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破劉勳(1)

張飛在古城與關羽及二位嫂夫人相會後便一把火燒了古城,率領部從幾百人前去汝南尋找劉備。

張飛先使一快騎去汝南通報,一路上人馬急馳而行,關羽、張飛及二位嫂夫人已半年之久不見劉備了,都是歸心似箭,接近中午時,劉備從汝南迎來,兩下在汝南老君廟相遇。

關羽、張飛大叫着“大哥!大哥!”飛馬往前衝去,劉備也是“三弟、二弟”地喊着飛馬迎上,兄弟三人不等到近前便都跳下戰馬跑步迎上,相互抱在了一起。

兄弟三人皆淚流滿面。

張飛道,“大哥,下坯一別已有半載,這半載可想煞小弟了!”

劉備哭道,“兄弟,我也是啊,自從我們失散後我便投靠了袁紹,今聽聞關羽在汝南,這才向袁紹請命來到汝南,不想我們兄弟三人能在汝南相會,真是萬幸、萬幸啊!”

二位嫂夫人來到他們身邊,望他們兄弟三人那般親熱的樣子也是百感交集,望着劉備,二位夫人流下了眼淚。

關羽道,“大哥,我把二位嫂夫人平安無恙地給您帶來了。”

劉備這才與二位夫人相見,夫妻三人相擁而哭。

“好了好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二位夫人就不要哭了。”劉備抹了把眼淚勸道。

趙雲也深受感動,過來與關羽、張飛施禮相見。

張飛拍了拍趙雲的膀子,喜道,“子龍,我們下坯一別也有五六年了吧,還以爲這輩子我們不能在一起了,嘿嘿,沒想到我們又能在一起了!”

趙雲道,“張將軍,我們以後再也不會分別了!”

“那是,那是。”張飛說着便去拉着夏侯嫣來到劉備身邊,喜道,“大哥,兄弟我給你娶了個弟妹,夫人,這是咱大哥,快給大哥行禮。”

夏侯嫣給劉備施禮,“見過大哥。”

劉備樂得合不攏嘴,道,“好好,三弟,你真有眼力。走,我們回汝南再敘。”

回到汝南,劉備令殺豬宰羊,大夥兒聚在殿堂內慶祝。酒過三巡,劉闢便道,“劉皇叔,今你們兄弟三人相聚,實乃喜慶之事,可我們在喜慶的時候,我想曹操已計謀好攻打我們的計策,我們當早做準備,以防曹操攻伐。”

劉備道,“公言是也,我已有所打算,我想聯結江東的孫策,趁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爭戰之際,請孫策出兵趁許都空虛攻打許都,這樣可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必敗無疑。”

劉闢道,“好計謀,好計謀。”

劉備看了下衆人,道,“誰可前去江東面見孫策,說服孫策起兵攻打許都。”

孫乾起身道,“在下願往。”

“好,孫乾此去定能成功。”劉備喜道。

酒宴過後,孫乾便打馬起程奔江東而去。行了三日,到達了丹陽。

孫乾見過孫策,向他闡明來意之後,孫策便把衆文武召來商議。孫策道,“今劉備佔據汝南,派孫乾來遊說我起兵攻打許都,許都現在兵力空虛,正好是個機會,諸位,你們以爲如何?”

長吏張昭諫道,“將軍,今廬江劉勳未平,黃祖又屯兵沙羨,對我江東虎視眈眈,如果我們前去攻打許都,恐怕劉勳及黃祖乘虛來奪取我們的江東,我們應先掃平周圍的隱患,然後纔可行北上之計,請將軍三思。”

孫策點頭,“嗯,子布言之有理,自袁術滅亡之後,劉勳勢力逐漸強大,我當先取劉勳、黃祖,再行北上。”

於是孫策便整頓兵力,積極備戰,準備征伐劉勳。

孫策計劃偷襲許都的消息傳到在丹陽閒居的許貢的耳中,許貢忙召門客數人來密議。

許貢道,“今聞孫策要起兵趁虛攻打許都,我們當知會曹操,結交曹操,以曹操之力除掉孫策,以報孫策奪我吳郡之仇。”

