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嘉二十五年一月初八,帝之二子、三子出宮去往鳳城、南鑼。
不日,陳鬆率領京,畿,大,營,將士一萬人馬增援南鑼,京,畿,營,留守八千人,驍,騎,營新兵五千人,由八王負責,拱衛京師。
昆桑自二十三年嗄奴河一戰元氣大喪後,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才漸漸緩和過來。
睿帝派杜子田負責西北借兵一事,並着淑佳夫人手書一封送去昆桑。同時下旨令七公主攜赫都子嗣回京省親。
七公主慕靜涵收到書信,說服了昆桑赫都出兵。赫都本人並未離開昆桑,他派了一向親近大梁的莫庫率部五千人,過北疆繞過玉京,直取鳳城。
西北嗄奴河之戰,不僅僅赫都的昆桑損失慘重,大梁也折損了精銳三萬餘人,驍騎營更是損失慘重,幾近全部留在戰場上。戰後驍騎營剩餘士兵留在西北,收編入西北軍,歸陸將軍麾下。
驍,騎,營經過一年多的招收人馬,有了五千新兵。這五千新兵平日裡在京,畿,大,營,跟京,畿,營,將士一處操練。
這次鳳城增援,皇帝調動了京,畿,營,將士,卻沒有動一向以驍勇善戰聞名的驍,騎,營,也是考慮到驍,騎,營,現在的戰力不足,經驗不夠的緣故。
陳鬆入京,畿,大,營,後,一直明白皇帝的安排。陳家分支駐守南疆已經幾十餘年,家中叔伯兄弟都在南疆軍隊中任職。
他自成親後,一直留守京城。一是他當初年齡小,後來又是西北戰亂,倒是也不急於一時;二來,就是皇帝不放心陳家,需的他爲質留京。
現在家族的第三代已經起來,皇帝從把他從御林軍調入了京,畿,大,營。不出意外,他將跟他的父兄一樣,守護南疆,征戰南疆疆場。
這次出兵鳳城,別的人或許看不清楚這後面的用意。但他身爲陳家人,還是清楚明白的。
南疆世子和大祭司不和,南疆王年邁無能。南疆局勢不穩,如若南疆世子登基,這位好戰的世子,怕是會重挑戰火。
鳳城距南鑼不願,南鑼和南疆接壤。是以皇家才非得要杜家南鑼十三郡的勢力,不爲其他,只因皇家應該在不久後會在南,鑼,藏,兵,傳遞打探消息,以備不時之需。
他去支援杜九杜子誠,也是皇帝爲了杜家和陳家關係更加緊固的緣故。南疆只有陳家還不成,杜家以及三皇子,在南疆怕是會有大作爲。
爲了杜、陳兩家通力合作,爲帝國賣命。皇帝已經暗中答應了陳、杜兩家的聯姻,更是把陳家本家出身的慧敏夫人的女兒指給杜家。
這樁樁件件,不過是皇帝爲了讓兩家安心,讓兩家聯姻合作的推動之舉。所以,比起杜家,陳家重來都沒得選。陳家只能選皇家。
當然,陳鬆也有自己的私心。皇位是誰的,跟他家其實關係不大,家裡也不是非得去摻和皇位之爭。
但如果那位置上是她的兒子,總好過是別人的兒子。杜、陳兩家有通家之好,陳家當能自保。
陳鬆率領人馬一路疾馳,不出五日,抵達北道口。
北道口因爲未受戰火襲擊,歷來又易守難攻,顯得巍峨古樸。良郡王率部在北道口駐守,守好南鑼最後的防線。
良郡王在三日前已經抵達北道口。杜九把人馬分散,沿途追擊,救治傷患。實則是沒有辦法回防北道口的。
良郡王帶着貼身的侍衛十五人,組織北道口的百姓自衛防守,等待增援到來。
陳鬆的到來,緩解了良郡王和杜子誠一方的壓力。
