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

“陛下真是仁念廣大,乃是千古無一的明君聖主啊!”魏藻德看見機會,立即再次出列大張旗鼓的說道。

“陛下對待那些賊子不能過於仁慈。”

“臣等建議,對韓爌此類賊首該當處以夷平三族、剝皮實草之刑,不然不足以讓世人警惕。”魏藻德門生,庶吉士李正出列奏道。

其餘諸如蔣德璟、倪元璐等明確已經加入帝黨的官員,都是紛紛出列表明心跡,對東林黨羣臣言語攻訐,爲的一方面是怕被皇帝怒火株連,另一方面,實際上也是打着黨爭的心思,因爲帝黨的地位越穩固,自己得到的好處也就越多。

如若不然,坐在上首這位皇帝那可是根本不會按常理出牌的,不跟東林黨徹底一刀兩斷,來日被誅九族賜死的人有可能就是自己。

面對帝黨洶涌而至的浪潮,東林官員們十分明智的在此時選擇悶聲不吭,儘量不引起上面那位的注意,從而達到保全自身的目的。

“周世顯刺殺駙馬一事,並未告一段落,着刑部尚書徐石麟、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大理寺卿董英華三法司會審,此案由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同審,務必要把罪魁禍首給朕揪出來!”

說着,崇禎皇帝靜下心深吸口氣,問道:“今日臨朝,諸卿可還有什麼要事稟奏?”

聞言,羣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面面相抵,這種多一句話都可能要全家性命的時候,再出去爲了名聲多說,那可就是徹徹底底的傻子了。

“啓奏陛下,安南都統使黎維佑遣使已至殿外,想要恢復安南國王稱號。”這時,東廠提督、司禮太監王承恩在一旁恭敬說道。

說罷,又雙手呈上一封國書。

安南?

崇禎皇帝這纔想起,這特麼不就是這個年代的越南嗎,在永樂年間曾被大明滅國的,按現在這個年頭來講,內部也應該是四分五裂的時候。

“黎維佑是誰?”崇禎皇帝結果所謂的安南國書看完,呵呵一笑,在羣臣面前說道:“朕記得,現任的安南都統使是黎維祺吧,去年來的還是黎維祺的使臣,怎麼今天忽然就換成他兒子的了?”

“還有,這國書上叫鄭梉的又是個什麼東西?哦,是安南的清都王!不過朕就不明白了,這種兩國之間的大事,甚麼時候輪到這種爬蟲來指手畫腳了?”

說起對外,大明上下臣子的態度還是很顯而易見的,在這時候,無論東林黨還是抵擋,似乎都已經將方纔的黨爭放下,哄聲笑成一片。

“我天朝大捷,擊退流賊、東虜,如今既是要冊封安南國王,自然要冊封黎維祺,依臣看,聖上冊封黎維祺爲安南國王最爲妥當!”內閣次輔蔣德璟站出來說道。

“愛卿所言有理。”崇禎嗯了一聲,點頭說道:“王承恩,稍待下朝你便回去告訴他,這安南都統使向來是朕說了算,黎維佑不過是個小生後輩,沒有朕的旨意,怎麼就自己成了都統使?”

“無論安南都統使還是安南國王,大明只認那個黎維祺,至於什麼黎維佑,還是讓他安安穩穩等老子死了,繼任上來再說。”說着,崇禎皇帝冷笑一聲,繼續道:“至於那個叫鄭梉的所謂鄭主,也跟他說一聲:若是他敢自立,我軍必然大兵壓境,還是那句話,安南的國王,大明只認一個黎維祺!”

“陛下威武!”內閣首輔魏藻德趕緊帶頭出來山呼喊道。

羣臣也是跟着跪成一片:“陛下威武!”

......

