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料知短兵不敢接

bookmark

熙嘉二十五年,大年剛過,宮中還是一邊喜氣熱鬧的時候,鳳城八百里加緊奏報傳來,給這個年節帶上了肅殺的意味。

皇帝急召八王、良郡王、二皇子和兵部養心殿議事,商量對策。

良郡王慕遙,自然跟他八叔一樣早早的受到了消息,明白皇帝震怒的原因。

鳳陽王趁着年節,出其不意,率部繞過北道口,繼續北上回師鳳城。沿途燒殺搶掠,百姓居無定所,受戰火流離之苦。

杜子誠率部截殺失敗,折損了不少人手,只好派兵在沿途駐紮,先救治百姓傷兵。

慕辛寅坐鎮鳳城,要防着鳳城的鳳陽王世子和白家發起攻擊,騰不出人手增援杜九。故而上書皇帝,請求增援,以保住鳳城、南鑼。。

皇帝把奏報遞給率先遞給二皇子,衆人傳閱奏報。目光被奏報上的內容所震驚。

“衆位愛卿,有何良計?”皇帝待衆人明白當下的形勢後,開口問道。

“杜小將年輕,失了北道口,此乃禍源。”兵部侍郎開口道,盯着良郡王吃人的目光,頭皮發麻的繼續說下去,“當初,他率兵追擊鳳陽王殘部,兵部就不贊同。”

“既然兵部這麼有先見之明,不妨各位大人說說眼下之局面如何破解?”慕遙虛心的問道。

“良郡王嚴重了。”兵部尚書威嚴道,“兵部並無針對任何人的意思。杜小將雖然出身西北杜家,但年紀尚青,將兵才幹和守着鳳成多年且城府頗深的鳳陽王比,還是多有不足。”

“兵部不是不贊同派人追擊鳳陽王,只是這人選上是要多斟酌的。當時坐鎮中軍主持大局的人,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爲由,即刻派了杜小將上陣,會導致今日之禍端,實屬預料。”

“大人是在說本皇子不顧大局?那麼,請大人告知,本皇子應該怎麼做?”一直陰沉着臉並未說話的二皇子,忍不住嗆聲道。

八王當日稟詔秘密回京,鳳城是由他坐鎮值守。當初派出杜子誠沿路追擊鳳陽王,一是中軍那些老油條他壓住不住,無人可派;二來,就是想借着鳳陽王挫挫杜子誠和杜家,以及杜家身後的淑妃的銳氣;第三,纔是他不得不爲的最主要原因,因爲密旨宣召八叔回京的時候,也給他出了個難題。

他的好父皇,一早已經算定了鳳陽王必棄下妻兒南下,他下旨讓想法子送杜九去南鑼。

誰能想到,之後杜九在南鑼,收攏了人心,安撫了百姓,又徵召百姓入伍,訓練新兵,穩住了局面。慕遙南下後,更是處處幫襯,舅甥二人倒是暫時壓制住了鳳陽王。

可恨,慕辛胤在中軍,奪了自己的指揮權,敲打了那些老兵痞子。是以回京後,得知慕遙也會回京,纔在母妃的攛掇下,跟那幾位聯手,意欲刺殺淑妃,令慕遙不能再回北道口。

北道口是戰點,杜九年輕,不是鳳陽王對手,慕辛胤必然南下北道口將兵,到時候鳳城,自己既可以把持。在最後大戰時立下功勳,在軍中得勢。

誰承想,夜宴事件,最終以那種局面結束。逼的他不得不斬草除根,還對上了昆桑的人。

昆桑既然娶了七丫頭,跟他所代表勢力自然是井水不犯河水。這下他爲了脫身,倒是得罪了昆桑使臣和七丫頭身邊的陪嫁嬤嬤,七丫頭給赫都吹吹耳邊風,赫都和他日後可不就是勢不兩立了。

現在還未等他重新謀算,拖住慕遙的腳步,戰事就提前打響。北道口就被鳳陽王出奇招,直接棄之不用。鳳陽殘部直接在北道口城中挖地道,擾過北道口,北山燒殺,直逼鳳城。

這局面對他不利之極,偏偏兵部的那些人,還死咬他不放,讓他如何不怒,如何不爲自己辯解。

他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提醒皇帝,當初派出杜子誠,是他父皇授意的,不能現在把黑鍋給他一人背。

“臣並未指明二皇子,二皇子又何需對號入座?”兵部尚書反擊道,“需知戰場之上,將領的一個錯誤決定,帶來的就是流血千里,伏屍白萬的後果。百姓受戰亂之苦,皇子當真問心無愧麼?”