一門客道,“主人所言極是,我們應快快去告訴曹操。”

許貢道,“好,我寫一封密信,你們可派一人速速前往許都。”

許貢的一個門客將許貢寫好的密信藏在懷中打馬而去,剛到丹陽的驛站口便被守兵攔住,從他身上查出了密信,守兵急忙前去交給孫策。

孫策正與諸將會晤,忽一兵士執許貢的密信到,“報!將軍,我們在驛站捉到一名奸細,從他身上搜出一封密信,請將軍過目。”

孫策接過,打開一看,上面寫道:曹公,孫策驍勇,與項羽相似,今欲起兵偷襲許都,曹公宜對他恩加貴寵,召到京師爲官,如果任他在外發展,必爲後患。前吳郡太守許貢親呈。

孫策看罷大怒,咬牙道,“許貢,當初我攻下吳郡沒有殺你是網開一面,今你竟串通曹操欲謀害於我,不殺你天理不容!程普何在!”

“在!”

“命你帶兵去許貢府,將許貢家小盡後誅殺,一個不留!”

“是!”程普領令,不多時便提着許貢的首級而來。

“主公,許貢全家老小一個不留全都斬殺!”

“好。將他首級營外號令!”

程普出去之後張昭諫道,“主公,常聽聞許貢門客數百,許貢待其門客甚好,可令捉拿其門客,以防不測。”

“準。”於是孫策又下令捉拿許貢門客,盡皆下獄,唯獨逃過幾人。

孫策誅殺了許貢之後便商討攻打劉勳,張昭道,“劉勳兵力強盛,不易強攻,應智取。”

孫策道,“我已有主張,可派一能言善辯之士攜帶金銀珠寶前去廬江,就說我欲資助劉勳前去攻打豫章郡的上繚,讓劉勳出兵,只要劉勳去攻打上繚,那我們就可乘虛奪取廬江。誰可前往廬江去遊說劉勳?”

功曹虞翻出列道,“主公,虞翻不才,願出使廬江。”

孫策喜道,“好,仲翔此去定能成功!”

於是虞翻帶着十幾名隨同用馬匹馱着幾大箱金銀珠寶便離開丹陽,奔廬江去了。

等到了廬江,使人通報劉勳,劉勳知道江東孫策英雄蓋世、以己之力蕩平江東,又素聞虞翻能言善辯、文武兼備,他爲了顯示一下自己的威武,便令文臣武將都彙集於庭堂之上,又令六百鐵甲兵於殿前走道兩側排列,佈下刀林陣,專等虞翻到來。

虞翻等人被傳進見。當虞翻走進州府的大門後,就見眼前一片刀光之影,虞翻毫不畏懼,昂首挺胸,面部衝着兩邊架起的刀刃而去,後面十幾名隨同擡着幾箱金銀珠寶隨後跟進。

兩邊的兵士怕傷着虞翻,急忙將刀撤起,虞翻等人走過了刀林陣,直到殿內大堂。

虞翻令隨從將那幾箱金銀珠寶放下,掃了一眼大堂內劉勳的文臣武將,突然大笑起來。

劉勳道,“虞翻,你因何發笑?”

虞翻道,“我不過是江東孫策的一個功曹,今天我來看看您又是布刀林陣又是文武齊匯如臨大敵一般,倒是擡舉我了,哈哈哈哈。”

劉勳感到臉面發熱,便令撤掉刀林陣,給虞翻賜坐,道,“先生此來可有何事?”

虞翻令隨從打開箱蓋,滿箱內盡是金銀及珠光寶器,兩旁的文臣武將頓時看傻了眼,劉勳也不覺站起身來,身子幾乎要探過書案去看那些財物。

劉勳心中竊喜,上繚物產豐富,他本來就垂涎三尺想去攻取,不想孫策給自己送來這麼多金銀珠寶資助自己去攻取上繚,這真是天上掉陷餅的事啊!可轉念一想,孫策並不是那種愚蠢之人,他怎麼可能無緣無故地送自己財寶呢?

