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

身在皇宮的崇禎皇帝看見來自山東臨清的奏報之後,心情實在很複雜。

原本按崇禎皇帝的意思,是打算將劉澤清押解到京師來凌遲處死,就連手藝精湛的劊子手都找好了。

崇禎皇帝想着,山東總兵劉澤清做爲擁有實權的地方軍將被朝廷弄死,劉良佐、左良玉還有那些不安分守己的軍將今後行事也許會稍微有所顧忌。

如果是這樣,可能就有兩戶百姓因此而逃脫原本的性命,但誰成想出了這種事兒,實實在在是誰都沒想到的。

武將被老百姓生吞活剝而死,還有劉澤清那些家丁,據張世澤奏摺所呈,事後清查的時候,幾乎沒有幾個人還能辨認面容。

這等事開朝以來還是頭一遭,劉澤清也算是借自己之手,在某一方面青史留名了,由此可見,百姓是如何將劉澤清此類驕悍害民的弄權武將恨之入骨。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忽然想起後世某部電視劇的橋段,問道:

“臨清一帶民風如何?”

王承恩早便是差人將臨清之事探查清楚,自己也曾翻閱東廠檔案,當下是從容回道:

“啓奏陛下,臨清民風彪悍,自洪武年開始,本地民衆便是常有衝突發生,如今更是頻繁械鬥。”

崇禎皇帝是後世來的,自然知道大明這家丁制度養出來的家丁戰鬥力如何。

劉澤清一衆家丁也是身披鐵甲,手持鋼刀,算得上究竟操戰之士,雖然兵敗如山倒,但怎麼會被一羣百姓操着釘耙和鋤頭殲滅在小巷子裡?

若這批百姓戰鬥力真是如此強悍,若能招募爲兵,訓化己用,自然最好。

“哦?”本有此意的崇禎皇帝聽見王承恩的話更加生出興趣,笑着問道:“百姓因何械鬥。”

王承恩立即說道:“回陛下,臨清城外有兩處赭石礦,含量極爲豐富。天啓年的時候,東廠曾在此地設過礦監,收取礦稅,並且由此向京城輸送礦石,打造鐵器。”

“正是因爲此地民風彪悍,不易管教,後來東廠收攏在京外的勢力,便是將此處棄置不管,至今如此。”

聽到這些話,崇禎皇帝點點頭,當即下令道:

“傳詔,讓張世澤在臨清多待些時日,看看有沒有百姓想加入京營,爲國效力!”

“老奴這就去辦。”

......

時間倒回前幾日,在張世澤率京營南下圍殲劉澤清的時候,京畿東北百餘里處的薊鎮一帶也是官軍密集,不斷有車馬往來,熱鬧地很。

薊鎮是大明賴以成防的九邊重鎮之一,轄區囊括永平、昌平、密雲一帶,永樂年間定額,常年駐紮邊軍八萬五千餘人,爲京師東北藩屏。

薊鎮一帶由塞外越邊而入的河流甚多,在兩千華里的防線上,文冊上提及曾駐紮兵馬的大小隘口便有一百九十餘處,重要的關隘也有四十餘處。

崇禎皇帝后世還淺讀過兩篇孫子兵法,這可是活脫脫歷來兵家必爭的險關要地啊。

甚至於,剛解除自掛東南枝危機的崇禎皇帝不等將國內平定,就已經開始想來日大明徵服天下的偉大宏圖了。

等到將來國力允許,東部的山海關,把中部的喜峰口、潘家口,西部的古北口、居庸關給連成一片,建奴又算個球。

給他五十年,打不進來可能自己先被自己給玩兒死了。

滅了建奴之後再把大寧衛重建起來,給蒙古人來個同化,再和北邊兒的俄羅斯爭一爭領土啥的,還不是美滋滋。

回到事實上,崇禎皇帝一臉的憧憬便是化爲烏雲,還是先把眼前吳三桂索餉銀的屁事兒給解決了再說吧!

歷史上整個大明二百多年,從洪武永樂到現在的崇禎,北邊烽警年年都有,尤其是北撤大寧棄開平,西棄哈密丟河套之後,幾無安枕之日。

危及大明命運的重大事變和戰爭,一共有五次,全都和薊鎮脫不開關係。

一是發生在古北口的“庚戍之變”,嘉靖二十九年的時候,韃靼部酋長俺答率大軍進攻大同,大同總兵仇鸞是個慫蛋,重金賄賂俺答,讓他勿攻大同而轉攻他鎮。

俺答也是個直性子,拿了人家的禮物以後還真就不去大同了,順水推舟轉攻古北口,一面佯攻,牽制守軍兵力,一面從西側的黃榆溝毀邊牆偷襲而入。

古北口失陷以後,俺答乘勢破薊州,克懷柔,取昌平,下通州,縱兵四掠,直逼京師城下,嘉靖皇帝震驚不已,急令各鎮入京救援,然而俺答在京畿一帶飽掠八日才由古北口退出。

三是嘉靖三十八年的潘家口之戰,又是韃靼部的首領,這次是個叫錫林阿的,還是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先攻薊鎮東部的義院口和冷口,趁着時任薊遼總督的王抒調兵東進,趁機從中部攻破潘家口,繼而西掠遵化、豐潤、玉田、薊州等地。

四是洪山口之戰,天啓七年的時候,建奴老奴酋黃臺吉進攻寧遠,錦州兵敗後,於崇禎二年轉攻薊鎮的龍井關、大安口、洪山口。

建奴攻陷遵化,繼續西進連下三河、通州,直逼京師城下,攻打德勝門、廣渠門、蘆溝橋、永定門,京師危機。

建奴諸將紛紛要求攻下北京,老奴酋靈機一動,覺得大明還不到該亡的時候,況且拿下一個空蕩蕩的北京也是屁用沒有。

再者說來,那個時候,中原那片的農民土匪鬧的還不響亮,現在赫赫大名的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當時是官兵,張獻忠還是個屁民。

老奴酋黃臺吉揮師東進陷香河,遷安、灤州、永平四城,從冷口退出長城。

五便是昌平之戰,崇禎九年四月,黃臺吉又帶着建奴從獨石口進入居庸關,突破防備薄弱的薊鎮而直奔昌平,遍蹂京畿。

那次入寇,建奴大掠良鄉、順義、清河、懷柔、寶坻、房山、涿州、永清等地,殺死男丁,奸**女,由此而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崇禎皇帝印象中的重大轉折點,除了後世磚家們津津樂道的土木之變外,幾步全都發生在薊鎮。

就算是個傻子,也能由此見到薊鎮之戍牽動全局的形勢,這也是崇禎皇帝解除上吊的燃眉之急以後,執意復設薊鎮三屯營的重心所在。

西有嘉峪關,中有鎮北臺,東有山海關。

巍峨的山海關西‘迎恩門’的城頭上戍立着一整排身穿黑色盔甲的吳軍兵士,他們目不轉睛盯着前方,身上散發着一股久經沙場才能具備的凶煞之氣。

高高聳立在主城之上的箭樓前不僅掛着象徵大明的玄鳥旗,一旁的‘吳’字高招旗也是與之遙相呼應,毫不示弱,讓人感覺到說不出的奇怪。

不多時,守衛在城頭的一名吳軍把總眼眉一皺,忽然扯脖子喊道:

“有煙塵,登城!!”

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
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