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

這日適逢遼陽廟會,城中儘管修築了很多大型公園和小型的花園,但城中的大祠堂是要緊日子纔去的地方,四周的花園雖然漂亮,適合小夥子大姑娘去逛,也適合帶孩子去玩耍,但真有什麼節應日子,人們還是習慣和喜歡往高上帝廟那邊去跑,只是人羣比較以前已經分流了很多,城北的大學堂和武學院也是十分漂亮的所在,不少人也願意往那邊去,城中間的丁字大街原本衙門林立,戒備森嚴,不屬於百姓可以隨便去的地方,現在也與以前不同,百姓可以隨意往來,丁字大街的南邊屬於城中的商業區,原本就是商行很多和酒店較多的地方,現在更是整條街都遍佈商行店鋪,在原本的規模上擴大了好多倍上去,順字行最大的分店也開設在城中了,在這種初冬時節,到各商行備辦過冬的用品已經成爲遼陽家庭的習慣,其實醬菜等貨物是一直不斷的,燻肉醬肉一類的肉食品也是沒有斷過,但人們還是習慣早早儲備一些過冬的物資,這些當家的奶奶嬸子媳婦們已經過了近十年的好日子,但以前的苦日子人人都還記在心裡,當年這些婦人們一年四季不得展眉,每日都愁着那麼一點糧食怎麼配雜糧野菜,怎麼能叫家裡的青壯和小孩子們多吃一些,她們自己則是能省一口是一口,管你長的多好看的美人胚子,這樣的日子過下來一個個都是黃皮刮瘦,哪裡還有心思弄什麼胭脂水粉?遼東這裡的日子,畢竟比起內地和南方來還是太苦了。

現在日子好過了,她們還是緊着過,畢竟手中有餘糧,家裡廚房頂上掛着肉,櫃裡藏着面,檐下碼着成捆的菜,一眼看過去心纔不慌,才能心思篤定着去逛那些商行鋪子,一邊看,一邊算計着手裡的餘錢,看看給家裡哪一個先做衣服,或是乾脆把布一次扯了,這樣買的量多了,可以和布行的掌櫃好好打一打擂臺,看看可以把價格多談下來一些,就是做衣服,也可以早一點從從容容的開始,畢竟離過年雖遠,可做衣服是一項大工程,早點開始,足可以茶餘飯後,多打發一點兒時間!

住城北的,如果不是往丁字南大街逛商行店鋪,而是一徑往高上帝廟去的,不免就得多走幾步了。

高上帝廟那裡鄰近遼陽平夷門,屬於遼陽的西南門,從平夷門出去的官道直通連山關,直南就是鳳凰城,往東南就是寬甸六堡和朝鮮方向,現在遼南已經成了遼陽的後花園,幾年時間,寬甸守將傅廷勳和遼南參將孫守義都沒有更換,但不知不覺間,他們的權力也就只限於自己保留的少量直屬兵馬,剩下的所有一切都已經被遼陽拿在手中,包括年近七旬的傅老爺子在內,所有人其實都明白,他們一個寬甸副總兵,一個海蓋參將,無非就是留着的兩塊牌子,就看是什麼時候摘下來了。

現在不少人在活動寬甸副總兵或是參將的職務,最有機會的應該是佟

養正這個參將,麾下有幾百騎兵,佟家在寬甸一帶也經營很久,而且這家子應該是女真出身,最少是和女真有相當的關係,在遼陽與棟鄂部之間應該需要這麼一個緩衝……正因如此,現在佟家兄弟在京師和遼鎮,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遼陽活動的都很厲害,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副總兵名義,對誰真正當家也是十分清楚和明白,只是有這麼一個名義之後,收錢也好,自己的收益和將來的被收買的本錢,都是大大增加,這一筆帳,這佟氏一家算的還是很清楚明白的。

遼南成爲真正的大後方,城外內外已經快成爲一個整體,一道城牆雖然隔開內外,但內外幾乎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除了官道修城青石板路,兩邊照例留有暗溝和植樹之外,城內城外的居民區和一些公共建築都是一樣的規模格局,遼陽城原本只有十幾二十萬的人口,惟功進入遼陽這麼多年之後,依城而居的人數最少增加了一倍還有餘,多半都是商業流通人口,不僅是遼東的商人,還有北直隸,南直隸,西北商人,徽商等等,甚至還有兩廣和福建的商人也跑到遼陽來了,商人們嗅覺十分靈敏,最早來的是江南商人,宋家和李家爲主,後來大批商人聞風而至,尋找商機,遼陽也沒有叫他們失望,現在的遼陽十分富裕,民間購買能力甚至遠在江南之上,十多萬軍隊和吏員是購買力的上層,然後就是本地的富裕階層和普通民衆,在遼陽,一個最普通的屯堡居正,家庭年收入也有好幾十兩,這在大明別的地方是難以想象的,光是賺遼陽本地的銀子已經夠吸引太多商人了,更何況最吸引人的就是南北貨物貿易這一塊了。