劉勳狐疑地看着虞翻,“你主爲何要送我這麼多財寶?”

虞翻從懷中取出孫策的書信,呈於劉勳,劉勳打開看罷,臉色卻平靜起來,“原來孫策是讓我出兵去攻取上繚、海昏二地,可上繚、海昏物產極爲豐富是塊肥肉,孫策爲何不獨自去攻取呢?”

虞翻道,“劉將軍,自從朝庭任華歆爲豫章太守後,華歆便令上繚的軍隊經常地去侵擾我江東,我江東駐軍多在丹陽,且兵力薄弱,又離上繚又遠,不宜遠征,故深受其害。現在我主孫策主要的攻擊目標是江夏的黃祖,黃祖因與我主公有殺父之仇,所以,我主孫策決定前去征討黃祖爲父報仇,故而才請求劉將軍出兵去攻打上繚、海昏,以緩解上繚敵兵對我方的壓力。”

劉勳點頭,道,“如此說來華歆固然可惡,待我去爲孫策征討之!”

虞翻拱手謝道,“我代我主公多謝劉將軍,劉將軍若攻下上繚,我主公還會有禮物相送。”

劉勳喜道,“好!虞翻,你回去告訴孫策,我定當爲孫策出這口惡氣,來人,送虞翻去驛館歇息。”

虞翻等人走後,左右文武齊齊地向劉勳祝賀,“恭喜主公,賀喜主公,今我們得了孫策的資助前去攻打上繚,又結交了孫策,真是一舉兩得啊!”

劉勳笑道,“即是孫策不來資助我去攻打上繚,我也要起兵去攻打上繚,前些日我們向華歆借糧他非但不借還羞辱我,今天,我定要拿下上繚,以解我心頭之恨!”

劉勳見衆將都表示祝賀,唯獨見主簿劉曄悶悶不樂,便問,“子揚何故憂傷?”

劉曄足智多謀,在江南一帶是很有名氣的,他曾設計在家斬殺過楊州強盜鄭寶,並獨自去鄭寶的營寨,片言兩語便收降了鄭寶幾千人的兵馬,鄭寶的這些部曲認爲劉曄很有才幹,便推舉劉曄爲首領,劉曄因自己是漢室宗親不想擁兵,便把鄭寶的這些人馬都委託給了廬江太守劉勳。

劉勳便拜劉曄爲主薄,劉勳知道劉曄的才能,在劉曄任主薄的這幾年內,劉勳所有的謀略最後都要徵詢劉曄的建議才做決定。

今見劉曄不悅,劉勳便主動去問。

劉曄道,“上繚雖小,可城堅池深,易守難攻,恐怕一時攻不下來,倘若這樣,我們的大本營皖城則處於空虛狀態,假如此時孫策來襲,皖城可將不保,皖城若失,我們將進無進路、退無退路了。”

劉勳笑道,“子揚多慮了,想那孫策現在主要的仇人是黃祖,黃祖射殺了孫策的父親,孫策一直都想報這個仇,俗話說得好,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他怎麼會舍黃祖而謀取我呢?哈哈哈哈,你多慮了。”

劉勳遂不聽劉曄之言,三日之後起大軍三萬,留李術守皖城,直奔上繚。

虞翻見劉勳起兵便回到丹陽,孫策大喜,即刻起大軍三萬,率領周瑜、孫賁、呂範丶程普、韓當、黃蓋等大將佯裝去攻打黃祖,此次出征,孫策帶上了二弟孫權,孫權現已十七八歲,已是成年人,也該讓他出去煅煉一下了。

大軍出發的當時,孫策使一快騎前往海昏,向當地守將告之劉勳要來攻打的消息,當地守將很是感激,讓民衆都撤進山裡,堅壁清野,不留一點財物於海昏。

劉勳的兵馬經過彭澤到達了海昏,見海昏四城門大開,疑惑不敢進,教人去裡面打探。打探的人回報說城裡空無一人,劉勳大喜,揮軍直進,卻發現海昏已是一座空城,裡面什麼東西也沒有。劉勳大失所望。在城裡住了一宿,便又向上繚進發。

此刻,孫策的大軍已到達石城(今安微貴池縣西),探馬飛馬來報,“報!孫將軍,劉勳的兵馬已到達海昏,海昏已空無一人!”

