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

“萬歲又留中了?”

最近一個月,張四維指使的晉黨御史接連彈劾京畿地面和宣大薊鎮的順字行,多行不法,與商民爭利,打死打傷多人,並且包運軍糧,長此以往,將使軍國重事委於商家十分危險云云,這樣的奏摺,連續上了七八份之多,火力不可謂不猛,幾乎是猛烈開花,這樣的密集程度的奏摺,在張居正死後立刻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張四維這個首輔上任,不改大政,不問民生,反而集火向一個商家,背後是一個鎮將和未來的國公,這樣的行爲,立刻引發了各方的注意。

而其中的弔詭之處,就在於許國和申時行的分別反應。

申黨幾乎是沒有任何的動作,既沒有支持,亦沒有做反對的動作。

而許黨則出動了好幾個御史,極言順字行對北方諸軍鎮供給軍糧的重要之處,對九邊的穩定十分要緊,而如果依張黨所爲,禁順字行包運,則九邊一旦欠缺軍糧,後果當然不堪設想。

這是一種委婉的反擊,還沒有上升到黨爭的高度,許黨的還擊是溫婉曲折的,並沒有出盡全力的跡象。

很顯然,許國雖然打算栽培惟功當成自己放在勳貴圈和軍鎮中的外助,但並沒有替惟功火中取栗的打算,亦不值得這麼做。

可想而知,在未來相當的歲月中,惟功還會受到張四維**的攻訐,除非順字行對晉商做相當大的退讓,否則的話,晉黨繼續開火則是必然之事,無可避免。

……

……

“張鳳磐當年好大名聲,被人稱爲無雙國士,幾不在江陵之下。現在看來,無非就是商人之後,行事毫無章法,只爲一已之私,叫人十分的看不起。”

申時行行事謹慎,並且在士林中形象極佳,平時立身於朝堂之後上,頗有幾分翩翩君子,溫潤如玉的感覺。

他的升遷之路,也幾乎是和張居正當年一樣。

先點翰林,然後侍讀,侍講,成爲東宮講官,只不過張居正當初教的是裕王,申時行直接教導的就是皇帝。

兩者前後都與皇帝建立了不淺的私人友誼,然後就是開坊,升翰林侍讀,再轉遷侍郎,一路順風順水,由侍郎直接再入閣,建立根基,申時行十餘年時間由侍郎成爲次輔,升遷不可謂不速,一生除了少年時由申姓改爲徐姓,仰人鼻息之外,自秀才舉人進士,一路順風順水,到現在成爲一國次輔,除了江南之外,就是一直在京師爲官,這樣的經歷,當然是叫人十分羨慕。

他的府邸,也是京師大佬中較爲難進的一個。

申、徐兩家都有大量田畝,在京師西邊花了幾千的銀子替申時行買了大宅,平時供給,也是家族操心,所以申時行除了大家全領的節敬銀子之外,纖毫不取,十年養望,也養成第一等的清廉之名。

江南在京爲大官的,他和王錫爵都是一時人望,只是後者脾氣更加火辣耿直一些。

此時與申閣老在內書房內對

坐,還能聽到申閣老用刻薄語氣非議張四維的,自然就是已經與申時行成爲事實上盟友的張惟賢。

聽着申時行沒有形象的貶損,張惟賢呵呵一笑,灑然道:“首輔是被那夥子晉商裹挾着,沒有辦法的事。其實他麾下那幾個大將,彈章用來做這樣的事,太浪費了。”

“你是說用他們對付江陵吧?”

“嗯,先痛打馮保,給張誠等中貴出當年的惡氣,這樣中外一體,事情就更好辦。然後,再打江陵這死虎,將皇上以前心裡的惡氣引出來,接下來,剷除王國光,潘季馴,樑夢龍等輩,就容易的多了。”

張惟賢以青年勳貴的身份,又是錦衣衛這樣的親臣武臣,原本根本沒有機會在閣老面前這樣說話……張居正時代,劉守有這個錦衣衛指揮只能當侍班武臣,也就是朝會站站班,打聽一下市井之事聊以塞責,現在張惟賢就不同了,金臺輪值之餘,各部堂寺卿對此人都有幾分忌憚,他的內操兵已經擴大到三千人之多,皇帝幾乎每日都要看操,而錦衣衛大肆招兵買馬,橫行京師,幾乎將東廠壓的看不到人影,京城之中,經常查出逆案,然後證據充實,抄家殺頭流放不在話下,海量的財富也向此人手中傾斜。

在申時行的縱容下,幾乎沒有文官能彈劾得動此人,而萬曆對張惟賢辦內操和查辦逆案的能力也讚賞有加,同時因爲張惟賢的勳臣……在大明,勳臣幾乎就是貼上了可以放心的標籤,哪怕在李闖大兵臨城之時,崇禎最信任的還是勳臣和親臣,朝臣就算想給張惟賢貼上當年江彬謀逆不法的標籤也是無法,在這兩年,張惟賢的勢力幾乎就是這樣日夜膨脹着,特別是這幾個月,張居正死後,再無人能制衡於他了。

眼前的申時行當然也不行,聽到張惟賢自信滿滿的話,顯然是對幾個御史暗中都有聯絡了,申時行只能默然點頭,道:“薊鎮戚元敬,原本這幾個月就能動他,現在看來,等年後再說吧。”

“是,遼東有警,此是大勢,無可動搖。”

“你的意思也是說,鳳磐現在發動人彈劾令弟,皇上不爲所動,亦是因此?”

