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

“關白到。”

一個長相清秀,年在十四五的童子一聲低呼,閣中的所有重臣家老和大將們都垂下了頭,將兩隻手按在膝蓋上,老老實實的躬下身去。

最前兩人是緊急奉召前來的兩大家老,一個是相貌清癯的前田利家,另外一位,則是身形矮壯,圓頭虯鬚的德川家康,這兩位都是資歷和實力遠超其餘家老的強者,自然是坐在衆人之前。

落後他們兩人半個身位的便是石田三成,他也是家老中的佼佼者,實力強勁,而且這幾年最得秀吉信任,所以他對自己落後兩個家老半身位的境況感覺不滿,在小姓的高呼聲中,石田三成不動聲色的又往前挪動了半步。

彷彿是感受到了什麼,前田利家皺了皺眉,德川家康毫不掩飾的冷笑了一聲。

不過在這種時候,家老們再高的地位亦不敢出聲,衆人聽到一陣不加掩飾的大步前來的腳步聲,知道是秀吉來了,頓時是所有人又將頭又向下低了一低。

“嗯,大家辛苦了。”

“見過關白大人。”

傳來的是秀吉略嫌慵懶的聲音,衆多家老將頭擡了起來,眼前是一個頭發枯白的老人,身上一襲錦袍穿的皺巴巴的,毫無原本的華彩,也沒有給這個老人添加一分威嚴氣質,畢竟是長相太沒有威嚴,氣質也很難說是出衆,人瘦巴巴的,臉色枯黃,一張臉皺的厲害,整個人又矮又瘦,看起來確實象是隻老的不成的馬猴。

當年,豐臣秀吉在織田軍中被稱爲猴子,這個稱呼似乎是信長所創,後來也有不少人這麼叫豐臣秀吉,不過當這位一路從普通的組頭到番頭,再到大將,侍大將,部將,然後成爲一國之主,後來更是成爲織田信長的繼任者時,這種舊日的諧稱再也沒有人敢於出口,現在的豐臣秀吉,只有一個稱呼,便是“關白。”

在當年,織田信長信心滿滿“上洛”的時候,恐怕沒有想到,自己身故之後,日本會落在“猴子”的手中,一切的發展,竟會是眼前這樣的情形吧。

豐臣秀吉的臉色還算平靜,只是眼神中顯露出別樣的神采,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只待做出實際的動作了。

看到秀吉的臉色,已經提前得到通知的前田利家露出凝重之色,他向着秀吉問道:“做出決斷了麼?”

“嗯,是的。”

秀吉對這位以前同時在織田家共事的好友還有三分尊重,除了前田利家外,另外能得到他這份尊重的就只有德川家康,在回答前田利家的同時,他也向德川家康道:“真是決定了,要下達命令了呢。”

前田利家皺了皺眉,伏身不語,德川家康肅容道:“一切均依關白之令。”

“嗯!”豐臣秀吉正色看向衆人,大聲道:“已經決定,要攻伐朝鮮,嚮明國用兵!”

“是,關白!”

在場的人,均有一種戰慄和惶恐的感覺襲來,但也有更多的期待感與即將上戰

場的興奮感覺。他們無一不是在日本戰國激烈的戰事中存活下來,並且奮鬥出了更高更強的位置出來。對這一場戰事於其說是害怕,不如說是掠奪的慾望大過了對大明這個龐大帝國的惶恐懼怕之情,除了少數人之外,更多的人對征伐大明沒有什麼懼怕的心理,正如後人總結的那樣,戰國時代末期的日本就如一個火藥桶,無數大名滿懷殺伐的慾望卻找不到對手,如果不是對朝鮮和明朝的戰爭消耗了這股勁頭,後來的幕府想安穩坐二百年天下,豈是易事?

另外便是當年倭寇對明朝的戰事十分順利,雖然在戚繼光等人興起後,南方明軍由衛所製爲主改爲募兵制,戰鬥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明軍動輒以死傷幾百人獲得斬首過萬的戰績,但一開始明軍的孱弱無能卻是烙在了日本人的骨子裡頭……要知道到大明沿海的倭寇可都是一些在日本國內走投無路的浪人野武士,很少有真正的各大名的直屬的真正精銳,就是這些人和王直等中國海商勾結一起,居然鬧的明朝上下不安,縱橫多省搶掠無數民財,殺傷大明百姓,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幾十年間屁事沒有,後來還是明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息了下去,當年之事叫很多日本人對明朝的國力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十幾年前,秀吉就上書給織田信長,表示統一日本後他還要帶兵繼續征伐明朝,將大明給全部打下來,同時滅國朝鮮,這樣日本的領地就幾十倍的增加,盛唐光輝,將在他們日本人手中再現。

