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

大約一刻鐘功夫過後,大隊的蒙古騎兵不出意外的出現在地平線上。

ωωω⊕ ttκǎ n⊕ ¢o 如密林一般的鐵矛矛尖最爲耀眼和明顯,還有形態特別的大纛,各色的軍旗掩飾在隊伍之中,北虜的騎兵以黑色和灰色爲主,再近一些可以看的到,他們多半穿着厚厚的棉皮甲,甲衣用棉,胸前和要害地方加了厚厚的牛皮,同時在全甲身上鑲嵌鐵葉,這樣的棉甲可以護衛全身,雖然不能和純粹的鐵甲比,但也有一定的防護能力,最少在防護弓箭上效果並不差。

還有一條,這種棉甲在防禦明軍的火器上,比純粹的鐵甲還好一些,在北虜與明軍二百餘年的征戰歲月之中,特別是成祖年間神機營大放異彩的時候,蒙古人發覺用絲棉製成的甲比起純鐵甲更容易吸收火藥噴濺和彈丸射入的傷害,絲棉會把火藥殘渣儘可能的擋住,並且容易清洗出來,如果換了鐵甲,可能就是火藥彈丸加殘渣和碎鐵片一起進入人體,想不死也難啊。

他們的頭上是有黑色纓飾的鐵胄,身上的布面甲在胸前用一根絲帶束着,這是束甲絆,一般的騎兵在腰間有一根蒙古式腰帶,將領和頭人則還有一根笏頭帶,顏色各異,用來鄣顯自己的身份。

他們的腳上,一般都穿着鵝頂靴,如果是將領,內襯就不是普通的棉袍,而是華麗的用絲綢製成的質孫服,束甲絆也不是藍色或黑色,而是紅色或黃色,棉甲外也會繡上華麗的圖案,再加上腿裙和皮靴,就是標準的北虜將領和頭人的打扮了。

這一身打扮,在女真人那裡也很流行,不少女真部落的臺吉拿成堆的乾貨或是東珠和蒙古人換這一身布甲,這種裝扮,自殘元到明,再到清,算是中國歷史上活躍時間最久的甲冑形制了。

在七百多人的北虜隊伍中,九成是穿着黑灰色和藍色布甲,束一根黑色束甲絆的普通甲騎,有一成多就是穿着各色華麗布面甲的大大小小的頭人們。

隔着幾里路,就能聽到號角吹個不停,北虜們也是不停的叫喊着。

在他們離的近一些,發覺對面的明軍不是傳說中的密集衝陣的重甲騎兵時,也不是那些彪悍不在自己之下的驃騎兵時,北虜的士氣明顯又上來不少。

獵騎兵這幾年多半是在女真地界征戰,寬甸和棟鄂部到建州部一帶就是長白山脈的一部份,在那裡重甲騎兵和驃騎能發揮的地方太少了,獵騎兵因爲是輕騎反而被運用的最多,這樣一來,北虜這邊聽說他們的威名反而是少的多了。

“穩住,穩住!”麻登雲不停的打着自己的戰馬,在陣列兩邊跑來跑去,大聲的吼叫着,在他的呼喝聲中,四列騎陣的明軍陣線拉的更開一些,射擊位也更佳。

對面的七百多韃騎又開始分成兩翼包抄的陣形,跑着跑着就成了一個半圓形,這樣拉開之後,無形中又顯的比明軍人數多出不少來。很顯然,對面的北虜甲騎首領判斷了兩邊的人數相差不多,而眼前的地勢平坦,明軍最少在三五里內沒有援兵趕到,這一場戰算是兩邊的接觸戰,全部是甲騎

的情況下,這一仗應該可以打。

如果他們能想起速把亥等人的遭遇,想起在棟鄂部往建州路上的那一次遭遇戰,另外再想想這幾年遼陽兵在女真部落中打出來的赫赫威名,可能就會謹慎很多,但這幾年遼陽鎮一直沒有和他們怎麼打過,這些蒙古人的印象中遼陽就一直欺負女真韃子,不敢和他們過手,也就是重甲騎兵確實還有些用處,別的遼陽兵,不必太放在心上。

這幾年遼鎮騎兵越打越弱,也是令得這些北虜頭人變的十分驕狂,哪怕是實力最爲孱弱的福餘部也是如此。

兩邊迅速接近了。

如果在兩邊騎士的角度互相看過去,除了頭頂的蔚藍天空和間雜着綠色和黑色的地平線及起伏不定的山丘之外,眼中就惟有對方策馬衝鋒的身影。

蒙古人的陣列拉的較開,他們擺出了包圍的架式,但很明顯,一會在接近五六十步騎弓有殺傷力的範圍後,兩側拉向中間,來回穿梭拋射的伎倆是一定會用的。這是幾百年來蒙古人對任何敵人都會用的招數,只是這些成吉思汗的後人們並沒有學會在戰場上靈活運用,或是改進這個戰術,他們啃吃老本已經有幾百年了,只是因爲遊牧騎兵對農耕民族的步兵先天就有強大的優勢,這一招鮮已經吃了幾百年,而且這些蒙古人還以爲自己能繼續吃下去。

