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

“兒子常聽講官說,兼聽則明。”潞王突然插話道:“是不是要召開廷議爲好?”

“不成的。”

李太后到底臨國多年,立刻否定了二兒子的天真提議,搖頭道:“這種事,只有咱們孃兒幾個拿定主意,一旦決定,就不能反覆,不然的話,張先生的臉面,皇家的臉面,都要丟個光光。廷議總得是勳貴,文武大臣,還得召集言官科道,那些清流,走路沒事都要踩幾腳的人,有這麼大題目給他們做文章還了得!”

萬曆雖然不是很贊同奪情,但對母親的話還是很贊同的,言官科道號稱清流,其實也是大佬羽翼下的烏鴉,一隻只叫嚷的厲害,但真心爲國的時候不多。萬曆雖然還未大婚,對言官清流們的嘴臉倒也很清楚了。

當下便是對母后的話大表贊同,不過潞王並沒有受挫的表情,笑着道:“馬家莊的事,兒子就聽人說,這是大宗伯對抗張先生,要是這樣的話,張先生也未必就是在朝官心中不可更易的,兒子以爲,不妨將張惟功召來問問,母后和皇兄覺得如何?”

萬曆對惟功頗有不滿,根子也是在這件事情上,所以這幾天他都沒召見惟功,惟功幾次遞牌子請見,也被萬曆賭氣給回絕了,但惟功還是每天正常入宮,這樣的勤謹還是叫萬曆有幾分感動的,心裡的怨氣也就小了很多。

這幾天,不僅僅是這件事,還有張惟賢的錦衣衛全面開動,將惟功的順字行各店的經營狀況和大致的利潤都報了上來,雖然萬曆允許惟功賺錢買馬,但真心沒有想到惟功的利潤有這麼高,一想到臣子一年可能賺十萬兩以上……這是張惟賢估算出來的數字,雖然張惟賢已經覺得自己在高估了,但實際上是遠遠低估,但萬曆已經覺得自己的心絞痛的厲害了。

想到上次找惟功捐輸時,那小子拿兩千兩金子就十分心疼,自己當時還十分感動,沒想到是被這小子給耍了。

萬曆可沒有想過,惟功真的一年賺十萬的話,要給夥計發錢,要繼續經營當然要留流動資金,他只是覺得,惟功身爲自己第一親信的親從武臣,居然不肯將所賺銀子貢出來大半,而只是一小半,他感覺十分傷心,也有慾望不被滿足的憤怒,如果說馬家莊的事他懷疑惟功不忠於自己,而被張居正私人市恩拉攏過去了,那麼順字行的事情,則是坐實了惟功的不純……這可是比什麼都嚴重的罪過!

但此時潞王的提議,萬曆也沒有立場拒絕,特別是皇太后立刻便是道:“張惟功的話,皇帝素來還是能聽進去的,就叫他來說說看吧!”

有此吩咐,則不等萬曆表示,立刻就是有內監到外廷去傳人了,惟功就在外廷候着,沒準就在乾清門外的禁軍武官朝房內,這裡就是他在內廷當差時的固定地方,現在就算在外頭當了坐營官,裡頭的辦公地點倒是還給他留着,光是這一點,也

足見皇帝的寵信了。

果然,沒等一會兒,惟功就是跟隨着傳人的內監一起進了慈聖宮門,看到大殿裡的幾個人,便是立刻在殿門外行起禮來。

“叫他不必多禮吧。”

太后視惟功也是當一個晚輩的感覺,這小子和皇帝是總角之交,老成可靠,忠誠上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大明皇家除了開國那幾年忌憚過功臣,自靖難之後,對勳戚功臣的信任就是與日俱增,惟功是有多種身份的加持,皇家的信任也是理所應當。

“禮不可廢。”

惟功在外聽見了,大聲答着,先畢恭畢敬的向皇太后行禮了,然後又畢恭畢敬的向皇帝行了禮,接着就是略顯隨意的向潞王行了禮,最後進殿時,用眼神向馮保致意。

若是單獨在外,惟功遇着馮保也是要大禮參拜的,但這時是在君前,臣子和家奴不管身份相差多遠,那也是絕不能當着君上的面來互相行禮的。

俟惟功見禮畢,當然還是馮保上前,將適才君臣幾個議論的話題向惟功解說了,在他述說的時候,惟功並沒有什麼特異的表情,哪怕就說起他在馬家莊殺傷多人被彈劾的事情,他也是沒有什麼緊張的樣子,見到惟功的模樣,哪怕是太后也在心裡誇讚,這個孩子有靜氣,遇事不亂。

“臣得先請罪。”

惟功等馮保說完後就跪了下來,叩首道:“臣雖然是救人心切,但殺傷多人,影響頗爲惡劣,臣要請罪。”

“哼。”萬曆冷哼一聲,怒道:“你現在才知道請罪了,當時出手的時候怎麼沒有考慮清楚再動手呢?”

