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

“報——”

羣臣正言笑晏晏,祝賀張煌言能得償所願,功馬任上,然而就在這時,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踏破了皇極殿上的溫馨一幕。

“遼王急報,請我朝從速發兵救援!”

這兵士渾身的灰頭土臉,看樣子也是焦急異常,聽他這話,殿上立時變得靜謐無聲。

遼王不就是去年剛封的車臣汗碩磊嗎,他求援,建奴還在內亂,他旁邊又能有什麼強敵,就剩下一個扎薩克圖汗還沒有臣服大明,不過這是早晚的事兒,還至於大明發兵援救?

崇禎皇帝眉頭一緊,似乎是想到了什麼,不過還是很快就搖搖頭放棄了這個想法。

可是回過頭來一想,扎薩克圖汗似乎又沒有這麼大的能耐讓碩磊和袞布兩個人都奈何他不得。

幹想是沒什麼用的,要知道原因,只能親自讀一讀,羣臣見崇禎自王德化手中接過這份急報,在下面也是議論紛紛。

“張閣老,你看皇上。”蔣德璟伸手拉了拉張瑞圖,後者聞言應聲一看,“大事不好,看皇上這個樣子,北邊又有麻煩了。”

“可是北邊如今又能有什麼麻煩,我朝正欲集兵攻滅闖賊,這時分兵,豈不是浪費了這大好時機。”馮銓聽到以後眉頭一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可恨!”

就在羣臣議論紛騰、愈演愈烈之時,龍椅之上的崇禎皇帝卻直接將急報扔到地上,“王德化,傳下去給衆位愛卿都看看!”

蔣德璟、張瑞圖和馮銓三名閣臣接過急報,前者面色沉重,後兩人都是大驚失色,張瑞圖更連退幾步,嘴裡喃喃着什麼。

“叫湯若望、南懷仁來殿上議事!”崇禎皇帝忽然說道。

傑姆和南懷仁本來是隻管六局及欽天監的技術指導,上朝向來沒他們甚麼事兒,這次忽然被叫過來,自然也是一頭霧水。

待他們到了朝上,來不及對大明朝會的盛大而感嘆,只聽崇禎皇帝“啪”地一聲將一份急報扔到他們腳下。

兩人撿起一看,對視一眼,都從雙方眼中看出了凝重之色。

“皇上,俄羅斯帝國的槍炮技術等許多方面,都和西方持平,他們這次攻打喀爾喀蒙古,我朝決不能坐視不理,脣亡齒寒啊!”

金髮碧眼的湯若望說出一番文縐縐的話來,聽進去總歸是有些刺耳,不過眼下這個時候,已經顧不上這些。

沙俄居然這麼快就打過來了,這和自己知道的歷史不太一樣啊,難不成又是自己這蝴蝶翅膀一不小心改變了什麼?

崇禎皇帝也不明白,自己在國內的事兒,怎麼就平白無故的影響到沙俄南侵的時間線,讓他們提前來了。

俄羅斯開始只是一個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國,其帝國的地位並不被歐洲承認,甚至東方的王朝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北邊還有這麼一個所謂的“帝國”。

但不可否認,現今這個俄羅斯,的確是崇禎皇帝穿越以來遇到的第一個號稱“帝國”的強權。

要知道,即便大明,在周邊地區也還都是以“天朝”自稱。

伊凡四世時期,俄羅斯開始成爲多民族國家,1572年(明隆慶六年),俄羅斯粉碎克里木汗國,吞併喀山汗國,後世的很多磚家、叫獸都稱這是俄羅斯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

標誌着從此以後其強於韃靼人的力量,至於吞併喀山汗國,這更改變了俄羅斯人與韃靼人的力量對比。

克里木汗國在當時的北方,號稱奧斯曼土耳其之鞭。

正當奧斯曼土耳其前進侵略的陰影籠罩着整個東歐大陸時,俄羅斯粉碎了克里木汗國,這使得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俄羅斯及東歐成爲再也不可能。

換句話說,這也爲俄羅斯打開了通往西伯利亞的道路,是他們成爲真正帝國的一個契機。

以英國船開闢北方航路爲指引,伊凡四世很快開始着眼探索通往西歐的近道,並於1558年(萬曆十六年)發動立窩尼亞戰爭,試圖向波羅的海擴張。

這次俄羅斯帝國的擴張由於鄰近許多國家的共同介入和國內貴族對伊凡四世的反對而受阻,足足打了二十五年。

十七世紀中期,波蘭立陶宛聯邦日漸衰弱。

1646年年末(明崇禎十九年),說白了就是崇禎忙於應付北虜南賊之患的時候,一件本該由一年後纔會發生的事,不知爲何卻提前上演了。

烏克蘭哥薩克的一名百夫長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逃亡到克里木,藉助克里木蒙古的力量,重返烏克蘭,當上了扎巴羅熱哥薩克人的酋長。

在這之後,赫梅利尼茨基率領扎巴羅熱哥薩克人,開始了反對波蘭的赫梅爾尼茨基起義。

但哥薩克人在攻佔數座城市後遭到波蘭軍隊的打擊,形勢緊迫之際,赫梅爾尼茨基決定向俄羅斯沙皇求助。

哥薩克人要求現任俄羅斯帝國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同意將扎巴羅熱爲中心的東烏克蘭併入俄羅斯領土。

1647年3月1日,沙皇阿列克謝決定接受赫梅爾尼茨基的請求,哥薩克與俄羅斯簽訂協議,這象徵着在此之後所有的扎巴羅熱哥薩克人,都將成爲沙俄公民。

實際上,俄羅斯這樣的決定就是等於向波蘭宣戰,阿列克謝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1647年5月,也就是崇禎二十年,崇禎皇帝在國內正與蒙古諸部會盟,決定北部疆域,沙皇阿列克謝則片刻不停的率軍親征波蘭。

沙俄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斯摩棱斯克,這年七月,宣戰僅四個月後,俄軍攻陷斯摩棱斯克,波蘭東部守軍投降。

崇禎皇帝心裡明白,十七世紀中期的俄羅斯雖然擺脫“混亂時代“已三十年,但是在總體上仍然萎靡不振,隱患四伏。

雖然他們號稱帝國,整體甚至比大明還要“龐大”,但卻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對手,他們的很多技術是自己急需的。

在北方,沙皇阿列克謝還有強敵瑞典。

後者佔領着從普斯科夫-諾夫哥羅德一線以北、波羅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牢牢地控制着通往歐洲的商道,相當於扼住沙俄命運的咽喉。

在西方,則是沙俄的世仇波蘭和立陶宛王國,佔領着斯摩棱斯克爲首的一系列重鎮,時刻威脅莫斯科。

在西南,是藩屬於波蘭的烏克蘭,來自烏克蘭大草原上的哥薩克騎兵戰鬥力極強,對莫斯科也是一個嚴重威脅。

在南邊,就是幾個世紀內無數次侵襲俄羅斯的“奧斯曼土耳其之鞭”克里木汗國,說白了,也就只有南方草原上是聽命於莫斯科,但仍獨立於沙皇俄國之外的頓河哥薩克人。

崇禎皇帝想不明白,究竟是什麼,讓沙皇阿列克謝做出悍然入侵已歸屬於大明版圖之內的喀爾喀蒙古這種悲壯的決定來的。

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
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