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

周皇后帶着宮裡面的袁貴妃站在崇禎皇帝身邊,嘴角不經意間露出一個弧度,確實,這纔是一國之母的感覺。

雖然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周皇后要在交泰殿接受妃嬪們的朝賀,但人數畢竟太少,感覺和現在卻又不在一個檔次上。

看着衣甲鮮明的數萬將士經過自己眼前看向城樓,喊着皇帝萬歲的時候,周皇后心裡倒是有些緊張起來了,畢竟她雖然是大明朝的皇后,但以前卻從未真正知道這等盛會的感覺。

這閱兵大典雖然粗糙,大部分儀式都是後世和以前永樂大典東拼西湊出來的,但是數萬人奔騰在一個廣場上,還是讓人心頭震撼不已。

不多時,前面的京團各營、禁軍各營以及神武軍兵士走過之後,最後一個方列來到衆人眼前。

這個方列有些奇怪,不是在前方的戰鬥人員,兵士們身上穿着輕便的盔甲,腰間掛着短小的佩劍,手裡拿的都是一杆杆火銃,後面兵士則拉着各式各樣的火炮。

其中有戚家軍主用的虎蹲炮,也有各式各樣的小型銅炮鐵炮,除此之外,最吸引人注目的還是後面那十四門重型紅夷大炮,這便是後來韃清稱之爲“紅衣大炮”的當世最強巨炮。

實際上,建奴是在拿下瀋陽以後讓匠戶根據戰場上繳獲大炮仿製,據說建奴自吹自擂,那邊已經有了六十門自制的紅夷大炮,威力比起現在北京的這十門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崇禎皇帝眼中,這話就是在放屁。

首先,那些遼東的匠戶雖然也不錯,但都是自己玩剩下打發過去的,手藝、技術與中原還有南方的匠戶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上。

紅夷大炮向來都不是專門稱呼此類炮,崇禎三年的時候,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將此炮定名爲“神威大將軍炮。

其實當時大明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統一稱爲紅夷大炮,因爲這樣叫特色鮮明,傻子都能從名字上聽出來這些炮是西方進口過來的,也免得再過多解釋。

各部院官員根據一些風水之類的迷信想法,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韃清根據這點,便是讓投降的漢奸們將此炮訛傳爲“紅衣”,就此成了他們自己的紅衣大炮。

韃清對“夷”字有所避諱,怕因此觸怒了洋人,因此改稱紅衣,但大明根本沒有這種忌諱,因爲在西方人眼中,大明和韃清有本質上的區別。

從西方傳教士和所謂使團的態度就能看見,歐洲那邊對大明從來都是畢恭畢敬,哪敢有對待韃清那種鄙視和看低的感覺。

有些西方小國以宗主國稱呼大明,因爲歐洲那邊兒這種東西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兒,意義上就和同盟差不多。

連英國、葡萄牙等一些實力頗爲強悍的國家,那都是把大明放在同等地位上對待,信中也是把大明的天子以皇帝相稱。

對洋毛子來說,明朝人的農業讓他們羨慕嫉妒恨,兩者一比,他們自己倒像是從農村走入大城市的土包子一樣了。

距現在最近而且東西方都覺得比較權威的西方文化人兼傳教士利瑪竇,他是這樣評價大明的:

“明朝遠比歐洲富裕。”

上面那還是剛來到大明的時候,去廣東一趟以後,結果這貨的話變成了這樣:“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且交通方便,整個大明朝看起來就像一個大花園,寧靜而安詳。”

要是你覺得一個人說的話有被收買的嫌疑,那看看當時其他人的看法就能知道所言不虛。

一個普通的歐洲傳教士曾德昭則發現,明朝農民的身體素質非常好,這些農民對生活非常積極。

來湊熱鬧打醬油的西班牙商人拉達也同意這個觀點,大力盛讚明朝的農業:“明朝擁有着先進的農具,高產量的農作物。”

那明朝這個大花園接手給韃清之後,洋毛子又是怎麼評價的呢?

