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

在惟功和兩個南商的商討之下,遼商也是未來商業版圖中重要的一環。

南北相通,不僅是南,亦要有北。

北方商人,尤其以遼商爲主,對女真人和北虜都有溝通的渠道,不論是皮貨人蔘等物,甚至是錢莊裡頭,都有北虜和東虜的貴人蔘與其中的影子。

李成樑和蒙古人的來往範圍可不僅限於刀槍,也有錢莊,李家在廣寧的錢莊裡頭,蒙古的一些貴人肯定通過第三方投入股本,李家錢莊甚至放錢給北虜用,只要過一層手,不要弄的太明顯就行了。

這個年頭,錢莊生意和銀號,當鋪、還有鹽、茶一樣,都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惟功需要遼商,需要他們的進貨渠道,放人在寬甸收只能收那些女真貴人一次性的大宗貿易,平時小規模的收取,不知道收到猴年馬月去。

光是京城和北方一年可以容納幾十萬件皮貨的市場,這麼一想,對寬甸馬市的規模就不能夠滿足了。

平時女真人肯定有大量屯積的貨物出手,而且不止於馬市,偷漏稅銀是必然之事,縱然大明的稅銀幾乎無關痛癢,但人性就是如此,能省則省,絕不會有人嫌銀子多。

除了購貨渠道之外,更要緊的是叫遼商加入物流系統,金融系統之中。

當然了,金融的整合是惟功下一步的打算,目前只是要將遼商引入體系之中,具體的打算,他連宋錢度和李文昭也不可能全盤托出。

“大人已經着人在金州中左所修港口,碼頭。復州也有幾處港口,比如娘娘宮,但**頭,大船無法靠邊,還得靠小船中轉,十分不便,所以乾脆就在中左所一併修築,中左所南城北城,可屯不少物資,有城防,可防海盜,十分相宜的好地方。”

“在寬甸,大人已經派定人駐守,收取貨物。以後那邊的出貨,大半將會爲順字行所收。”

www▪ тt kдn▪ C 〇

“同時已經開始採伐大木,修船要用大量的木料,先伐,放到中左所一帶,建造船廠。”

“再下一步,是修官道,遼南往遼中,金復兩州,往鳳凰城,往寬甸,都要修。”

“北貨南下,第一中轉是天津,再就是登州,先由大運河南下,一兩年,直接由中左所南下,直入長江入海口,甚至直到福建泉州。”

“大人會在南京等地開設分店,我兩家鼎力相助,當然,也會邀南方一些有實力的商家加入其中,大家一起發財。”

“南北相通,其實順字行走的不是貨物利潤,而是後續的物流,一家店再大,沒辦法將全部生意都吃下來,但順字行的馬車賺的是全北方的物流錢,順字行的海船,也要賺全中國的海上物流錢,從此之後,南北溝通,不再是癡人說夢,而風帆於海上,直通呂宋,日本,也就是未來幾事而已。”

“好,好傢伙……”

唐志大的口水已經流下來了,而艾可中和李昭祥兩人都好不到哪兒去,都是一副呆若木雞的神情和模樣。

兩個青年南商暗笑,但想到自己在惟功面前的表現恐怕也好不到哪兒去,頓時也

就是不好意思嘲笑這幾個遼商了。

其實這些事也沒有什麼稀奇,但勝在詳細和條理分明,層層入扣,包括修築碼頭,港口,造船,船廠,官道,全部是環環相扣,沒有什麼疏漏之處,在商人的視角來看,正常的官府和正常的官員是沒有這樣的能力,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縝密思維和辦事能力的。

如果說唐志大等人在此之前還有什麼疑惑的話,聽完宋錢度兩人的話之後,一切疑慮都被打消了。

“我等願意加入。”

“我願傾全部財力,加入這個計劃。”

在惟功嘴裡,這一次就是化大海爲中國內院的計劃,與班定遠定西域是一樣的感覺,從商業開頭,而最終必然走到制霸南太平洋的地步,所以本計劃就叫班超計劃,能將商業活動的開端擬定這樣霸氣十足的名字,最少在噱頭方面,惟功確實頗有天賦。

幾個商人也真沒想到,自己居然有幸參與朝廷對南海的百年大計之中,雖不至於涕淚交加,但亦是十分激動,甚至有幾分少年情懷的感覺。

“加入自是歡迎。”宋錢度笑容可掬地道:“大人這裡有詳細的流程,包括施工進度,如何監督,財務上有人彙報,然後第一時間出貨,發貨,物流上有什麼照顧等等……”

“要投錢吧?”

“對嘍。”

談起純粹的商務合作,唐志大等人的嗅覺就要靈敏的多。確實是,現在談的是未來的合作程度,但前提是現在肯定得投錢。不然的話,不要說全天下的商人有的是,有資格的商人也有的是,就是遼商來說,難道遼陽城就他三人夠資格?

