四下張望了起來,很快就看到不遠處的涼亭下坐着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那孩子正抱着一本書,認真的看着,不過看書的速度很快,幾乎可以說一目十行。
“這個小孩兒怎麼讓某家覺得既危險又親切呢?”周瑜看着那看書的孩子,心裡那種奇怪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涼亭這邊,諸葛亮正在看書的時候,感覺到有一道異樣的目光盯着自己。他擡起頭一張不知道被誰喂胖了的小肉臉映入了周瑜眼簾。當然後者也被諸葛亮看在了眼裡。
“這傢伙,讓某家覺得有些不對勁啊。”周瑜在於諸葛亮目光交匯之後,心裡覺得奇奇怪怪的。
諸葛亮則歪着腦袋感慨了一句:“唔,又是一個看起來還算聰明的傢伙.....不對,是非常聰明的傢伙,比我那笨蛋兄長要強多了。跟嘉哥兒差不多一個檔次.....”
眼下只有六歲的諸葛亮表示,整個明德書院,只有四種人。比他聰明的人,如董明;跟他一樣聰明的,沒有;比他差一點點的,如郭嘉、徐庶;剩下的,傻子。
“瑜哥兒想什麼呢你?”孫策跟周瑜說了半天話,沒得到周瑜的迴應,見他一直盯着對面的小胖子看,有些不滿的拍了拍周瑜的肩膀。
周瑜回過神來,搖搖頭道:“沒什麼,怎麼了?”
“前面就到食堂了!俺聽文向哥哥說,這食堂的飯菜可都是美味至極啊!待會兒某家要八碗米飯!”孫策樂呵呵的說道。
周瑜眨了眨眼道:“唔,我吃不完四碗米飯的。一碗就夠了。”
“哎?”孫策一臉可惜的說道:“那我們就要九碗米飯好了!瑜哥兒啊,你吃這麼少怎麼行啊!”
“???”周瑜看着孫策一臉的關心,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我們才十二歲,應該像孩子一樣做事,也應該擁有孩子的飯量。”周瑜覺得這句話說出來有點奇怪。
“誰家孩子一頓飯不吃個七八碗飯啊!”孫策表示這很正常。
“是是是!”周瑜敗退。
在他們後面幾個身位,黑黑瘦瘦的法正雙手縮在袖子裡,跟着隊伍緩慢的往前走着。前面周瑜和孫策的對話,他一句都沒有落下全都聽到了。不過他也就是聽聽而已。不像其他人,已經忍不住笑了起來。
法正本就是個沉默的性子,但是渾身上下卻散發着危險的氣息。君不見原本跟在離的很近的王粲已經悄悄的落後了好幾步。
“前面這個傢伙是怎麼回事?離得近了天氣都變得比平常要冷了啊。也太嚇人了吧!”王粲剛剛寫完了試卷,覺得自己一定能夠考上,本來樂呵呵的想找法正聊聊天呢。誰知道剛一開口,就看到了法正的一對死魚眼,差點被嚇哭了。
一行人進了食堂,帶隊的學生吩咐了一下之後,就讓他們散開,各自去打飯。除了新野本地的學生之外,其他人都覺得很驚奇,每個人都打了不少自己愛吃不愛吃的東西。
法正打完飯,找了一個角落裡,又默默地吃了起來。另外一邊打完飯的王粲四下打量了一會兒之後,一咬牙端着盤子朝着法正坐的位置走了過去。
“那個.....某能坐在這裡嗎?”王粲到了跟前,又慫了,說起話來結結巴巴的。
法正聞言停頓了一下,他擡起頭看了看王粲,緩緩地點點頭道:“可以。”
王粲後悔了,可是又不敢離開,只能硬着頭皮坐在法正對面。
“扶風,法正。”就在王粲緊張的時候,法正忽然開口了。
王粲楞了一下之後,連忙笑着道:“高平,王粲。”
“俺們能坐在這裡嗎?!”這個時候,一個有些粗獷的聲音響起來。法正自顧自的吃着飯,王粲擡頭看了看,卻看到兩個同樣是來考試的學生正端着飯等着。
不過其中一個人,一手一個托盤,一個上面堆滿了各種菜,一個上面堆滿了米飯。
“這...這得多能吃啊。”王粲有些羨慕的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自己盤中的一小塊米飯:“唉,就這某家也吃不完。”
法正這個時候也擡起頭,看向了兩人,然後道:“請坐。”
這兩人自然是周瑜和孫策了。
孫策聞言連忙將餐盤放下,然後坐到了法正的旁邊。周瑜也笑了笑坐在了王粲的旁邊。說起來倒不是沒其他位置了,只是周瑜覺得早晚要來這裡求學,不如先認識一些人好了。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看起來有些有趣的法正和王粲雙人組。
“扶風,法正。”
“高平,王粲。”
大概是收到了法正的影響,王粲也顯得有些高冷。
“唔...好吃...唔...舒縣.....孫....策。”孫策一嘴巴的飯,說起話來都不連貫。
周瑜看了他一眼搖搖頭,然後端起一碗湯,用湯匙舀了點湯遞到了孫策的嘴邊,道:“舒縣,周瑜。”
孫策連忙喝了一口湯,周瑜見狀皺了皺眉頭:“慢點兒,有些燙。”
“不礙事的!”
這個時候,旁邊的餐桌張坐下了幾個人,全都是明德書院的學生:劉威、郭嘉、徐庶、諸葛瑾、諸葛亮。
劉威要走了,他們是來送行的。只能坐四個人的桌子,多了一個諸葛亮也無所謂,他被抱在了劉威的懷裡,一臉的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