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陷入沉思的時候,董明快到斬亂麻的將官學要上的課程定了下來。趙岐雖然雖然有些不妥,但考慮到自家學生是將來的天子,眼下還要仰仗董明的支持,因此也就沒有反對。
其他人更不會反對了。
說完了這件事,劉辯顯得從容了一些:“還有什麼事情要商討的?”
這話算是白問了,如今大漢朝的朝政基本上都收歸太尉府和尚書檯兩個衙門,一個負責策劃,一個負責執行。原本還有一個決策環節,那是劉宏來做的。眼下劉辯監國,他什麼都聽董明的。
“洛長公路這邊,需要朝廷這邊的支持。希望朝廷能夠下令,讓沿途各郡縣提供方便。”董明倒是有事情要說:“自洛陽往西,直到長安,沿途經過谷城、新安、陝縣、弘農、潼關、華陰、鄭縣、新豐等地,整條公路,大約八百多裡。需要前途各郡縣提供後勤保障,包括糧食、衣物等。”
“老師....那個,尚書令大人覺得該如何做?”劉辯還是有些不習慣叫董明的官職。
董明笑着道:“殿下放心,尚書檯這邊已經出了具體的方略,每一段路要修多久,大概需要多少糧草、衣物都做了測算,只要殿下答應下來,下發各縣即可。尚書檯這邊,會派人去催的。”
“好,既然如此,尚書令大人就去做吧。”劉辯點點頭。
“謝過殿下。”
今天是劉辯第一次上朝,董明和趙岐兩個人說了兩件事之後,就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了。蔡邕硬拖着百官陪着劉辯熟悉了一上午的政務,才放了衆人離開。
董明出宮之後,直接去了尚書檯。因爲太子之位的爭奪,導致尚書檯這邊近乎癱瘓了一個月。眼下他得去幫忙處理政務。不光是他,田豐、沮授、荀璦、郭嘉、徐庶等人都被拉到了尚書檯。
入了尚書檯,衆人也沒有過多寒暄,直接便開始處理政務。
“洛長公路這邊,已經修了多長了?”董明對這件事很是關心。
田豐頭也不擡的回道:“明日復工的話,年底能修到谷城。後勤需要的東西,已經發給谷城了,想來他們已經在籌備了。”
“嗯。”董明點點頭:“錢莊那邊怎麼樣了?”
沮授將手裡正在看的卷宗放下,有些疲憊的說道:“因爲戰亂的緣故,很多百姓擔心洛陽不安全,這幾天一直有人往外取錢。按照眼前的速度,年底恐怕會被取走一億錢。”
“只要有人來取,就給他們。”董明毫不猶豫的說道:“明年百官的俸祿,拖一個月,優先支援錢莊。”
“可是在下有些擔心百官會有所不滿。”沮授皺着眉頭說道。
董明聞言搖了搖頭道:“那就從陛下的內帑出吧,我會去跟陛下說的。”
“好。”沮授點點頭。
“要歲末了,估計下個月各地的計簿也該送來了,今年還是移交給大司徒嗎?”這個時候荀璦問了一句。
董明搖了搖頭:“今年送去伯喈先生那裡即可。不過再送過去之前,我等先查驗一番。”
“這...於禮不合。”荀璦有些驚訝的說了一句。
“沒什麼合不合的,我等查驗一番再送過去,不影響的。本來就是尚書檯長官的,這些年朝綱混亂,才移交給三公。眼下既然是咱們在變法,就必須對天下形勢瞭如指掌才行。這計簿,尚書檯必須查驗,同時將相關數據做好統計。等劉大人回來的時候,做個對照。若是有舞弊之人,該殺殺,該免免。”
董明對計簿,勢在必得!開玩笑,他要搞變法,沒有國家整體情況的第一手數據,那不是搞笑嗎?他這半年來,之所以沒有在大方針上做文章,就是因爲沒有詳細的數據做支撐。
眼下這數據送上來了,這他都不過一手,還變個錘子法?
