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

崇禎十九年二月初三,紫禁城皇極殿,朝議正在進行。

這天的朝議剛剛接近尾聲,崇禎皇帝和羣臣商量好南京的善後之事,也是鬆了口氣,心道這幫不省心的臣子總算沒給朕再搞出什麼幺蛾子。

司禮太監王德化和崇禎想的一樣,沒其它事,這金陵之事也就算是定下了,這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當下清清嗓子,正打算高喊退朝。

一衆臣子們各自摸摸脖子上的腦袋還在,身上也沒添甚麼新傷,頓時都是撫掌相慶,今日沒有死人,自己可以回去跟老婆孩子團聚了。

王德化還沒來得及喊出來,卻見一個司禮太監慌忙跑進大殿,當即便一皺眉。

由於過於慌張,這小太監在進來的時候一個不注意摔倒,這“撲通”一下不可謂不重,可那小太監哎呦一聲,卻沒事人一樣趕緊擡着手裡的摺子繼續跑來,喊道:

“陛下,陛下,金陵急呈!”

看他這個樣子,崇禎皇帝心下一沉,面色不動,示意王德化拿給自己看。

身爲司禮監秉筆,王德化自然認得這小太監,當下心中有些納悶,這小子平日還算機警、老實,怎麼今日如此失態?

他來到這小太監跟前,接急呈的時候順便低聲問道:“出什麼事兒了?這麼沒大沒小。”

要是往常,這小太監對王德化巴結都來不及,這個時候卻哆哆嗦嗦趴在地上一個字兒都不敢多說,王德化心中有譜,沒有怪罪他的意思,低頭看了看手中急呈,更是覺得此事非比尋常。

接到手之後,看到面色突變的王德化,崇禎皇帝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緩緩打開急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串密密麻麻的人名。

這份急呈,正是東廠、西廠聯合徹查的結果,李有成、許強,甚至周經武、馬士英和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都在上面署了名,可見分量之重。

崇禎皇帝越看越是覺得震驚,在這些人名之中,根深勢大的皇親國戚不在少數,其餘那些官員則幾乎包含了兩京二十四衙門、各州府道。

朝廷上下,從北到南,幾乎各處都有官員給商戶便利,向關外輸送物資還是其中之一,官紳相互勾結,殺良充功、拒不繳稅、搶奪民財之事也不少見。

羣臣在下面大眼瞪小眼,各自都不明白髮生了何事,議論之時,已經有眼尖的人見到崇禎皇帝拿着急呈的手在微微抖動,顯然是震怒到了極點。

“放肆!太放肆了,他們眼裡還有沒有這個大明!”驀地,崇禎皇帝將手中急呈猛擲於階下,起身怒聲道:“身爲皇親國戚,如此不遵禮法,置祖制規訓於何處?李若鏈!”

左側安穩站立的聞訊李若鏈一個激靈,趕緊出列抱拳喊道:“臣在!”

“散朝之後,朕手書駕貼,着錦衣衛出京趕赴各處,就算動武,也要把福王、衡王、瑞王、清源王、平遙王給朕一一‘請’到京師!”

“李若鏈,你親自跑一趟金陵,福王是一定要給朕‘帶’過來的,若是不從,就算鎖,也要把人給朕鎖到京師!””怒罵之後,崇禎皇帝平復心情,深吸幾口氣說道:

“若諸王府不從,便按軍亂上報,兵部即刻下發通文,準地方兵馬出動平亂,配合錦衣衛行事!”

李若鏈呆住,實則有些沒反應過來,半晌後纔是趕緊道是連忙走出殿外。

實際上,不光李若鏈一臉懵,滿朝文武盡皆如此,那份急呈上究竟寫了什麼,東廠、西廠的那些番子又調查出來什麼大事了,居然和皇親國戚沾邊?

上幾次和皇親國戚沾邊兒的,除了某位皇親遠方侄子,最親近的就屬那個駙馬鞏永固了,這次要動的皇親和上次遠不能比擬,那一個個可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室貴胄。

現任的福王是朱由菘,福王這支宗親,嚴格說起來,甚至比崇禎皇帝自己血緣關係更濃。

崇禎十六年朱由菘襲封,他爹朱常洵是神宗萬曆皇帝第三子,崇禎十四年死於李自成之手,著名“福祿宴”的主人公。

老福王朱常洵是神宗寵妃鄭貴妃之子,萬曆朝持續了十多年的國本之爭,皆因神宗皇帝想要“廢長立幼”,立這他爹朱常洵爲太子所致。

說起來,當時萬曆皇帝不再上朝,正是和這東林黨與自己作對有關,實際上崇禎皇帝也明白,東林黨這顆毒瘤不消,做什麼他都會跟你作對。

甲申年剛到這的時候,崇禎皇帝爲了抓緊時間保命,接近一年沒怎麼上朝,事情反倒越來越好,可見這國政的好壞實際上跟上不上朝沒甚麼關係。

當時天啓皇帝駕崩之後,東林黨覺得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年少好欺,以“兄終及弟”爲由擁立信王朱由檢,不少閹黨和齊黨倒覺得福王朱常洵爲神宗第三子,血脈親近,想擁他爲帝。

當然,現在的皇帝是崇禎皇帝,閹黨和東林黨各自都被誅滅的差不多,也就沒有什麼順位之爭了。

除了福王之外,這次涉及在內的五王中地位最親近的,便是瑞王朱常浩,他是神宗萬曆皇帝第五子,光宗皇帝異母弟,周端妃所生。

朱常浩不如哥哥朱常洵受神宗皇帝的寵愛,但是在眼下各宗室之中的血緣關係也是非常親近,據說這位年近六十的老瑞王信佛,但極其愛財。

經東廠地支安插在瑞王府的聽記探查,瑞王府周圍各州府縣都要多繳納幾十種外地沒有的苛捐雜稅,而且這個朱常浩還將封地食鹽無論官私盡數控制在己手,歲入甚巨。

其實早在萬曆年的時候,這位瑞王貪財的名頭便已經是人盡皆知。

萬曆朝時,羣臣上奏章請神宗皇帝完成太子朱常洵的婚事,明神宗自然知道這幫人棍等着分成,均不予理睬。

朱常浩聽到這個消息,自己倒是心癢得很,迫不及待要成親,幾乎每天都向戶部索要關於自己日後的費用。

戶部不堪其擾,只好勉強拿了十八萬兩白銀交給朱常浩,朱常浩將其藏在宮中謊稱花完,還說這點錢就連買冠服都不夠,變着法的繼續索要。

天啓七年,朱常浩來到封地,所作所爲更是變本加厲,一筆筆至今都在錦衣衛賬目上有所記載,若要追查,根本是想賴也賴不掉的。

至於其他兩位清源王和平遙王,按血緣關係來看,到如今這崇禎十九年,與大明宗室的關係實際上已經是越來越遠。

縱觀如今各處分封的王爺,清源王和平遙王這種血脈極遠的宗室分支佔據了絕大多數,雖然名聲和家財都不如福王、瑞王這兩位,但各個在地方上都是誰都不敢招惹的最大地主,人數多了卻也不容小覷。

說白了,這種的就相當於拿着王爺的名頭依附在大明朝這顆參天大樹上吸血,其它的用處更是一丁點也沒有。

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
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