“戰場危急,本皇子做了該做的。至於大人,其餘在這指責本王,不如兵部是否補給合格。”二皇子拿軍餉擠兌兵部尚書。

二人對上,衆人只當看戲。

“夠了,朕媚忝搶矗巧塘慷圓摺2皇搶刺忝竅嗷ネ菩對鶉危被實郯炎啾ㄅ腦謨幹希排獾目凇

先前還爭論不休的人,都閉嘴不在吭聲。

“都啞巴了不成?”皇帝質問,“平日裡一個個吹噓攻下鳳城不是問題,你們多麼的本事。到用人的時候,人呢?”

“皇兄息怒,當務之急是調派人馬增援鳳城,解一時之困。”八王不得不出聲安撫皇帝的怒氣。

“父皇,兒臣有個危險的法子,不知當講不當講。”慕遙遲疑着開口,“成了可解眼下困局,但若是一個操作不當,也可能會使南鑼重新陷入戰火之中。”

“說說看。”

良郡王一直南邊,不在言語。

“郡王是說借兵南疆?”杜子田反應很快,在兵部那些侍郎還未明白之時,率先開口。

南疆世子有意藉着大梁勢力,繞過大祭司,問鼎南疆王之位。南疆世子倒是可以合作利用一二。

“杜愛卿認爲此法可成?”皇帝眼眸一緊,盯着杜子田問道。

“回皇上的話,臣認爲此法,風險太大。”杜子田還是否定完了,但之後又接着道,“但若是南疆肯借兵,又有良郡王和慕大人配合轄制,倒也勉強可以一試。”

“如果杜愛卿同去,把握有幾成?”

“不到六成。”杜子田回道,“臣去與不去,差別不大。鳳陽之戰,不比西北。杜家對西北有所瞭解,對昆桑赫都此人,陸將軍也看的透。臣不過是得天時地利人和,纔跟慕將軍、良郡王配合,險勝了西北之戰。”

“老八怎麼看?”皇帝問道,借兵南疆,不是不行,只是對他之後的計劃會有阻礙。

“臣弟倒是覺得,與其借兵南疆,不如捨近求遠。”八王爺思索了片刻,“與其求助一個跟大梁還未有姻親實質關係的南疆世子,不如借兵大梁真正的姻親昆桑。”

八王拋下這個驚雷,繼續分析道,“昆桑上次戰敗,元氣大傷。物資稀缺,還要給大梁呈上歲貢。草原上其他小部落也開始漸漸崛起,赫都定是不甘心他建立的基業漸漸頹敗。我大梁可以給他機會富強。昆桑大梁因爲七公主,二十年內不會再戰。作爲屬國也好,盟友也罷。互惠互利,沒有人不想得好處的。給足了好處,昆桑是不敢輕易跟大梁短兵相接的。”

“八叔是想借兵昆桑,使得赫都的人在戰爭中得到財富,激發血性。”慕遙接着道,“這對赫都來說,買賣夠本兒。昆桑自從西北大戰戰敗後,族內好戰血性被挫。這對於一個馬背上的戰鬥民族來說,不是好事。赫都應是會答應這事,至於昆桑周圍的其他小部落,西北軍還是防守的住的。”

“不錯,借昆桑戰力,給以他無上財富。鳳陽王富可敵國,金銀珠寶是不缺的。赫都有了財力,才能改善他們部落的民生問題。”

“時間上來不及。”二皇子插嘴道,“且昆桑嗜殺,殺入我中原,傷我百姓怎麼辦?”

