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白門樓(2)

呂布與劉備、夏侯惇的聯軍在彭城下大戰到天黑收軍回城,想到自己現在已是拼上全部兵力了才與劉備他們打了個平手,一旦曹操引大軍前來……這怎麼是好呢?

呂布正在鬱悶着,陳宮走了進來,陳宮拱手施禮,道,“見過呂將軍。”

呂布目光一亮,忙起身道,“陳宮,你來的正好,快請坐。”

陳宮就在呂布的一旁坐下,呂布道,“陳宮啊,眼下曹軍主力人馬遠未到,如果曹操主力人馬到了那該如何是好?”

陳宮道,“將軍,我正是爲此事而來。”

“你可有妙計?”

“將軍,如果曹操大隊人馬趕來將我們圍在彭城,然後再出兵去攻打下坯,那我們可就危險了。”

“那該怎麼辦?”

“將軍,下坯是我們的生存之本,糧草充餘,城高牆厚,我們可留一軍駐守彭城,堅守不出,其餘將士今夜撤出彭城,趕回下坯,嚴防死守,我們只要拒守不出,曹操也耐我們不得,另一方面,我們可請求三路人馬發兵救援,一路人馬是河內的張揚,另一路人馬是淮南的袁術,第三支人馬是廣陵的陳登,陳登現在也足有五千人馬,只要這三路人馬出兵,即是他們不參戰,作遙相互應,曹操也會心虛,屆時我們再堅守數月,曹操必會退兵。”

呂布喜道,“公臺所言正合我意,來人,傳各位將軍前來議事!”

衆將來了以後,呂布環視了他們一下,道,“曹賊的大軍不日便到,屆時我們彭城將會被包圍,到那時我們就有被全殲的危險,我決定,留一支人馬駐守彭城,其餘的今夜全部撤出,留守彭城的軍隊只堅守不出戰,只要堅守兩個月,曹操糧盡他自然退軍。有誰願意留下來堅守城池?”

衆將相互看了一眼,都沒吱聲,燭光不安地跳動着,使得帳內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呂布看了眼藏霸,藏霸會意,出列拱手道,“將軍,末將願留下來堅守彭城!”

“好!”呂布站起身來走到藏霸的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藏將軍勇武可嘉,你原先便在徐州做事,你留下來最爲合適。”

“是,將軍。”

“這樣吧,我給你留下二千精兵,協助彭城相侯諧守城,城內糧草足以支撐這二千兵馬兩個月多,你只要堅守不出,晝夜防範,他曹操也無可奈何,到時曹操退卻,你將成首功。”

“是,將軍。”

“彭城相侯諧聽令。”

侯諧出列,拱手道,“將軍,在。”

“命你與臧霸共守彭城,你二人要同心協作,不得有誤!”

“是,將軍。”

於是,呂布除留藏霸領二千兵士協助彭城相侯諧守彭城外,其餘將士連夜撤出彭城,趕回下坯。

次日,曹操大軍來到,將彭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叩關挑戰,藏霸堅守不出,曹操便下令攻城。

藏霸着令全城軍民奮力抵抗,弓箭、石頭、滾木一齊砸下,一連數日,曹軍的攻城雲梯損毀了不少,兵士也傷亡了近千人,卻沒能攻破一個城角,曹操真是有些頹喪了,遠遠望着城樓上正指揮兵士抗擊的藏霸,曹操卻很欣賞地笑了一下,問左右道,“那個將官是何許人也,組織有力、指揮有方,是一個將才啊!”

“回主公,此人是泰山郡華縣人藏霸字宣高,因年少時爲救父親而打死太守逃亡到徐州,黃巾作亂時因平亂有功被陶謙任用爲騎都尉,後呂布佔據徐州,藏霸也就歸屬到呂布手下。此人異常驍勇,且又忠義,是個難得的將才。”荀攸在旁介紹道。

“嗯,是個難得的將才,我將收之。”曹操道。

一連攻打了十數天,彭城也沒有攻下了,曹操有些急了,除繼續用雲梯攻城之外,又讓攻城兵士以盾掩護着每人背一包土沿城下堆積,不一日,土包已堆積到城牆垛口,曹軍順土堆而上,冒死攻入城頭,殺入城內,侯偕戰死,藏霸不能抵擋,混亂之中匹馬逃出城去,曹操遂佔領了彭城。

曹操既得彭城,出榜安民,着令手下人四處打聽藏霸的下落,至黃昏時分,四處查詢的兵士都回來了。

“怎麼樣,藏霸找到了沒有?”

