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

惟功估計自己能成行的話,頂替戚繼光是想都不必想,國家需要老成的鎮邊大帥,他在京城雖然是無往不利,但並沒有和北虜打過大戰,戚繼光南打倭寇,到薊鎮之初和董狐狸小王子都惡戰過,前幾年在薊鎮大修城牆,建敵臺,練車營,將薊鎮搞的滴水不漏,現在不論是小王子還是黃臺吉都不願到薊鎮來,不安份的北虜全部一窩蜂的往遼鎮去,李成樑和戚繼光的差距就在這裡,一個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令敵人不敢來犯,一個輕騎猛擊,雖然屢有斬獲,但卻是拿百姓和兵士的性命染紅了自己的官服,差距實在很大。

對戚繼光,惟功抱着的是學習的態度,所以他首先肯定是選薊鎮,估計萬曆心裡也有數,派張誠來不過是走個過場。

惟功應該任某個協守副總兵,或是給他加練兵總兵,援剿總兵一類的銜頭,這樣也算是總兵官了。

這樣一個十幾萬兵員的大軍鎮,未來數年之後,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惟功說不激動都是假的,這個基業,纔是實打實的。

張用誠的態度有點怪異,幾次張嘴想說話,但都是欲言又止,最終沒有說出來。

“我們年後就出發,估計元宵節過後,兵部的印信告身什麼的都能下來了,用誠,年前就把隨行人員都統計好,我在哪裡駐節,當地的順字行也要加強力量,地方一定,要注意附近的人力,農田,水利,礦產……我們要大幹一場!”

後人的理想是農婦山泉再有點田,惟功心裡也早就有想法,有個立足的基業,從容開創,練兵,理政,臨民,建立自己的小型的獨立王國,未來不敢說要造反,但用來震懾那些能威脅自己的政敵,甚至包括萬曆所代表的皇權,這也早就是他心中渴望已久的事了。

“通事局已經開始着手了,不過大人,願留在京城的人不多。”

“嗯,那幾個傢伙怎麼樣?”

“國峰說了,最近馬宏駿和劉嘉臣,楊英這幾個,說是閉門謝客,其實一直在見人,老馬甚至連撫寧侯都見了。”

惟功眼中寒芒一閃,他與朱崗的過節是人人都知道,馬宏駿是自己麾下的千總,居然去見朱崗這個死對頭,不管是什麼目的,這個人都信不得了。

“老郭是真的安心在家,任何人不見。”

“老馬幾人就留下來,另外心志不堅的也給他們留下來,舍人營不能一下子就抽空了,留個千兒八百人的,也就差不多了。”

舍人營近七千人,其中不乏張豬兒這樣的獨子,雖然營裡待遇高,向心力凝聚力更是普通的營伍沒法比,但在這個時代,京城的繁華和享受是任何地方沒法比的,不論是文武官員或是勳貴外戚,或是普通的百姓,所有階層都是以能住在京師爲榮,不要說出京城,就是南城都比內城差的遠了,幾個南北通途的大城門外聚集了最少三四十萬百姓,寧願附在京城城門四周住着也不願搬

到北直隸其餘的府縣去居住,京師的吸引力可見一斑。現在惟功和舍人營的主幹要出外,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建功立業的機會,舍人營的訓導局對此早就有準備,一系列的宣傳策略攻勢穩住了基本盤,但不可避免的還是軍心動搖,有一些是捨不得父母,也有一些是已經成了親的,新婚燕爾,實在割捨不開,在營裡隔一陣還能見一面,一旦出外,可能兩三年見不着面,捨不得走,這倒也可以理解。

不過不論如何,軍營之中不能收留心志不堅之流,不論是什麼原因都不成,在張用誠的主持下,已經把這一類人篩選出來,預備留下來向朝廷交代。

……

“薊鎮?不成,上奏皇上,內閣不會票擬。”

年節越來越近,連最忙的內閣也清閒無事了,這日一早,乾清宮一個御前牌子前來傳旨,張居正認得是剛選過去的姓魏的太監,換了別人,少不得和這些御前的太監說笑幾句,他卻沒有這個心思,待對方傳過口諭後,就是斷然拒絕。

“張先生,奴婢要回去回報,先生能不能給一個理由,好叫萬歲爺知曉?”