明軍的陣列就是四四方方,六百來人拉成了四條長長的筆直的陣線,每隔三十多人就會有一個旗隊長,用自己的旗矛長槍來穩住協調陣線,每個人的騎槍都取了下來,槍膛裡已經上好了子彈和火藥,每支火槍都保養的很好,從槍管的亮澤到護木的養護,每一支槍不管用了多久都亮澤如新,每個騎兵都與身後的夥伴有一個身位的差距,四條陣線雖然筆直,但從遠處看,每一條陣線都有一定的距離,這是留下瞄準位後的結果。

在北虜提速的時候,明軍這邊仍然是緩步前行,如果是重騎兵的話,也一定早就提速了。

騎兵衝擊的聲勢實在駭人,在北虜騎兵進入一里之內以後,幾乎叫人聽不清楚說話的聲響,耳邊只有轟隆隆的馬蹄聲,似乎大地和山陵都在顫抖,跳動。

這還只是不到一千騎的騎兵,如果是幾千騎,過萬騎,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景像。

“好看,真好看。”

很妥善的藏住了自己和部下的身形之後,惟功所做的就是拿着單筒望遠鏡,不停的觀察着戰場上的情形。

大股的騎兵衝鋒過來的場面,令得他血脈賁張,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感。

“希望這一仗打完之後,北虜不要被嚇破了膽,否則大規模的會戰就很難了。”

戰爭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一方進,一方迎,然後大家大打一場。

很多戰爭,對某一方來說是深謀遠慮,準備很久,對另外一方則是突如其來的打擊。兩邊的統帥怎麼落子,怎麼根據一切數據,比如敵人的武備,民心,人力,疆域裡的地形地利等等,甚至統帥的心理,然後來推斷敵人

可能的會戰地點,然後安排自己的部隊展開,集結,最後形成決戰兵團,以自己的優勢不停的削弱和打擊敵人,最終獲得戰略目標。

當然,很多仗的雙方指揮官都不合格,從頭到尾就是瞎打一氣,這也並不少見。

惟功的戰略目標就是殲滅福餘部的有生力量,用騎兵不停的削減敵人的機動能力和迂迴空間,最終打一場決定性的殲滅戰。

眼前這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只是開始呢。

很快,兩邊的陣線拉到了百步之內。

蒙古人優良的騎術開始體現出來,兩翼的騎兵開始不停的往中間奔馳着,大隊的騎兵操控着戰馬在地面上踩踏出大片的煙塵,這是夏季,地面足夠乾燥。

在這個距離,所有的北虜已經取下騎弓,搭上鐵箭。

對面的明軍不爲所動,陣線仍然緩慢前移,幾乎沒有任何的波動和變化。

面對這樣沉靜的敵人,北虜的指揮官也顯的有些信心不足,遲遲沒有將整個隊列全部押上。

兩翼跑出一些零散的遊騎,他們似乎在哨探明軍是不是有援兵,不過顯然沒有發覺什麼。也可能是在觀察明軍的後陣有沒有火炮,瀋陽一戰的餘波就是蒙古領袖們知道了明軍有一種可怕的小型火炮,威力遠遠大過現在所有已知的大炮,而他們沒有發覺有大炮存在的跡象,這無疑添加了不少的信心。

“用重箭,拋射!”

終於到了百步以內,因爲被明軍的氣勢所懾,頭人們已經無法等到五六十步更近的距離再執行拉瓦戰術了,在他們的命令之下,騎弓上都搭上了箭頭碩大的重箭,騎手們開始瞄準,雖然頭人有些慌亂,但這些騎術手都是經驗豐富的戰士,他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拉圓弓弦,然後手指一鬆,標準的蒙古式射法之下,先是弓弦一崩,然後就是箭矢嗡的一聲,飛向半空。

“全體,瞄準……”

在麻登雲的命令下,所有的獵騎兵也舉起了騎槍,黑洞洞的槍口瞄準了對方。

這樣的情形對在場的北虜來說還是第一次,以前明軍也在戰場上用過三眼銃等火器,但絕不是這樣的用法。

在明軍瞄準的時候,北虜的重箭也被拋射過來。

叮叮噹噹的聲響接連響起來了,獵騎兵們身上的甲冑也多是鐵甲,以鎖甲爲主,還有少量製造精良的鱗甲,不論是鎖甲還是鱗甲,都去除了長袖,以免影響射手持槍射擊,箭矢拋射過來時掉落在人的甲衣上頭,鐵箭尖在鐵甲葉上擦出長長的火花,發出清脆的碰擊聲響。

如果箭矢落在人的軀體上,就是輕微的“篤篤”聲,還間雜着人的悶哼聲與低低的呻吟。

在北虜的箭雨襲擊下,有不少士兵落下戰馬,滾在煙塵之中,他們如果不被戰馬踏中可能會留下一條命來,更可能的就是因爲被踩踏或失血過多而死,在隊列後半裡的地方,軍醫官帶着醫護兵在緊張的等候,只有戰場脫離這一塊地方之後,他們才能上前施救。

(本章完)

第二百章 廷仗第五十章 賜金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十八章 境遇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十六章 殺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市民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九百章 糧價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
第二百章 廷仗第五十章 賜金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十八章 境遇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十六章 殺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市民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九百章 糧價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