曾經出使過韃清的英國外交官巴羅是這樣說的:“康乾盛世時代的清朝農村,簡直就是極端的貧窮和無助的困苦。”

最讓他感到驚悚的是,棄嬰在韃清似乎沿路隨處可見。

西班牙人拉達在大明待了一陣子,變成了徹徹底底的“明粉”,他是這麼形容十六世紀的大明軍隊的:

“明朝軍隊的精銳,可以橫掃西方各國,他們的海軍戰船相當可靠,而明朝軍隊也注重火器和火炮部隊的建設。”

在崇禎看來,這多少有些幫着大明吹牛逼的嫌疑,但大明軍隊和水師的戰鬥力不是讓這些洋毛子吹出來的,而是老祖宗硬生生打出來的。

大明水師的戰鬥力在當時世界是頂尖的,擊潰日本海軍就跟鬧着玩一樣,即便到了今天,地方水師艦船還跟西班牙和英國戰艦戰鬥過,絲毫不落下風。

但是,同一個地方,到了我韃清,英國使團又是這樣看待韃清軍隊的:

“陸軍的精神面貌奇差無比,他們看起來鬆鬆垮垮的,像是跑龍套的演員一般。清軍的火炮火器部隊也落後無比,和明朝相比,似乎完全沒有進步。陸軍糟糕,海軍就更差了,他們的戰船則根本不適合航海,壓根扛不住大風大浪。”

於是,那一年,英國使團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我大英帝國只要三艘戰艦,就能拖垮甚至摧毀韃清的海岸線。”

在杭州城居住過十多年的傳教士曾德昭,是這樣表白杭州的:“西湖水極其清澈,我甚至能看到湖底的細沙了。杭州城也相當乾淨,因爲那裡的明朝人民勤勞,還有成熟的衛生管理體制和垃圾回收制度”。

到我韃清的時候,深情熱情的話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這樣冷冰冰的評價:

“清朝城市幾乎看不到公共娛樂設施,道路又少又窄,大城市人頭攢動,整條大路擠滿人羣和攤位。貧富差距極其大,要麼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破舊的草屋”。

綜合各個方面,崇禎覺得在老外眼中,大明的地位和實力相當於後世的美國,與此相反的是,清朝在老外看來就像一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根據崇禎皇帝閒暇無事在宮中翻閱到的密辛來看,第一批紅夷大炮輸入大明是從英國在中國海域沉沒軍艦裡打撈的艦炮開始的,時間上已經無從考證,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最起碼還要在天啓朝以前。

與當時歐洲火炮標準對比發現,現在這十門神威將軍炮的原型是英國皇家艦隊艦載六磅、十二磅、十八磅前裝滑膛加農炮。

其實大明一直都在和澳門的卜加勞鑄炮廠有所往來,現在京城的火炮有四成是來自各種繳獲火炮的仿製,有六成惡是來自這個澳門鑄炮廠。

顧名思義,這個鑄炮廠由葡萄牙人卜加勞人親自任經理,又號稱是遠東最好的鑄炮廠。

在崇禎皇帝看來,等自己騰出手來,這種開掛似的好玩意兒當然要用來造炮打建奴,到了那個時候,朕就讓他知道知道建奴和大明火炮之間的差距!

直到崇禎十六年的時候,大明財政徹底破產,就連宮中爲了軍餉都要節省吃穿用度,這纔不得已和澳門那邊斷了聯繫。

不過即便如此,朝廷在卜加勞鑄炮廠還設有常駐的官員,因爲大明從來未曾放棄引入先進技術增強自身的想法。

說起來,宮中節省吃穿用度的行動還要靠周皇后親身作則才能順利完成,畢竟周皇后是後宮之主,她都這麼做了,你那些妃嬪也就沒什麼話好說。

拉過紫禁城頭的這十四門神威將軍炮有四門早在天啓年間就從卜加勞鑄炮廠購買,剩下的十門則是崇禎十年徐光啓再次購買。

在場的人神態各異,文官們個個面色驚恐,最終喃喃着什麼昏君之類的話,武將、士兵和百姓的狀態則是截然相反,都覺得驕傲和高興。

崇禎皇帝轉身一看,在湯若望身邊兒的那羣洋人一個個比自己還要激動,甚至有的已經開始向紫禁城這邊叩頭,嘴裡呼喊着:“大明皇帝萬歲。”

崇禎皇帝看着大明朝的高官們,嘴角微微一翹:

“你們不是看不起閹黨嗎,那朕就重用閹黨,你們不是看不起粗鄙武夫嗎,那朕就要重用武人。誰不服?拉出去就是幹!”

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
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