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

“諸先生,你每怎麼看眼前這事?遼陽出兵之事,是真是假?”

萬曆神色陰沉,他罕見的召見閣臣和本兵,加上兵科都給事中等相關官員,也是因爲感覺顏面有失,不得不設法挽回一二。

聽到他的詢問,內閣諸人面面相覷,一時竟無人作答。

前首輔申時行狼狽竄回,後來是王家屏接任,被張惟賢搞的焦頭爛額,最終黯然離去,兩任首輔都落了個沒下場,雖不似張居正那樣差點被挫骨揚灰,但亦十分狼狽,王錫爵接任首輔不及數月就有求去之心,後來家中屢次言及老母病重,王錫爵一個月內連上二十二疏,最終萬曆無法,將此老放歸,由他回鄉侍疾去了。

王母病重,估計不久於世,王錫爵肯定順理成章的在家守制,趙志皋說是暫代首輔,其實最少也能任職近三年,內閣中浙黨有趙志皋和沈一貫兩人,沈一貫善於逢迎帝意,對上柔媚,對下也能攏住人心,是一個權術十分高超的官僚,有此人相幫,趙志皋的首輔當的還算穩固,只是上任不久就遇上這一檔子事,感覺自是十分尷尬。

首輔有首先奏對的權力,不過趙志皋默然不語,他當首輔不久,眼前這事也不大瞭解內情,而且與他的權力基本盤沒有什麼衝突,稅監和礦監派出之後,各地都叫苦連天,相反浙省因爲沒有稅監,雖然礦使也惹事,引發的反彈還是很小,在這件事上浙黨就不打算髮聲了,免得有佔了便宜賣乖之嫌。

趙志皋不出聲,內閣旁人當然也不會出來頂雷,萬曆面如冰霜,看向石星,問道:“本兵事前毫無預聞?”

石星上前跪下,低頭道:“臣確未聞知遼陽有這般計劃。”

他這一次是最尷尬之人,對內已經與張黨劃清界限,政治理念雖有相同之處,但石星卻是萬曆一手提拔起來,昔年情份,自問也還的差不多了,象沈榜和張夢鯉等人位列總督巡撫,兵部該管之處不少,向來都是十分照顧,現在理念不同,決裂也勢所必然,只是兵部大張旗鼓要查遼陽,結果遼陽就來了這麼一個大出兵的計劃,實在叫人無可奈何。

遼陽塘報已經奏報分明,此番遼陽打算打擊科爾沁各部,包括嫩江部和阿魯部在內,地域數千裡,人丁十餘萬人,科爾沁披甲肯定只有幾千人,蒙古現在已經出現衰落的跡象,但與科爾沁相鄰的插漢部必定來援,還有巴林,敖漢,奈曼各部,皆在打擊之內。

此番遼陽動員十五個步兵營,五個騎兵營,兩個炮兵營,若干輜重營和戰鬥工兵,加上動員的兵夫,光是大車就動員了一萬五千餘架,光是民夫和大車的數字就足以嚇死一大片人,最少兵部的人完全難以想象,一鎮之力,怎麼動員這麼多車馬出來的。

萬曆和內閣中人卻是最難接受遼陽動員的營伍數字。按明朝軍制,總兵直領正兵營,副將領奇兵營,參將領援兵營,遊擊領遊兵營,各有信地分別駐守,規

定也是十分嚴格,象遊兵營可以隨意移動,別的營伍就不行,每將各領一營,如果軍鎮要練兵備選,也有專門的團練總兵,不可擅自練兵,有督撫的地方,還會有督撫標營,文官以文馭武,手中亦要掌握直接武力,一個正兵營不到三千人,就是一鎮總兵的直領,戰時總兵能夠節制諸將,安排防備和戰事,但別的營伍總兵無法插手管理,這是防止出現藩鎮的舉措,一直到明末時才徹底敗壞,督撫無兵,總兵勢力開始膨脹,但此時纔是萬曆年間,遼陽以一鎮之力一次就出動幾十個營伍,而且很明顯都是張惟功直接所領,表面上是出動了王輔國和郭守約等大將,實際情形如何,萬曆和這些朝中大佬都是心知肚明。

二十幾個營的戰兵和騎兵,遼陽的營制又是大營制,主力戰兵都在十五萬人以上,遠超薊鎮和遼鎮的帳面數字,再去掉必有的空額數字,還有裝備和訓練的差距,萬曆的臉色之難看,亦就可見一斑。

“本兵荒唐,下去!”

“臣該死!”

