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

曹操在率軍攻進鄴城之後迅速地將城內的殘敵消滅,鄴城之內的巷戰盡皆結束,四處都歸於平靜。

看着俘虜們從眼前成隊地經過,曹操的心情無比暢快起來。與袁紹作戰數年,最終拿下了鄴城,整個冀州已收入囊中,拿下了冀州,消滅了袁軍的主力,其餘幽州、幷州、青州更是垂手可得了。

曹操正興奮着,忽然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女人,曹操在進軍冀州之際時還惗念過她,曹操雖然沒見她一面,但人傳她的美貌可以與貂蟬媲美,傾國傾城。

突然想到,曹操即刻撥轉馬頭,率領荀攸及曹洪等大將向袁府而去。

正走着,忽見有一隊人馬迎面而來,上百名騎兵開道,張郃與曹丕在後,讓曹操感到驚異的是,曹丕與一位妙齡女子同騎着一匹戰馬。

衆騎兵看到曹操閃到一旁止住了戰馬,曹操凝目打量着那位女子,也不由心頭一動,好美麗啊!

此時,曹丕帶馬來到曹操面前,甜甜地道,“父親,我給你帶兒媳來了,您看怎樣?”

曹操點頭,“這是誰家的女子?”

“袁熙之妻甄氏,我們的戰利品。”

曹操心頭不由一涼,暗道來晚了,不想被曹丕這小子搶了先!這臭小子,什麼時候跟老子也學會了這一套?

曹操勉強一笑,道,“真我兒媳也!好,好。”

“父親,您這是要幹什麼去?”

曹丕的一句問話把曹操給問得不知如何回答纔好,只得環顧左右,答道,“啊啊,我四處轉轉,查看一下民情。”

曹丕暗道,父親什麼時候變得如此體查民情起來了?懷裡攬着大美人不便在大街上多說話,曹丕便向曹操一拱手,道,“父親,那孩兒就不打擾了,我先走了。”

“去吧去吧……”

望着曹丕和鄄氏遠去的背影,曹操心中萬分地失落不由得哀傷起來,鄄氏、鄄氏,果然是美得一絕啊!可惜……

曹操的心中五味雜陳,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主公,主公……”荀攸見曹操發呆,便輕聲地叫道。

從低落的情緒中轉過神來,曹操望了荀攸一眼,自嘲地一笑,“哼哼,曹丕處世不到兩三年,心機側要趕超他老子了,荀攸,你看我這幾位公子之中曹丕可算不算是最優秀的?”

“屬下不敢妄議。”

“哎,公達我這是推心置腹地相問,但說無妨。”曹操用馬鞭打了一下馬屁股,把手往前一招,衆人便往回而去。

荀攸與曹操並馬而行,道,“主公,依我之見,曹丕性情與主公極爲相似,是個可造之才。”

“哈哈,你的看法與我相同,曹丕雖不善言談,但頗有些心機,我想給丕兒找個老師,在文治武略方面好好地教他一教,公達可否有合適人選?”

“這……文達公子才秀藻朗、仁義厚道、內斂而不露、才華深不顯,須一個博纔多學之士方能施教,這倉促之間屬下也想不出合適的人選,請主公見諒。”

“哈哈,公達誠實穩重,這我知道,我不怪。公達,我聽人說河內人司馬懿頗有些才華,我想召司馬入京輔教丕兒,你看如何?”

荀攸思慮片刻,道,“我對司馬懿此人知之甚少,難以下結論。”

曹操有些掃興,道,“不說這些了,走,回軍中看看今天的戰果如何。”說罷打馬往前奔去。

來到州府衙署,曹操見兵士們押着一羣羣的俘虜從大道上而過,一會兒,許褚押着審配來到,對曹操道,“主公,末將生擒審配。”

審配高昂着頭,不看曹操一眼。

辛毗看到審配,怒火胸中燒,跳下馬來用馬鞭猛抽審配,一邊罵道,“狗奴才,你這個狗奴才!你殺了我們全家,今天我要親自宰了你!”

曹操擺手,衆兵士將辛毗拉開,辛毗哭道,“曹公,請曹公斬了此賊爲我家報仇!”

曹操問審配道,“審配,你可知道今天是誰打開了城門?”

“不知!”

“正是你的侄兒審榮。”

“呸!這賊子貪生怕死不得好死!”

“哼哼,”曹操冷笑了一聲,“今日被俘,你可投降否?”

“不降!”

