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

兩班子弟有單獨的聚居區,有大量的土地奴婢,彼此婚姻相聯,不能從事商業等各種行當,只能自小就研習儒學,爲將來當官做準備。

品階之家,一出生就決定了將來能做到什麼樣的官,低品家族能力再強,也不能爲上職,上品之下的出身,哪怕是頭豬也能身居高位。

這樣的制度,其實就是和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門閥制度是一樣的,可以說是人類各種制度中最差的一種,哪怕是皇帝獨裁或是軍政府,沒準還能出個聖君或是強力有爲的將領,而這種兩班制度,只能一代一代的爛下去,徹底的逆淘汰而已。

中國已經棄之不用的糟粕,在朝鮮卻是被頑固的繼承了下來,一直到朝鮮被日本亡國,兩班制度仍然繼續存在,使這個國家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以朝鮮幾百年和平發展的情形,在國力上弱到連幾百人的皇宮衛隊都養不起的地步,兩班制度,實在就是罪魁禍首了。

眼前這韓克誠,身爲一道兵使必定是兩班出身,哪裡能看的起純粹的武夫,哪怕對面是明朝的精銳官兵,這韓某人仍然是一臉的傲氣,下巴也是高高擡起的模樣。

倒也不怪他這般模樣,朝鮮向來是對明廷恭謹,二百多年下來,明朝對這個藩國也是十分信任,各種待遇都是在各藩國中拔尖的,回賜也十分豐厚,兩國之間的使臣也是一年中有數次往還,朝鮮君臣也浸染了明朝的習氣,輕武人而重文官,特別是能詩文的纔會被敬重,象郭宇這種一身武將習氣的黑大個兒,就算是明朝邊將,韓克誠也不會將他放在眼裡的。

第三獵騎兵千總部是奉命前來與朝鮮咸鏡道溝通,希望雙方展開一定層次的合作。當然不可能搞的太大,畢竟涉及到兩國外交,另外還有軍鎮擅自與境外勢力勾結的麻煩,是以這件事只能由郭宇這個千總一級來搞,必須將事情做的十分隱秘。

最終的目標當然就是給咸鏡道提供一定的幫助,惟功記得壬辰倭亂時咸鏡道還是給日軍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在小西行長被擊退之後,北方蜂擁而起的朝鮮義軍,主要來源就是民風彪悍的咸鏡道爲主。

如果能使咸鏡道的力量變大一些,給日軍制造更多的麻煩,未來明軍在朝鮮打起來也可能會更加順利一些。

整個日本侵朝戰事分爲兩個階段,第一段就是壬辰倭亂,日軍十個軍團,加上水師和沿各島和日本本島的足輕守備部隊,一共三十萬人,直接侵入朝鮮領土的就有近二十萬人,最先抵達漢城的是小西行長部,最先打到咸鏡道的是第二軍團的加藤清正部,在當時朝鮮除了有限的一點領土外,幾乎全境淪喪。

咸鏡道這裡,會寧福寧五城也是瞬間丟失,官兵也是損失的乾乾淨淨,咸鏡道的官兵還是沿森林山脈守備女真的有戰爭經驗的軍隊,如果領兵者稍有才能,應該不至於失敗的那麼慘,如果軍需物資再充足一些,

也很有可能會守住幾個城堡,給日軍帶來不小的麻煩。

加藤清正也是惟一一個領兵進入大明領土的日軍將領,在攻下會寧五城後,加藤率五千精銳越過圖門江,進入中國領土,後來李如鬆入朝,加藤才狼狽不堪的從密林裡又跑了回去,若叫這廝繼續往前,便是可以掃蕩到建州女真地界的腹地了。

以惟功的記憶來說,加藤清正部是軍紀最惡劣的一部,每克一城必定屠城,一殺便是數萬人,第一次侵朝戰事,日軍是想速戰速決,同時瓜分朝鮮和中國的領土,其餘各部日軍都沒有此人殺掠那麼兇殘,他憂慮的是遼鎮已經不如歷史上的那般強盛,如果朝廷對遼陽有所防範,故意不用遼陽兵出征,李如鬆手頭實力不足,如果戰事不順,加藤深入中國境內,可能會把他在女真地界所費的心血,一掃而空。

這種最上層的顧慮,郭宇等人自然無從知曉,他們接到的指令便是打通貢道,和咸鏡道的朝鮮官員進行接觸,最好是把彼此的關係建立起來,然後可以相機行事,對朝鮮咸鏡道給予一些不那麼顯眼的幫助。

只是眼前這韓克誠的態度,實在是很難溝通啊。

“我等是剿滅女真,追至貴國境內,並非有意,還請韓大人見諒。”

這個理由,倒也十分過硬,以前也沒有沒有過。

韓克誠點點頭,仍然傲氣十足的道:“既然如此,我部下兵馬並未發現女真活動的痕跡,還請郭千總率部下速速離開爲宜。”

“韓大人,”郭宇十分誠懇的道:“女真在我大明和貴國邊境活動,多窮兇極惡之徒,我們兩方都負有守土安民之責,不如以後加強聯絡與合作,如何?”

