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

要說真定、保定一帶比較大的勢力,便是名屬於朝廷的分守高陽總兵官侯天錫。

侯天錫這個名字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但一提起他的父親,便是一些軍將之中耳熟能詳的角色——候良柱。

候良柱曾任四川總兵、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雖然還稱不上名將,但的的確確是爲朝廷奮戰至死的忠勇良將,更是崇禎二年剿滅巨寇奢崇明、安邦彥之西南奇捷的頭功。

崇禎十年的時候,李自成攻陷南江、通江,聲勢浩大,直逼廣元。

時任四川副總兵候良柱,便是侯天錫的父親,奉巡撫王維章之命守廣元,以扼流賊東進之路,然廣元勢弱,候良柱所部只有兩千餘人,就算將本地民壯盡數充軍,也纔不過九千上下。

由於部下泄密,李自成得知廣元官軍勢頹,即寇川北,意圖以廣元之地打開四川局面。

四川巡撫王維章懦弱無能又喜好貪功,各地軍將早已怨聲載道,聞賊勢大,張維章即自領官軍退往保寧,覆命候良柱拒敵。

同一時間,李自成部下巨寇過天星張天琳、混天星惠登相已破寧羌,分三路入寇,直逼綿州,候良柱聞前地盡失,即盡收部衆,止一萬兩千餘人,專守廣元。

崇禎十年六月,李自成、張天琳、惠登相等部會師於綿州,賊軍浩大不下十萬人,候良柱動員軍兵,奮力死戰,然官軍衆寡不敵,三日後綿州城就被攻破。

李自成知候良柱才能卓越,便命人招降,候良柱破口大罵其爲逆賊,揮刀斬殺來使,稱原爲朝廷戰死,李自成聞報大怒,賊軍分路入城,候良柱便即指揮部下巷戰,後身中八十幾刀力戰而死。

後世侯天錫的結局也不怎麼樣,崇禎十三年,閣臣楊嗣昌爲督師,那時候良柱已經戰死近三年。

候良柱之子侯天錫闕拜楊嗣昌,稱與賊不共戴天,願捐貲繕甲,選募勁旅及臣父舊將,自當一隊,與賊血戰,下雪父恥,上報國恩。

楊嗣昌准許,侯天錫即盡散家財,招募候良柱舊時親丁二百六十人及五六百名部卒,盡皆彪悍敢戰,在大勢頹靡的情況下,侯天錫所部卻在不斷立功,雖然都是小功,但卻頗爲難得。

崇禎十七年正月,侯天錫累功升都督僉事。

崇禎十七年九月,平定廣平響馬、山賊數股,斬首二百六十有奇,因功升廣大參將。

崇禎十八年,也就是今年,侯天錫隨陳奇瑜收復真、保,作戰時異常悍勇,四戰四捷,敘功第三,僅次於董琦與禁軍將領高啓華。

後陳奇瑜請功,崇禎將其擢升爲高陽總兵,另加五軍都督府右都督銜。

一連串的戰功,一連串的大小捷報,證明了侯天錫子承父業的忠勇志向,更達到了他最初與楊嗣昌“下雪父恥,上報國恩”的承諾。

除此之外,侯氏從子候採的軍功甚至比侯天錫要更多。

崇禎二年,從候良柱徵奢崇明,收復綦江、桐梓,授守備。

崇禎四年,西南蠻夷會攻永寧,奉命前往,戰勝剿滅,授都司。

崇禎七年,奉督師檄文援剿川北,累功升遊擊。

崇禎十年,奉檄援救成都,卻賊有功,升副總兵。、

崇禎十六年,也就是崇禎皇帝穿越過來前不久,奉命招兵防川,升地方雜號總兵,加五軍都督府右都督。

看見這兩個血氣方剛的年輕後生,已知他們各自在後世結局的崇禎皇帝心中也像是打翻了百味壇一般。

說可憐侯天錫倒不盡然,其中又夾雜着些許悔恨,對候採,崇禎欣賞之餘,心中又有些忌憚,總歸是說不出的感覺。

“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侯天錫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喊完話之後,與身邊的從弟候採是連頭都不敢擡。

說來也是,這種榮耀不是人人都有,每名武將都殷殷期盼,卻很少有人能見到天子真顏,就連他們的父親候良柱都不行。

“自闕拜嗣昌以來,候部彪勇敢戰,朕全都看在眼裡。”說着,崇禎皇帝起身下去拉他們兩人起來,坐回去之後,正色說道:

“即日起,改候採爲定興總兵,欽命正選,駐保定府城,改侯天錫爲真定總兵,欽命正選,駐真定府城,分領兩府屯務,休息養戰,隨時從徵。”

說着,崇禎皇帝頓了頓,臉上有些悔恨之意,搖頭又道:

“朕愧於天下將士,昔年爲東林所矇蔽,曾追奪良柱原官,如今深感痛恨,然亡羊補牢,爲實尚不晚矣。茲令:着即恢復戰死之四川總兵候良柱原官及五軍都督府左都督之銜,另加太子太保,諡‘忠肅’。”

候良柱戰死於綿州之後,廣元即失,四川巡撫王維章守保寧不成,又連戰連敗,連失三十餘州縣,李自成則聲勢浩大,利用王維章的軟弱可欺徹底打開了局面。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聽聞奏報,震怒不已,起先還不知道候良柱已經戰死,即命逮捕巡撫王維章與候良柱二人下獄。

知候良柱已死,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在東林黨慫恿之下,覺得是候良柱與王維章相互勾結,下旨將王維章充軍以後又追奪候良柱原官,並未給予任何榮譽諡號。

其實,這件事在當時的軍將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長子侯天錫和從子候採一直在心中有所芥蒂,但皇帝旨意,不可違逆,他們這才奮而立功,想要洗脫候良柱身上污名。

崇禎皇帝此令一下,侯氏尚餘兩子都成了欽命正選總兵的官身,並且候良柱又被恢復原官,追諡“忠肅”,武將之中得此殊榮,真可謂集榮勳於一門。

侯天錫和候採得償所願,當即便是感激涕零,紛紛下跪磕頭,連聲喊着願爲皇上死戰,就算丟了性命,也要保兩府之境不失。

崇禎皇帝點點頭,面上非常放心,但心中卻不盡然如此。

對於這兩個人,崇禎皇帝比較放心的是侯天錫,畢竟他在歷史上雖然投過賊,但總的來說也是事實所迫,如今自己償還侯氏滿門榮勳,也是收心之舉,多半不會再去投賊。

候採在歷史上投韃清的原因崇禎皇帝尚不知情,所以還不能確認他心中所想,可此時前方軍情似火,卻也是沒有其它的辦法了,只能暫時這麼辦。

畢竟,放眼兩府之境,除侯氏兩子以外,也實在是找不到其餘有能力和威望擔當此任的軍將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
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