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

夷男乃薛延陀可汗,夷男所率,自然是整個薛延陀最是善戰的牙廷精銳。

若李恪所面的只是薛延陀數萬精銳,李恪倒也不懼,只是李恪麾下唐軍已廝殺多時,自諾真水一路追至此地,早已是人馬困頓,若是此時再和夷男的汗庭精銳相較,恐怕佔不得便宜。

但此處位置險要,若能得之,日後便可扼薛延陀東南咽喉,在兩國交互中佔盡先機,李恪自然不願就此退去,將此地拱手送還薛延陀。

李恪聽到夷男可汗率軍親至的消息,轉身對蘇定方問道:“定方,眼下本王手中還有多少兵力?”

蘇定方如實回道:“方纔大都督追敵甚急,中軍步卒跟之不及,唯有兩翼輕騎跟了上來,眼下大都督可用之兵恐怕不足兩萬。”

李恪接着問道:“中軍步卒據此尚有多遠?幾時能至?”

蘇定方回道:“此處已追出近百里,中軍步卒縱是疾行,也需大半日的功夫。”

李恪聞言,眉頭微微皺了起來,問道:“如此說來中軍步卒是趕不及此戰了?”

蘇定方回道:“我軍斥候臨戰外探最多三十里,算着腳程夷男最多一個時辰便到了。”

中軍步卒據此尚有大半日的路程,而夷男統帥大軍已在西北向,恐怕不足一個時辰便到此地,唐軍大部必是趕不及了。

而且唐軍步卒一路急行軍,縱是到了此處也已是強弩之末,難以爲戰,正面廝殺絕非薛延陀汗庭精銳的對手。

若以穩妥而論,兩方實力懸殊甚大,自是以退兵爲宜,可李恪既已到此,又怎會甘願將此地拱手相讓,此處位置險要,若非大度設潰逃,李恪借大勝之勢追擊至此,如何能輕易佔得此地。

今日李恪若是將此地丟了,來日再想奪回,又不知要耗費多少工夫,李恪豈會甘心。

李恪身邊的幾人問道:“諸位行伍多年,都是軍中宿將,臨陣作戰自然比本王更爲精熟,本王若是隔河據守此地,幾位將軍以爲可否?”

幾人之中,以襄州都督張公瑾用兵最是謹慎,李恪之言方落,張公瑾便回道:“夷男麾下乃汗庭精銳,又是以逸待勞,若是大都督率軍固守,恐怕不易。末將以爲大都督尊貴,更身系河東上下安危,斷不可爲一地之得失自陷於險地,得不償失啊。”

如今的李恪可不是當初那個手無寸權,北赴突厥的質子,現在的李恪身爲幷州大都督,三軍主帥,掌河東兵權,自不可輕易赴險。更何況,李恪又是李世民的愛子,若是李恪在此處有個什麼三長兩短,他們這些老臣又如何去同李世民交代。

張公瑾所言自然是老成持重,也無甚不妥,但蘇定方聽了張公瑾所言,卻道:“此處雖是險地,但若只爲這一處,自然不必大都督和我大唐兩萬精銳輕騎犯險,但末將擔心夷男不是爲此一地而來,恐怕所求更大。”

李恪問道:“定方何意?”

蘇定方回道:“夷男自鬱督軍山而來,與此相距何止千里,縱是輕騎快馬,也需三五日的路程,大度設今日新敗,夷男此前無從知曉,故而夷男今日到此必與大度設戰敗之事無關,末將擔心他是衝着漠南和定襄城來的。”

李恪聞言,想了想,點頭道:“定方之言甚是,如此說來本王還輕易退不得了?”