“正是。”提起張惟功這個天生的剋星,張惟賢也是一臉牙疼的模樣,不過他矢志要奪回自己失去的一切,惟功就是他繞不過去的大山。

現在惟功得罪首輔張四維和晉黨至深,又被申時行忌憚,這是天大的機會。如果過幾年張四維致仕,申時行固然可爲首輔,但許國上位,再上來其餘幾個閣老,比如王錫爵,此老對張惟功就十分欣賞,那大事就不妙了。

這等機會,轉瞬即逝,他斷然道:“要對付惟功,只有動搖他在皇上心裡忠直的形象,叫他做一件事,紮紮實實的刺痛得罪皇上,這樣我等進言,纔能有效。然後才談的上剪除順字行,最少,是加以限制。沒有財力,吾家這個五弟就是無根之木,方便擺佈了。”

申時行幾乎要拍起巴掌來,但多年的養氣功夫使得他鎮定下來,定定

神,便是問張惟賢道:“依你之見,具體當如何?”

“閣老想想何事是皇上最在意的?”

申時行一臉痛苦,還是說道:“你是說財貨之物?”

“對嘍。”

張惟賢輕笑道:“皇上對財貨之物幾乎是愛到骨子裡,最愛的還是金銀。閣老但請放心,遲則三四個月,快則一兩個月,皇上必定下旨叫戶部進金花銀,必取光祿寺銀。到時候,閣老可以叫張鳳磐閣老將這東西密疏送上去……”

說着,張惟賢就是將一張紙遞給申時行。

閣老層面的交流,張惟賢不好親自參與,所以他雖然有情報,卻是隻能叫申時行代轉。

“這是什麼?”申時行下意識的問一句,接着便是一手接過來。

上頭寫的卻是從宣府到三屯營,再到遵化,山海關,南到天津,保定,高陽諸府的順字行的分店和車馬運輸情形。

分軍糧運輸,民間物流,還有人力,郵傳等等。

從順字行的馬車數量,到每日開出數量,每車運載的軍糧以民間物資,再到人的流通所收取的費用,順字行門店的客流量。

經過這樣的分析,果然可以得到結論,北方十餘府內,順字行二十幾個分店,生意做的極大,一年出息,當在百萬以上。

“好傢伙,皇上一年的金花銀不過百萬,還得拿幾十萬來賞人,養京衛武官,張惟功一個未曾襲爵的鎮帥,光一個商行一年就在百萬之上,虧皇上還在前一陣允了遼陽鎮的額餉,一知道此事,皇上必定惱火啊。”

人心就是這樣,惟功一年拿不少銀子貼補軍隊,還得偷偷摸摸的搞小動作,一聽說他是這麼個大財東,申時行的第一反應居然就是惟功請餉調糧的事情,兩者居然混爲一談。

不僅是他,想必萬曆肯定也是這樣的想法。

前一陣剛剛重新額定遼陽軍餉,一年餉銀三十六萬有奇,糧食加豆料八十萬石,當然這八十萬石包括三萬衛和定遼左右衛等軍衛。

遼南四衛和寬甸的軍餉不必遼陽鎮操心,全部是衛所兵,按以前的老規矩,一軍給十二石軍糧則可。

子粒糧則照常上交,還有屯糧,鹽鐵收入,也正常上交到遼陽都司。

只是這些年來,遼陽都司向來沒有什麼儲蓄,朝廷肯定也不會知道惟功重整鹽鐵之利,這件事上,張惟賢都不大清楚,鐵礦和鹽池外三十里就軍事管制了,外人根本進不得,進來了也輕易出不去,所以他能在北方將順字行的底摸清楚,遼南等地的情形,卻是茫然無知。

不過也不是徹底的無知,張惟賢道:“順字行聽說還在金州衛中左所開海,有商船貿易,以我家這五弟之能,向來是無利不起早的,可想而知其利必然不小……”

“好了,此事吾清楚了。”

申時行已經大致知道該怎麼做了,現在無非就是等一個機會,等一個對張惟功一劍封喉的機會。

(本章完)

第四章 途中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四章 途中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二百章 廷仗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十章 賜金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
第四章 途中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四章 途中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二百章 廷仗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十章 賜金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四百八十一章 齊射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