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召見

清晨,天色初亮,李恪迷濛蒙地自睡夢中醒來,長長地伸了一個懶腰。

“殿下睡得可還好?”見李恪已醒,一旁伺候的丹兒一邊將一應洗漱物品端到李恪的牀前,一邊問道。

李恪自己伸手捶了捶睡得有些發酸的肩膀,笑道:“一覺到天明,睡得倒還算好。”

丹兒眼睛活泛,一見李恪的動作,便知他必是肩膀在夜裡被壓地酸了,忙放下手中的事情,走到李恪的牀頭,慢慢地爲李恪揉起了肩膀。

“殿下當真好心性,異國他鄉也能半點不爲所動,睡地香甜。”丹兒手上動作不停,對李恪道。

“嗯哼。”

丹兒的手法和力度都掌握地極好,李恪不自覺舒服地輕哼了一聲,道:“本王這哪算得上什麼心性,不過看地開些罷了。怎麼,聽丹兒的意思似乎昨夜睡得不好?”

丹兒對李恪回道:“昨夜的風聲大地很,婢子生於江左,還從未見過這般大的北風。”

李恪拍了拍丹兒的手,示意她停下,對丹兒道:“這漠北苦寒,與我江南溫婉之地自不能比,此番隨本王北上,辛苦你了。”

丹兒聽了李恪的話,忙道:“殿下言重了,丹兒不過宮中尋常婢子,能隨殿下一同北上已是有幸,殿下何出此言。更何況娘娘于丹兒家有活命之恩,丹兒伺候殿下更是分所應當。”

宮中的女子入宮的方式大約分爲三類,一類是官家子入宮,備爲後宮之選,一種是以良家子入宮,充掖宮廷,最後一種則是以罪家女入宮,專司苦累之工,而丹兒出身農戶,便是第二種的良家子。

丹兒幼年時因逢戰亂,家境貧寒,丹兒便是在那時被鬻入宮中,此番丹兒隨李恪北上,楊妃爲了收攏丹兒,特賜金于丹兒父母,助其父母安享晚年,兄長娶妻,丹兒對此自然銘感腑內。

丹兒的手法很好,丹兒爲李恪按壓了片刻後,李恪肩膀上的痠痛感便大爲緩解,過了片刻,丹兒便伺候着李恪穿衣洗漱,待李恪諸事停當後便端上了李恪的早膳。

李恪看着丹兒端上的早膳,只看了一眼,頓時爲之頭疼。

“又是羊肉?”李恪穩着大帳口中味道,皺眉問道。

自打李恪過了陰山起,每日所食最多的就是羊肉,昨日便是如此,今日再看到這濃稠地飄着乳白色油星子的羊肉湯,自然倒了胃口。

丹兒看着李恪的眉頭,解釋道:“這湯是突厥那邊的侍者方纔端來的,突厥人似乎都是這麼吃的,莫非殿下不喜?”

說起來李恪倒也不是挑剔之人,此番北上,在來的路上幹饅頭也啃了不少,他也不曾有半句抱怨,只是這羊肉不比饅頭,饅頭常吃最多有些乏味,但這羊肉吃多了卻膩地厲害。

李恪道:“倒也不是不喜,只是這大早上地便吃這般油膩的飯食,腹中有些受不住了。”

丹兒聞言道:“殿下北上,娘娘擔心殿下吃的不慣,特命人準備了一車的麪粉,殿下且先將就這一頓,晚些時候婢子爲殿下做些糕點。”

李恪自打出了長安,便跟隨突厥大軍一直趕路,不做停息,莫說是宮中樣式的精緻麪點了,就連熱飯熱菜都吃的不多。

李恪笑道:“怎好叫你一人忙活,左右本王也無旁事,稍後本王與你一同和麪。”

丹兒忙道:“婢子豈敢,伺候殿下本就是婢子之責,怎敢勞動殿下。”

“無妨,無妨,本王閒着也是閒着。”李恪倒是沒有半分架子,口中說着,便作勢擼了擼袖子,大有上手的意思。

就在李恪吩咐人去將麪粉拿來帳中的時候,突然有侍衛入內通稟道:“啓稟殿下,可敦命人前來求見。”

義成公主?

李恪一聽到義成公主命人前來見他,眉頭不禁皺了起來,但還是道:“請進來。”

“諾。”護衛下去,將義成公主遣來的人請了進來。

義成公主遣來的是一個頗有兩分顏色,三十來歲的女子,雖扎着胡辮,穿着突厥服侍,但李恪從她的容貌上卻能看得出來,此人必是漢人無疑。

“奴婢袖娘參見殿下。”來人入內,對着李恪嫺熟地行了一個宮禮。

李恪看着袖娘,看着她熟練地行禮,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看這袖孃的年紀和她所行的宮禮,想必的義成公主的心腹,說不得還是當初同她陪嫁來突厥的宮婢。

“可敦清早命中官來此,不知所爲何事?”李恪上前,對袖娘問道。

中官。

袖娘似乎許久未聽到這個中原王朝獨有的稱呼了,眼眸中一閃而過一絲傷感,稍稍愣了愣,回道:“可敦請殿下帳中相見,有事相商。”

李恪聽到義成公主要見自己,心中先是一陣警惕,猛地想起了昨晚在大宴上發生的事情。

所謂無利不起早,義成公主起了這麼個大早傳見自己,說她別無想法,李恪打死也不相信。但眼下李恪身在突厥,義成公主要見他,也半點容不得他回絕,他若當真回絕,纔是真的給了義成公主發作的機會。

李恪問道:“中官可知可敦傳見本王所爲何事?”

袖娘看了眼李恪,回道:“奴婢不知,興許是可敦與殿下同爲隋帝之後,要與殿下敘敘舊吧。”

敘舊嗎?李恪聽着袖孃的話,苦笑了一聲。

李恪與義成公主從不曾相識,也沒有半點舊誼,他們之間唯一的關係就是前朝皇室的血脈,但這一點,確實李恪萬萬不想與他敘的。

可依血脈而言,義成公主確實是李恪的姨母,這也是李恪無力改變的。

李恪思量了須臾,只得拱了拱手道:“還請中官前面帶路,李恪這就隨中官前往。”

李恪說完,跟着袖孃的腳步離開了大帳。

李恪的大帳與義成公主的大帳相距不遠,不過半柱香的功夫便到了義成公主的大帳外。

就在李恪正要進入義成公主大帳的時候,卻叫恰巧正欲前來尋義成公主的阿史那雲撞了個正着。

昨夜阿史那雲剛在義成公主跟前耍過小脾氣,今日晨間義成公主便召見了李恪,阿史那雲理所當然地覺得義成公主興許是要爲他出了那口氣。

阿史那雲頓時來了興致,小心翼翼地走到了大帳的角邊,貼着大帳,想要偷偷聽聽義成公主是如何訓斥李恪的。

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章 雍王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章 尋人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六章 加註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八章 鞠文泰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十章 拉攏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章 西南戰事
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章 雍王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章 尋人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六章 加註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八章 鞠文泰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十章 拉攏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章 西南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