“那就約法三章,不得殺民,不得濫殺,不得擾民。”

“時間呢,時間讓來說,趕不及。”二皇子竭力反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慕遙搖頭,“二哥這是在怕什麼?還是在顧忌什麼?”

“三弟多慮了,二哥不過是就事論事。”

“時間上,卻是來不及。”杜子田道,“昆桑距離西北邊疆有段距離,西北邊境距離玉京距離也不短,更何況還有玉京到鳳城的距離。”

“情況也可能沒有壞道那個地步,可先派京畿大營統領過去支援,昆桑兵力可稍後再去。”

慕遙話一說完,殿內鴉雀無聲。京畿大營負責拱衛玉京,保護皇帝安全。昆桑過玉京,玉京空防,如果昆桑或者是其他周邊國家攻入,玉京失守,大梁才真的危矣。

“昆桑不敢。”慕遙再次開口,對着殿內的人道,“昆桑大閼氏可請回大梁探親。赫都的子嗣可請來大梁做客。赫都不是鳳陽王,妻兒的死活不會置之不理。”

“這也太……”衆人看着良郡王的眼神透着詭異,昆桑的大閼氏是良郡王的親妹妹,也是他最疼愛的妹妹,更是爲了他和六皇子遠嫁。

朝中大臣都知道,杜家兵權漸漸被收回,陸家跟杜家不和已久。爲了皇位爭奪,七公主自求和親的事兒,不是什麼秘密,可轉眼,良郡王就能把妹妹扣下,跟昆桑談借兵。

這心,也太狠了。也太像皇帝了。

“非常時期行非常事。”慕遙正視那些異樣的目光,“慕靜涵已經是赫都的女人,是昆桑至高無上的大閼氏,而本王是大梁的郡王。爲了大梁,沒有什麼是不能捨棄的。”

“三弟如何能確定,赫都就一定會守諾,且不生反心?大閼氏和子嗣真的能拿捏住赫都這個男人?”

“大閼氏有孕三月。”皇帝吐出了這句話,看着三兒子的目光帶着讚賞,夠狠,夠毒,夠城府。只是身子不成,可惜了。

“既然這法子可行,那麼昆桑那邊還是遙兒去談?”八王收回目光,最先提出建議和詢問。

“良郡王和小二還是回南鑼和鳳城。昆桑那邊,杜愛卿去談,大閼氏的舅舅,分量足夠了。”

“京畿大營派誰領兵?”

“陸將軍還在西北駐守,陳家在南疆駐守,讓陳鬆去增援杜九。慕辛胤全局指揮。不到必要的時候,昆桑兵力不必上戰場。”

“京城防衛由誰負責?”

“皇帝加封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玉京和宮中安全。”

“臣弟領命。”八王最先出養心殿,去部署安排。

“衆位愛卿去輕點兵器裝備,請點物質,準備軍餉去。”皇帝擺手示意兵部的人退下,對着兩個兒子道,“你二人去後宮中辭別你們母妃,純沙齜3壞糜形蟆!

《大梁睿帝·本紀》記載:熙嘉二十五年一月初八,帝之二子、三子出宮去往鳳城、南鑼。這是良郡王和二皇子在朝堂之上對立之後,第一次同時奔赴戰場。鳳城之戰後,二人俱有封賞。良郡王被封爲親王,二皇子更是憑藉此戰直接封王。從此二人開始了長達五年之久的皇位之爭,直至新帝登基。