大量北方特產出口,大量南方特產在中左所進行週轉貿易,除了遼陽和遼東全境吃下不少貨之外,北直隸,薊北,山西,大同,北方沿邊地方,順字行帶過來的南貨大行其道,順字行不可能吃下全部,還有大量的中小商人,就是在這裡尋找到商機,賺的盆滿鉢滿。

四海商行的鐵器和鹽,還有大量出產的水力絲織布匹後來居上,也成爲這些各地商人追捧的重要產品。

遼陽的情形,只能用蒸蒸日上來形容。

一個城市,內外都是修築的精潔漂亮,居民都是身家百兩千兩的富裕階層,這在大明,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夢幻般的事情,在遼陽,這已經是不可更易的事實。

李達的渾家在城北和杜忠家的大嬸,還有街坊幾個嬸子一起上了一輛輕便的載客馬車,車裡已經坐了五六個人,等她們幾個上來之後,馬車伕關上了車門,一聲呼哨之後,車身一震,馬車自城北出發,向着城南的上帝廟方向而去。

一上車,杜家大嬸便埋怨道:“李嫂子,我說就到武書院轉轉算了,要不就到丁字南大街,不成就到肅清門外看看,那裡南商多,好東西也多,非得去上帝廟,瞧吧,今天一定人擠人,還不知道鬧的怎麼厲害。”

遼陽城池雖然廣闊,但人口也是越來越多,如果不是城市規劃的很好的話,居民們的活動已經大大受到影響了。

“杜嬸子,俺就是想到上帝廟求個籤。”

被杜家嬸子一埋怨,李達的渾家也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解釋道:“俺家那口子和老大都在前方,俺心裡每日七上八下的,不去廟裡求個簽上個香,這心裡就是不作主啊。”

這幾個婦人平素往來慣了的,李達渾家這麼一說,衆婦人都省悟過來,一時七嘴八舌,無非是叫李達渾家放寬心,不必太過擔心。

“俺倒沒有太擔心俺家那口子,好歹他也是副營官了,就是俺家那小子,非得當軍醫……”

李達渾家雖是抱怨,但眉眼還是有掩不住的驕傲色彩,她家大小子當然就是李從哲,二十不到已經是正式的軍醫官,在遼陽原本就是軍人體系之下治理,雖然民間尊崇讀書人,風氣還不象江南,對武夫是徹底的鄙視,加上遼陽鎮的經營之功,在遼陽一個軍人絕對會受到應有的尊敬,軍醫又是軍中較爲特殊的階層,不僅是百姓的尊重,普通的軍人對軍醫也是絕對畢恭畢敬,在戰場上,一個好軍醫隨時能救人性命,把人從鬼門關拉回來,就是平時,軍醫也會經常巡迴四鄉替百姓治病,得到雙重尊重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俺家那口子也到邊牆外去了。”杜家大嬸安撫了李家的幾句,自己倒也有些擔憂起來,杜忠他們是建築司的工人,杜忠雖是大工頭,但論安全恐怕還不如李達這樣的高級武官。

李達渾家只好反過來再安慰杜家嬸子:“大嬸你放心好了,杜大哥是在後方做事,前方打的再緊,後面也不會有什麼閃失的。”

“不管怎樣也好,俺家那口子去打北虜的戰場上幫忙是該當的……不過燒香倒也不礙什麼,俺也去罷。”

“俺也去,替咱兵主爺和下頭的這些將士們祝禱一下。”

“對嘍,多燒香多嗑頭總沒錯。”

“火神爺也要拜倒,打仗殺伐是主火,咱們可不能惹惱火神爺,捋他的紅鬍子。”

一羣婦人,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倒是真比唱大戲還熱鬧幾分,只苦了幾個坐車的男子,一個個面露苦笑,卻也不好說什麼。

他們留在後方不得上前方去,原本心裡就不大得勁了,又不是工人,也不是民兵,更不是軍人,也不是軍醫官,哪有什麼資格再說三道四的?

現在遼陽的風氣就是這樣,哪怕你到前方去當個馬伕,也能昂首挺胸的走路,若不然,管你舉人還是秀才,人們一樣說你於國無功,最要緊的就是對遼陽無功,對兵主爺無用,這樣的人,管你有學問還是有錢財,想叫大衆尊敬你,服從你,聽你的教,那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了。

所有華夏土地上已經遵循幾百年的規定,在遼陽,算是倒了一個個兒了。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五百章 牛酒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五百四十六章 青唐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訊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二章 驚變第七十章 異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
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五百章 牛酒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五百四十六章 青唐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八百一十一章 貪心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訊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二章 驚變第七十章 異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