“好,是條漢子,我再問你一句,可降否?”

“不降不降!我審配寧袁氏鬼也不作你曹操的走狗!求欲死!”

“好,那我就成全你,來人,拉下去,斬首。”

審配道,“我主在北,不可面南而死。”

於是審配面北引頸受戳。

曹操憐其忠勇,將他葬在城北。

有兵士押着陳琳而至,許攸道,“曹公,此賊助袁紹寫討伐榜文,實在可惡,可斬首。”

曹操道,“陳琳乃廣陵名士,文筆俱佳,不可殺,來人,給我鬆綁。”

兵士解了陳琳的綁繩,陳琳上前行禮,“謝曹公不殺之恩。”

“陳琳啊,你爲何在檄文上罵的我這麼難聽啊?把我祖宗三代都罵了,爲何啊?”

陳琳道,“當時我爲袁紹主簿,當爲效力。”

“哈哈哈,好!盡忠效力乃忠臣之爲也,你今後就做我的祭酒吧。”

“謝曹公。”

曹操望了望鄴城的天空,遼闊高遠,悠悠白雲似乎似乎是來祝賀曹操的勝利,曹操滿臉的喜悅。

許攸也頗爲自得,對曹操道,“阿滿,當初若不是我,你能進的了這鄴城嗎?”

許褚大怒,“大膽!”

曹操止住許褚,笑道,“我這是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也,哈哈哈哈。”

“主公,冀州名士崔琰現還關在獄中,要不要放了?”辛毗道。

“哦,崔琰?”

“正是,”辛毗道,“在袁紹發動官渡之戰之前,崔琰曾力諫袁紹不要出兵,袁紹沒聽,在袁紹死後,袁譚、袁尚都想任用崔琰,而都被崔琰拒絕,袁尚惱怒,把他押入大獄。”

“哦,崔琰耿直明智我早有耳聞,放了,我要重用。”曹操道。

辛毗轉身剛要走,曹操又將他叫住了,“佐治等一下,你再傳信給袁氏一族,要他們安心在鄴城生活,他們生活所需皆爲朝庭供給,任何人等,不得欺壓、騷擾他們。”

“主公英明!我這就去傳。”辛毗拱手道。

曹操又令人四處張帖安民榜文,鄴城的人民漸漸地便恢復了往日的生活。

幾天後,曹操率領衆百官來到袁紹的墳墓,爲袁紹燒香祭拜。

曹操於袁紹墓前持香與衆官三拜已畢,將香插於墓前,香菸嫋嫋漂於空中。

曹操望着高高的大墓,二年之前還與自己爭雄的袁紹現已化爲一堆黃土,悠悠歲月,英雄已成往昔,曹操心中不由升起無限的感慨與惋惜,鼻子酸澀,流下淚來。

曹操對百官道,“想當初我與袁紹共舉義兵討伐董卓時,袁紹曾問我道,如果討伐董卓失敗該怎麼辦?我問袁紹,那你該怎麼辦?袁紹道,我據有河北,北阻燕代,兼沙漠之衆,向南過黃河可以一爭天下,孟德意爲如何?我回道,我廣徵天下賢士,以德服人,以道討逆,可無堅不推,說這段話間已過去了十多年,可如同是昨天一樣,而如今本初已喪,想想便心生悲傷也!”

衆官皆嘆息。

祭拜已畢,曹操引衆官回到鄴城,衆將請令前去追剿袁尚、袁熙,曹操卻不急,他見鄴城城高牆厚,袁紹以鄴城爲治所在這鄴城治理了一二十年,其規模與繁華都要勝過許都,鄴城城堅,自己率十幾萬大軍圍困鄴城一年,用盡所有辦法都無法攻克鄴城,此次若不是審榮反水打開城門,曹操也不知還要用多長時間攻下鄴城,這足可見鄴城之堅固!所以,曹操便想着將家業遷至鄴城,於是便在鄴城府衙內大擺宴席宴請衆將士,席問,曹操便道,“諸位,這鄴城袁紹經營了近二十年,我們攻打了一年之久才得以攻下,我想把鄴城作爲我軍的首府,並將許都朝中的各級官署都遷至鄴城,許都只留下皇帝及少數的官員,你們意下如何?”

