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

“見過大少爺。”

就在此時,一個府中常跑外頭,跟着府中老爺少年出門的長隨迎了上來,遠遠打了個躬。

“你來做什麼?”張惟賢一皺眉,問道。

“回大少爺,今日是七老爺做壽,說是四十整壽,所以請大少爺務必回府,七老爺說,傳了小戲班子,請了一些各府的老爺少爺來赴宴,所以大少爺最好早些回。”

張惟賢最近身份看漲,所以雖然沒有嫡國公的位子,奉迎巴結他的人反而多了起來。聽這麼一說,知道是家裡叫他回去陪客。

古時的家族,沒有分府另居的就是一家人,不象後世,堂兄弟可能見面不一定認得,這會子族中的尊長和親生父親都沒太多區別,七叔張元芳雖然是惟功一面的人,但有這個吩咐,張惟賢倒是真的不好直接回絕。

他只得站定了,臉上神色有些猶豫,這陣子京裡隨時會出大變故,雖然他的人掌握九門,各家公卿大臣亦有人盯着,幾個大太監,閣老家裡,更是有風吹草動便會知會到他,一切盡在掌握,在他的統合之下,錦衣衛變的比以前高效的多了……只是,不在宮中緊盯着皇帝,不隨時知道這個大帝國京城的任何一點變動,他就感覺自己不能完全放心。

“都是誰啊?”

“除了撫寧侯家,怕是多半各家都下了帖子。”

“七叔這一次這麼熱鬧?這是他第一次做壽吧。”

張元芳以前還真沒做過生日,雖然當時的風俗,成年之後,每年都會做個生意,一旦是整生日,就算不是什麼大壽,也儘可以找個理由,各家一起熱鬧一番,京裡的幾百家勳貴,一年四季,總是在這樣的應酬之中就要度過大半年的時間,各家送什麼禮,是什麼身份,需得派什麼人去吊賀往還,各勳貴家裡都有一套規矩應對,萬萬不能錯的。所謂三代才能養成一個貴族,光是這種互相往還來往的規矩,就真的得下苦功夫好好學一陣才能掌握。

“是頭一回,七老爺說以前沒到年紀,不想費這個事。”

“呵呵,怕不光是這個意思吧。”

張惟賢冷笑一聲,七叔是老國公張溶從弟所出,已經不算是嫡脈,到他這一輩當國公的話,象張元芳這樣的支派就得分出去另過了,要不然的話,從二百多年前到今天,一個宗族好歹幾百個小家庭了,都住在觀音橋府裡,這府再擴大十倍也不夠住的。

在他看來,張元芳以前不做壽是知道分寸,曉得高低,知道自己不是嫡派子孫,索性不出來多這個事,現今敢出來,當然還是仗着的張惟功的勢……誰不知道小五和七叔關係比親爹還要親近幾分?等將來惟功襲了爵,張元芳在府裡的地位只有更高,斷不會降低幾分下去。

“成國公府有人應麼?”

“有,說是大少爺來。還有陽武侯家大哥兒,準陰侯家的大少爺,都說會來。”

一個都督做壽,也就是仗着英國公府的勢,還有惟功的關係,這些大府的嫡

派子孫居然都答應過來捧場,張惟賢搖頭,冷笑一聲,卻只得道:“既然這樣,那便回去吧。”

他人在內閣附近,距離文華殿幾乎是咫尺之遙,只要一聲令下,一刻鐘功夫就可以到文華殿那邊去,但張惟賢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在衆人的簇擁下,他離開了。

……

……

惟功的奏對已經足足一個多時辰,他的奏報令萬曆變的興致勃勃,十分感興趣。

遼陽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還有近海的半島地形的遼南,寬甸,女真人,大片的看不到邊的樹林,秋天時層林盡染,論起寬甸的風光,其實還遠在京城的西山和南郊之上……這倒不是惟功吹牛,事實上就是如此,寬甸那裡的風光確實十分出色,後世還出了好幾個國家級的遊覽地點,大片的山谷遍佈密林,風光秀麗,小溪和河流從谷中流淌出來,大片的圓石和清澈的溪流河水掩映成趣,魚兒在一眼可以見底的水中游着,每當看到這樣的風景時,奔波在途中的惟功也會跳下馬來,脫下靴子,在河水中浸着,順便拿着釣竿釣魚,有了收穫,可以當場剖開,然後叉上樹枝上,烤成金黃,看着山澗的風景,吃着烤魚,不小心天變黑了,就在山澗裡宿營,聽着風吹過樹林頂部的沙沙響聲,聞着草泥土地的特殊味道,人也睡的昏沉沉的,感覺無與倫比。

到了冬天,則是漫天飛雪,經常將女真人的地穴般的居處給掩蓋的看不到蹤跡,偶然經過的時候,感覺雪沒過了馬的小腿部份,很難前行,樹也被隱埋了一半,放眼看去,毫無獸蹤人跡,在這樣的地方,突然有人叫了一聲,便有好些人從積雪堆裡鑽了出來……事實上在這樣的天氣裡,藏在雪洞裡和住在積雪之下倒是真的能夠保暖的多。