“臣要復奏的就是這一點。”惟功坦然道:“叫臣再選擇一次的話,臣還是會選擇動手的。只是會儘量把事做好一些,不要殺人……那些人還是百姓,不是賊匪,殺之不祥。而臣選擇再次動手,是因爲臣做的不錯,臣與沈知縣在馬家莊做的事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大明天下,如果臣爲了自己,明哲保身的話,臣就不會闖下這樣的禍事出來了。事實上,臣就算是打獵不小心殺傷人命,也不過就是賠錢就行了,不會惹起這樣的軒然大波的。但爲了國事,臣避無可避,惟有挺身而上。”

“哦?張惟功你的說法,很象一個儒臣啊。”

萬曆頗感震動,心裡也是有新奇之感,一直以來,張惟功在他心裡就是一個武臣,而且是武藝高強,對自己忠誠,同時還算聰明,能做生意發了財的武臣而已……以萬曆經歷的純粹的帝王和儒臣們的影響,心中說對勳臣和武臣沒有偏見是不可能的……忠誠上勳貴武臣應該也是可信的,但那是因爲與皇家共富貴所致,不象儒臣們號稱是讀書養氣,以孔孟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節操……當然萬曆肯定也想象不到,那些每天對自己大吹牛皮的文臣,在自己死了幾十年後,先是在北京千餘文官跪迎李闖,幾乎沒

幾個殉國的,然後那些拼死反對崇禎捐輸藉助,也反對徵收商稅,反對開礦,自己卻偷偷挖礦的大臣們一個個富的流油,據可靠的記錄,李自成在京城發了幾千萬兩銀子的財,其中內庫銀有限,大半倒是從勳貴和文官身上用夾棍夾出來的。

這些文官,先降李自成,後來滿清大兵一至,大家又立刻選擇再降清,節操這兩個不要說摔在地上了,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好麼……但這種事是國家滅亡時纔看的出來,最少在現在的萬曆眼前,文臣個個大義凜然,言必說孔孟,什麼仁恕忠直,大義節操,反正這些高貴的品質都是文臣所特有的,是讀書養氣培養出來的,他們都有高尚的節操,不貪財不好色,個個白蓮花一般的高貴無暇,而除此之外,也就是節婦能和他們比比了,至於太監就是小人之尤,勳貴武臣也高明不到哪去,是需要小心提防和鎮壓的,只要皇帝稍有疑問,他們就會搬出唐末藩鎮之禍來做比喻,至於本朝也有石亨和曹家子侄這樣在京城興兵謀反的例子,就在幾十年前,還有江彬這個武將圖謀不軌,當然,這些陰謀都是被文官們識破並壓服下去的,文官們殫精竭慮,保衛了皇權,是皇帝最忠誠和唯一忠誠的臣子,如果皇帝想要國泰民安的話,那就只能信任文官,當然,按主流的正確說法就是信賢臣,遠小人,這樣自然會風調雨順,國家富強。

這就是“道”,在“道”之外的一切,都是技術流,不得道,只講治術,那隻能是小臣,心胸中沒有大格局,是夏蟲不足語冰。

象宋朝儒臣那樣,治河他們要說話,邊防他們要說話,鑄錢他們要說話,大道理說的頭頭是道,如果皇帝任何一個儒臣去治河,他們就會表示不滿,“此非國家待儒臣之道”!也就是說,他們是隻管發議論而不能管實際業務的,至於有能力去做實事的人呢,在他們眼中又是隻懂得奇技淫巧的“小人”,象張居正將潘季訓已經提到工部侍郎的位子上了,文官們對這樣的事肯定抱以敵意的,幾個講官沒少對萬曆吹風,不過萬曆也不是傻子,知道潘季馴這樣的治河人才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所以嘴上唯唯稱是,心裡卻不以爲然。

但張惟功一個勳貴武臣,居然也是有這麼擲地有聲的話說出來,這實在叫萬曆感覺十分驚愕,並微微有感動之感。

“臣雖然沒有讀書應考。”惟功叩首道:“但也不是不讀書明理啊。”

惟功喜歡讀書,這個內廷倒是人人知道,太后頷首道:“張惟功確實是文武全才,忠心也很可嘉,不過,還是認真說說你心底的看法吧。”

“是,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既然太后和皇帝有旨,惟功自然是將馬家莊發生的事情如實道來,他重點將沈榜的話又完全發揮了一次,在皇太后和皇帝聽到宛平田畝和人丁消長的數據時,確實有耳目一新之感。

(本章完)

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十七章 感激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二十章 長兄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六十章 國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五章 薊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
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十七章 感激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二十章 長兄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六十章 國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五章 薊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