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孤臣

惟功的話雖未明說,萬曆的臉卻陰沉下來。

他是按全套的皇帝教導方式在一直教育的,和純粹的儒家教育以及親藩式的養豬教養法不同,皇帝是負全天下之責,所以不僅要教導儒家經典,輸以仁德的治國觀,更重要的治國手段和一些祖傳的心法,不論是由經筳時教導,或是平時講官的灌輸,又或是太監們私下的提點,皇帝對權術之道已經頗有心得,其中最重要的祖傳心法無非就是大小相制,講究平衡之道。

宋人不獨相,異論相攪,到南宋時先後出現獨相兼樞密的情形,大權在握,廢立皇帝都等閒事,這時間相隔可不遠,明太祖廢丞相制度,很難說是因爲蒙元的中書省權力太大,還是得到了南宋中末期權相頻出的教訓。

最少在萬曆的心裡,現在的情形極不正常,十分的叫他不安。

“此事是張先生做的主。”萬曆輕輕咬着牙,琢磨着道:“推翻是斷然不可能的……”

“臣的意思,現在想獨立一軍是不可能的,不如往京營先摻沙子也好。”

“這個法子甚妙。”萬曆眼前一亮,用激賞的眼神打量着惟功,笑道:“如果不是你太小,吾真想叫你去總理京營。”

惟功笑道:“臣可不敢發這個夢,總理京營最少也得是侯爵,臣算什麼。”

萬曆似笑非笑,看着惟功道:“你那英國公府的爵位,亦不是完全不可能嘛。”

“臣不敢做這樣的夢。”

萬曆想建立自己的軍隊,任命靠的住的將領,甚至是宦官領軍,這種想法,由來已經非一日,惟功這種常伴帝側的人對皇帝的小心思還是很瞭解的。

這種想抓兵的心理其實不難理解,無非就是一邊自己是天下第一人的天子,一邊又被羣臣挾制,還有一個張先生隱隱有在自己之上的感覺,這種滋味,不好受。

著名的厚臉皮陽痿天子趙構趙老九,在秦檜死後擦了把汗,對殿帥楊沂中道:“至此日,方能去靴中匕首。”

趙構這樣在屍山血海裡打過滾的天子都被相權被成這樣,萬曆心裡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的心理上仍然不覺得安全,在萬曆十一年後,萬曆在禁中組建禁軍,自己親自操練,每日在大內和萬歲山練騎射,搞的炮聲隆隆,朝野爲之不安,後來在閣臣的力勸之下,同時萬曆操持國柄有些日子,張居正被清算了,馮保趕去種菜了,安全感足了,自己操持軍隊的心思也就變淡了,到最後,萬曆到底沒擰過文官,還是將這支皇帝親自成立的軍隊給解散了。

“吾會想想法子。”萬曆對着惟功道:“你自己惹出的亂子,莫要想置身事外。”

惟功對在京營經營沒有什麼興趣,他的理想和志趣是到邊關,在京師,維持現在的格局和勢力就可以了。

但皇帝是不可以違拗的,他只能苦笑着答應下來。

皇帝又

道:“這一陣可能叫你受些委屈了,忍着罷。”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張惟功在大鬧兵部之前就已經想好了,現在是文官勢大,張居正肯定會對自己採取行動,以有所交待。

當然,不會太嚴厲,會給小皇帝和英國公府都留些面子。

君臣二人一邊說話,皇帝一邊也是穿好了衣袍,此時御膳已經送來,萬曆便是一邊用膳,一邊輕輕一咳。

衆太監都是石頭裡能熬出油的機靈鬼,一聽之下就連忙又往四周彈開了十來步,又能監視惟功,也不會將君臣二人的對話聽的太清楚了。

“怎麼樣?”

萬曆撿起一塊做工很精細的糕點,狀似隨意的詢問着。

“德、才,都是沒說的。其父雖然是平民,但其祖做過宛平教諭,同進士的底子,也算是縉紳之家出身,所以自幼讀書,針織,女紅,廚藝,樣樣都好。”

明朝有一項制度還是極好的,便是它的外戚制度。大約是吸取了蒙元時宮廷亂象的教訓,明太祖特意設計了這種娶后妃只准迎娶小門戶人家的規矩,最多官不過佐雜,或是乾脆就是平頭百姓一個,勳貴之家絕對不要,品官之家也是肯定不行,這樣就算是有眼前太后年輕和皇帝幼年登基的事,但皇后之家卻是小門小戶出身,就算封了伯爵也沒有根基,想危害到大明江山也是絕無可能。

眼前這王皇后,就是這種理念之下挑出來的,徹底的百姓之家出身。

“誰要聽這個?”萬曆十四歲,明年大婚時十五,在宮中營養好,早知人事,聽着惟功的話小皇帝就是一臉的不耐煩,頓足道:“快撿要緊的說!”

