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

初四的傍晚,遼陽城中的情形就不對了。

到處都是晃着腦袋,穿着厚厚綢面棉襖,身後跟着書僮或長隨的秀才生員們。

他們多半聚集在城南的儒學學宮一帶,從開始的幾十人,最終達到了三四百人之多的恐怖數字。

這個數字,大約已經是遼中和遼南大半的秀才人數了,但在關閉城門之前,數字仍然在不停的增加了。

還有不少生員,來自百里之外的瀋陽,他們倒是坐着順字行的馬車前來,只不過一下馬,一邊打量着遼陽城中瑰麗之至的城市景像,一邊臉上就露出尷尬的神情。

他們是來助拳的,人都說張惟功一介武夫,橫行霸道,在他們的想象之中,這遼陽還不知道是何模樣。

當時的秀才和普通人不同,普通人除了經商或是走親戚外,可能終生也不離鄉土半步,走個幾十里路,去趟縣城或府城,在普通人來說一生也就足了。

秀才可以不需路引,仗劍走萬里路,這是當年太祖高皇帝特許之事,而且秀才閉門造車的話,就算是中了舉人,名次也不會高,未來中進士的可能也不大。

開闊眼界,增長見聞,積累自己的見識,有進取心的秀才都會這樣選擇自己的路道。

孫承宗到京師當私塾老師,到邊關效力,都是有這種用意在內。

瀋陽附近的這些生員肯定沒有孫大鬍子的魄力和能力,但他們肯定也遊歷過遼陽,遼瀋兩城都是大城,遼陽還在瀋陽之上,他們怎麼可能沒來過。

這一進城,一路上坐着人家順字行的馬車,方便舒服,又很快捷,這已經很意外了。

到遼陽近郊,他們見到的情形也和周永泰看到的不同。

往遼西方向,因爲安全方面的考慮,並沒有興修太多屯堡,往瀋陽和遼南方向,幾乎已經全部被屯堡所覆蓋了。在這些生員眼前,阡陌成片,到處都是開墾的十分好的良田,田間雖有殘雪,仍然看的出來麥苗出的又好又厚,土壟培的很好,也能看出積肥了,遼東的土地原本就是沃土,這樣精耕細作,產量想不高都不可能。

惟一制約產量的就是水源問題,從萬曆年間到崇禎末年,這幾十年時間內天氣越來越冷,而且越來越乾燥,天啓天年和崇禎初年時間乾燥的天氣到達頂峰,崇禎十七年時,天氣記錄那一年是最冷的一年。

諸生員多半有田產,他們經常會爲幾畝水田和人打官司,鬧的不可開交,甚至謀奪人產,鬧出人命也不奇怪。

而放眼看去的遼陽軍屯,幾乎每數十畝就有一眼井或是一個大型水車,或是環繞着引流而至的溝渠,清水沽沽而流,不停的潤澤着四周的黑色土地。

這,就叫人不僅是驚奇,而且是嫉妒的發狂了。

“怪不得聽說今年遼鎮麥子每畝好幾石,看這樣子,今年不止啊。”

從車上剛下來時,頗有一些生員沒從城外的風景中回過神來,腦海裡盤算的還是這事。

別人不停的看着城中風景,口不應心的答道:“

今秋的高粱,小米,那才叫嚇人。”

“我看他們明年的小麥收成,一畝最少五六石。”

“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平均五石到六石,想再高,也是沒影的事。”

“老兄說起來說的好象很輕鬆一樣,我家的地,水田一畝不過四石……弟曾經去過山西,那裡的地,平均半石,豐年一石半,差太遠了。”

“我們遼東的地,能掐出油來,能一樣麼?”

“這個倒是了……”

話說到此,這個懵懵懂懂的傢伙終於注意到了城中的景像,一下子便瞪大了眼,張大了嘴,似乎是看到了難以相信的東西。

城中到處是粉壁高樓,他們是在城門內不遠,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商人,百姓,軍人,擠的密密麻麻的,瀋陽城的人流怕是不到這裡的十分之一。

到處都是高挑飛檐的樓房,然後就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招牌幌子……順字行和四海商行的發達極大的帶動了遼陽的商業環境,整個東西鼓樓相對的府前丁字大街四處延伸着,每個城門到遼陽的中間地帶,到處都是建起了三四層高樓的大商行,不僅是本地遼商,也有關內的北方商人,當然還有李家宋家等江南過來的大商家,甚至連晉商都跑了過來,在城門附近,有碩大的一幢建築,飛檐拱鬥,極盡氣派,這是幾家晉商聯手在遼陽開設的錢莊和銀號,遼陽這裡不準放高利貸,否則的話,聞訊趕來的晉商怕是更多。

貨物也是太充足了,慣常見的北方商品當然是應有盡有,西北的特產亦是隨處可見,南方的精品南貨也是極多,除了順字行的大商行外,大大小小的南貨商行也漸漸開了起來,最叫人吃驚的就是外貿的貨色很多,倭國的倭刀和摺扇,朝鮮的高麗蔘和紙張,還有真臘國的珠寶,呂宋國的各式貨物,還有西夷的小坐鐘,大擺鍾,望遠鏡,各色珍玩,應有盡有。

這些生員在瀋陽也是見過世面的,此時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不停的看向四周,到處都是高樓,街道整潔的叫人不敢相信,人羣密集,每個人的臉上都顯的滿意而富足,這種精神狀態,就是他們前所未見!

