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

“這個李公子文武雙全,年少英姿,長遠觀之絕非池中之物,將來必有一番作爲。”老奴站在院中,看着李恪離去的身影,對身旁的武媚娘道。

武媚娘道:“不錯,我與李公子雖相識不多,但他行事進退得宜,不卑不亢,想必是久經場面之人,絕非尋常富貴人家能夠教養地出的,也不知是京中哪家權貴,竟能育出這等英才。”

大唐已十餘載,天下太平,不比隋末羣雄四起的亂世,早就過了草莽成名的時候,雖不能說天下豪傑盡出名門,但寒門難出貴子,卻還是真的,更何況還是李恪這等人物。

眼下的李恪雖然“落魄”,但舉手投足間的從容與淡然,卻是裝不出的。

老奴對武媚娘,問道:“小娘可能猜出他是京中哪家子弟?”

武媚娘想了想,搖頭道:“對於自己的身份,李公子一向諱莫如深,從不開口提及,就算偶有問起,他也是刻意躲閃,我也不知。”

老奴聽着武媚孃的話,卻笑道:“我雖未出江陵,但常在府外,倒是也聽得了一些消息,也不知猜想的對是不對。”

武媚娘看着老奴臉上的笑意,心知他必是聽到了什麼消息,於是好奇地問道:“李叔聽得了什麼消息,可是與李公子家世相關?”

老奴點了點頭道:“小娘可曾聽過故淮南靖王李神通之名?”

武媚娘道:“淮南王乃大唐開國元宿,我自知曉,莫非李公子還與淮南王有些關聯?”

淮南王亦是宗室武臣,論名望雖不及河間王李孝恭和任城王李道宗,但也算的一方人物,武媚娘也是聽過的。

老奴道:“我昨日聽聞,淮南王長子膠東公、岷州都督李道彥因西陲戰事不利,爲党項酋首拓跋赤辭所敗,其部死傷近萬,故而爲陛下所罪,流放邊地,李道彥之子李文獎亦被貶爲庶民,逐出長安。”

武媚娘聞言,已經明白了老奴的意思,於是問道:“李叔的意思是李公子便是膠東公長子李文獎?”

老奴回道:“若算年歲,李文獎年應該未及弱冠,與李公子的年紀倒是相仿,而李文獎是宗室,亦出自將門,祖父輩俱是行伍出身,能有李公子這般氣度倒也合理。”

“原來如此。”聽着老奴的話,武媚娘微微點了點頭,心中不自覺地已經信了七、八分。

當年李恪在長安時,就連長孫家的子侄尚且要讓他三分,可見李恪絕非尋常權貴人家子弟,說他是宗室子弟倒也不無可能。

再加之李恪年少擅射,三丈之外中一指寬的絲帶也是信手捏來,必是將門子弟,既是宗室,又是將門,再加上近來李道彥突遭變故,這世上哪有這般巧合的事情。

故而在武媚娘想來,李恪多半便是膠東公李道彥之子李文獎了,只是她哪裡想到,又哪裡敢想,借宿在他府上的這個“落魄”少年竟是唐皇次子,尊榮無匹的當朝楚王。

這老奴跟隨武士彠十餘載,武媚娘便是他看着長大的,老奴並無子嗣,故而在他的眼中,武媚娘與自家女兒無異。

老奴看着身前站着的武媚娘,眼中露出了一絲笑意,對武媚娘笑道:“這可惜這李公子家道中落,否則以他的人品和才幹,倒也是小娘良配。”

武媚娘似乎與尋常女子不同,尋常女子面皮薄地很,而且十歲出頭時也多少懂了些男女之事,若是尋常女子聽了這話,難免面露嬌羞之色,可武媚娘聽了,臉上卻不見半分羞紅,反倒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奴,一本正經地搖了搖頭道:“我將來的丈夫必是人中龍鳳,當時罕有之英傑,而不是一個落魄市井的少年郎。”

老奴聞言,對武媚娘道:“李公子眼下雖然落魄,但以他的才幹,必非久居人下之輩,早晚有出頭之日。更何況膠東公所犯之過罪不至死,以他與陛下之情,不日定當起復,所謂富貴,不過早晚之事而已。”

在老奴想來,武媚娘之所以瞧不上這位李公子,多半還是因爲他眼下的處境,不過李道彥不同尋常武臣,他乃是宗室子弟,其父李神通更是與李世民相交莫逆,李道彥雖是一時貶謫,但必不會長久如此,李世民過些時日必會啓用,到了那時,這李公子自然就不再是無家可歸的落魄少年了。

李道彥叔伯兄弟在朝中封王拜將的不知多少,李道彥要復職自非難事,老奴想的倒也不差,只是他哪裡知道武媚孃的心氣,武媚娘已是國公之女,她想嫁的又豈是一個尋常的宗室子弟這般簡單,她要嫁便要嫁那極顯極尊之人,縱不是親王國公,也該是朝中三公、封疆大吏。

————————————

李恪被困在江陵,不願輕易自曝身份,也出不得城,可謂進退兩難,但與此同時,淮南一帶搜尋李恪之事卻始終不曾有半分鬆懈。

東南,舒州,此處已是江淮邊線,若是再往西一些,便是徹底出了淮南境,出了淮南境,再想去尋李恪的蹤跡,便是大海撈針了。

自打李恪失蹤以來,這些天,楚王府上下一衆不曾有過半日的停歇,抓住哪怕一絲絲的機會,也要四處尋覓李恪的蹤跡。

楚、揚、和、廬等淮南州縣幾乎已經尋遍,告示也貼在了各處城門及人流密織的官道之上,可始終卻沒有半分用得上消息,若是舒州也是如此,那就真的只有大海撈針這一條路能走了。

舒州府衙,奉命前往舒州查探的秦懷道正在大堂之上來回不停地晃盪,不時的嘆着氣,看着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心中的焦急已寫在了臉上。

“秦將軍,秦將軍。”就在天色已晚,秦懷道只當今日又無所獲,正想着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府衙門外便突然傳來了一陣呼聲,隨着這陣呼聲,片刻之後一個府衙的差役快步走了進來。

“秦將軍,有殿下的消息了。”差役一進門,便對秦懷道道。

秦懷道聞言,喜道:“何處來的消息?”

差役指了指他身後帶着進來的漁夫模樣的男子,對秦懷道道:“秦將軍,方纔便是此人揭了官道上的榜文,自稱曾見過殿下。”

秦懷道看着差役身後站着的漁夫,問道:“你何時,又在何處見過的殿下?”

漁夫回道:“六日前,我曾在皖水邊見過殿下,殿下的模樣與榜文上所畫除了稍瘦了些,別的一般無二。”

秦懷道聞言,激動地問道:“你可知殿下去了何處?”

漁夫想了想道:“小人確不知殿下去了何處,只是那日殿下所乘客船的船伕曾在我的魚鋪上買了條魚,聽着口氣,像是荊州口音。”

“你可聽地確鑿?”秦懷道忙問道。

漁夫回道:“我也曾見過些荊州來的客商,說話便是那般模樣,應該錯不了。”

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十章 拉攏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章 初定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章 圈套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四章 面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八章 婚成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三章 戰恆安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五章 引薦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
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十章 拉攏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章 初定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章 圈套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四章 面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八章 婚成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三章 戰恆安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五章 引薦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