衆將士相互看了看,這是好事啊,便都道,“主公英明,熟聽尊便。”

“好,那我們就這麼定了,荀攸聽令。”

“在。”荀攸起身道。

“荀攸,我派你明日趕回許都,將各位將士的家眷及我的家眷都搬來,朝庭之中除留下荀彧、華歆、郗慮、孔融等少數官員各任其職外,其餘官員都遷至鄴城來任職,還有,我要表奏皇上,退回我兗州牧職務升爲冀州牧兼大將軍,要皇上派侍中郗慮持節來拜封我。”

“是。”荀攸領令。

“好!今後這鄴城就是我們的大本營了,來,諸位,今天我就一醉方休喝個痛快,來,喝!”

宴後,衆將士皆大醉而歸。

許攸也喝的大醉,他踉踉蹌蹌地往回走着,忽然發現許褚走在他面前,便疾步上前,一把便抓住了許褚的胳膊,“許褚,許褚……”

許褚本來就十分討厭許攸,甩開了他,怒目道,“你要做什麼!”

許攸指點着許褚笑道,“許褚,你武功蓋世,你武功蓋世又有何用,若不是我許攸獻計燒了烏巢糧草,你們能打的贏袁紹?可見,你們這些武夫只是匹夫之勇罷了,哈哈哈哈……”

“大膽,你敢辱我!”許褚大怒,將劍撥出。

許攸又笑了,將脖子往許褚面前一靠,“怎麼?你想殺我呀,你敢麼?來呀,來呀!”

許褚惱怒,擡手一劍,將許攸刺死。許褚還劍回鞘,來見曹操,“主公,許攸辱我,被我殺了,請主公責罰。”

曹操一愣,“許攸死了?被你所殺?”

“正是,許攸辱我爲一介武夫,言道攻取鄴城是他的首功,我氣忿之下將其殺死。”

“哎呀,他是我從小的好友你怎麼把他給殺了?”

荀攸在旁道,“許攸一向持功自傲,出言不遜,許將軍也是酒後失手,望主公開恩。”

“也罷也罷。”曹操衝許褚揮了揮手,許褚退下。

曹操令人將許攸埋葬,此事就此了結。

次日,荀攸趕赴許都,到達許都,他先是來到叔父荀彧的府宅,見着荀彧,荀彧有些驚訝,“公達怎麼來了?”

荀攸是曹操的得力謀士,如果沒有重要的事荀攸是不會離開曹操的。

“叔父,侄兒此來是有重要的事辦,故過來先通知您一聲。”

荀彧忙把荀攸拉進屋裡,小聲問道,“有何要事?快快講來。”

荀攸道,“曹公此次派我來是向皇上奏明,要朝庭內的文武大臣及諸位將軍的家眷都搬至鄴城,朝庭內只留下您、趙溫、郗慮、孔融、華歆等幾個大臣輔政,表奏郗慮進光祿勳、華歆進侍中、孔融進少府,總領朝庭事務。”

荀彧聽罷半晌不語,表情極爲凝重,他仰天長嘆了一口氣,道,“這是曹操要奪皇權啊,和皇上分家自治,這和謀纂有何區別……”

荀攸大驚,忙堵住荀彧的嘴向外看了看小聲道,“叔父怎可亂講,這是要掉腦袋的。”

荀彧又嘆了一口氣,搖搖頭,“大漢沒希望了……”

次日上朝,荀攸將曹操的表奏呈給皇上,獻帝看罷沉思不語。

荀攸道,“皇上,曹公的本意就是把軍政主力放在北方,北方的袁氏勢力還存在,且北方更有匈奴、鮮卑、烏桓遊牧民族常常搶略邊境,曹公將軍政遷至鄴城,主要是爲了便於抵禦他們、征剿他們。”

獻帝還是不甘心,向羣臣問道,“諸位大臣可有異議?”

少府孔融奏道,“皇上,曹公連年用兵已致國庫空虛、民衆飽受戰亂之苦,今又欲將朝庭軍政官員遷至鄴城,此乃有僭位之嫌,請皇上明鑑。”

荀攸道,“皇上,曹公此舉是爲了戰時減少往奔京師之苦,志在必得,望皇上恩准。”

大殿內啞雀無聲,獻帝想了想,嘆了一口氣,無力地道,“准奏。”

退朝以後,獻帝回到皇宮內庭,伏皇后見獻帝鬱鬱寡歡,便問,“皇上今天怎麼不高興?”

獻帝忽然忿怒起來,“曹操要把朝庭的軍政要員都遷至鄴城,朝庭大臣只留下荀彧、華歆、郗慮、趙溫等幾個人,他曹操是什麼意思?我這不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了麼?”