而後來雖然戰事不停,豐臣秀吉征服中國的想法卻始終沒有丟開過,他曾經接見過大海盜曾一本,這些海盜向他吹牛,以日本武士之精銳敢戰,征服大明,猶如大水崩沙,利刃劈竹,幾乎是輕而易舉之事。

在見過這些海盜之後,豐臣秀吉的野心每日俱增的膨脹着,他最親信的心腹和重臣們都早就知道他的想法和打算,只是衆人真的沒有想到,豐臣秀吉有把這種野心和慾望付諸實際的一天。

無論如何,現在大家是和這猴子綁在一起,是生是死,當然也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豐臣秀吉說了幾句話之後就感覺耗掉了全身的力氣,他向石田三成瞟了一眼,石田三成會意,坐真腰板,大聲說道:“伐明,三條道路。第一道路,是從日本下海,大軍直擊明國的寧波等地,由浙江沿海上岸最近,然後直撲明國的南京等重要城池,再控制長江上游,明國的半壁江山就落入我等之後。第二條路,便是由海路直撲明國的京師,天津一帶,直擊敵國京師,等若一刀斬首!第三條道路,便是以對馬島攻朝鮮,先滅朝鮮,立足之後,再由朝鮮攻入明國遼東,此三條道路,經過關白大人權衡考慮之後,已經決斷,選擇第三條道路,由對馬攻朝鮮,先等‘八道國割’,然後積蓄更大的力量,直撲明國遼東!”

所謂“八道國割”也是豐臣早就和東國及西國大名們打過招呼了,滅亡朝鮮,先將朝鮮的八道進行踏看,確定田畝數字和收成,然後按

多少石高分成若干國,參戰的立功大名,可以在朝鮮再領一份土地,朝鮮國土並不算小,漢江以南良田很多,北地多山,但亦有不少田土,這樣的一大塊地方打下來,重新分成若干小國,分給諸大名,原本百萬石高領地的大名,領地可能瞬間就增加一倍,境內的民力物力盡爲其有,等於自己手中的實力也增加了一倍。此時的日本雖然已經一統,但各藩仍然擁有自己的家臣和武士,有自己的內政權和武力,只是需要聽從秀吉的命令而已,後來的江戶幕府時代,對各藩纔有更嚴格的限制,但就算江戶幕府時期,對長州和薩摩等藩的控制也並不嚴格,無論如何,在有機會增加領地糧食收入和領民的時候,各藩大名絕不會客氣,而這也是豐臣秀吉能引動他們的最大原因。

豐臣秀吉半倚着,看到眼前的重臣和大名們都心浮氣燥的模樣,他便是微微一笑。

這些傢伙,眼界好生小呢。

他的夢想可絕不止如此,前幾月,他叫人持節下海,到高山國出使,命其國依附於自己,否則將來必受征討。

高山國也就是後來的菲律賓,現在是西班牙的領地,不過秀吉並不知道,他只覺得自己麾下幾十萬虎狼之士,高山國如不依從,必成齏粉,是以一定會誠惶誠恐來歸,絕不敢違抗他的命令。

幾十年的統帥生涯使得他有強烈的自信,同時也損壞了他的健康,邁入老境,思維方式已經有了可怕的轉變,將征戰時對部下的那種頤指氣使用在其餘的國家之上,這是秀吉身上最大的毛病,不過卻是根本無人敢於提醒他。

高山國當然沒有理會,西班牙人估計都未必知道豐臣秀吉是誰,日本在他們眼裡也是屬於葡萄牙人地盤裡的未開化的小國,估計這文書直接被置之不理,豐臣秀吉自感失了面子,事隔未久,他就已經做出了征伐朝鮮的決斷。

“打下朝鮮,八道國割,”待石田三成說了一氣之後,豐臣秀吉微笑着道:“吾將請天皇搬到明國京師去住,吾將劃十國爲天皇領地,供養皇室,吾子將爲大唐關白,吾自己搬到寧波,以此一城養老足矣。諸君,明國百倍於我日本,各位可能都會擁有千萬石高,努力吧!”

衆人聞言,均是哈哈大笑起來。

加騰清正大聲道:“不若我立下大功,請關白將寧波賞賜給我!”

豐臣秀吉聞言笑道:“若虎加騰真有不世之功,將寧波賜下又何妨?”

“關白可居南京,那是好地方。”

“大明和朝鮮的皇室,應該遷到日本看管起來。”

秀吉一拂袖,笑道:“明國皇室曾經善待故元宗室,唐人有這樣的氣魄,吾等亦不能差了,到時在日本給明國皇室一國,以供養他們的祖先便是。”

“關白氣魄,非吾等所能及。”

衆臣之中,不乏能言者,商人出聲的小西行長就是一個,此時自是拼命奉迎,馬屁如潮,縷縷不絕。

(本章完)

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四百章 意外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九章 習武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五章 薊州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五百章 牛酒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
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四百章 意外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九章 習武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五章 薊州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五百章 牛酒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