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

塔木衛和亦東河衛這些地方,全部屬平原地方,多江河,多森林,多平原土地,少居民,現在已經有一半地方落在中路軍的掌控之中!

相比於這麼大片土地而言,中路軍的過萬斬首和俘虜反而顯的不那麼重要了!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在繼續向前,還有更大更廣闊的土地在等候着遼陽將士們,收復的這幾衛故地對整個奴兒干都司來說只是很小的一塊地方而已!

真正是大好天地,大有作爲,此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之時!

……

……

相比於前方的輝煌成就,身處後方的人們似乎要沉寂的多。

第二和第三批動員的戰兵將士已經紅了眼,各級指揮官一級找一級,最高級的幾乎每日都有書信派人送往前方,企圖到前方參戰的信在惟功案頭已經摞成了一堆又一堆的小山。

這樣的氣氛下,遼陽軍還虧好沒有寫血書的傳統,不然的話,血書請戰這種俗套的戲碼一定非得演瘋了。

相比較氣氛漸漸有點瘋的野戰部隊,遼陽各司統籌下的後勤人員就冷靜的多,各司在開原邊牆之外的工程已經漸漸上馬動工,最要緊的是道路和驛傳,道路就按原本的各條驛站來修,當然,當年大明的驛站是因陋就簡,不少就是遼金元各朝傳下來的舊城舊城改爲站鋪,有的站相隔百里,以遼陽鎮的精密治理的傳統來說,這樣遠的驛站體系簡直就是笑話。

在趙士楨和張思根等人的踏看之後,已經確定了兩條重新劃定的驛傳系統,一個是開原西陸路,也就是大軍右路,一個是開原北陸路,也就是大軍中路,至於大軍左路,也就是大寧都司故道的十個驛站,暫時沒有動作,事實上,左路打下來的地方是肯定要放棄的。

第一是大寧都司故地的後方是義州衛和廣寧,遼西地方暫時惟功不打算染指,還是那句老話,不得全遼之力,不入瀋陽,不得全國之力,不入遼西。

二來,則是插漢部還有相當強的力量,他們背後有土默特蒙古,漠北三部,科爾沁,巴林五部,加起來還能湊出十幾二十萬的騎兵和好幾萬甲騎出來,雖然光是左路軍可能就能擊敗他們,但打仗不僅是正面交戰,蒙古人也不是那種光會雞蛋碰石頭的傻子,上一次會戰之後,下面的局面應該就是對付騷攏和游擊戰的時間了,在邊牆之內,蒙古騎兵受制於邊牆和到處都有的軍堡臺寨火路墩,騷擾的空間十分有限,在敵境內,到處都是幾百裡不見人蹤的茫茫草原,除了高山河流和森林外,到處都是適合騎兵做戰的大平原,來去如風,遼陽鎮的騎兵數量還是不足,做不到有效全部遏制敵騎。

既然如此,不如將吞下去的再吐出來,等實力足夠時,再一舉重新吃下。

目前中路和右路的收益,已經是足夠大了。

朱尚駿就在右路之中,他仍然

是督察室的一員,不過同時兼公安司的副司長,也就是等同於副營官的地位了。

他曾經的上司們已經有不少被他甩在身後了,郭宇幾個好友,只有張豬兒是正營官,位在他之上,其餘的好友,地位最高的郭黑子也只是一個千總,而且也從督察室調了出去。

現在的督察室,涉及到幾乎所有部門,但不僅主管,每個督察都可以單獨對惟功負責,當然也是看資深和新人,資深督察都幾乎有不同的兼職,專職某一方面,也等於是惟功身邊的耳目,隨時可以將各司的情報呈送上去,相比參隨來說,督查多是選取本鎮出身的青年才俊,在使用上更加得心應手一些。

朱尚駿深明自己身上的責任,自大軍出發後幾日,他就沿補給道路,沿途細心查看,不論是後勤供給的速度,損耗,沿途的軍心民氣,還有道路保養,出塞之後,又是看風土人情,四周臺堡設定點的位置,包括幾個大人物發現的懸崖山民這樣的事,他也沒有放過,自己親自跑了一趟,和教育司的人親自爬上山頂,親自與山民交談了一回,也向惟功寫了一封詳細的報告。

向來他的呈文都是有密級的,惟功只畫一個花押,這一次的報告送上去,卻是批了幾個字:已閱,甚好,足見用心。

得此嘉評,朱尚駿勁頭更足,從坊州西北又折還回去,從這裡距離開原足有四百里,他五日之內,竟是跑了一個來回。

“這裡是西北路第十七臺,前方五里就是第十八鋪,這是中軍部按每十里一臺來設的名稱,方便了然。另外每十五里一鋪,三十里一驛,這是驛傳系統,軍事體系是五里一墩,十里一臺,三十里一堡,沿驛站道路建築,等一兩年後,纔會沿兩翼修築的道路展開,慢慢蔓延開來。”