“呃……”惟功慢吞吞的道:“論起長相吧,就只能說是中人之姿了。”

“中人之姿?”

萬曆一顆心直往下沉,臉上也顯露出極爲失望的色彩。

“臉還是挺白的,眼也大,人中稍長一些,牙齒齊整,也白……”

惟功手舞足蹈的,儘可能的撿未來皇后的優點來說。確實,挑皇后肯定是先看家世,雖然不娶勳舊品官之家,但也一定是那種風氣正,品評出來的名聲好,幾輩沒出過丟人事情的清白人家,德性在前,然後看長相。長相也一定是齊楚周整,不能是有瑕疵,但是不是那種美豔外露的模樣,那就見仁見智了。

“這就是母后給吾挑的皇后……”萬曆垂頭喪氣,半天也沒醒過神來。

年輕人到底還是對自己的元配很重視的,如果是老油條皇帝纔不會管皇后好不好看,反正隨隨便便也有幾十個有名份的嬪妃,沒名份的想多少有多少,哪個傻子去動那個用來當招牌的皇后?

萬曆到底是還小,心思純良,再說這些年被管慘了,他自己可能也沒想到,自己可以廣置嬪妃,在他成年之後,李太后不僅不會管,還會鼓勵他這麼做的。

多子多福是百姓,天子多子還保障着政權的延續

,無子就是一大悲劇,當年孝宗皇帝只有張皇后一個皇后,恩愛無比,後來只養了武宗一個兒子,武宗胡鬧早死,結果嘉靖皇帝繼位後,對他那個皇伯母根本談不上尊敬,張太后因此在宮中過了一個極爲悽慘的晚年。如果有機會叫她重選一次,她肯定會勸丈夫多納幾個妃嬪,多生幾個皇子出來的。

“皇后品德是真的很好的……”

惟功徒勞無功的勸說着,皇帝的情緒卻是怎麼也鼓不起來。

“你去吧,今日就不要你在此伺候了,你已經和馬芳說好找他學射,馬帥過幾日朕會接見,見過之後就叫他回任了,時間不多,你切莫耽擱了。”

萬曆勉強從低迷的情緒中掙扎出來,對着惟功和聲說着。

對叫皇帝這麼口吻說話,還考慮的這麼周詳,四周的太監隱約聽到兩句,眼睛裡都嫉妒的滴出血來了。

他們天天在皇帝身側,皇帝哪裡會這麼關照他們?無非當養熟了的狗兒,高興了哄兩句,不高興了又踢又打,用來出氣的時候管你是小火者還是管事牌子,皇帝可是一樣會打的。

這些太監當然不知道,張惟功昨日在兵部的表現已經是選邊站隊,不論是張居正或是文官都不會再與他親善,只有站在皇帝和勳臣這一邊,特別是站在皇帝這邊。

這樣的臣子,等若孤臣,皇帝雖小,心裡卻是很清楚的。

江米衚衕就在西華門外不遠,惟功從乾清門出來,預備直接從西華門出去,去見馬芳。

剛從乾清門出來不遠,便有一個內閣裡的中書舍人過來道:“元輔要見你,請隨我來吧。”

說罷轉身就走,絲毫沒有考慮惟功可能會拒絕的意思。

這就是張居正秉國的霸氣了,相權和皇權隱隱合二爲一,張惟功會不會拒絕,張居正不會考慮,他身邊的人當然更不會。

“下官參見元輔。”

張居正還是在閣中辦事,大桌案上堆着滿滿當當的,有各衙門上奏的題本,各地官員的上來的小本,也有很多私人信函。

閣老雖然是有宰相之稱,但實際上內閣只是翰林院的一個附屬機構,張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並不是直接由內閣下令,統核進行,而是用私人信函的形式來進行,掌控吏部爲首的吏部,派私人歷任各地封疆,以私信指示清丈等諸事,這是明朝宰相的辦事特點所在。

而且內閣的票擬後的奏本還要送到司禮,成年的皇帝會挑重要的看看,不重要的就直接交給司禮批,司禮監批上“如閣”或是“如閣擬”,這樣纔算正式通過,成爲可以明發的詔旨。而且司禮還負責交通中外,也就是負責皇帝和內閣的聯絡,大明的皇帝一般都很懶,見大臣對他們來說是很頭疼的事情,皇帝對某事有什麼指示,都是叫司禮監的太監前往內閣傳諭,遇到忠正的太監還好說,反正照樣傳達就是,遇到心懷不軌的,這傳諭旨時就是很好的濫權機會了。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九章 習武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十二章 寶刀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二十章 長兄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
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九章 習武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做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十二章 寶刀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二十章 長兄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