“這,這,這……”

一個還有良知的秀才,此時哪裡還能說出什麼攻訐的言辭出來?他們是因爲義憤前來,但讀書人畢竟還是有不少有良知的,此時叫他們說遼陽鎮的壞話,也還真是說不出來。

城外的屯堡,城中的將作司林立的高爐,城中各處街道,還有各種公衆設施,一樣樣漸漸出現在衆人的眼前。

光是客棧,就在這城門附近就好幾十家,已經有不少攬客的夥計跑了過來,衆人之中,不乏幾年前到過遼陽的,此時看過去,哪裡還有當年的一角影子在?

“這是竭澤而魚,以富濟貧,不停的從官紳大戶手中卡來的好處,這才營造出這樣虛假之態。’

就在外地的生員們猶豫的時候,杜禮等人,已經走在人羣中不停的宣講着。

在他們的口中,遼陽鎮的財富都是掠奪來的,大宗的被貪污中飽,

只拿出小宗財貨,建造眼前模樣,用來邀買人心。

真正的百姓,生員,官紳,卻是窮困不堪,衛所世襲武官之家,多半破家。

諸如驕橫跋扈的事,遼陽鎮其實根本沒有的事,這些本地生員也編造了不少出來。

“真他孃的信口雌黃啊。”

“這般的虧心話,也虧這些王八蛋說的出來。”

“反正就是爲了自己的小九九,真是什麼人都哄,什麼人都騙。”

“本地的人不會上他們的當,也就哄哄這些外鄉來的鬼。”

“麻煩喲,麻煩,這些可都是秀才。”

“秀才怎地,當初咱也當他們是文曲星君一樣,現在也看明白了,就是一夥齷齪東西,再說,咱現在也識字了,一年半時間,初級課程完全通過,論寫的大字,咱有天賦,不少人說了,比秀才相公寫的都好。”

“我還會畫畫呢,可比那些老夫子畫的好多了。”

“我會下圍棋,吹簫,那些酸文人會的東西,我可全會。”

“嘿嘿,不知不覺的,咱們居然也有這般厲害了?”

因爲最近生員經常鬧事,而且外地生員來聲援的也不是頭一回了,城中公安司的人手不足,經常會調營兵出來協助,來當這樣的差,也就是武裝戒備,防止事態失控,這些天下來除了偶發的鬥毆事件外也沒有出什麼事,這些酸秀才,除了嘴上胡說八道,難道還能捲起袖子來打架不成?

營兵們以旗隊形式散開,遠遠冷眼旁觀着這邊的動靜,在他們眼中,這些酸秀才已經毫無叫他們可尊敬的地方了。遼陽鎮對新兵的訓練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體能和技戰術,還有初級文化課程訓練,畢業資格就是識字在一千以上,事實上很多人一旦到這個階層,往下會自己認識越來越多的字,看的書也越來越多。文字的神秘面紗一被揭去,那些秀才們的之乎者也也就完全不再使人俯首貼耳的敬服了。

至於業務愛好,學油畫,山水畫,樂器,這些都鎮裡鼓勵的東西,不僅是自己鼓搗着玩,鎮裡經常還有文化大比武一類的活動,優勝者會獲得獎勵,有很多機會獲得提升,在這種制度之下,就算是普通的士兵也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額外的技能,他們看向這些秀才的時候,不僅不再仰視對方,甚至是鄙夷和輕視了。

秀才們的笑話,比如不知道唐宗宋祖的呆鳥,還有不知蘇東坡爲何人的腐儒,這一類的小段子在軍營中特別流行,大明以文馭武二百多年,武人們的怨氣可是積累的不少,拿秀才取笑就成了軍營中特有的樂子。

衆人說話的時候,杜廉匆忙過來,他現在是副百總,半年前通過了初級課程,他的二兄杜義已經是百總,不過兄弟兩人都落後於李達,但當初這三人報名參軍時,李達就展現出了不俗的軍事素養,比起習武的杜氏兄弟還強幾分,所以也並沒有招致兄弟二人的嫉妒。

杜廉匆忙趕來是因爲他去了李達家一趟,他警告李達,這兩天城中有明顯的異樣,李達最好不要出門!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六十章 國公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十八章 境遇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六十章 國公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十八章 境遇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