“笑話,我國這邊向來風平浪靜,十分安靜,有我會寧五城在,邊境安如泰山。”

這韓克誠連連冷笑,漢語也說的十分順暢。當時的朝鮮兩班子弟,自幼學習儒學,同時學漢語,練習漢字,若非如此,根本看不懂朝廷的典章制度和任何的典籍,自然也沒有辦法當官。不過看這韓克誠的態度如此惡劣,根本就是油鹽不進,一個正常的有智識的官員,自有做事的章程,明軍遠道而來,兩邊又確實可以合作剿滅那些在邊境來回跑的野人女真,不說真正合作,最好保持良好關係也是應該的,這廝卻是根本一口回絕,連考慮的餘地也不留,果然是一個真正的擁有貴族血統的兩班子弟啊。

郭宇碰了一鼻子灰,再堅持下去,這姓韓的怒了,很可能上報朝鮮中樞,朝鮮那邊當然會上報給明朝中樞,這事情就弄的超出控制範圍以外了。固然遼陽根本可以不鳥朝廷,但過早的和朝鮮決裂,也絕不可能是遼陽高層現階段在考慮的事。

當下郭宇只能做出決斷,帶兵迴轉,好在在他的身後建立了一系列的補給點,回師還不至於狼狽,還可以沿江佈防,這樣朝鮮那邊有變的話,也可以第一

時間做出反應。

看到明軍迴轉,韓克誠才放下心來,對明軍將領所提的合作的建議,他根本沒有考慮,在他看來,女真不過是些許邊患,了不起叫那些蠻子搶些邊民的財貨去,擅自和明軍接觸交流,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邊郡不守,他最多被削職,如果陷入麻煩之中,引發黨爭,他可就萬劫不復了。

朝鮮學大明的糟粕是學了個十足,好的沒學到,壞的全部學的爐火純青,朝鮮的黨爭比大明的更加嚴重,什麼東人黨西人黨,斗的不可開交,兩黨內部又分南人黨北人黨,真真是亂成一團亂麻一般,韓克誠是西人黨的成員,剛剛上任不久,若是出了什麼漏子叫東人黨那邊知道了,亂蜂蟄頭的滋味可是絕不會好受。

國事和百姓如何,纔不會納入他考慮的範圍之中呢。

“兵使大人,明軍似乎真是好意。”

一個朝鮮將領上前稟道:“以往明軍無力深入,是以我軍只能獨立對抗女真,若是果真明軍常駐於此,與他們共同剿滅那些韃子,似乎更加合算。”

韓克誠擡手一鞭便是抽過去,罵道:“合不合算,該怎麼樣,是你這個不識字的村夫能隨意亂說的嗎?”

朝鮮的兵權,向來掌握在兩班之中,各地的兵使,中樞外派的觀察使向來都是兩班子弟擔任,地方上的這些下級將領,如何能被兩班出身的高官看在眼中?

那將領吃了一鞭,也不敢還嘴,連生氣的模樣也不敢作出來,趕緊跪下請罪,韓克誠也懶得理他,自回城將息去了。

這件事,他連上報的興趣也沒有,在地方爲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的上報了,朝廷那邊肯定吵成一窩蜂,最後還得把矛盾上交,請示大明朝廷,多出來的事非肯定得算在他韓某人頭上,他自王京出來,那邊的情形再熟悉不過,纔不會給自己找這種麻煩。

……

……

“這樣說朝鮮真是爛透了啊……”西花廳中,惟功也是無奈的笑,他的很多佈置並不一定會成功,提前和朝鮮的接觸,顯然就遭遇到了完全的失敗。

隨着郭宇等人抵達圖門江畔,寬甸一帶的駐軍將領也奉命和鴨綠江對面的朝鮮駐軍接觸,果然和圖門江這邊的一樣,遭到了毫不考慮的拒絕。

朝鮮一方,根本對所謂的聯合打擊女真毫無興趣,對明軍更抱有極大的牴觸和不信任的心理。

這倒也難怪,小國寡民,閉關自守,這樣的狀態才叫他們覺得安全,和大明他們更多是在文官使團經常入覲的層面上,更多的接觸就不願意了。

而且明朝以前確實經常壓迫朝鮮,成祖年間經常強迫朝鮮入貢土物,包括宗女,太監在內,對一個國力貧弱的小國來說,也是十分沉重的負擔。有這種過往,朝鮮和大明之間也不似後人想的那樣鐵板一塊,表面和睦的背後,是彼此相疑。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十章 官店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五章 薊州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
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十章 官店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五章 薊州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