“好,再探再報!”孫策大喜,即刻傳令,“孫賁、孫輔聽令!”

二將於馬上道,“末將在!”

“令你二將引本部軍馬進駐彭澤,切斷劉勳的歸路,不得有誤!”

“遵令!”二將領令而去。

“其餘兵馬隨我去襲擊皖城!走!”孫策說罷打馬先行,衆將緊隨其後,兩萬兵馬掉頭向皖城急馳而去。

不一日,大軍便到達皖城,皖城守將李術忽見江東的兵馬殺到,連忙關閉四門,孫策率軍到了城下,便令兵士向城上喊話,“城上的兵士聽着,我軍五萬人馬已將皖城圍困,快快早降,如若不然,待城破之後進行屠城,一個不留!”

守將李術急得如熱鍋裡的螞蟻,連連搓手毫無辦法。皖城內大部分兵將都被劉勳帶走,只留下了幾千兵馬,而且孫策大軍來的突然李術措不及防,李術對守衛皖城毫無信心。

“將軍,我們該怎麼辦?”有兵士急急地問道。

“怎麼辦?……抵抗、抵抗呀!”

孫策見李術不降,便下令攻城。李術於城上指揮兵士抵抗,可城上防禦用的滾木雷石全都沒有,只有少許的弓箭,射了一會便射沒了,李術見情況不妙,只得開城門投降。

孫策揮大軍進城,遂得皖城,俘獲劉勳部衆三萬多人。

孫策按劍於皖城殿前臺階上,看着被俘的人員一批批地從他面前的經過。

部將孫河押着一批官員士豪族人過來,有男有女還有小孩,個個都神情恐惶,孫策並不認識他們。

孫河上前稟報,“主公,這些是劉勳的妻兒家小,該怎麼處置?”

孫策道,“暫先收押,以後都遷往江東。”

孫賁又押了一批人過來,孫策對這些人倒很熟悉,這些人都是袁術的遺部,孫策在袁術手下任職時和他們都有過一面之交。

孫策看到有袁術的老婆、有袁術的兒子袁耀、袁術的女婿陸勉、袁術的小女兒、還有袁胤、黃猗、張勳等人,孫策看到這些人不免有些傷感,他們之前有過多麼榮耀、奢侈華貴的生活,可是袁術一死他們都淪落至此,現在又都成了自己的階下囚了!

陸勉望見孫策不由心生愧疚,袁術敗走壽春後他本來他想帶領部衆去投奔孫策,卻不想在半道上被劉勳截擊,便率部投降了劉勳,而現在自己及袁術的衆親屬又都成了孫策的俘虜,早些年前陸勉作爲袁術的四大天之時孫策不過還是個孩童,而現在孫策連劉勳都打敗了!這真是風水輪流轉、時光捉弄人啊!陸勉走到孫策面前時自感到有一種強烈的羞愧感,但還是扭着臉衝孫策拱了拱手,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孫策看到陸勉後不覺憐憫,卻沒有說什麼。孫賁來到孫策的面前問道,“主公,這些人該怎麼辦?”

“暫先收押,過後一併帶回江東。”孫賁點頭。

孫策檢點物資,極爲豐富。

孫策攻克皖城並沒有急於率軍離開,其實在他的心中還有另一個打算。他早就聽說皖城喬公有兩位如花似玉的千金小姐,正值妙齡,貌若天仙,雖然不曾見一面,但喬公兩個女兒在皖城極有名氣,並且都傳到了江東,甚至連遠在許都的曹操父子都有所耳聞。

孫策早在十年前便由母親做主娶了一位富家人的女兒爲妻,兩人恩愛有加生下一兒子,不料妻子幾年後因病去世,孫策忙於軍務一直沒再娶妻。而周瑜至今也沒有娶妻,於是孫策在攻下皖城的第二天,便約上週瑜,二人帶上幾十名隨從,帶上幾箱金銀禮物便向喬公家而去。

