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

崇禎二十一年的春節還沒到,然而此時的京師早已不再是四年前那樣暮氣沉沉的樣子,正相反,無論從那個方向去看,這裡的百姓和官兵都是元氣滿滿,家家戶戶都在高高興興的準備過新年。

一大早,就有不少街道司的清理人員提着水桶,推着垃圾車走上街頭,趁着這大好時光開始清理街道上累積的污泥和垃圾。

“快着點,等過上一陣子人多了,可就不好清理了。”

“是啊,這過個年,咱們反倒是先忙活起來了。”

幾個街道司的人一面開始掃除,一面互相也在聊着,只不過他們的話也就僅僅侷限於吐槽了。

誰不知道,朝廷對他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若是沒有新增設的街道司這個衙門,他們都不知道怎麼能在京師過活。

這下好了,國企單位有保證,每月工錢按量發放,不用再過以前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了。

街道司這個衙門,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環衛”,是崇禎皇帝在幾年前下旨增設的衙門之一,總署在京師,京畿和宣大一帶已經推廣,至於山西,還在全面建設中。

各處的城鎮之所以經常鬧病,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環境不衛生,街道上往往是污水四溢,臭氣熏天。

有明一代,不是沒設立過類似的衙門,但時至今日,早就廢得一乾二淨,原來那個除了南北兩京和蘇杭一些大城市還稍微有點作用以外,其它的地方早就形同虛設了。

街道司衙門,就是專門解決這問題的一幫人。

崇禎皇帝徹底廢了原本的類似衙門,將其中踏實肯幹之人留用或升遷,從各地百姓和歸來的流民中,挑選合適的人到街道司供職。

雖然是簡單用來清理街道的衙門,卻也不是誰都能進的來,最起碼,你得是在本地定居的人,才能入選。

除此之外,老生常談的就是必須要有三人及以上的家人,踏實肯幹,曾經務農者而且手上有繭子的優先,那些小白臉和青皮,是根本不會接收的。

戶部和吏部針對街道司衙門的新設官職,規定了一系列的各種相關政策,包括工錢和升職之後的福利。

這街道司還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崇禎皇帝徹底更新了大明的福利政策,太醫院負責的惠民藥局,還有各處的養濟院,全都得到了一體化更新。

實際上,在社會福利政策的改革上,崇禎皇帝本以爲會有阻力,但進行中卻異常順利,原因是這種政策竟然在有明一朝早就有了。

明朝是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在平定天下驅除胡虜之後,明太祖朱元璋一方面實施“與民休息”的經濟政策,另一方面推出了華夏曆史上最早的福利政策。

崇禎皇帝發現,朝廷已有的福利政策完備且有特色,已經基本不用做出什麼較大的改動,只需要從上到下的按章招人和重建。

地方上,朝廷設有免費養老院、免費醫院(惠民藥局)和免費公墓、免費救濟所(養濟院)。

除此之外,對於花甲之年以上的老人和無親無故的孩提,都可以不用勞動,就能到養濟院生活,每月都有足夠生活費用的資金。

這已經類似於朝廷公立免費兒童福利院和養老院的結合體,當然,這麼一整套的福利政策,也給財政造成了極大的拖累。

不過有明一朝,即便是處在困境當中的崇禎朝,也沒有動過廢除這套制度的想法,雖然在現在的崇禎皇帝重建時這套福利制度已經千瘡百孔。

各種政策的全面更新,再加上近幾年在軍事上的全面勝利,使得如今這個大明朝,已經不再是崇禎十七年以前的那個大明朝。

這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朝陽。

......

“皇上,天下紛亂,朝鮮早已投了建虜,那裡局勢如何,完全是林慶業的一家之言,若此時派兵前去,豈不是羊入虎口嗎?”

建極殿大學士張瑞圖說完,朝堂之上立即又陷入一片討論和爭執當中,上面的崇禎皇帝簡直無語,這有什麼好爭的。

“脣亡齒寒,再說了,朝鮮上下無不感念我大明,建虜自己都打起來了,再不去管管藩國,朕成什麼了?”

史可法立即站出來,昂首闊步道,“陛下,你不要忘了,那朝鮮早就不再是我大明的屬國。”

詹事府少詹事黃道周也是罕見的站出來,“史僉都所言甚是,崇禎十年丙子胡亂,他們就已經投靠建虜,多次派軍入寇,助紂爲虐,陛下三思啊!”

對於把黃道周從家裡召返回來這事兒,崇禎皇帝也是後悔的一批。

原本想着歷史上他是忠臣,剛好朝臣被自己殺太多,每年書香閣和科舉的新人很多還在地方歷練,六部需要一些人才,這才把他叫回來復崇禎十四年的原官。

沒成想,這貨是第二個史可法。

崇禎皇帝此前放下數次將史可法推出去砍了的衝動,就是想到唐太宗能忍魏徵,想留下他做自己的一面鏡子。

可唐太宗眼前要是有兩個魏徵呢,他還能忍得了麼?

崇禎皇帝不知道李世民能不能忍得住,反正有幾次上朝的時候,這倆貨一唱一和的和自己對着幹,是個男人都忍不了,更別提自己還是皇上。

不過讓崇禎皇帝難受的是,這倆貨他麼說的還都是對的,私生活沒一點不檢點,找不着一丁點能讓他吃癟的地方。

人家忠心於大明,因爲說話直白了點,你就把人家推出去砍了?橫看豎看都不是那麼回事兒啊,這麼幹不就真成昏君了。

辯論你也根本辯不過他,畢竟人家就是靠那個上來的,除了留着繼續當鏡子之外,好像也沒什麼其它的辦法。

儘管朝堂上有黃道周和史可法這兩朵奇葩,其餘的臣子也還是不敢有絲毫的僭越之舉。

畢竟前兩者之所以敢擰着脖子和皇上犟,那是因爲人家真心爲大明,而且那是真的“清正”,而他們大多數屁股上都不乾淨,都是髒的很。

踏踏實實辦事算了,從崇禎十七年至今,爲了搏虛名被殺的可是有半個朝堂了,而且這位皇帝還不僅僅只是殺你。

殺了你以後,還要把你搞得身敗名裂,所有破事兒全都公之於衆,虛名搏不成反倒全家陪葬的例子還少?

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
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