朱尚駿雖然是公安司的,身邊的人其實都是精通各司業務的人才,身爲督察,他要經常巡查各司的工作,所以不可能只帶精通公安業務的隨員。

在他身邊,也有十來個部屬,其中有一個精通建築司和軍令司的業務,也知道最新的動向,指着眼前的蒼茫大地,似乎是一副清晰的畫卷,在這畫卷之上的每一個着墨點,都是如屬家珍。

可以說,這樣的人才在別的軍鎮肯定是十分難得的,遼鎮和薊鎮是朝廷布防的重中之重,明史上關於薊遼要緊的記錄到處都是,但鎮邊大帥自戚繼光李成樑之後一任不如一任,底下的將領更是魯莽的一勇之夫,普通的將士胸無點墨的佔了九成以上,一支純粹由文盲構成的軍隊,也就只能打打小規模的騎兵戰役了。

但這樣的人才在遼陽比比皆是,軍中初等課程完成之後水平就不在此人之下,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的學校存在!

可以說,人才儲備,遼陽已經走在整個時代的前列,本時代的歐洲識字率也並不算高,日本由於傳統識字率一直遠在大明之上,但和遼陽相比也是

差的遠了。

而且各國的識字也就是單純的識字而已,遼陽的各級課程可是覆蓋了很多學科,只要學成,對人的綜合素質提高效果極佳,見效極快。

“很好……我們到第十八鋪去宿營打尖吧。”朱尚駿神色疲憊,眉宇間充滿了倦色,他的隨員們也差不多,五天時間來回近八百里路程可不是玩的,還好沿途有充足的補給點。

“督察大人。”一個正經的公安司隨員道:“回來這一路,我一直感覺有些不對勁,似乎是北虜要有什麼動作似的。”

“我也感覺到了。哨騎們發覺北虜零星哨騎的次數有增加,人數也有增加,而且頻率很高,並且集中在第九鋪到二十鋪這一段中間的地域之中。”

“這裡還是坊州南地界,右側是女真哈達和葉赫部的核心區域,左側與我大軍中路相隔不算遠,北虜活動空間不算大啊。”

“總之要小心一些。”朱尚駿打斷了衆人的議論,捏着眉心道:“不過有軍令司和參謀司的人操心這些事,我們做好我們的本職就行了。”

“是,大人。”

衆人轟聲答應下來,參謀司的人對異動肯定不會無動於衷,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好了,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行了。

五里路程幾乎轉瞬即至,在第十八鋪正好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運輸隊伍停駐,還有一支三百人左右的施工隊正在建設急遞鋪工程。

大明的正規驛站都設立在重要的道路要點上,大型驛站有好幾十間屋子,按規定有不同的驛夫,比如牛莊驛,有三十名驛夫和七品驛丞負責管理,有一定數字的屯糧,按規定還養了三十匹馬,每日經過牛莊驛的驛使可以在這裡休息,換馬,在原本的奴兒干都司極北地方,驛站就規定是養五十條拉爬犁的狗。

驛站如果按嚴格規定的話是隻管軍運和官用,沒有官府的公事在身是不準擅用的,這樣維持大明境內近兩千個驛站,投入耗費和其實質用處是完全合適的,但在大明完全做不到這一點,國初時朱元撞能處死擅用驛站的駙馬都尉,而在此時,就算是高官的家奴也敢拿兵部的堪合擅用驛傳,這樣驛站供給無度,耗費太大,地方官府不得不搜刮民力來貼補驛站,驛站一年耗費數百萬,成爲明朝原本不寬裕財政的嚴重負擔。

遼陽的驛傳體系肯定沒有這回事,驛傳就是驛傳,絕不會有人公器私用,遼陽上下都很富裕,沒有人會找這種不自在。

而民間長途出行有順字行的民用車馬,運力足夠,並且隨着經濟發展,在官道兩邊肯定有足夠多的騾馬大店,這是完全可以由民間調節的事情,官府根本無須插手。

中國人向來勤勞,只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管制規則,有序發展,就可以迸發出極大的力量。

這幾年遼陽的發展,就是印證了惟功的這種想法了。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八百三十五章 風雨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二章 驚變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八百三十五章 風雨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八百三十五章 風雨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二章 驚變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八百三十五章 風雨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