先到固然先得,但先到者,也一定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纔可以。

“我等願意入股……”

“對,就不知道多少銀子算一股?全股算多少?”

在這種問題上,三個遼商就務實的多,如果沒有詳細的章程,怎麼入股,怎麼分配,怎麼算息,這樣的股子是不能算入的。

其實這年頭大明的官員不能直接經商,特別是不能直接辦當鋪錢莊一類的生意,但官員和商人勾結是無處不在的,按股分紅也很簡單明瞭,但一定要將股本股息一切算好,否則官字兩張口,到時候說理都沒處說去就慘了。

“大人預備拿順字行出來叫人入股,五萬兩一股,怎麼入,怎麼定契,怎麼分紅,這裡都有詳細的規定……”

“好,我等拿回去看看,研究過後,再來回復兩位。”

惟功確實是有大魄力的,最少在眼前這五個商人心裡就是如此的結論。

順字行現在年入在一百四五十萬,未來還會更多,惟功如果不拿出股子出來,憑他自己一個人也一樣能吃的下這一門大生意,可是爲了未來更大的發展,他決定叫人入股其中,這樣一來,這些商人又能守着自己的生意,又能在順字行的大發展之中,獲得一分紅利,這樣順字行的發展也是與他們息息相關,現在拿錢,將來出力,這樣才能獲得分紅。

可以說,這是一個有大胸襟大氣魄的上位者纔會

有的決斷,事實來說,也是因此叫宋、李二人立刻下定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這樣一位主事者,從哪一方面來看,此事都是必成,而參與其中者,都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五萬一股……”

唐志大初聞這個價碼時,神情爲之一滯,另外兩人也是如此。

這個股子,確實是很貴很貴。

但他們也幾乎很快就想通了,三人雖未當場表態,不過在宋、李二人看來,幾乎是與立刻答應沒有太大的區別。

“本地酒菜,怕多不能入尊口。”唐志大收好了細則,妥當的收在懷中之後,才又向着宋錢度和李文昭笑道:“城西城隍廟附近有一家慶豐樓,滋味頗爲不壞,特別是魚鮮一道,較爲出色,能將河魚弄出一桌出色的菜式來,更爲難得,兩位都自南來,想必好此道,今日我等做東,盡一次地主之誼,請兩位務必賞光。”

這是嗑睡遇枕頭,兩個江南人哪有不愛吃魚的,當下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

……

一羣商人談事的時候,惟功在近衛們的簇擁下,從武靖門出了城。

城門附近已經拆平了不少民居和舊營房,新的規劃正在施行之中,到處都是施工的人員,大工是遼陽鎮的人爲主,小工是本地人爲主,在城門之外的一些空地上,立起了高大的煤窯,底下燒炭,上頭就是磚胚在裡頭。

這種東西,技術含量不高,但趙士楨帶出來的人還是做了一些改良,在通風聚能上遠比一般的磚窯要好的多,出產量也大的多了。

最近要營造的地方很多,磚窯已經開始形成規模,成爲大片的磚廠。

除了磚還有瓦,附近還有人不停的砍着木頭,遼東地方最不缺乏的資源就是木頭了,在城市四周雖然沒有成片的森林,但用來做房樑的梁木資源還是足夠,只需稍微走遠一些就可以了。

惟功出來,是出來迎接趙士楨,其實也不止是趙士楨一人,隨趙士楨一起前來遼東的還有大量的工匠,其實以鐵匠爲最,皮匠等各色工匠都齊了,這些人是惟功的心肝寶貝,一半以上是工部的匠人世家出身,因爲世代爲匠,頗有一些普通民間工匠沒有的絕活在身上,就說製造火銃吧,普通的工匠很難在短期內熟手,別的不說,就是那銃管用銃牀來鑽,一個老手熟手也要好幾天才鑽透,而稍有不慎就會鑽歪,前功盡棄,所以熟手匠人,十分難得,也是惟功很看重的一羣十分要緊的人物。

他們自京城來,坐的是順字行的載人馬車,二百多人坐了十來輛車,加上順字行沿途派出的護衛,倒也是平平安安到了遼陽城外。

過寧遠地界的時候,倒是叫人有些擔心,祖家已經站在對面,順字行已經無法開展業務,寧遠店只剩下一個門面,不少真正的商業上的人才已經調走,留下的除了看門面的之外,就是負有特殊使命的。

車隊過寧遠等地的時候,這些人也是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來保護。

所幸,連同趙士楨在內,所有人都平安抵達。

(本章完)

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九章 習武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三十章 講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六十章 國公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
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九章 習武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三十章 講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六十章 國公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