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

至於張居正自己身後事,他看來是顧不上了,原本歷史上他和馮保聯手找了一個替代者,然而那人還沒有進京,已經引發衆多彈劾,這說明當時馮保和張居正已經失去了對朝局的徹底掌控。

現在馮保已經離去,張居正只是以實幹見邀,並不是在皇帝和太后心裡有多重要,身後之事,完全是談不上。

在多份信件裡,張居正都在萬曆十年時談到秋天必定要再請致仕,他實在已經是心力交瘁,很難支持下去,同時也是感覺時局變幻,人臣立功再多亦無用,總要在皇帝心中份量夠重,地位纔夠安穩。

張居正已經算是要激流通退了,然而最終還是沒有挺到真正退下來的那天。

惟功也是懷疑,就算他真心要退,估計萬曆母子也不會放他走吧……

“奏摺……”

這個時候,大臣上遺折還沒有形成風氣,清季時,大臣在位而歿,都會有相應的遺折,對任上之事,包括政務錢糧,人手接替,還有身後家族之事,都在遺折裡提及,便於人主按亡者的心意來做安排。

皇帝崩逝,遺詔是必然會有,當然,是不是死者真正的心意,那就難說的很。

比如萬曆有一次以爲自己將不起,遺詔裡就召回礦使稅監,後來病突然好了,就趕緊叫人將這遺詔收回,等他真死時,果然又是一樣的故事,一下子發了二百萬的內庫銀到遼東,當然,這肯定不是萬曆的真實意思,不過人死之後,也就由不得自己了。

倒是惟功此時給張居正出的主意,令得張居正眼前一亮。

“好,甚好。”張居正差點想站起來,勉強一挺腰,眼前一暈,只得又躺了下去。

他喃喃道:“李元樹替我謀劃半生,到底臨了也沒有想到這一出。甚好,我一生心血,就在那幾件事上,遺折裡不妨認真替皇上再曲劃十年,果真如我這般再行十年,大明的財賦算是真有了起色,再過數十年,亦不乏國用。以我一身,能使大明五十年內無饑饉之憂,足矣,足矣。”

說着,張居正便是自眼中流下淚來。

他一生至此,其實富貴已極,兒子要麼翰林,要麼都督一品,兒孫滿堂,老母尚在,可謂沒有什麼遺憾之處了。

現在門生故吏遍天下,以張居正之才,雖想到萬曆可能對他有所不滿,會對他的主政方略有所興革,但真沒有想到,會演變成清算他的姿態。

是以惟功此時的提議,對張居正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提醒,不論如何,他也不希望自己的事業中途停止。

“元輔靜攝安心,總有大安的一天。”

事情已經至此,惟功也無甚話可說,眼看張居正已經垂下眼瞼,一副倦極了的模樣,雖然他很想和張居正再訴說一下自己內心的情感,說一下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當然,還有敬佩之心,不過,已經沒有機會了。

對張居正這樣的人物來說,哪怕是自己的親兒子,在這個時刻也沒有多少時間說兒女私情,更何況是惟功呢。

他只能站起身來,最後再說這

麼一句沒有多少營養的勸慰之語,張居正只輕輕動了動手指,意思是聽到了。

此時的張居正,應該是全部心思用在遺折上了,已經無心再多說什麼。

至此,惟功此行京師的全部目的,算是完成。

但不知如何,他的內心,充滿激盪和遺憾!

如果張居正再活十年?

如果自己能夠提前掌握權力,與張居正一文一武的展布開來?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這位強勢人物,命在須臾。

他轉身退出,張敬修因爲不滿,也自恃身份,並沒有送出來,只有張懋修和張嗣修,簡修,這兄弟三人,一起送了出來。

畢竟惟功以英國公嫡子的身份前來探視,自遼陽遠赴千里前來,這個禮數還是要有的。

“吾家這幾位,少有權謀機變之士。”

在惟功幾人到門前的時候,張居正突然開口了。

他眼**芒,一點不象垂危之人,盯着惟功道:“將來若寒門有變,還望少國公幫扶一二,最少,使他們不失爲富家翁。”

“元輔放心,一切如君所託。”

“好,好。”

張居正說了幾個好字,就是再也不說話了。

見他無話,惟功這才繼續出去,因爲聽到張居正剛剛的話,張懋修和張嗣修,張簡修兄弟三人一起拱手,向他道:“一切拜託少國公。”

兄弟三人,也就是張簡修深知惟功大能,所以說話時真心誠意。

而懋修和嗣修卻是敷衍的多了,他們全部是進士,這個身份在大明就是一切的來源和保障,雖然大明不象前宋那樣不殺士大夫,不管犯多大罪過亦是免死,最多追奪出身以來文字,就算前宋最重的責罰,但大明對一般的文官最多亦是免官而已,爲鄉紳家居,一樣可以干涉政務,或是到處打打秋風,日子斷不會有窮困之憂,所以照顧之語,實在叫這兩個相府公子,難以接受。