“皇上,曹操心懷不規,這分明是要和皇上分庭自立啊。”伏皇后道。

“可這又咋辦?”獻帝一攤雙手。

伏皇后也無語了,半晌才道,“幸好我父兄沒有被調離京師……”

“可他們在又有何用!”獻帝有些激動,“到處都是他曹操的人!侍衛、御林軍、軍隊,哪一個是我們的!”

伏皇后道,“當初曹操廢董貴妃之時我給我父寫信要我父密謀曹操,可我父至今都沒有動靜,現曹操勢力愈大,權傾當朝,我擔心天下早晚被其竊之,皇上應想法應對纔是。”

獻帝大驚,忙環顧左右道,“此話萬不可亂講,若傳到曹操耳中必招禍端,以後不要再提此事,切記。”

“唉……”伏皇后無力地嘆了口氣。

荀攸辦完事後回到鄴城來見曹操,“主公,事情都辦好了。”

“都辦好了?”

“是的。”

“皇上可有何反應?”

“皇上很理解。”

“朝中衆臣可有何反應?”

“只有孔融出來反對此事,並且孔融貶低主公北上用兵之意。”

“嗯,這個孔融自持孔子後裔,狂悖自傲,一向與我作對,早晚必除之。”

“主公既有此意爲何不將他調離京師反而還要給他加官進爵?”

“將他調離京師,讓他到地方去?他到了地方掌握了實權他豈不更加狂傲?”曹操道,“給他加官進爵這也是欲擒故縱之意。”

“屬下明白了。”

曹操沉默了會,道,“那你叔父有何反應?”

“他,他很贊成。”

“謊言,謊言,”曹操盯着荀攸道,“我知道你叔父的脾氣,他向來反對我擅越皇權,現在我這麼做他肯定是不滿的,這你也不用隱瞞。”

“不,主公,我叔父確實沒有不滿之意。”

“荀攸啊,我知道你一片苦心,可是你知道我爲什麼要讓你去許都嗎?”

“在下不知。”

“荀攸啊,如果我讓別人去許都,我擔心別人回來說些對你叔父不利的話,我一向很器重你叔父,我不想因爲那些真實或者不真實的話而影響我對你叔父的印象,可是荀攸你要明白,他荀彧這個尚書令是我給推薦的,他雖是朝中重臣拿的卻是我給的俸祿,我希望他不要與我背道而馳,好了,這裡沒有別的事了,你回去吧。”

“是,主公,在下告辭。”荀攸衝曹操施了個禮,折身返回。

曹操望着荀攸的背影,眉頭不由凝聚起來。

許都,皇宮內,清晨。

獻帝坐在永安殿門前的走廊內,轉頭向東仰望着東方天邊剛剛升起的太陽,思緒萬千。

若在以前,此刻正是上早朝的時候,羣臣拜首,山呼萬歲,聲音響徹永安殿大殿。可是現在,朝臣大多都被曹操調至鄴城,許都城內只留下了寥寥數名官員,那還多是曹操的心腹,現在朝庭內無事可做,獻帝也懶得上朝,已有一段時間不早朝了,今天獻帝感到了鬱悶,便召令光祿勳郗慮和少府孔融前來閒談聊天。

郗慮奉旨到鄴城拜封曹操爲冀州牧兼大將軍之職剛剛回來,獻帝也是想與他走的近一些便於多瞭解一下曹操的情況。

郗慮也是曹操推薦的,並且官職一路攀升,由侍臣進侍中,又由侍中進光祿勳,可見曹操十分重意他,如果能和他多走動一下,或許對自己有利。

不多時,郗慮與孔融來到。

郗慮與孔融行過君臣禮,獻帝賜坐,兩人便坐在獻帝的身旁。

獻帝輕輕嘆了一口氣,道,“軍政大臣們都北上鄴城,朝中少了政務之事,我倒輕鬆了許多,還是曹公有眼力啊。”

郗慮道,“皇上,曹公這也是爲國事着想,皇上不必多慮。”

孔融道,“這世間我最討厭是那些阿諛奉承之人。”

郗慮瞅了他一眼。

獻帝道,“孔融,你看郗慮有什麼特長?”

孔融道,“他師出大學士鄭玄之門,他知道天下大道,但絕對不能給他以大權。”

“哦,”獻帝看了一下郗慮。

郗慮大爲生氣,反駁道,“皇上,孔融曾當過北海國的國相,政事鬆蔬,人民離散,他更不適合掌握大權啊!”

