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

聽得這話,宛如低下頭去。

“其實也算不得什麼名門閨秀,只是家中有人稍熟此法,與我說過,實在算不得什麼本事。”

“那...姑娘,這兩樣甜醬你都知道如何做了,勞煩你還是不要向外去說,不然...”夥計露出了爲難的神情。

“這是當然,說出去對我們也沒什麼好處,不能斷人財路嘛。”宛如笑幾聲,看了一眼門外,說道。

“這樣我就放心了,二位慢用!”

夥計鬆口氣,退了出去,關上門的瞬間,還見到三五個身着綢袍的大戶食客經過,外頭方正化和娜木鐘,也在桌上聊的興起。

這時,宛如像才鬆了口氣,再度擡眼看向底層戲曲。

崇禎坐在一旁,倒也沒有去看戲,手中拿着早就喝光的茶杯,靜靜向宛如這邊凝望,看得十分正大光明。

酒足飯飽,出了鼓樓,崇禎自然見到旁的那些魁梧‘百姓’,這些要麼是兵馬司的差役,要麼就是東廠和內廠的番子。

不過應崇禎方纔的要求,他們此時都佯裝成賞燈的行人,看似是三三兩兩的閒逛,實則卻在暗中保護。

宛如滿眼都在京師的美妙夜景沉醉,並沒有注意到這些。

“好漂亮。”

她感嘆一聲,蹲下來取了一件魚形燈拿在手裡,正要給些銅錢,卻見到崇禎搶先一步上前,從袖中拿出碎銀給上去,便也微微一笑,自顧自先走。

走了幾步,宛如又開始專心致志地想她的詩,忽然得了一句妙語,不由得笑了,轉過臉來說道:?

“有了!朱老爺,我說一句,你說一句,怎麼樣?”

崇禎從小攤位上買來一副髮簪,先上去爲她戴上,然後笑着道:“好,你先說。”

宛如默不作聲,胸中小鹿亂撞,過不多久,向攤位上的鏡子照了照,歡喜的跑到拱橋上。

這時,太陽從東面緩緩升起,透過茂密的楓葉,有幾縷陽光緩緩傾瀉下來,落在宛如腳下,畫出渾圓的光圈。

不知不覺,竟一夜已經過去,便是以前在盛京的時候,都沒有這樣開心,宛如沒什麼疲憊之感,反倒精神倍起。

“鮑老㑳傁,遍體曳番紅錦繡;簾燈晃耀,一池搖動碧玻璃。”

崇禎跟上來,聽她這句,心中竟也是立即想起了一句後語,搖頭晃腦的道:

“萬國來朝,賀喜豐年稔歲;四夷賓服,頌稱海晏河清。”

這可真是一個特殊的夜晚,自來明朝之後,崇禎還是第一次這樣全身心的放鬆下來,在民間走走停停。

與宛如又逛了一會,這時太陽已經完全亮起,方正化來催了,娜木鐘也就站在身側,崇禎自然知道他想說的是什麼事。

中原剿匪的戰局,關乎天下能否安寧,今日的早朝,就是要決定這件事。

崇禎能和宛如相見甚歡,丟下帝王包袱,與她開開心心的玩鬧一夜,終歸卻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的。

想到這裡,崇禎猶豫半晌,還是開口問道:“宛如姑娘,這個,送給你。”

“這是什麼?”

董宛如有些驚喜,趕緊接過來,但抱在懷裡卻沒有直接打開,她要保留這份神秘,到該打開的地方再打開。

“這是‘憲宗元宵行樂圖’,是誰人所繪,如今已不可考,宛如姑娘喜歡漢文化,這圖就贈予你。”

“不過一定要記住,這圖十分珍貴,不能讓不相干的人見到,不然我的好意可就做成了壞事。”

這圖便是宮中都僅存一份,天下更連臨摹版本都沒有,屬於宮廷秘寶。

崇禎皇帝能將這宮廷珍藏的成化皇帝元宵行樂圖贈給這位姑娘,就已經很說明問題。

在方正化眼裡,這董宛如,已經是大明的皇妃了。

二人才走過街道的一半,卻是相默無言,宛如低着頭一聲不吭,崇禎交給這圖之後,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若是在太平世界,沒什麼好想的,崇禎也想在古代體驗一把戀愛的感覺,可現在難就難在,這他嗎的根本一點也不太平。

天下大亂,流賊未平,遼東未復,宮裡頭勾心鬥角的,把董宛如放進去,自己又直接甩甩屁股走了,這豈不是害了她?

宛如擡起若有所思的雙眼,朝前方的崇禎望去。

不知怎的,她忽然覺得,眼前這男子雖然看起來強大,但背影卻顯得十分孤寂和落寞。

她又望向街上,懷裡仍緊緊抱着那捲圖。

大明的京師就在自己腳下,這時候天色已經大亮了,雞鳴聲此起彼伏,兩側的花燈都摘了去,戲臺子也全拆了。

在這時候,晝夜歡騰的京師,也迎來了些許落寞,就如前面一步步正在走着的男子一樣。

餘下幾個沒有摘下去的花燈星星點點,鑲嵌在街衢之間,卻也沒有夜晚時候那麼明亮了。

忽然,崇禎停了下來。

“宛如,這捲圖你收好,如果這次還有命回來,你是我的。”

說完,他毅然轉身,頭也沒回的離開。

......

半個時辰後,紫禁城皇極殿。

文武羣臣各分兩列,自甬道上殿,可他們上來以後卻都茫然無措,因爲往日早就坐在上面的皇帝,今日卻不見了蹤影。

“皇上駕到——”

忽然,王德化一嗓子喊來,羣臣紛紛側目過去,只見一身金色龍紋便服的崇禎皇帝,正負手走上大殿。

待他坐到龍椅上,羣臣隨即山呼。

“皇上萬歲萬萬歲!”

“今兒的早朝就不必說那麼多虛的了,朕意已定,詔薊州等各處兵馬火速來京,朕要親征,不砍了李自成,朕絕不回京!”

崇禎皇帝一席話出,滿朝皆驚。

看皇上這意思,是要和大順徹底決戰,不過這話似乎也放得太早了吧。

闖賊如今雖然已經不行了,但畢竟他曾在中原流竄多年都未被剿滅,豈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事。

“皇上!”史可法眉頭一皺,就要站出來。

“史愛卿!”崇禎皇帝銳利的目光掃視過去,沉聲道:“朕計議已定,不除闖賊,誓不回京,你就不必再說了。”

史可法張了張嘴,終究還是退了回去。

內閣首輔蔣德璟隨即出列,高聲道:“皇上聖明,此番御駕親征,定能剿除順孽,平定羣賊,臣爲大明賀,爲陛下賀!”

“臣等爲陛下賀!”

“得了,餘的話就不用再說了。”崇禎擺擺手。

“朕親征之後,留太子坐朝,便是皇后,也不得插手國事,若有誰敢在朕離京的時候打什麼鬼主意,別怪朕一紙聖旨發回來,讓他人頭落地!”

聞言,羣臣紛紛噤若寒蟬。

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隨便說說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
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隨便說說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