至喬公家,有人去通報,喬公慌忙迎出,迎至堂屋,孫策便請喬公請二位小姐出來。

喬家二位小姐平常深處閨閣,很難見到外人,今在閨閣內見有一夥人擡着禮物而來,又見孫策及周瑜二人年紀輕輕、英俊盎然,便有十分的喜愛,聽得父親傳喚,二人便在銅鏡前梳理一番嫋嫋娜娜地來到堂屋,與孫策、周瑜二人一對眼,兩小女便羞澀地低下了頭。

“大喬,小喬,快來見過孫將軍、周將軍。”喬公喚道,“此位是孫將軍,此位是周將軍。”

大喬、小喬一一施禮,孫策見罷心中大喜,果然是美若天仙。

孫策喜道,“喬公,今日我與周將軍來是想迎娶二位小姐,喬公可否願意?”

喬公哪裡會不願意,這是天大的好事啊!孫策及江東霸主,周瑜又是一名將,這是求之不得的事啊!

喬公大喜道,“願意,願意,二位都是英雄豪傑,我二女能嫁給二位那是求之不得呀!好!好!”

大喬、小喬羞澀難當便退了出去。

孫策道,“喬公,我年齡長周瑜一歲,我就娶大喬,怎樣?”

“好,好!”喬公喜道,“今日我就置辦嫁妝,讓女兒風風光光地嫁過去。”

孫策與周瑜齊齊跪下,拱手道,“岳丈在上,請受小婿一拜!”

大喬小喬回到閨房內內心也是相當的激動,今見孫策與周瑜親自上門來求娶,二位小姐心花怒放,大喬心眼多,便對妹妹道,“我爲姐,要我先選。”

“好,姐,你想嫁哪位?”

“孫策。”

“好,我就嫁周瑜。”

“還不知他二位怎麼想呢?”

“隨他們吧,反正二位都是英雄。”

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48章,長阪坡(2)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05章,白門樓(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54章,長安事變(3)第24章,張繡首秀第15章,收許褚(1)第142章,銅雀臺(4)第147章,長阪坡(1)第121章,破劉勳(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63章,匡亭之戰(2)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04章,白門樓(2)第148章,長阪坡(2)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36章,董卓進京(4)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64章,幽州易主(1)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53章,劉備借荊州(2)第77章,獻帝東歸(2)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144章,銅雀臺(6)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72章,界橋之戰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65章,曹操嫁女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47章,長阪坡(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75章,李傕、郭氾之亂第157章,周瑜之死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33章,董卓進京(1)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28章,西涼兵變(2)第7章,漢靈帝第65章,幽州易主(2)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3章,宮庭事變(1)第11章,王允與呂布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7章,漢靈帝第147章,長阪坡(1)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84章,孫策稱霸(3)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63章,匡亭之戰(2)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08章,定河內(2)第55章,長安事變(4)第64章,幽州易主(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
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48章,長阪坡(2)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105章,白門樓(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54章,長安事變(3)第24章,張繡首秀第15章,收許褚(1)第142章,銅雀臺(4)第147章,長阪坡(1)第121章,破劉勳(1)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63章,匡亭之戰(2)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04章,白門樓(2)第148章,長阪坡(2)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36章,董卓進京(4)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64章,幽州易主(1)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53章,劉備借荊州(2)第77章,獻帝東歸(2)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144章,銅雀臺(6)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72章,界橋之戰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65章,曹操嫁女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47章,長阪坡(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75章,李傕、郭氾之亂第157章,周瑜之死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33章,董卓進京(1)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28章,西涼兵變(2)第7章,漢靈帝第65章,幽州易主(2)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3章,宮庭事變(1)第11章,王允與呂布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7章,漢靈帝第147章,長阪坡(1)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84章,孫策稱霸(3)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63章,匡亭之戰(2)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08章,定河內(2)第55章,長安事變(4)第64章,幽州易主(1)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