“回曹將軍,西城都搜遍了,沒有發現藏霸的下落。”

“報一一,回曹將軍,東城也沒發現藏霸的下落。”

“報一一,曹將軍,南城也沒發現藏霸的下落。”

……整個彭城士兵都翻遍了天也沒發現藏霸的身影,曹操失望了,望了望四周,不甘心地道,“難道他從天上跑了還是鑽入地下了!明天再給我找,城內找不到到四周鄉村去找,一定要把藏霸給我找回來!”

曹操攻下彭城,在彭城休整了一日,率大軍往下坯趕去。

呂布在下坯聽聞彭城失守的消息大驚,連夜差人去河內張楊處和袁術處去搬救兵。

張楊和呂布在漢靈帝時都是丁原的部下,後丁原繼任幷州刺史,丁原爲了在朝廷內扶植心腹,便讓張楊率一支軍隊去了蹇碩那兒,蹇碩讓張楊做了行軍司馬,中平六年,即189年,漢靈帝駕崩,蹇碩被何進所殺,何進派遣張楊回幷州招集人馬,張楊便留在了上黨,隊伍發展到了幾千人,後張楊參加了反董卓聯盟,失敗後張楊回到河內,董卓爲了拉攏張楊便拜張楊爲河內太守。

呂布殺了董卓後逃到張楊那裡,張楊念及舊交便收留了呂布,後來呂布又投到袁紹處,因呂布驕狂,袁紹想殺掉呂布,呂布不得己又投到了張楊那裡,張楊又收留了他,至此,張楊與呂布的感情逾加親密起來。

張楊在河內這幾年沒有和別的諸侯發生過戰爭,也沒有擴張過土地,軍隊也沒有增加,他安安穩穩地治理着河內郡,絕對是一個受民衆敬仰的地方官,可是,在諸侯爭霸、弱肉強食的漢末時代,他的這種小心翼翼、左右逢圓的處世策略只能會給自己留下被吞併的隱患。

這一天,張楊正在府邸內處理公務,忽門衛兵士進來報告,說是呂布使者求見。張楊即刻傳使者進見。使者行過禮後,從懷中掏出呂布的親筆信交給張楊,張楊看罷沉默起來。

張楊打發使者去驛館歇息,隨後將手下將軍們找來,把呂布的書信讓他們一一看了一遍。將軍們也都沉默起來。

河內太守繆尚道,“將軍,你打算出兵去救援呂布?”

張楊道,“念及情義呂布我必須得去救,可對手是曹操,曹操的力量可不是我們能相抗衡的,我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眭固道,“將軍,自古臣子以忠義爲本,現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屬一奸賊,將軍若能助大義除掉這一奸賊那也是爲國家出力,即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將軍還猶豫什麼?”

楊醜反駁道,“眭將軍差矣,現在諸侯爭霸,弱肉強食,我們這點力量還不到曹操的十分之一強盛,如果以個人情義去救呂布而得罪了曹操,我們離許都又這麼近,到時曹操來攻打我們我們何以相抗衡?爲求呂布而攻打曹操得不償失啊!請將軍三思。”

張楊沉默了會,道,“曹操此人一向奸詐,詭計多端,雖然他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我斷定他將來必會惹衆怒而羣起攻擊,而河北袁紹現雄據冀州,家族四世三公,實乃當今名門望族,其實力曹操所不能及,袁紹論實力與名望都高於曹操,如果我們爲救援呂布而得罪了曹操曹操來攻打我們,屆時我們可去依附袁紹,各位將軍,我們就這麼定了吧,明日全軍起拔,兵發武涉縣,南渡黃河,攻打鄭州。”

