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

車流佔了行軍大道的主要地段,輜重營這一次一拆幾塊,不過最強的力量肯定還是投在左路了,整整八百四十多輛大車,這是超豪華的配置,這種車不是戚繼光的車營,聽着好聽有好幾百兩車,其實是把那種最簡單的單馬拉的大車也算上了,遼陽的車不僅全部是雙馬和四馬拉的大車,還有轉向軸和減震裝備,只有輪胎沒有橡膠無法解決,否則可以拉的更重,走更難走的道路。

這樣已經是很叫人側目了,八百多輛大型車輛一起行軍,這在遼鎮是前所未有的新奇經歷,根本就是很難想象的奇景,一般的車營有十分之一就算不錯,況且遼鎮也沒有什麼車營。

看到這些車隊滾滾而過時,哪怕是驕狂的遼鎮家丁也屏住呼吸,勒馬控繮,用若有所思的眼神打量着眼前的情形。

再看到兩人三馬的重騎兵隊伍經過時,這些家丁哨騎就趕緊避的遠遠的,不敢距離太近。

儘管沒有束甲,重騎兵們的戰馬卻都是精心挑選過的,全部是高頭大馬,所值不菲,大明數千裡的邊境有不少個馬市,惟功手頭的銀子又是足夠,這麼多年下來,在遼南還有幾個自己的放牧場,遼陽也不曾將好馬閹割,自己放的軍馬照料的更好,體格普遍更加高大。

儘管蒙古馬普遍的矮小,但眼前這幾千騎兵足夠說是高頭大馬這四個字。

每個騎士都是滿臉的驕傲,殺氣外溢,他們體格健壯,肩膀寬的要命,眼神掃視時也十分銳利,每個人都是這樣,當幾千人集中在一起時,迸發出來的氣勢就是十分驚人了。

步兵營行軍時肩膀後背着槍,或是肩扛長矛,每個人都穿着漂亮而牢固的軍靴,身上的軍常服漂亮結實,方便實用,每個人都有一般軍伍根本看不到的精氣神,明軍的一般營伍,長槍兵和普通步兵就是消耗品,除了薊鎮之外,八大軍鎮全部是如此,長槍兵被視爲一羣雜兵,無論怎樣的表現也不足爲怪,從明朝中葉開始之後各軍鎮就是靠騎兵家丁打仗,步兵只是用來撐場面用,最多是守守軍臺墩堡和城池,野地浪戰,只能靠騎兵。

這和大明一直與遊牧騎兵做戰有關,步兵又不能深入草原,後勤供給就要命了,明朝的財政能力,供給一支幾萬人的軍隊在本土做戰都很吃力,說深入草原千里去追擊北虜做戰,明成祖時都差點把國家給拖跨,後世子孫還是不要想這樣的事了。

雜兵就得有雜兵的自覺,被剋扣糧食是正常的事,一兩銀子月餉經常發不足額,發下來的也是又黑又黴的雜銀,成色份量都不足,月糧亦是,軍服按制三年一做,十年也不一定做得上一身,虐待毆打在軍營裡是常有的事,吃不飽穿不暖還被虐待,這樣的軍隊是什麼貨色就可想而知了,明末與女真和流賊做戰,官兵經常不戰自潰,十萬人連敵人影子也沒見着就炸營逃跑,中國曆朝軍隊這麼爛糟的表現真是前所未有,連

宋軍也沒有這樣無能,看慣了這種軍隊,再看到昂然前行的遼陽鎮兵,遼鎮中人的驚愕衝擊可想而知。

在這樣一支前所未見的軍隊面前,所有一切過往的印象時時刻刻都在被涮新着。

馬光遠在人羣之中,憂心忡忡的看着四周的情形,他的部下在長着綠草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四周有稀稀拉拉的村落掩映的綠樹和灌木之中,正當夏末,農田裡有雜糧豆料快熟了,所以也有不少農人在地裡做農活,看到大軍經行,這些有軍人身份的農民十分敬畏的低下頭去,對眼前這支軍隊十分尊重,而馬光遠本人卻有長篇大論的感慨:“萬曆九年,也就是八年多前我們奉調入遼東,當時我追隨大人前往廣寧,當時見遼鎮這邊十分窮困,軍戶難以爲生,多數面黃肌瘦,目光黯淡無神,耕牛不足,農具不精,土地產量很差,地方十分窮困,而軍官們則鮮衣怒馬,意態驕狂,軍戶住搖搖欲墜的茅舍,偏狹陰窄,軍官和家丁們住華屋廣廈,吃則山珍海味,穿則綾羅綢緞,兩者之間,有若隔着一條鴻溝。大人當時說,未見有這樣的情形而軍戶保有戰力,對國家和朝廷有效忠之心的。一旦有事,則士無羞恥,民無戰心,我大明疆域看似廣大,其實就是一間大破屋子,只要人家摸着關節之處,輕輕一腳,就會轟然倒塌!”

