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

張居正送走李幼孜後,迴轉到自己的書房。

雖然是半夜了,他還是神采奕奕,並不覺得疲憊。若是往常,此時也會有相當多的公務等他處理,還會有一些必須要見的客人,不論是地方的督、撫、藩、臬、道、府,乃至知縣,甚至是太學生,舉人,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和錦衣衛乃至東廠的掌刑和理刑的千戶和百戶,輯事番子,幹事,一個元輔,這個國家的任何層面的事情都與他有關,從財政收入到糧食歉收,再到治安,刑事案件,教化教育,任何事情,任何層面,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與他有脫不了的關係。

身負重任,張居正每天能休息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特別是現在,各項革新都在開展和深化下去,他每天只能睡三個時辰,他好酒,好歌妓,好女色,聲色犬馬其實都愛,當年在當翰林和坊官時,沒有能力和資本玩這些,入內閣後又有徐階和高拱先後壓在頭上,並不能放浪形骸,但現在只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時,不必再擔心和害怕什麼,他能用來歡愉的時間卻又少了很多了。

深夜之時,就算是普通百姓也擁着妻子進入夢香了,張居正卻仍然在明燭高照的書房之中,他並不會覺得疲憊,權力給他帶來的快感,遠比普通的聲色要更叫他愉快的多。

“老爺。”

書房的長隨迎上來,張居正看到書案上只有薄薄的一層書信,並沒有日常見慣的各種文書公稟塘報等等,不覺問道:“今日怎麼這麼少?”

“回老爺,”長隨道:“這幾日說是公事原也不多,內閣的呂閣老派人來說,這幾日就不往咱府裡送了,他們兩人分着也就勾當處理了。”

張居正眼中掠過一絲怒氣,呂調陽受謁一事他還沒有計較,居然越發欺上來了!

“客人還有沒有?”

“沒有了,人家說咱們府裡剛剛出大事,不好叨擾,前幾日還有客來拜,今日只有五六個外省的州縣老爺過來,放了帖子便走了。”

“呵呵。”

張居正冷笑一聲,滿肚皮的牢騷涌上來,但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向家裡的僕役發牢騷,想了想,吩咐道:“拿一壺酒來,配幾個小菜便可。”

過不多時,僕役端了幾碟小菜來,都是湖北地方的小食,張居正離開家鄉多年,到底還是喜歡吃江陵的菜式。

“老爺,今日有魚糕和魚丸,豬肚繪菜,酸獨蒜,酒是玉露春。”

“唔,下去吧。”

魚糕是以白色的魚肉蒸出來的,鬆軟可口,甜香十足,魚丸則是紅色魚肉炸出來,與魚糕配在一處,紅白相間,引人食慾,是一道荊州名菜。

豬肚則是爆出來的,十分有嚼頭,酸獨蒜也是荊州特產,獨瓣蒜用酸製出來,酸甜可口,是開胃下酒的好東西。

張居正最愛的就是這幾樣,他先飲一口酒,再吃了兩口菜,然後纔拿起小刀,裁剪今日積累下來的書信。

說來也是無奈,大明的首輔號稱是元輔,天子稱先生不名,人人也以相公相稱,但大明的內閣首輔,隱性

的權力可能還大過宋人的宰相,但在制度上卻遠不及唐宋。唐宋之時,宰相就是宰相,名正言順,六部就在中書門下,宰相可以用公文命令的形式來管理六部,處理政府事務,地方官員,也必須食政事堂的命令行事,春秋時,拜相要天子站立,揖讓,聲稱“寡人今日以國事相托”,漢時,宰相上殿,哪怕是漢武那樣的大帝,也需起立相迎,尊敬自己的治國丞相!

而在大明,因爲有太祖皇帝不準復相的嚴令,子孫後代,有敢言復丞相中書者,必斬。因此雖然內閣乾的就是唐宋時政事堂的事情,在制度上卻沒有能力約束和管理六部,儘管有的大學士兼某部尚書,但那是虛職,並非實授。至於地方官吏,更沒有向大學士稟報事務和效忠的義務,張居正想協調地方政務,唯一的辦法便是將私人親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然後以私信的形式,批示指點各種政務革新的進行,不論是遼東,薊鎮宣大,又或是南直,蘇鬆,湖廣,閩浙,皆是如此。

今日送來的私信亦是不多,五六天前,信還不少,五六天時間下來,不僅上門的客人少了,連信也少了三分之二還多。

有一些請示政務的,都是兩廣閩浙湖廣過來的,那邊過來的信件,快馬六到十天時間以上,大明的驛傳系統正在整頓之中,效率增加了不少,但地域的廣闊不是整頓能解決的,這些信件,必定是在張居正面臨尷尬局面之前就已經上路了。

至於近一些的山東,河北,宣大,遼東等地,應該都是已經知道了消息,好像是突然有一隻大手將一切都阻隔了,沒有請示,沒有詳細的政務彙報,什麼都沒有。

草草翻看着那些遠途而來的信件,張居正的臉色,也是越發陰沉下去。

而更叫他觸目驚心的,還是戚繼光等人的私信。

薊遼總督樑夢龍,薊鎮總兵戚繼光,這是張居正放在北方邊境的一文一武的兩個最親信的心腹中的心腹,兩人的書信過來,都是勸張居正丁憂!