第2章 君子志於擇天下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10章 餘分閏位僞亂真第15章 負荊謙忍爲家興第64章 同心聲自相應知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61章 漸以中孚如孕在第38章 欲渡南鑼雪滿山第65章 智慧周深勞精神第26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第67章 謀國定知有長算第61章 春水亂擾幾時休第9章 花落自有花開時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42章 更有新春堪喜事第1章 枯木朽株槍林逼第8章 黑雲壓城城欲催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38章 欲渡南鑼雪滿山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57章 不思量心難安忘第29章 三計過乾坤方定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63章 年紀方當鉛華銷第20章 白雲千載空悠悠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38章 千種風情與君說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18章 信馬悠悠野興長第50章 美人心笑錦裡針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56章 樸實無華幸福多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67章 昭儀閒話宮廷事第62章 子梨夢塵長悲嘆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26章 百步九折縈巖巒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64章 同心聲自相應知第76章 青女月下雁南飛第43章 只和算計千般事第64章 同心聲自相應知第4章 二水中分白鷺洲第58章 聲聲嬌語斥問情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63章 道是無情還有情第29章 三計過乾坤方定第55章 襟懷悽愴亦蒼然第26章 雷怒直上幹雲霄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68章 三千翠柏衛忠魂第37章 向人微露丁香顆第2章 竟夕輾轉起相思第40章 懸河瀉水注不竭第17章 不重生男重生女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30章 輕風吹到膽瓶梅(番外一)第29章 芙蓉塘外有輕雷第70章 大夢一醒十三載第19章 御前親自過魚湯第48章 撥雲見日情畢露第16章 黃金扞撥紫檀槽第62章 子梨夢塵長悲嘆第17章 不重生男重生女第67章 謀國定知有長算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14章 洞門高閣靄餘暉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59章 眼底分分幾合休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70章 大夢一醒十三載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12章 伯仲之間見伊呂第43章 智者恃謀立身早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2章 更有新春堪喜事第9章 花落自有花開時第58章 聲聲嬌語斥問情第10章 蓮心蘇木安息香第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2章 顧渚山有報春歸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51章 狹巷勇猛相接處第26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第2章 唯梨花白錦無紋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14章 人隨性活情爲留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
第2章 君子志於擇天下第54章 入則孝悌出則教第10章 餘分閏位僞亂真第15章 負荊謙忍爲家興第64章 同心聲自相應知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61章 漸以中孚如孕在第38章 欲渡南鑼雪滿山第65章 智慧周深勞精神第26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第67章 謀國定知有長算第61章 春水亂擾幾時休第9章 花落自有花開時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42章 更有新春堪喜事第1章 枯木朽株槍林逼第8章 黑雲壓城城欲催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38章 欲渡南鑼雪滿山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57章 不思量心難安忘第29章 三計過乾坤方定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63章 年紀方當鉛華銷第20章 白雲千載空悠悠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38章 千種風情與君說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18章 信馬悠悠野興長第50章 美人心笑錦裡針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56章 樸實無華幸福多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67章 昭儀閒話宮廷事第62章 子梨夢塵長悲嘆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26章 百步九折縈巖巒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64章 同心聲自相應知第76章 青女月下雁南飛第43章 只和算計千般事第64章 同心聲自相應知第4章 二水中分白鷺洲第58章 聲聲嬌語斥問情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63章 道是無情還有情第29章 三計過乾坤方定第55章 襟懷悽愴亦蒼然第26章 雷怒直上幹雲霄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68章 三千翠柏衛忠魂第37章 向人微露丁香顆第2章 竟夕輾轉起相思第40章 懸河瀉水注不竭第17章 不重生男重生女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39章 臣心一片磁針石第30章 輕風吹到膽瓶梅(番外一)第29章 芙蓉塘外有輕雷第70章 大夢一醒十三載第19章 御前親自過魚湯第48章 撥雲見日情畢露第16章 黃金扞撥紫檀槽第62章 子梨夢塵長悲嘆第17章 不重生男重生女第67章 謀國定知有長算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14章 洞門高閣靄餘暉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59章 眼底分分幾合休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70章 大夢一醒十三載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0章 爲國爲民皆絲汝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12章 伯仲之間見伊呂第43章 智者恃謀立身早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2章 更有新春堪喜事第9章 花落自有花開時第58章 聲聲嬌語斥問情第10章 蓮心蘇木安息香第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2章 顧渚山有報春歸第49章 天青色嫣然知己第51章 狹巷勇猛相接處第26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第2章 唯梨花白錦無紋第16章 郎意濃妾意濃耶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14章 人隨性活情爲留第10章 一波三折鬧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