衆將領令而去。眭固走後不久又返回,拱手對張楊道,“張將軍,我看楊醜此人於我們意見不合,他對曹操倒有十分的好感,此人心懷不軌,張將軍應該早做提防。”

張楊淡然一笑,道,“楊醜不過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眭將軍多慮了。”

“張將軍,這事關我軍的命運,你還是防備着點爲好。”

“好了,眭將軍,不要再說了,你早回佈置一下,明日一早我們兵發武涉。”張楊道。

眭固見張楊不聽勸言心裡乾着急也沒有辦法,只得回營安排起兵事宜。

次日,張楊除留太守繆尚守野王城外,調集五千兵王兵發武涉縣。

張楊兵馬到達武涉,隨即便往南開進,準備渡過黃河攻打鄭州,早有探馬飛報許都,曹仁大驚,急帶徐晃、史渙,統兵五千前去迎敵。兩軍在鄭州以北相遇。

曹仁推馬上前用槍指着張楊大聲道,“張楊,你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你爲何要來犯我境?”

張楊回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屬不義之舉,人人都得而討伐,爾等身爲漢臣,不思爲漢效力反而要做曹操的鷹犬,這不是大丈夫所爲!”

“呸!一派胡言,誰給我拿下此賊!”曹仁回顧衆將,徐晃拍馬舞開山大斧直取張楊。

張楊背後眭固轉出,挺長槍來戰徐晃。

兩將戰有四五十餘合,眭固有些不抵,撥馬敗走,曹仁揮軍齊上,兩軍混戰在一起。

張楊這些兵久不上戰場沒有作戰經驗,被曹仁軍隊這麼一衝擊,即刻潰敗,張楊也喝止不住,大敗而走,曹仁追出二三十里地這才返回。

張楊見沒了追兵才約束住軍隊,清點了一下人馬,傷亡了一千餘人,張楊無比頹喪,只得引軍前往東市,伺機攻打洛陽,與呂布形成犄角之勢,遙相互應。

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22章,破劉勳(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05章,白門樓(3)第144章,銅雀臺(6)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77章,獻帝東歸(2)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63章,匡亭之戰(2)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5章,收許褚(1)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41章,銅雀臺(3)第7章,漢靈帝第142章,銅雀臺(4)第53章,長安事變(2)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06章,白門樓(4)第103章,白門樓(1)第76章,獻帝東歸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146章,銅雀臺(8)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34章,董卓入京(2)第18章,張飛賣肉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07章,定河內(1)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09章,收張繡第144章,銅雀臺(6)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106章,白門樓(4)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03章,白門樓(1)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80章,曹操取漢中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72章,界橋之戰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43章,銅雀臺(5)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45章,銅雀臺(7)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07章,定河內(1)第182章,魏王冕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86章,孫策稱霸(5)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3章,宮庭事變(1)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5章,收許褚(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16章,收許褚(2)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48章,長阪坡(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21章,破劉勳(1)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6章,收許褚(2)
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22章,破劉勳(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05章,白門樓(3)第144章,銅雀臺(6)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77章,獻帝東歸(2)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63章,匡亭之戰(2)第66章,幽州易主(3)第15章,收許褚(1)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41章,銅雀臺(3)第7章,漢靈帝第142章,銅雀臺(4)第53章,長安事變(2)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06章,白門樓(4)第103章,白門樓(1)第76章,獻帝東歸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146章,銅雀臺(8)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34章,董卓入京(2)第18章,張飛賣肉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07章,定河內(1)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09章,收張繡第144章,銅雀臺(6)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106章,白門樓(4)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03章,白門樓(1)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80章,曹操取漢中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72章,界橋之戰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43章,銅雀臺(5)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45章,銅雀臺(7)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07章,定河內(1)第182章,魏王冕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86章,孫策稱霸(5)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3章,宮庭事變(1)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5章,收許褚(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16章,收許褚(2)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48章,長阪坡(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21章,破劉勳(1)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6章,收許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