漢人們則有坑和厚實的房舍,當然窮困的軍戶不免凍餓之苦,惟功知道皇帝不大喜歡聽這些,於是繼續挑獵奇的一面來說,只是間或插着一些軍戶貧苦的笑話來說,比如十來歲的大姑娘沒有褲子,在陌生人進屋時,趕緊鑽到被子裡去,不過急切之間,露出兩條白嫩嫩的大腿出來……萬曆對這個細節十分注意,問了好多次,最後嘖嘖讚歎,很難相信,在他的治下,居然有人窮困至此。

“皇上,西北衛所和遼東衛所一樣,都差不多,遼東比西北要強,如果上頭的人壓迫不大厲害,總有飯吃,論起土地肥沃,地廣人稀物產豐足,遼東比起西北要強的多了。”

“現在他們總好多了?”

“正是,臣現在興軍屯,嚴明軍紀,督查諸衛軍官,退還多佔土地,不得役使,所以軍戶的日子,過的比以前好的多了。”

“這般事,朕信你能做的好……”

萬曆總算想起惟功清理京城時展現出來的才幹,組織能力,還有一直以來的仁德愛民一心報國的形象。

至於整頓京營,封狠居胥,還有自己變了心思的一些細微之處,皇帝或是記得,或是強迫自己忽略了去。

看着眼前侃侃而談

的青年,萬曆隱隱竟是有一種感覺,眼前這位,又是自己從小看着長大的勳貴青年,又是一個才幹德性都遠遠超過普通臣子的能臣,兩個形象,開始時是獨立的,甚至還有惟功少年時的種種可惡之處,但現在終於是統一在了一起,兩個形象,合而爲一,再也分不開了。

“你長大了。”皇帝居然有些傷感的說着。

“臣不會一直是個紈絝少年……”惟功也是損了自己一記,緊接着道:“臣願爲皇上謹守疆土,痛擊北虜,鎮住東虜,保遼東一方太平,再使軍戶富足,都司強而有力,則遼東地方,百年之內無事矣。”

“大明天下,最要緊之處也就是遼東了,你有這一番心思,不枉我們君臣相知一場。”

萬曆內心終有一些感動,承諾道:“軍糧漕運改海運,興軍屯,練新軍,諸多事體,朕都替你一體擔之,你最要緊的,便是做到所說一切。”

“是……”惟功跪下一碰頭,又朗聲道:“李成樑父子多有不法,臣在遼陽,也會看緊他們。”

萬曆微微點頭,沒有說什麼,李成樑畢竟有大功於國,只是現在實力遠強過遼陽,家丁太多,財力自主,所以不免遭些忌憚,只是公然支持惟功,萬曆也不會這麼去做。

“你此番回來,當不止是因爲有人攻訐你,”萬曆有些酸溜溜的道:“還是跑回來見元輔的吧?”

“是。”惟功儘可能坦然的道:“臣覺得元輔對臣亦是有恩,人不可以忘恩,就象臣一日也不敢忘皇上對臣的大恩一樣。此番元輔應該拖不過去了,臣來見一見,聊盡一些情義。”

萬曆不想他這麼坦誠,細細一思,又覺得此人畢竟年輕後生,心思沒有那麼曲折婉轉,而且,重情重義,果然比薄情寡義的人要叫人喜歡一些。

他心中的心結去了七八成,有一些東西,卻是難消。

這些難消的塊壘,其中又有極重要的一環,皇帝不願提,但他覺得,惟功應該自己知道,並且做出表示。

“此次臣來,給皇上帶了一些東珠,赤金,人蔘,上等狐皮,貂皮等物……”

惟功一邊說着,一邊將禮單呈了上去。

這情形,是和臣子之間的私相授受,送禮請託一般的感覺,只是一個是大臣,一個是皇帝而已。

萬曆接了過來,略略一掃,知道價值在十萬以上,心中一喜,最大的一個心病果然去掉了不少。

當下對惟功更加和顏悅色,只吩咐道:“遼陽要緊,你這般擅離職守,叫御史們知道了多有不便,悄悄見過元輔,趕緊回遼陽去。”

“是,臣遵旨。”惟功趕緊答應下來,叩首哽咽:“臣此一去,怕是又要有好一陣不能目睹天顏,還請皇上多加珍重,不可過於操勞國事。”

萬曆難得臉一紅,在此之前,他哪裡操勞過國事了?凡事張居正等人做好了,他不過依樣畫諾,批紅了事。

更多的時間,只是用來遊玩享樂罷了。

(本章完)

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九十章 說古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六章 兩帥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三十章 講官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五章 薊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場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
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一百五十三章 氣息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九十章 說古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六章 兩帥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三十章 講官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五章 薊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場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