對方,畢竟是勳臣和武臣,與文官是兩個世界的人物。

“惟功……”張簡修在相府的二門前,悄聲道:“等將來,我是說,家父的大事過後,我還是去遼陽。這一次,望你不要將我當公子哥來待,而是真正當一個你的部下……”

“如果是這樣,你可能要接受新軍到將領的一系列訓練……”惟功看着張簡修,極爲誠懇的道:“你到遼陽,任贊畫,順字行我會給你股份,將來遼陽所有的戰功有你一份,銀子你也夠用,想打老虎,去寬甸,打熊,打獐子狍子,都隨你,還有我和你說的,到海上釣魚,十分享受,攀高山,下大海,任你逍遙……”

“這樣的日子,我過了二十來年,還沒過夠?”張簡修臉上露出苦笑來:“我只願以後不是靠父廕生活,總要有自己的功勞,不然再深的情份,總有吃光的一天。”

“好罷。”惟功深深看他一眼,見此人確實是出於真心,終於點頭應諾道:“年前預備再成立近衛第一營,由功勳軍官和老兵組成的精銳營,你不必到那些純粹的新兵營去了,就到這個近衛

營去參加入營訓練,能熬過來,便可真正做事。”

“好,我不會給你丟臉。”

“不!”惟功道:“是不給令尊丟臉。”

就在張府側門大開,預備送惟功出門的時候,門前突然傳來異樣的響動。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奔走着,還叫嚷着什麼,門前如同捅了馬蜂窩一樣,頓時就亂成一團。

張懋修發公子脾氣,指着一個伴當道:“快去看看怎麼回事,打量老爺身子不好就能作反了不成?”

那伴當還不及去,已經有一羣門政上的跑了過來,個個都是氣喘吁吁的樣子,有個門政眼尖,看到張氏三兄弟,頓時就是大喊道:“二少爺三少爺四少爺……大喜,大喜啊。”

“放什麼屁。”張懋修怒道:“這會子有什麼事能說是大喜?”

確實,天地之間,也就是張居正的身子爲最大,只要他好,張家天天都是大喜,萬一不起,人人前途有憂,所以不論如何,這個門上的似乎都是有些不妥。

不過底下此人的一句話,卻是將張氏兄弟三人驚呆了,只有惟功早就有所感覺,所以沒有顯的太過吃驚。

那人吃了一訓,卻是趕緊叫道:“確實是大喜……門上來了小內使,說是宮中的旨意馬上就到,賜封咱們老爺爲太師!”

“什麼?”

“太師?”

“你這狗才沒聽錯吧?”

“沒有,小人怎麼敢聽錯,也怕內使弄錯了,再三問清楚了,是封拜我們老爺爲太師。”

這一下,張氏兄弟三人都相信了,而門前聲響越來越大,後來,乾脆就有執事下令放起鞭炮來。

自張居正垂危之後,上門的官員幾乎很少,表面上的理由就是說不打擾元輔養病,其實根本不是。

衆人深知張家就是張居正一人支撐着,所以張居正一去,張府根本無所依憑,就算張氏兄弟有所出息,最快也得十幾年後了,現在燒這竈,太早。

所謂夫人死了人滿街,老爺死了無人擡,就是這個道理。

趨炎附勢,人心大致都是差不離。

但明白歸明白,能接受的畢竟還是少數。從門前車馬排了裡許長的第一高門,到現在門前冷落車馬稀,固然知道這是人情之常,還是不免叫人心中十分壓抑,難受。

府中的人,也是憋了一口氣在心胸裡頭,只是不知道怎麼才能發泄出來。

這一下,生封太師,這是大明二百多年以下來的又一個超級異數了!

自太祖皇帝廢除丞相制度,大明的一品高官就只剩下不負具體責任的三公,也就是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職位。

而這三公職位,根本就很難想象能到手。現成的例子離此不遠,嚴嵩當年,當首輔二十年,極盡嘉靖之寵信,天下大政,幾乎一以委之,但嘉靖也就封了他一個從一品的太子太師而已,徐階,高拱,俱是到了從一品而終,沒有能巴結上三公中的任何一職。

有明一朝近三百年,能生而封三公的只有五人而已!

(本章完)

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一百章 悟劍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十二章 寶刀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五百三十六章 加餉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九十章 說古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章 薊州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
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一百章 悟劍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十二章 寶刀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五百三十六章 加餉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九十章 說古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章 薊州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