良郡王當即留陳鬆率三千精銳駐守北道口,一來防止鳳陽王回擊,二來,就是在南鑼最後一道防線上加固。
南疆駐紮的陳家軍,兵力不過兩萬。南疆人善巫蠱,害人也出其不意。小心防備總沒有錯。
剩餘七千人馬,三千由良郡王帶着,沿途駐紮,救治百姓和傷兵。安撫戰後城內的百姓,幫助百姓恢復民生。
杜九的殘部和四千京,畿,營,將士匯合,由杜九率領繼續追擊鳳陽王。
鳳陽王一路北上,被杜九派人前後夾擊,不敢再輕易入城燒殺搶掠。
好在進入鳳陽封地後,地勢上鳳陽王比杜九他們熟悉,他把部下分散,化零爲整,想鳳城大本營進發。
杜九跟丟了鳳陽王的人,只好入城,在沿途每個城鎮都派小股兵力潛入探查。
這邊,二皇子回到鳳城駐地後,跟着辛寅,倒是安分。
鳳城自鳳陽王出逃後,已經被圍困了很久。鳳陽王世子在鳳城白家的扶持下,隱隱有取鳳陽王而代的念頭。
辛寅接手鳳城後,按着皇帝和八王之前的計劃,按兵不動,只圍不剿,就是爲了靜待時機,一舉分化鳳城勢力,不戰而屈人之兵。
乙卯潛伏鳳城好幾載,不只是離間鳳陽王和白家的關係,在關鍵時候攛掇鳳陽王自密道出逃。
他還取得了鳳陽王世子的信任,甚至跟白家也有多番交涉。
辛寅等待的時機,就是朝廷派兵能切斷鳳陽王后路,跟自己配合裡外夾擊,擊殺鳳陽王。
辛寅一早就收歸了那些鳳城駐紮的人馬,並一直想帶着暗衛的人親自潛入鳳城。潛入內部一是再次探查消息,二就是逼迫鳳陽白家表態,逼迫鳳陽王世子跟鳳陽王兵戎相見。
只是讓他現在潛入鳳城容易,不易的是他離開中軍後,中軍各自爲政,二皇子只怕再鳳陽王突襲時,壓不住陣。
辛寅爲難時,杜九帶着部下回了鳳城。原來他派小股勢力滲透查訪,還是一無所獲,乾脆當機立斷的率領二千部下回了鳳城。剩餘的兩千人馬,留在原地駐紮,等着跟良郡王匯合。
杜九回來沒多久,昆桑派來的三千精騎也到了鳳城。率軍前來的是昆桑的莫庫,杜九在中軍帳中看到莫庫,脫口而出的一聲“六哥”,讓莫庫眼神陰沉的眯了眯眼。
之後解釋過後,杜九倒是對莫庫產生了莫大的好感。莫庫被就跟辛寅、良郡王相熟,跟良郡王的舅舅,到也說得幾句話。
杜九是年輕,可軍中得那些老將,是看好杜家這個年輕人的。且杜九虛心,不似二皇子強橫,倚勢欺人,軍中得人緣倒是比二皇子好上不少。
且杜九在這半年中曾掌南鑼十三郡,跟那些以探查消息爲生的各郡聯絡人打交道良久,自然學會了面對形形□□的人。
辛寅把中軍託付給了二皇子、杜九和良郡王后,帶着暗衛十二騎潛入了鳳城。
暗衛十二騎,出自暗衛十二部,是由身手最好的暗衛首領組成。每人都能以一敵百,在戰場上打探、刺殺、護衛俱是一流。是慕家在打天下之初,跟在開國帝王身邊的精銳勢力。當年暗衛十二部出,敵人威風喪膽。暗衛十二部自大梁建國後,就失去蹤影。
民間傳言,暗衛十二部被晚年猜忌心重的開國皇帝親手誅殺。卻不知道,皇帝把最好的底牌留給了每一代的繼任者。
每位繼任帝王都會有暗衛十二部跟隨。每代帝王並不直接訓練暗衛,但對暗衛有決定支配權。真正訓練暗衛的是每代留守京城又得皇帝信任的親王。
當年攝政王叔當政,皇帝不得不鋌而走險的在皇后寢宮誅殺攝政王叔,就是因爲攝政王叔就是上一代留京訓練暗衛的人。暗衛的人被他所控制,不得已,皇帝才親自動手。
聖母皇太后臨死前,把暗衛交給了只有九歲不到的八王。八王接過暗衛至今已經二十五年,新一代暗衛都是出自他手□□。
