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

廠衛能管的,畢竟還只是事情的一方面,餘的很多方面,那都是要滿朝文武來頭疼的。

崇禎皇帝一道聖旨下來,內閣就得緊急召開會議,商討這事兒到底該怎麼辦。

內閣商討完了,也是幾道公文,將這麻煩事兒交給六部,六部的堂官們各自再召集下屬臣僚討論,決定好了繼續向下發公文。

這一個個層級下來,最後的局面就很有意思了。

上頭雖然頭疼,但歸根結底還是隻需要動動嘴皮子和腦筋,下面卻因一道道政令而忙的風風火火。

全國統一性的清丈田畝,開墾荒地這還是開始,緊接着的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統一後的崇禎皇帝化身基建狂魔,充分發揮了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基層理念。

建設官道、重新在全國各地設置驛站,復建官署,等等政策一項一項的被丟到民間。

內省雖然忙,但畢竟這些政策都是爲了老百姓,底下本來無所事事的人們忙活起來,閒着沒事玩造反的就沒了。

然而遼東又是另外一個局面。

經過簡單的統計,現如今遼東的人口已經嚴重縮水,甚至不如萬曆年的三分之一。

這麼點人卻有規模巨量的荒地,起初崇禎皇帝要想把內地爲數衆多的流民和戰犯遷徙過去。

但畢竟遼東是剛剛收復的土地,而且距離京畿一帶重兵雲集的九邊核心地區又太遠,不好管理。

衛所在遼東早就被建奴給廢了,廷臣最近都在議論,說是想要對遼東實行有效管理,衛所是重中之重。

崇禎早就打算徹底廢掉衛所,但這個時候幾年過去了,相法也不同,覺得還是得分情況而定。

衛所這個東西,腐化的太快,要是不廢掉,自己努力了這麼久,頂多也就是給大明續命了幾百年。

等到自己一命嗚呼之後,該怎麼發展還是怎麼發展。

可這玩意偏偏已經在大明施行了這麼多年,一下子廢掉,若是沒有代替品,豈不是更亂?

這就像被自己附身那位,剛一繼位就着急忙慌的先把魏忠賢搞了,可還沒培養起來其它能壓制東林的勢力。

當時看着好像滿朝‘衆正盈朝’,其實倒還真不如閹黨執掌那時候來的穩定。

早在三年前,崇禎就已經在京畿和山東一帶先施行了戰兵、輔兵和守兵的三級制度,效果還不錯。

在崇禎看來,內地可以普及推廣這種政策,但戰區和內省也要區分開來。

所有人從軍,都是由守兵開始,受到一些操典上規定的正常操訓,主要負責城池的巡防和守衛、剿寇。

在守兵上當了一些年頭,或者建立軍功,得到推薦以後,就可以被升爲戰兵。

戰兵能得到的資源和福利更多,但相應的,他們受到的操訓也更爲嚴格,而且歸家的日期也有統一規定。

所謂戰兵,便是要求他們隨時隨地都能擁有爲國家作戰的能力,而不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就愈發腐化、墮落。

戰時,朝廷會調集各州府戰兵進行征討,不會因戰爭而影響到內地的戍衛問題,讓流賊、山匪等得到可乘之機。

閒時,戰兵居住在軍營,每日要保證比戰時低但卻依舊充分的訓練,定期篩選、軍演,以保證戰鬥實力。

除戰兵、守兵以外,輔兵是爲了那些想要爲朝廷效命但因各個原因不足以上陣作戰的人。

他們可以入選輔兵,主要負責糧草、衣甲、軍械的保養和運輸,傳遞邸報等各種後勤事務也有他們負責一些。

至於守兵,這些人就相當於整改前的各地普通城防明軍。

守兵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操訓也沒有十分刻苦,但若是常人想要進入戰兵,從而建功立業,守兵或輔兵是唯一的方法。

除日常的巡防以外,守兵還可以靠剿滅境內土匪、流賊或者長時間保持高考覈,來獲得升入戰兵的機會。

並且崇禎還規定,每隔五年,五軍都督府就要從全國的戰兵中挑選一批,輪換到京畿一帶駐防。

禁軍不會從全國普選,而是會在每隔五年全國戰兵調防到京軍之後的三年,再從這一批京軍中吸納新鮮血液。

很快,內地各省的衛所被慢慢裁撤,衛所軍也逐漸被戰兵、守兵和輔兵所取代。

地方上正忙於土改,倒還沒工夫多注意軍隊的這種變化。

不過這是大勢所趨,更是崇禎朝的一大革新。

除內閣議定的內地各省以外,雲南、九邊地區作爲軍事緩衝地區,那裡的衛所會繼續保留。

剛剛收復的遼東地區,也需要兵馬常駐來穩固,所以崇禎打算在遼東地區重新設置衛所和奴兒干都司。

同內地的三級兵制一樣,這些保留下來的衛所也會統屬於五軍都督府。

五軍都督府,這是全國兵馬名義上的最高統屬,也是崇禎保證兵權牢牢在手的關鍵。

但凡是稍微有些戰功的軍將,身上無不掛着五軍都督府的銜頭。

明朝建國之初,大都督府總攬軍旅、軍政大權,建立五府、六部後,軍旅、軍政之權分屬於五軍都督府和兵部。

在崇禎剛剛穿越來的時候,軍旅、軍政之權卻又漸趨統一於兵部。

在最開始的幾年內,崇禎與東林黨集團鬥智鬥勇,總算將全國兵權抓在手裡。

在崇禎看來,軍隊應該被高度集中的皇權所統一。

如今兵權既已在手,崇禎要做的,就是將其向後世皇帝延續下去,避免出現自己死後被兵部和文臣分權的現象。

崇禎的看法很簡單,兵權只有高度的集中統一纔有較強的戰鬥力,而只有皇權緊緊抓着兵權時,地方或朝廷纔不會有任何變故。

從這個角度來看,五軍都督府不能裁撤,反而需要加強。

誠然,現在的五軍都督府早成了兵部的附屬,的確需要加強,但加強也需要一個度,做起來又很麻煩。

如果過分加強,造成武將的擁兵自重,朝廷管轄不及,反而會出現更大的亂子。

明朝前期大都督府權力的削弱和兵部權力的加強是一種進步,對增強軍隊戰鬥力有利。

崇禎正在做的,是重新加強已經被削弱到極點的五軍都督府,進一步打壓文官集團。

統一於文官的兵部不會對皇權構成威脅,但加強太過的五軍都督府軍將們,則會對朝廷造成直接影響。

因此可以說,現在崇禎手上的大明,基本建立了既能增強軍隊戰鬥力,又不妨害集權的軍事領導體制。

當然這種領導體制並不完善,兵部和朝廷對前線指揮干預過多就是其中之一。

崇禎皇帝取消太監監軍,再裁掉了大部分無用的總督,正是避免這種干預的手段。

在全國軍隊之上,將忠於皇權的禁軍和京軍設置爲一整套體制的金字塔頂點,也是保證軍權在手的方式。

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
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