“這……”張居正想了想,斷然道:“暫且還不好說。”

魏朝臉搭拉着,差點就要哭出來,張居正這種強勢的閣老面前,他這種太監就如螻蟻一般,他的痛苦是不會被元輔放在眼裡的。如果就是這樣回去,雖然最近他伺候的很小心,很稱萬曆的心,不過他敢斷定,自己輕則被攆走,重則會被打一通板子再攆走,至於下場,不是小火者就是淨軍。

皇上最近心情正不愉快,張居正這是將他往槍口上撞了。

“魏公公不必爲難。”

申時行正好也在屋中,今年年尾的事已經辦完,明年是打算開春就重申一條鞭法,再次禁勳貴圈土地設官莊,同時還要清田,度田,還有保定府等各府均徭役的事,都很重要,所以他在這裡與張居正商量種種細節,廢立事件中申時行的表現雖然差強人意,但也展露了足夠的忠誠,相對比惟功而言,萬曆對申時行和許國這兩個文官師傅更親近了很多。

申時行道:“請公公上覆皇上,就說臣申時行也與元輔所見相同,張惟功宜外放,而不宜放在薊鎮,原因麼,請容臣私下召對時再說。”

“是,有申先生這話,奴婢就好交差了。”

在申時行說話的時候,張居正筆下不停,仍然在辦自己的公事,一直到申時行說完離開之後,他才放下手中的筆,心中只覺奇怪,惟功是個聰明人,爲什麼選了一個絕不可能放他去,對他自己也不是很合適的軍鎮?

……

“元輔和申閣老都駁了回?”

時間過去不久,惟功就在府中得知了消息。

他當然沒有出去,這個時候滿世界晃悠不是明智之舉,但王國峰的情報局也不是吃白飯的,宮中太監和監丞少監一級的細作

是沒有,奉御一級到小火者,淨軍級別的細作卻是有好多,有什麼消息,第一時間就可以報回來。

內閣之中,當然也有合適的人選,不外乎是拿銀子砸就是了。

“嗯,元輔和申閣老態度都很明確,堅決反對。”

王國峰臉上有憤憤之色,他道:“這些大人物,咱們立功時他們看着,咱們要受賞時他們勒掯着說朝廷名器不可輕授,咱們要外放,挑個好地方他們要說三道四……大人,咱們這一次就堅決一回,不放薊鎮,咱就不走了!”

惟功屈指在桌上叩着,知道這一次自己算計錯了。

“大人,屬下覺得這樣反而是好事。”

張用誠倒是一臉的輕鬆,他笑着道:“薊鎮兵強馬壯,被戚帥練成了天下第一強兵,大人你又是這般強勢,身份地位遠在戚帥之上,戚帥兵權之重,朝廷原就有不少人非議,他在薊鎮,大人還能掩一些鋒芒,戚帥總有走的一天,到時候大人你就成千夫所指了……朝廷不會放心的,哪怕大人出身勳戚。”

惟功長嘆一聲,看着張用誠,沉聲道:“這一次是我想左了,用誠你說的對,薊鎮離京城太近,太重要了,再叫我這樣性子的人掌十萬雄兵,誰能睡的着覺?還有,我和戚帥關係極佳,和吳氏兄弟等浙兵將領的交情更不必說了,放我在薊鎮,真的是叫人不能安寢啊。”

宋堯愈也是一臉苦惱,搖頭道:“這樣一說,大同和山西也去不成,一則馬家和大人關係好,二來也是近腹裡地方,大人在大同是在形勝之上,叩紫荊關和居庸關而入,京師數日可至。不過,我看朝廷不是疑大人到這地步上,只是元輔等人身爲宰輔,必須得爲朝廷的安危考慮,戚帥這樣根腳的能鎮守薊鎮,因爲朝廷在保定和昌平都放了和戚帥不對的總兵官,歷任的薊遼總督也是去監視戚帥,在京師中,戚帥除了元輔之外,沒有任何根基,所以戚帥能掌薊鎮,大人你就不能。”

“老夫子的意思,我當去何鎮?”

“遼鎮!”

“遼鎮!”

幾乎是異口同聲,張用誠和宋堯愈都是脫口而出,待見惟功嘴角露出笑容,這一老一小也是笑出聲來。

王國峰也是伶俐人,眨眼間也是想明白了。

遼東李成樑的性子是十分桀驁不馴,而且擁有大量私兵家丁,還有祖家這樣的地頭蛇實力強勁,惟功到遼鎮,朝廷既可以利用惟功壓遼鎮本土力量,不使遼鎮往藩鎮化的道路上走,又可以藉着李家和祖家這樣的地頭蛇牽制惟功,所以到遼鎮是朝廷最佳的外放地點。

對惟功來說,遼東地方又比薊鎮還大的多,特別是遼鎮沒有官府,只有衛所,將領可以臨民,不論是屯田還是發展,遼鎮比薊鎮強太多了。

“幾誤大事。”惟功感慨一聲,心知是自己太想去和戚繼光這樣的海內名帥學習,所以一葉障目了。

(本章完)

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十一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六章 兩帥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爭勝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
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十一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六章 兩帥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爭勝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