“戚元敬,你好大膽!”

想起戚繼光這十餘年來對自己畢恭畢敬的情形,他居然也敢勸自己丁憂,張居正面色鐵青,重重一拳,擊打在書案之上!

外頭長隨聽到砰然一聲,幾個人一起擁進來,再看無事,便又趕緊退了出去。

張居正也不理會他們,平靜一下思緒,又展戚繼光的信來看:“今日中外情形,職竊以爲,相公以退爲進爲最佳,若退,飄然魏闕,服除之後,主上不忘老臣,安車屢顧,而後從容進途,以洗漢唐之陋,復含鼓之風,豈非上臣之盛軌與?即不幸身去而謗訕風起,先皇之命在耳,兩宮之口足徵,主上之鑑如日,老臣之跡可按也……”

“倒也算是苦口婆心!”

仔細看完之後,倒沒有在信中發現什麼“不忠”的情形,反而是有拳拳之心,果真是爲自己的名譽和將來考慮。

但張居正結合這幾日的情形,心中也是不停的冷笑:“到底是武夫和酸秀才,沒有一個見事明白的!有權,便是臣門若市,吾一生抱負仍可進行,此時若退,

則積怨爆發,吾拿什麼來壓?不僅一切心血盡毀,自身安危亦不得保,真是昏聵!”

在這一瞬之間,經歷種種刺激之後,張居正已經下定了七成以上的決心了。

……

張居正在府中的一切,張惟功並不知道,但那府裡的相公是何心情,心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他卻是十分清楚的。

自從受謁之後,呂調陽鮮明的表明了自己願意和可以成爲首輔的決心,一時間,不少在政治和仕途上不得意的中下層官員,還有張黨之中的那些動搖份子都是趨之若鶩,立刻奔走在呂府的大門之外。

已經是二更時分了,呂調陽府邸外頭,仍然是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羣,全部都是冠帶輝煌的各級官員,從緋袍到藍袍,再到綠袍,拿着手本等着接見的官員,從門房一直排到外頭,整個衚衕連轎子都進不去了,參拜出來的,只能自己安步當車,一路走到巷子外頭,找到自己的轎子再走。

人羣之中,可見很看到一些部堂大員,侍郎小九卿,坊局坊官,翰林科道,真真是應有盡有。京官有數千人之多,加上武職官,在這種定大計,決大疑的時候,人人都是趨之若鶩,惟恐上門遲了幾步,就被編入另冊,打爲另類,將來會被清算!

官場就是這樣,遲一步便是再回首成百年身,既然身入此局中,什麼節操之類的東西,恐怕早就丟的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裡了。

“還真是臣門若市呢……我們走吧。”

惟功笑笑,對着王樂亭等人吩咐着。

幾天功夫下來,可能是蜂蜜解毒確實有效,也可能是王國峰到底還是青春萌發的少年,身體十分強悍,所以儘管有發燒發炎的跡象,但在精心照料之下,最危險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以他的外傷之輕,再過幾天就又是生龍活虎的少年一枚,心腹愛將得脫大難,惟功的心情還是很好的。

至於最近的一些不順,一些亂象,自己站在外頭看熱鬧就成……以他現在的名爵地位,這事兒還真輪不上他上前,哪邊的神仙都不會叫他這麼一個小小的坐營官出面表態的,這事兒,說到底是文官的事情。

但在惟功的內心深處,還是真的不以爲然!一國元輔首相,身負重責,居然以家族私事逼迫他辭職居喪,不辭職就是道德上有瑕疵,這根本就是完全的對國事不負責任,對道德標準的無限拔高。

但這樣的話,他連最親近的人也不會說出口來的,畢竟大明這個龐大的帝國承繼着的道德核心就是孝,漢時的所謂以孝治天下,到如今孝已經是考覈人道德水平的最基本的標準,一個人如果是不孝的話,做任何事情,都會被人詆譭,輕視,哪怕他是一個能臣幹吏,於國有用,也是一個不成。

這個大帝國,並沒有真正的以政府來統治,而是皇帝爲道德最高標準,大臣其次,然後官府與宗族士紳共治天下,從太祖年間便是官府不下鄉,皇家與宗族共治的局面,在這種情形下,道德標準就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地方官的政績不能以刑名或錢糧爲第一……排第一的,是教化!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二百零二章 騎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場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十一章 衝突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六十章 國公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
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二百零二章 騎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場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十一章 衝突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六十章 國公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