暗衛十二部,每部十二人,每部每人都有自己拿手絕活。好比乙部的乙卯,擅長易容、謀算,丙部首領擅長追擊,丙辰擅長詭辯,丁部擅長數字、打探消息。而被皇帝單獨要求訓練的辛部,則除了擅長易容外,還擅長打探、毒、醫等。
暗衛十二部,多爲守在發源地的族人子嗣組成,對大梁皇室的忠心自不必說。歷代皇家暗衛,皆不入朝,只暗衛總領爲皇室親王,掌管宗人府。
睿帝一朝,卻出了辛寅這個意外。辛寅本命辛胤,辛部就是由他名字中的辛字演化而來。辛部不歸屬於皇帝,不用對皇帝負責。
辛寅自辛部建立,就只做過一件事,就是扶持淑佳夫人上位。待到二十五歲以後出宮,皇帝卻把他放在了明面領兵。
之後洛城內亂,辛寅本人歸屬暗部,負責聽皇帝的調派。
皇帝把辛寅放到了鳳城,卻給了辛寅很大的特權,允其調動暗衛十二部。
辛寅帶着暗衛十二人潛入鳳城,密會了鳳陽白家家主,談論了什麼無人得知。
至於他能成功潛入鳳城白家,則多虧了當年鳳陽戒嚴後,被淑佳夫人遣回鳳陽的小黑。
在認出辛寅後,白家家主的九女,生母爲南疆巫女的小黑,把白家家主的行蹤泄露給了辛寅。
辛寅在白家書房見到了白家家主。
之後這兩人談論了什麼,無人得知。但鳳陽王世子和鳳陽王府的那位白姑娘卻夜訪白府,祖孫三人密謀了整夜後,跟辛寅達成了新的合作。
辛寅出鳳城的時候,留下了一人,帶走了二人。留下的是擅長易容的乙卯,帶走的是白家九女和鳳陽王世子慕雲冥。
而留下的乙卯,扮作了慕雲冥,繼續留在了鳳城。
熙嘉二十五年,一月末,鳳陽王率部殺回鳳城,跟駐紮在鳳陽的兩萬朝廷人馬對上。
雙方勢均力敵,鳳陽王吹響了北征的號角,跟鳳城部下聯絡。準備前後夾擊,包抄合圍大梁的軍隊。
誰知戰場上,鳳陽王世子和白家反水。上演了大義滅親的戲碼,鳳陽王世子,白家那位白姑娘所出的世子,在鳳城城牆上歷數鳳陽王謀反朝廷十大罪,並立誓要斬殺鳳陽王勢力,爲大梁江山除害。
辛寅指揮中軍退入北荒山上,留下鳳陽王世子慕雲冥和鳳陽王父子對上。
鳳陽城內並不太平,自鳳陽王世子跟鳳陽王撕破了臉,鳳陽王留在鳳陽的殘部,就開始反擊。白家和鳳陽王世子的勢力受到反噬,損傷嚴重。
鳳陽王世子更是被鳳陽王射上城牆的一箭,傷了立誓時舉起的手臂,予以警告。鳳城剛立起的慕字大旗也被鳳陽王親手射倒。
鳳陽王當真是多疑善佈局的,他當初出逃鳳陽,就想到了鳳陽城內的兒子和白家會趁亂被策反。是以他留在鳳陽的精銳並未全部撤退,這下安靜下來假裝投靠鳳陽王世子的潛藏的舊部,在關鍵時刻替他扳回了一局。
鳳城內部很快被鳳陽王舊部清理,白家家主在逃出城時被擊殺,臨死前憤恨的怒號,“慕辛胤你個小人,慕雲瀾,你好狠的心!”
白家被鳳陽王舊部盡數斬殺,鳳陽王世子在混亂中失去蹤影。鳳陽王府當了二十幾年女主人,但實際上一輩子都是鳳陽王房中人的白姑娘,一把火燒了鳳城中那座困禁了她半輩子的鳳陽王府。
那個被天下女子羨慕的白姑娘,曾經讓鳳陽王不娶妻,不納妾,只鍾情於她一人的白姑娘,在那場大火中喪生。
鳳城內的勢力肅清只是早晚問題,鳳陽王看着城牆上倒下的旗子,輕蔑的一笑,“慕雲瀾,你父皇都未曾從本王手裡討點任何好處,就憑藉你,還妄想剿滅鳳城,除去本王,簡直是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