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

“撤養濟、設三廠,迫害無辜士子,與民爭利,當今天子乃桀紂昏暴之君也!”

“崇禎小兒,昏聵懦弱,寵信閹奴,廠衛作亂卻置之不理,枉爲天子!”

“當此社稷淪喪之時,朝廷屢屢迫害吾輩士子,是何道理?”

“吾輩士子死諫,卻在承天門外橫遭血光之難,此情此景仍是歷歷在目!爲吾輩心頭之痛!”

“廠衛迫害文人、士子,人神共憤之事不勝枚舉,若不誅三廠權閹,不撤東、西、內行三廠,吾輩誓不罷休!”

無數穿着青衫、白衣,頭戴網巾的文人士子行走於全城,這些人手中拿着一張紙片,污穢辱君之詞不斷從他們口中噴涌而出,幾近瘋狂。

“可恨吶!朝廷欺我、瞞我,裁撤養濟院,以致流民無處可歸,災難遍野,即便是在這皇城天子腳下,我等行乞之人亦無人問津,何其悽慘啊!”

“今日,老朽拼得豁出這條性命來,也要替全天下的百姓討個公道,倒要看看,這天下究竟還有沒有我等赤民的容身之處!”

與此同時,不知從何而來的流民和衣衫破破爛爛,渾身污穢不堪的乞丐喊着某一兩句話遊蕩全城,甚至有一羣二十幾個人就堵在北城兵馬司衙門大門口。

“散開散開,到別處去要飯,這可是兵馬司衙門,豈容你們這些要飯花子胡言亂語!”

一隊差役列在門前,看着眼前這些流民都是面色嫌棄,但衙門近在咫尺,卻沒有人出門一步。

兵馬司衙門內部則到處都是來回跑動的差役和幹吏,誰也不清楚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反正這向來安穩的京城忽然間就亂了起來,而且還是大亂。

“老王,廠衛奉旨查抄李家,據說就連掌使大人都被打傷了!”

“怎麼會這樣?”

這老王聞言起初是嗤之以鼻,要知道,這可是錦衣衛啊,這三個字在南方不怎麼樣,但是在這京畿一帶,可謂是如雷貫耳!

錦衣衛的赫赫兇名,只在三廠番役之下。

後來隨着事態的發展,就連五城兵馬司在京城內的差役陸陸續也都是撤了回來,老王覺得事情並不簡單,不敢獨自留在外面,趕緊跟着跑了回來。

這北城兵馬司衙門,作爲五城兵馬司之一,在這種亂局之下,所有的差役卻都在巡城御史的一聲嚴令之下,不得邁出衙一步,就算差役們想出去緝拿人犯都不行。

自成祖遷都以來,北京城從來就沒有亂成現在這個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爲是流賊提前打過來了,平民、小商小販的臉上都寫着恐懼。

“那可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啊,誰有那麼大的膽子?”

聽見老王問話,起先說話的差役一臉不可置信,“你小子還不知道?說是李家與吏部的鄭天官兒合謀毒害皇上,所以皇上一怒之下,下詔廢了康妃,要把李家和鄭家查抄呢!”

“可不是,李家株連九族,鄭家夷平十族啊!”

本來老王今日負責巡視西街,但因爲巡視其餘三道的差頭都趁亂跑回家配婆娘去了,所以便順手都看了一遍,回來的時候正巧趕上這事。

現在聽到這些根本不似作假的傳聞,老王正是一臉懵逼,不知如何是好,愣住一會才張口問道:

“這什麼時候的事兒?”

幾個差頭沒有回答,卻是有人心懷好意的提醒道:

“老王啊,你家那漂亮的小娘子纔剛娶過門吧,還是趕緊回去看看吧!就外頭這些刁民,要是真做出什麼事來,那簡直......”