石星感覺臉火辣辣的十分難受,此番事情完全是咎由自取,遼陽這般大舉出兵,打擊蒙古各部,兵部對遼陽的調查勢必無法進行,而遼陽進行這般規模的動員大戰,兵部事先毫無預知,他這個本兵被斥責也理所應當。

當下碰頭退出,驚慌之時,差點在越過殿階時跌倒。

待他昏昏沉沉出了午門時,一個太監卻是在後追了過來。

“石大人,皇上口諭,着石星左順門候見。”

石星聞言不敢怠慢,趕緊又往左順門去,左順門是文華殿往內廷關鍵,是以以前的天子多在此召見大臣,不過萬曆怠政已經有十年之久,文華殿幾乎荒棄不用,現在皇長子又未封太子,講官們還不能到此講書,是以左順門這裡也閒置很久不用了。

待石星登上城門,遠遠看到萬曆坐在椅上,他趕緊跪下叩首,心中也是七上八下。

“此番遼陽之事,實與本兵無涉,但朝廷不能沒有負責之人,本兵職份所在,朕加以斥責,卿受委屈了。”

石星聞言一震,趕緊道:“臣奉職本兵,遼陽事與臣職份有關,皇上縱將臣下獄治罪亦是理所應當。”

萬曆聞言臉色稍霽,他對石星加以撫慰,可並不代表皇帝真會認爲自己錯了。所謂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只是說說罷了。

當下皇帝躊躇了一會,終道:“以卿對遼陽和張惟功的瞭解,他此番是真的往擊北虜,異或有什麼異動?”

石星沉吟片刻,終是道:“張惟功桀驁不馴之態盡顯無餘,然則應無異志。不過,他此次出兵地界,未有喀喇沁蒙古地方,亦不從遼鎮地界過,就是用意明顯。然而朝廷不得不防,臣意,當着令遼鎮,薊鎮,宣、大,一起戒嚴。”

“這般是否妥當?”

自己治下的軍鎮出兵狂毆北虜,這邊卻是全境戒嚴,而且

明顯是要往京師方向傾斜,萬曆也是感覺老大的不好意思。

“北虜他部或有異動,臣覺得防範未然較好。”石星一咬牙,又道:“此番兵部將向各鎮和各巡撫直接下令,以免耽擱。”

兵部的軍令一般會規定好日期時期,還有接令者應爲何事,比如規定大同某參將在四十天內趕到山海關駐防,從接令日起算起,如果逾期不至可以治罪,當然治何罪要視情形,比如下令勤王趕赴京師,逾期不至後果就十分嚴重,輕則丟官,重則會被斬首。

崇禎年間一次就斬過巡撫,若干名總兵,副將,參將,遊擊,一次處斬數十人之多。但就算這樣,王朝崩壞之時也完全無法維護朝廷法度了。

此時當然無問題,石星所爲,是爲了防範與遼陽關係較好的遼東巡撫郝傑及薊遼總督張夢鯉。

萬曆至此放心,他的判斷是石星曾經與張黨關切極佳,但一旦反目,以石星的自傲脾氣反而會走的更遠,此時他徹底放下心來,點了點頭,說道:“好做,朕一切皆依卿意。”

……

……

至萬曆十九年八月,遼陽動員已經近兩個月,兵鋒也是直指科爾沁腹地,插漢部圖門汗亦下令插漢本部和附屬八部總動員,去年是黃臺吉替各部報仇,打的遼鎮十分狼狽,今次遼陽再來,插漢各部也是鼓足了勁,意欲在遼陽身上報仇雪恨。

兩邊集結了超過六十萬的人馬,在千里地域展開廝殺,戰報如飛雪一般一直不停的送往京師,兵部門前的遼東提塘官幾乎每日都將戰報送到通政司並內閣,每日都有數百顆人頭的斬獲戰報,遼陽上回大戰,一直到打完纔有戰報送到京師,震動天下,此番一改前次策略,塘報十分詳細,將各部浴血奮戰的情形不停的送到京師並各處,由順字行各地的分行印成報紙,刊行天下。

此番做法當然是爲了惟功的聲望更上一層,朝廷就算明知亦無有辦法,六月不到出師,再到八月時算算斬首已經超過兩萬,這一段時間,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關注在遼陽。

與此同時,兵部開始在九邊沿線調兵,不停的將軍令頒發下去,一個個參將遊擊副將分領營伍,開往薊鎮和遼鎮的地盤。

說是爲了防朵顏蒙古異動,但朝廷在山海關到薊鎮擺了十幾萬人馬,到底防的是誰,不問自知。

“朝廷也是糊塗了。”李如鬆麾下的兩協和各分守參將也開始接到調令,不過他都以宣府總兵的身份壓了下來,連大同的兵都過境不少了,宣府兵幾乎沒有動過。

看到新的調兵命令,李如鬆臉上露出不屑之色,在紙上彈了一彈,對一羣面色猶豫的部將道:“不必理石星,就說是我說的,宣府這裡北虜異動頻頻,兵將輕出,宣府鎮擔不起這個責任來。”

他是連文官三品參政也敢動拳頭的人,兵部尚書這金字招牌嚇的住別人,卻是嚇不住他。

(本章完)

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十五章 對手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九百章 糧價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十三章 苦練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十九章 諸兄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一章 山村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
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十五章 對手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九百章 糧價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十三章 苦練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十九章 諸兄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一章 山村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