“皇上,郗慮一向阿諛奉承,忠奸不分,這樣的人他就不適合任光祿勳之職!”孔融道。

郗慮站起身來怒道,“皇上,孔融狂傲自大,對國家政事毫無主見,他更不勝任少府之職!”

獻帝見兩個人忽然爭吵起來,不耐煩了,道,“好了好了,二位不要爭吵了,二位且回吧。”

“哼!”“哼!”兩人不服氣地相互瞪了瞪眼。

說罷,獻帝起身回宮。

郗慮與孔融爭吵着也離開了。

獻帝回宮後恐二人生隙,便下發文書讓二人和解,但從此,郗慮便記恨下孔融了。

鄴城。五月初,探馬來報說袁譚起兵反叛,趁曹操攻打鄴城之時先後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等地,又向退守中山的袁尚發動攻擊,袁尚敗走故安,投靠了袁熙,袁譚吞併袁尚部衆,屯龍湊,曹操聽聞大怒,即刻將袁譚的女兒(兒子曹整的媳婦)召來,袁氏驚恐不定,問道,“父親召兒媳來有何事?”

曹操怒道,“休叫我父親!你父袁譚做的好事!”

袁氏驚問道,“我父怎麼了?”

曹操訓斥道,“汝父歸降於我,我任命他爲青州刺史,不想他又反叛,連下我甘陵等數座城池,你與我兒的婚約也到此爲止吧!來人,將袁譚的女兒送回到袁譚處。”

此刻,曹整急急地趕來,向曹操求情道,“父親,袁譚有罪,與袁氏無關,請父親不要加罪於袁氏。”

“哼,有其父就有其女,來人,給我將袁氏送回!”

“父親!”

“勿要再言!”曹操怒視了曹整一眼,曹整嚇得不敢再言,眼睜睜地望着妻子被兵士強行拉走。

此時,荀攸走了進來,衝曹操施禮道,“主公,牽招來投。”

曹操目光猛然一亮,“牽招來投?快請!”

不一會,牽招來到,衝曹操深施一禮,道,“牽招見過曹公。”

“牽招,你怎麼這麼晚纔來呢?我早就對你有所思盼了,來來來,快請坐,請坐。”曹操拉住牽招的手,將他讓至上座,牽招不敢,就一旁落坐。

牽招道,“今我來投奔曹公,想爲曹公盡一點微薄之力,還望曹公收納。”

曹操笑道,“你來我求之不得,牽招,你這是從何處而來啊?”

牽招道,“曹公在攻打鄴城時,袁尚便派我去幷州督辦軍糧,我還沒等回來,鄴城已破,袁尚逃亡,我便勸高幹將袁尚接到幷州,我跟高幹說,幷州左有恆山之險,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北面又有強大胡人,如果將袁尚接來,我們足可以穩固實力東山再起,可高幹不聽反而想要害我,我這才逃出來投曹公。”

曹操點頭,“你這一計謀若高幹聽用則袁尚不可破矣,牽招,現幷州還有多少人馬?”

“五萬有餘。”

“嗯,”曹操思慮了一下,道,“好,牽招,你就先在我軍中先任別駕從事吧,你看怎樣?”

牽招拱手道,“謝曹公。”

牽招走後,曹操便傳令三軍將領升帳,親率大軍前往龍湊征討袁譚。

再說曹操派使者送袁譚女兒回到龍湊,袁譚大驚,知道自己惹惱了曹操,曹操在不久將會發兵來攻,現在就憑自己的這點兵力怎麼可能抵擋得住曹操的大軍呢?

袁譚現在開始後悔了,後悔不該攻取甘陵、河間等地,這些雖然都是冀州之地,可畢竟曹操已經將它們都攻下,曹操豈會善罷干休?

郭圖見袁譚眉頭緊鎖在大廳內唉聲嘆氣,便道,“主公何必憂慮,我有一計可退曹操十萬大軍。”

袁譚喜道,“哦,快快講來。”

郭圖道,“主公難道忘了我們北面柳城有烏桓峭王蘇僕延、踏頓了麼?”