聞言,老王忽然想起來什麼似的,也顧不得將心中疑慮問個仔細,直接一頭就要衝出去,幸好被其餘幾個差役聯手攔住。

“怎麼,你小子犯渾了,就這麼出去?那幫要飯的還不給你打死!”一名差頭按住滿臉焦急的老王,想了想,說道:

“老王,你從後門走。哥幾個都是光棍,也沒甚麼家當,平日攢下來丁點銀子都到了春香樓那老鴇的手中,這也就不急着回去!”

“是啊老王,俺們在這給你打掩護,快走吧!”

“兄弟們的大恩大德,俺王平沒齒難忘!”

王平還要說什麼,幾個差頭卻開玩笑似的說不想聽他學那些文人一樣咬文嚼字,直接將他帶到後門這裡推了出去。

心中懷着無限的感激,王平跨上腰刀直奔自己家而去,一路上,他見到了自己印象中這座大明京師最混亂的時候。

街上到處都是喊叫着奔逃的百姓,衣衫破爛的流民卻好像是西北的流寇一樣,由於沒有任何差役和兵士制止,開始挨家挨戶的踹門三光。

......

就在王平離開後不久,巡城御史接到心腹奏報,怒氣衝衝的走到門前,二話不說直接將一名差頭踹出門外,吼道:

“本官有令在先,不得有任何人擅自出衙,看來你們幾個是真不將本官當回事兒,來呀,押出去!”

這巡城御史是東林黨的人,其實就是內閣首輔陳演隨手安排到這個位子上來的,雖然面相斯文,但在這些兵馬司差役的眼中,其實並不像個文人。

這巡城御史漲紅了臉,下令之後,周圍差役們卻是面面相抵,沒有人挪動絲毫。

見到此情此景,巡城御史感覺面子上過不去,當即上前一步,從一名差役手中奪過佩刀,直接刺進眼前一名差頭的胸膛。

霎時間,鮮血噴涌而出,這名差頭瞪着大眼,不可置信的看着那巡城御史,如一座大山般轟然倒下。

這時,只聽那御史大聲笑幾聲,喊道:

“怎麼,還有人敢忤逆本官不成,還不將這幾個犯人拿住!”

其餘幾名與王平要好的差頭攥緊拳頭,似乎都在強忍着什麼,一面色黝黑的差頭正要上前,卻被其餘幾人死死拉住。

“你瘋了,以下犯上可是大罪!”

“你要是動了他,咱們幾個的家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難道二子就白死在這狗官的手上不成?”

黑臉差頭不是傻子,也知道這巡城御史上頭有人,東林黨同氣連枝,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憑自己這些毫無背景的小役,還是能忍則忍。

站住半晌,黑臉差頭最後還是泄氣般的鬆開拳頭。

差役們鬆了口氣,互相觀望一會這纔是相繼上前,眼看着就要將幾個差頭拿住,這個時候卻忽然從後面傳來一陣腳步聲。

衆人回頭看去,卻見到是幾名頭戴尖帽,踏着白虎皮靴的番子出現在衆人眼前,爲首的是個檔頭。

這些番子雖然人數少,但氣勢很足,腰間全都配着雙刀,乃是東廠的標準配備。

檔頭在後面看了半天的戲,到了合適的時機這才滿臉冷笑的走出來,說道:

“董御史,您好大的官威啊!”

“怎麼,難道忘了那西城的車伸是怎麼死的了嗎?”

巡城御史聞言頓時頭冒冷汗,不等他做出什麼動作來,東廠檔頭卻好像一隻捕食的獵豹,腰間雙刀出鞘,轉瞬間便帶着寒光在那巡城脖頸之間劃過。

東廠檔頭朝屍體啐一口,拍拍手說道:

“巡城御史董良,擅殺兵馬司差頭,爲官不仁,現已伏誅!”

說着,東廠檔頭指向那些與王平要好的差頭,惡狠狠說道:

“你們幾個,速帶兵馬司差役出去平亂,要是遲了,釀成大禍,當心大爺取了你們狗命!”

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隨便說說
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隨便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