這位騎兵第二營的營官確實是成長了,這麼一番話,還真不是普通的軍官能夠思索,並且能歸納總結的出來的。

在馬光遠身邊的騎兵軍官們都露出沉思的神色,他們中不乏當年與惟功一起趕赴廣寧,後來又參加了鎮夷堡一戰的人,今日情形和當日情形幾乎沒有任何不同,如果一定要找出變化,就是今日在四周隱約可見的遼鎮騎兵,其中不乏將領的家丁和親兵,他們臉上的驕狂之氣已經少了很多,代之而起的就是惶恐和嚴重的不自信。

當然,也是因爲遼陽的兵威實在太重,幾乎叫這些以前眼高於頂的人,在遼陽鎮兵身上找不到一丁點可資自信的地方了。

“我遼陽幸虧遇着兵主爺。”

和普通的遼陽人喜歡稱惟功爲“總爺”一樣,將士之中,遼陽籍的人喜歡稱惟功爲“兵主爺”,這也是一種很親呢的稱呼,惟功並不強迫人這麼叫他,也不強迫人不要這麼叫,一切順其自然。

就算是當初舍人營和順字行的人喜歡叫他“大人”一樣,都只是一種稱呼而已。

現在一個遼陽籍的騎兵軍官說出了衆人的心聲,一時間大家都點起頭來。

此時衆人看到有背插紅旗的塘馬奔馳前來,便都是住了嘴,看看塘馬要說什麼。

“前指有命,加快行軍速度,今晚至西平堡一帶宿營。”

一騎騎塘馬在隊伍之中來回奔馳着,將郭守約和左路指揮部的軍令,帶到騎兵營和沿途各處。

……

……

“前頭是怎麼回事,都他孃的快到申牌末刻了,再過一陣兒天都要黑了,怎地隊伍就是走不動?”

李達今年已經過了四十,他的大兒子李從哲從醫學院畢業已經成了一名正式的軍醫,不過並沒有分在他的營伍,而是在炮兵營裡效力。李達對這個安排十分滿意……誰都知道炮兵是和輜重兵一樣安全的兵種,戰鬥工兵還得在城牆腳下挖炸洞,死傷難免,如果炮兵遇到傷亡的話,可能全鎮也沒有幾個活人了。

從軍不到七年,李達從一個普通的新兵到了副營官兼龍騎兵獨立千總部千總,這一切主要有賴於瀋陽一戰他的優秀表現,加上那一顆沉甸甸的勳章,這枚勳章的勳表就在他的胸前銘牌一側,全鎮十來萬人,有這個標識的人寥寥無已。

這枚勳章使得他受到本千總部龍騎兵們的推崇和愛戴,儘管他的大嘴巴還是一如既往的容易得罪人。

這一次做戰,兩個龍騎兵千總部歸李達指揮,擔子當然更沉重了,不過李達並沒有感覺頂不住,相反,他躍躍欲試。

距離西平堡西北預計的宿營點還有十來裡地,隊伍卻在這裡停滯住了,龍騎兵中左路軍中序列靠前的兵種,在他們前方的只有少量的驃騎兵充當哨騎,李達不僅要帶好自己的隊伍,還要屏障後面的主力和清理障礙道路,當然,後面的任務以工兵爲主,龍騎兵們只是在輔助。

到西平堡後,離廣寧就只有一天左右的距離,不過遼陽鎮兵不打算進入廣寧,他們會在西平堡沿途做好自己的兵部,留下相應的兵力保護,以防被斷絕後路……盟友比敵人更危險,這個觀念遼陽鎮的人並不算太陌生。

左路軍並不打算依靠遼鎮,不進入遼鎮的任何城池,最多是依軍堡和軍寨軍臺建立補給兵站,在第一批的主力進入草原之後,第二波部隊會沿途跟上,保護兵站和後續的輜重補給隊伍。

道路受阻,這種情形必須得到遏止。

走到前頭三裡多地,李達看到是一隊運酒的騾車在路中行走,車子上露出濃烈的酒香,一隊龍騎兵軍官和士兵正在和趕車人交涉,不過對方的主事顯然不大把這些軍人看在眼裡,那副趾高氣揚的模樣,李達看了就來氣。

“你們是什麼人,大軍行軍時不準堵塞道路,他們沒有和你們說?”

“我家主人是……”

“滾你媽的,老子是告訴你,不是和你打商量,我管你家主人是誰,就是玉皇大帝這時候來了老子也不會鳥他。”

李達十分粗暴的一揮手,他的護衛立刻上前,各人忍着笑,將幾輛堵路的騾車推翻在路邊,將騾子解開,用刺刀在屁股上輕輕一刺,那些牲口跑的飛快,很快就不見了蹤影。

道路快快恢復正常,李達斜眼看了那個氣的紅頭漲臉的主事一眼,話也沒說一句,翻身上馬,打着自己跨下的戰馬又飛速向前去了。

(本章完)

第十三章 苦練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十二章 寶刀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四章 途中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六百章 雪中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十三章 苦練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一章 山村
第十三章 苦練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十二章 寶刀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四章 途中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六百章 雪中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十三章 苦練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一章 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