安南這件事算是個小插曲,崇禎皇帝也明白,現在的大明雖然度過了一六四四年的必死之舉,但依然還是搖搖欲墜,朝上那番話,不過是爲了維持天朝宗主的體統和顏面罷了。

安南國內鄭主鄭梉一家獨大,手握軍政大權,就連國王的廢立都能隨意做主,對方接到自己這大明皇帝的意思之後,究竟會怎麼做,是繼續我行我素,還是被自己的王八之氣嚇住,那根本都不是該關心的事兒,象徵性的工作做做就行了,只要你鄭梉不放權,讓大明承認你是安南國王那也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現在崇禎皇帝被自己家後花園的事搞得焦頭爛額,根本不相信鄭梉會放權,也沒有閒工夫管什麼安南政權交替的事兒,這次開了個不可能滿足的條件,算是把這件事糊弄過去。

現在的大明,東北有韃清奴才們欲要入主中原;北邊除了蒙古以外,還有俄羅斯毛子搞不好什麼時候就會來跟你搶點地盤;西北和四川一帶,大順和大西的流寇也是一門心思要逼自己上吊。

時不我待啊,要趕緊發展新軍造槍造炮攀科技樹了,下朝之後的崇禎皇帝剛想到這裡,兵仗局的畢懋康便是來到冬暖閣,聲稱有大喜事。

崇禎皇帝趕緊用高規格接待了這位火器專家,還沒等問出話來,便是見他興奮地叩拜喊道: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鄭芝龍第一批匠戶和材料在今晨已經運抵京城,數量巨大,臣和兵仗局的官員們覈查了一整天,還沒有核查完。”說着,畢懋康老淚縱橫繼續道:

“鄭芝龍這次除了必備的材料以外,葡萄牙和各國的匠戶就來足足三百多人,上佳的遂發鳥銃送來五百杆,這還不是主要的,鄭家用船拉來足足四門重大千斤的寇非林長炮!若陛下下令,臣一月之內,就能仿製出十門以上!”

“等等,先別急。”看着激動不已的畢懋康,崇禎皇帝豎起手,說道:“紅夷炮也是重達千斤,爲何不造紅夷炮反而去造這個炮,難道這個炮的威力比紅夷炮更強?”

“陛下恕罪,是臣失言了。”畢懋康心道自己也是太過興奮而失禮,居然連話都說錯了,賠罪之後纔有些鎮靜下來,說道:“臣方纔說錯了話。臣認爲,我大明火器種類多而雜,糟粕甚多而缺其精華,就如那醫者治人之道,仿製,永遠是治標不治本的。”

“這次的四門火炮,是我大明的一次機遇,陛下萬萬不要仿製,而是要從這四門火炮身上學習到我大明沒有的西洋技術,從而增強新軍的戰鬥力。”

說着,畢懋康嘆口氣,神情忽然黯淡下來,懇切又道:“陛下,我大明缺少的從來不是火器,而是各種精雕細琢的技術啊!”

如果是歷史上那位陰差陽錯聽到這番話,怕此刻心中又是充滿了祖宗之法等各種保守陳舊的擔憂和顧慮,但現在的崇禎皇帝卻滿心躍躍欲試,立馬來了興趣,問道:

“這些都是些什麼技術?”

“回陛下,例如這寇非林炮,此炮又分小型、大型、中型和中型四種,此番鄭芝龍運抵京城的,便是四門重達千斤,威力堪比紅夷巨炮的重型寇非林長炮。”畢懋康在崇禎皇帝的示意下站起身,坐在一旁座位上喘了口氣,這才繼續道:

“此類炮重達千斤,西洋卻依然能拉着到處流動作戰,而我們卻只能擺在城頭守城,風吹雨淋,卻難以收貨應有的效用,難道僅僅是因爲他們的火炮比較輕?”

說到這裡,畢懋康自嘲的笑了笑,又道:

“其實不然,臣就此事和工仗局的主事宋大人交換了想法,我們二人又去問過欽天監的湯若望和南懷仁,這纔得到一致意見,其實這都是因爲我們的炮車不如西方。”

“西方用來拉炮的炮車都是兩輪車,以車架尾撐與套上牲畜的前車相連接,轉向和長途牽引都很方便,火炮發射時,則以兩側的輪子和架後的尾撐形成穩固的三角支撐。”

“除此之外,西方人就實心車輪笨重的問題,又將其轉變爲帶有輻條的大型木車輪,如此一來,重量沒有了,而且也能做到來去自如。”

“這車輪,還只是國朝需要從洋人手上學到的技術其中之一!”

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
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