所謂計簿,指的是地方官員上計時呈上來的報告。
上計,其實也就是上計制度。從周朝時期,便有了,至戰國時期,上計成爲一種固定的制度。
由地方行政長官定期向上級呈上計文書,報告地方治理狀況。縣令長於年終將該縣戶口、墾田、錢穀、刑獄狀況等,編制爲計簿(亦名“集簿”),呈送郡國。根據屬縣的計簿,郡守國相再編制郡的計簿,上報朝廷。根據考覈結果,予以升、降、賞、罰。
上計除了上面說到的東西之外,地方也把向朝廷申報的其它簿籍或貢奉物品也一併帶去,郡國向中央推舉的孝廉之類人才,也可相隨而行,在此時稱這種辦法爲“計偕”。
不過,上計時有舞弊,畢竟山高皇帝遠,有些人爲了升官,作假數據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怎麼說,上計制度,加強朝廷對地方財政的控制。
這要是不抓在手裡,還怎麼變法呢?因此這一點,沒有商量的餘地。
“自今年開始,每一年的計簿,都要現在尚書檯過一遍。我等統計出所有的數據之後,再移交給伯喈先生。這件事沒得商量。”董明又重申了一遍。
這一次也沒有人反對了。荀璦剛纔就是覺得不合適,隨口提一句,也不是真的要反駁董明。尚書檯的權力越大,對他們越有好處,對變法也越有好處。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自然明白,董明這麼做,是對的。
“行了,這件事就這樣,說下一件事,不要讓我問了,你們自己說。”董明略過上計的事情,繼續問道。
田豐這個時候拱手道:“之前大人讓在下去收銅,收效甚微...因此,在下想了一個不是法子的法子。”
“你說就是。”董明來了興趣。
“河東安邑縣,有銅礦。”田豐悠悠的說道:“不銅礦在安邑縣,處於中條山的一條溝谷中。溝谷兩側的山上,便有可以挖出銅礦的礦洞。”(注1)
“無主之物?”董明問了一句。
田豐搖搖頭:“那一塊都是司馬家的地方,眼下他們也在採銅,主事的是一個叫司馬生的人。”
“你得意思是?”
“司馬防可以升一下官其實,九卿任選即可。”田豐說到了司馬防。司馬防眼下是京兆尹,雖然官階上來說,不比九卿低多少還有實權,但從地位上來說,卻是差了一些。
“他會願意?”董明皺着眉頭問道。
田豐這個時候一臉平靜的說道:“下官會讓他願意的。”
聽到田豐這句話,董明心裡便有數了,想來田豐是想到了法子,他也就不再多問,直接說道:“元皓直接去做便是,在下等元皓的好消息了。”
“明年開春之前,就能搞定。”田豐胸有成竹的說道。
“好!”
說完這件事,董明又道:“公達那邊如何了?最近有傳來什麼消息沒有?”
荀璦聞言點點頭:“如今水患已經控制住了,百姓雖有死傷,但也在接受範圍內。但有一點,整個荊州,公達他...殺了七個縣令....”
“什麼?!”董明驚呆了:“地方大員,他說殺就殺了?!他瘋了不成?”
“老師息怒。”荀璦這個時候硬着頭皮解釋道:“實在是這些人該殺!”
說着,荀璦從頭到尾解釋了一句。這被殺的七個縣令,全都一羣垃圾,朝廷蛀蟲。長江決堤之後,他們沒想過治下百姓,甚至連通知都沒有通知治下百姓,直接帶着一家老小,金銀細軟跑路了!
導致他們治下,生還者寥寥無幾。荀攸是氣急了,因此直接便將他們給殺了。甚至於,荀攸都寫好了請罪的摺子,如今還在壓在尚書檯。
董明聽的臉色鐵青,既是氣那幾個縣令死不足惜,也是氣荀攸,意氣用事。不過轉念一想,他又覺得有哪裡不對,以荀攸的智慧,不會如此不冷靜纔對。
這中間肯定有貓膩,但是荀攸又無法明說。想到這裡,董明沉聲說道:“將公達請罪的摺子燒了,琢之,你模仿公達的筆跡,寫一份新的。就說那七個人,殉國了。”
“再給公達去一封信,手尾收拾的乾淨一些。”董明最後一句話,透着刺骨的寒意。
說完之後,他又道:“算了,這封信你寫給黃忠吧,他是荊州守將,讓他來做這件事。”
“是!”荀璦答應下來。
“好,繼續說下一件事。”
......