袁譚沉思了會,道,“我怎麼會忘,可我們現在正是落魄之時,烏桓峭王怎麼會幫助我們呢。”

郭圖道,“烏桓峭王雖是左右搖擺不定之人,可此人一向看重錢物,況且,他的王位也是先主公袁紹所封,先主公在世時對他一向不薄,我想,只要我們對其施以厚禮,烏桓峭王一定會出兵幫助我們的。”

袁譚道,“那好,那就有勞將軍親自去一趟,帶上厚禮,請求峭王發兵相助。”

郭圖應命。事不遲疑,郭圖當天起程,帶上三千兩黃金及錦緞數百匹前往柳城,見過峭王,峭王見了豐厚的禮品喜出望外,答應了郭圖,準備起五千騎兵前去救援袁譚。

郭圖回到龍湊,向袁譚稟報,袁譚大喜,即刻招兵買馬,擴充兵力,積極備戰,龍湊的情況早有探報回報曹操,曹操聽後大驚。

剛纔曹操和荀攸、郭嘉談笑風聲地說着話,細作的這一回報讓曹操頓時臉色陰沉下來,陷入了沉思之中。

“主公,烏桓之衆居住在遼東以北數千裡的地方,且東邊又與挹婁、扶余、高句麗等相鄰,那些地方都是民風刁悍野蠻,曠野千里,難以征服,倘若袁譚與他們聯合在一起,那將是後患無窮啊。”荀攸道。

“必須即刻設法阻止他們聯合在一起。”郭嘉道。

曹操點點頭。

曹操心裡明白,自己若想平定中原,必須要先平定北方,這是曹操早有的打算,可眼下北方烏桓人要與袁譚聯合,這讓曹操大爲憂慮。此時,他忽然想到了一個人,即刻傳命“來人,傳牽招來見我。”

不一會,牽招進見。

“主公,有何事吩咐?”

曹操抓住牽招的手,喜道,“牽招啊,現在袁譚要與蘇僕延等烏桓人聯合對抗我們,我知道你從前任過烏桓校尉,和烏桓人相熟,我想派你前去柳城說服蘇僕延等人,以朝庭的名義,冊封蘇僕延爲真單于,封踏頓爲烏桓王,封那樓爲烏桓大人,封烏延爲右北平烏丸大人,你看怎麼樣?”

牽招拱手道,“遵命,在下定當不辱使命,全力說說服蘇僕延等人歸順曹公。”

“哈哈哈,好!”曹操有力地拍了一下牽招的膀子,“有你牽招前去定當馬到成功!”

第16章,收許褚(2)第182章,魏王冕第104章,白門樓(2)第105章,白門樓(3)第143章,銅雀臺(5)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34章,董卓入京(2)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57章,周瑜之死第85章,孫策稱霸(4)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39章,袁紹的初衷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43章,銅雀臺(5)第48章,趙子龍(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45章,銅雀臺(7)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87章,孫策稱霸(6)第107章,定河內(1)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38章,舉義兵曹操招兵買馬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6章,收許褚(2)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09章,收張繡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8章,張飛賣肉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08章,定河內(2)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46章,銅雀臺(8)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22章,較量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79章,湘水劃界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33章,董卓進京(1)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95章,袁術稱帝第16章,收許褚(2)第157章,周瑜之死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75章,李傕、郭氾之亂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40章,銅雀臺(2)第95章,袁術稱帝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42章,英雄的初鳴(1)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36章,董卓進京(4)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22章,較量第22章,較量第23章,十常侍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86章,孫策稱霸(5)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62章,匡亭之戰(1)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67章,劉備救孔融(1)
第16章,收許褚(2)第182章,魏王冕第104章,白門樓(2)第105章,白門樓(3)第143章,銅雀臺(5)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34章,董卓入京(2)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57章,周瑜之死第85章,孫策稱霸(4)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39章,袁紹的初衷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43章,銅雀臺(5)第48章,趙子龍(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45章,銅雀臺(7)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87章,孫策稱霸(6)第107章,定河內(1)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38章,舉義兵曹操招兵買馬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6章,收許褚(2)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09章,收張繡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8章,張飛賣肉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08章,定河內(2)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46章,銅雀臺(8)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22章,較量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79章,湘水劃界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33章,董卓進京(1)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95章,袁術稱帝第16章,收許褚(2)第157章,周瑜之死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75章,李傕、郭氾之亂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40章,銅雀臺(2)第95章,袁術稱帝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42章,英雄的初鳴(1)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36章,董卓進京(4)第54章,長安事變(3)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22章,較量第22章,較量第23章,十常侍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86章,孫策稱霸(5)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62章,匡亭之戰(1)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67章,劉備救孔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