若是夷男衝着漠南而來,李恪在此,至少佔據險地,還能倚山據河而守,李恪若是退了,再往南可就是一面沃野,全無險隘,等於將整個漠南草場都暴露在了夷男的兵鋒之下。

蘇定方道:“此處乃是險地,若是拒守,我軍可得地利,尚能勉力保之,若是退了,再想守住漠南便更是不易。”

蘇定方一邊說着,一旁的李績也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李績這般模樣不止是對蘇定方所言的認同,更是因爲蘇定方說出了他想說卻又不便說的話。

此處與鬱督軍山汗庭相距甚遠,夷男率重兵南下至少也是數日前的事情,而數日前大度設還未退出白道川,李績雖不知夷男之意,但李績也擔心夷男南下是爲漠南而來。

可這些道理李績雖知,但卻不便開口,因爲一旦開口,便是在勸李恪死守此處,大有叫李恪以身犯險的意思。

這些話李績不便說,免遭李恪猜忌,幾人中也唯有蘇定方這個跟隨李恪多年的心腹才能說出這番話來。

夷男雖然來此,但李恪本就不欲就此退兵,如今蘇定方的話跟堅定了李恪固守此處的決心。

李恪道:“定方所言,正和本王心意,傳令下去,各軍備戰。”

——————————————————

李恪只知夷男率重兵來此,卻不知來意爲何,心中難免有些不安,可與此同時,正在浚稽山東南山腳下的夷男卻比李恪更爲不安。

薛延陀浚稽山,位處諾真水草原之北,也是漠南和漠北的交界所在,甚是緊要,故而夷男特命愛子大度設率軍五萬在此鎮守。

夷男所在之處相距通往諾真水的隘口不過二十里上下,本該是重兵把守之地,可此時看來,竟是空無一人。若是唐軍在此時揮軍北上,浚稽山要地豈不就是拱手相讓了?

“可汗,查清楚了。”夷男見此地空曠,大爲反常,便命其侄咄摩支前往查探,過了片刻後咄摩支回到了夷男身邊,稟告道。

夷男不滿地問道:“究竟發生了何事?爲何此處竟無一人值守?”

咄摩支回道:“回稟可汗,方纔我在山下抓了一個正四處流竄的的逃兵,從他口中問出才知,原來大度設特勤在諾真水戰敗,已經不知去向。浚稽山沒了主帥,故而如此。”

夷男聞言,臉上滿是驚色,問道:“大度設率五萬大軍南下,竟還不敵阿史那思摩嗎?”

夷男已知大度設南下,強取定襄城去了,可在夷男眼中,阿史那思摩所率的五萬突厥胡騎實在不堪一擊,爲何竟能打得大度設大敗。

咄摩支如實道:“據那逃兵所言,在諾真水大敗特勤的不是阿史那思摩的突厥兵,而是唐軍。”

夷男自咄摩支的口中聽到“唐軍”兩個字,心裡明顯多了一絲驚慌,忙問道:“唐軍,可知唐軍主帥是誰?現又在何處?”

咄摩支道:“唐軍的主帥乃是唐廷的楚王李恪,李恪率軍一路追來,恐怕已經快到浚稽山了。”

“什麼?竟是李恪?”夷男聽到李恪的名字,臉上的驚訝越重了。

早在七年前,夷男便曾同李恪打過交道,也算是相熟,可沒想到今日在這草原之上竟又遇上了李恪。此番大度設南侵,李世民竟遣了愛子親自北上,只怕是動了真怒了。

可真正叫夷男震驚的還遠不止此,就在夷男和咄摩支還在說話的當口,前軍竟也急傳來了消息,前方隘口突現唐軍重兵,人數之衆,怕不在六萬之下。

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十六章 欽陵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章 戰恆安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五十章 隨行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五十章 相爭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四章 取義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八章 請旨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七章 武家女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章 結好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章 墜馬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章 侯君集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章 事定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三章 誤會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二章 夜襲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十四章 藥箱
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十六章 欽陵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章 戰恆安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五十章 隨行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五十章 相爭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四章 取義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八章 請旨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七章 武家女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章 結好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章 墜馬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章 侯君集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章 事定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五章 夜襲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三章 誤會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二章 夜襲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十四章 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