翌日,大理寺的監牢內,李儒和賈詡被關在一起。牢房內還有一個小年輕,張繡。
“兩位叔叔,咱們不是來勤王的嗎?怎麼就成反賊了?”張繡到現在還是懵逼的,明明說好是來勤王的,怎麼就變成戴罪之身了?
李儒和賈詡兩人聞言互看了一眼,同時搖了搖頭。
“難道不是嗎?”張繡有想不通:“明明就是勤王的啊!如果不是的話,這一路上咱們怎麼會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呢?別的不說,就是潼關,咱們都打不進來。可是這一路上,別說阻攔了,咱們甚至還收攏了十幾萬流民。怎麼就成了反賊?”
“你冷靜一點。”李儒看着張繡,皺着眉頭說道:“等着朝廷的決定便是,莫非怕死了不成?”
“怕個鳥!”張繡一臉不在乎的說道:“我就是覺得不忿!死就死了,可是怎能死的如此窩囊?早知道還不如不來這勞什子洛陽,在北地殺羌狗胡狗來,那多痛快?”
賈詡這個時候笑了笑道:“放心吧,咱們死不了,你若是真想回去的話,以後會有機會的。”
“當真?”張繡一臉的驚喜。
“他說道的沒錯,咱們不會死的,就是主公,也不會死的。”李儒這個時候也開口道。
三人正說着呢,董明走了過來,一個獄卒打開了牢門,董明低頭走了進去。
“在下董明,見過兩位先生,見過小將軍。”董明對三人很是客氣。一來是他本就不打算殺人;二來,李儒和張繡暫且不說,這賈詡可是吊炸天的男人,他客氣一些,也沒什麼。
二話不說,先給【眼力】。
先是張繡,武力值最高,足有八十二點,統帥七十五點,謀略和內政四十五點。特技:騎將。
再是李儒,統帥與武力值乏善可陳,內政還不錯,達到了八十點。謀略值,當世少有的聰明人,高達九十四點。特技:善謀。
最後是賈詡,其他的董明都不在意,高達九十八點的謀略值,直接亮瞎了他的24K鈦合金狗眼。還有一個特技:毒士。
【騎將】:統帥騎兵時,騎兵綜合戰鬥能力提高,提高比率爲統帥值比一百,當前提高百分之七點五。
【善謀】:謀略值提高五點,最大不超過九十五點。
【毒士】:若不考慮良心的話,你的謀略值將達到滿值。
“嘖嘖。”董明對三個人的能力很是滿意,雖然早有準備,但真正看到了,還是覺得大漢朝臨終之際,真的催生了無數大佬啊。
“見過留南侯。”
“見過尚書令大人。”
賈詡和李儒一前一後跟董明打招呼,張繡則沒有開口,只是跟着兩人彎腰行了一禮。他很清楚,這沒有他說話的份兒。
“在下不喜歡拐彎抹角,就直接敞開了說。”董明單刀直入,直奔主題:“來這裡的目的,想必兩位也能猜到,在下希望兩位能夠爲朝廷做事。”
李儒和賈詡都不覺得意外,兩人的確早有猜測。
“不知道我家主公,還有其他的同僚,朝廷打算如何處置?”李儒先問了一個問題。
董明笑了笑道:“跟你們猜測的一樣,他們不會死的。只是...這西涼兵得換人來領了。”
“這很公平。”李儒點點頭,知道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董明聞言臉上的笑容更甚了:“那麼,不知道兩位是如何打算的呢?”
“再問一個問題。”李儒看了一眼賈詡,後者輕輕點點頭,然後他一臉嚴肅的看着董明。
“請說。”
“尚書令大人可否給天下人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李儒的問題很是奇怪,奇怪到董明完全沒想到。
這是什麼問題?怎麼聽起來,李儒好像是一個不滿權貴的憤青啊。
不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董明想了一下之後,搖搖頭道:“僅僅靠在下一人,是做不到的。”
“加上在下呢!”李儒又問道。
“還有區區在下。”賈詡也笑眯眯的說道。
“還是不夠。”董明一臉嚴肅的說道。
李儒和賈詡這個時候反而笑了,兩人同時躬身。
“下官李儒見過尚書令大人。”
“下官賈詡見過尚書令大人。”
董明眼睛一亮,伸手將兩人虛扶起來,道:“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