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

“龍使的意思是——?”劉奎甲一愣,見前者眼神,復也是輕撫鬍鬚,故作沉吟道:“是要從朝廷內部下手?”

王自仁點了點頭,卻反問道:“劉長老,你們對韓教主怎麼看?”

這話問出來,可就有些過於膽大妄爲了,不過以如今王自仁在教中地位來看,有些旁人做不得之事,他倒真可能會有那個想法。

山東聞香教一事過後,就連許多並不曾參與亂事的教徒也被官府緝拿,劉奎甲也曾派人留意過,那次的事之所以失敗,除了牟文綬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教中有不少叛徒。

現任的教主韓子元,似乎並不是很得人心,在劉奎甲心中,王子元更堪任教主之位。

時下白蓮教下各分教和香堂,幾乎都是處於自治的局面,現任教主韓子元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爲,教徒也是氾濫,什麼人都收。

有些獐頭鼠目之人受不得大刑,被官府嚇了一下,就將他們所知道的一切都說了出來,因而牟文綬得到情報,這才十分順利的抓到林大海。

聽見這話,周圍不少山西分教的教主、堂主和長老們,紛紛對視幾眼,劉奎甲決定先開這個頭,站出來說道:

“韓教主整日被那妖女迷惑得神魂顛倒,若不是他非要滲透入軍,也就不會有五省總督堵胤錫上奏狗皇帝這回事兒了。”

提起那喚做林靈兒的妖女,院中不少人都是下意識的舔了舔嘴脣,這個妖女,真是想想就讓人激動得很。

王亮是王自仁長子,平日在外也是一副博學多才士子的形象,贊同地點點頭,道:

“那韓子元沒甚麼能力,自從他做了教主,教衆也是四分五裂,依我看,要那麼多分支幹什麼,全都整合起來,還能鬥不過那狗皇帝的廠衛爪牙?”

自己大哥都已經說話,其餘的三個王家兒子急於在自己老爹面前表現也都是紛紛出聲,,不過王自仁依舊沒回話,自是在等着其餘人的態度。

三陽教的教主聶士成見其餘人不肯先說,冷笑幾聲,面上卻是笑呵呵的站出來,道:

“我三陽教總歸於白蓮,早就不止一次的上奏過韓教主,想要歸源於同宗,可他卻不許。”

“今日看來,韓子元畏首畏尾,看來早就被朝廷給嚇破了膽!韓子元實不配做這個教主,我三陽教衆皆擁戴龍使大人繼位,帶領聖教發揚光大,取代暴明!”

三陽教是白蓮教許多分支當中較大的一個,發展雖不如山東的聞香教,規模卻也不是很弱。

三陽教的向背,對王自仁非常重要,聶士成啓了這個頭,讓王自仁有了更大信心,餘下的人也不再怕追論首罪,纔敢紛紛上前表示支持。

說白了,就是有了聶士成這個背鍋俠,王自仁贏了他們就能跟着做大,王自仁輸了,也怪不到他們頭上。

這叫兩頭下注,原來的東林黨們最擅長的就是此法,到時候把所有罪過推到聶士成頭上就是,法不責衆嘛!

王自仁何嘗又不知道這幫人的想法,不過他們只要能支持自己坐上教主之位,這也就夠了,聽他說道:

“韓教主那邊的事本使已有計較,且先說說如何應付來勢洶洶的廠衛番子,諸位可有良策?”

又是四下寂靜,聶士成想了想,站出來說道:“聞香教的叛徒是當務之急,林大海是韓子元的人,聞香教如今不少人都是韓子元的走狗,我們可以先拿這些叛徒下手!”

說到這裡,王亮擔憂道:“這些叛徒基本都被官府捉拿,如何神不知鬼不覺的將他們都弄死?”

聶士成笑了笑,道:“公子勿慮,官府之中,也有不少我教中人,想悄沒聲的處理幾個叛徒,還是手到擒來的。”

“如此做來,可謂一石二鳥,其一,處置這些叛徒會截斷廠衛消息來源,其二,可斷韓子元一臂,對他不滿之人會更多!”

王自仁點點頭,心道說的不錯,這樣以來,自己取代韓子元就更有把握了,不過很快他就生出些疑慮。

這聶士成怎麼忽然之間如此看好自己了?

難不成是自己的王八之氣將他鎮住,這些其他人都極力避開,他可倒好,事事爭着第一個做。

想了想,他也還是道:“這事兒你有把握嗎,聞香教在山東蟄伏多年,雖說讓山東軍重創,但還是有些實力。”

“況且我們現在還不足以和韓子元撕破臉皮,若被他發現,本使可是保你不住。”

聶士成笑了笑,陰險地道:“龍使放心,我的人早就滲透到聞香教裡了,將聞香教除掉也行,將他們換城咱們的人也行,都由龍使大人說了算。”

“好!”王自仁心下大定,欣喜道:“若此一石二鳥之計能成,本使如今的位子,就由你來座!”

“多謝龍使,哦不,多謝聖主!”聶士成一副狂喜模樣,跪下連連磕頭,這倒是打消了方纔王自仁的疑慮。

看來這個聶士成,是真的忠於自己了。

王亮這時候道:“朝廷之中也要早做打算,戶部侍郎馮顯高私通關外蠻清,還有不少把柄都攥在咱們手上,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喜好銀兩,貪戀女色,可從他身上下手。”

“除此之外,六部六科之中,不少人咱們都攥着他們的把柄,父親可以暗中派人去尋他們,威逼利誘,讓狗皇帝向廠衛試壓!”

“地方上,咱們也可以讓本教中人,打着廠衛閹狗的名義,去坐那橫行不法,侵佔民田之事,再加上朝中官員彈劾,就不信他王承恩不倒臺。”

“只要這姓王的倒了,餘下那方正化、曹化淳和李若鏈,又算得上什麼?父親明鑑!”

聞言,王自仁驚訝地看了一眼自己這兒子,心道這些策略叫他說的有條有理,是有自己這爲父年輕時候的風範。

“爹我也有一個想法!”眼見得自己大哥被人誇讚,王自仁的二兒子王青有些坐不住了,急忙道:“爹,兒子覺得,還有一個人也不能輕易放過,就是堵胤錫!”

“這個堵胤錫,早在西南的時候就和本教過不去,爹日後做了教主,遲早都是要收拾,不如儘早除之,這件事兒子願親自去辦!”

王自仁皺着眉頭看了看自己的這個四個兒子,知道他們都在想些什麼,這四個兒子當中,都在爲自己的繼承權而爭鬥不休。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覺得讓這幫渾小子試試也好,畢竟自己將白蓮聖教發揚光大之後,還是需要一個得力繼承人的。

想到這裡,王自仁略作沉吟,說道:“既然如此,你們就三管齊下,各自去辦,讓教衆看看我王家的能力!”

“遵命!”

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
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