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

自馬軍營出來之後,惟功不願回英國公府……這陣子張元功一直在考慮叫他歸宗之事,這事情十分麻煩,弄的他不勝頭大,他是真心不願歸宗,此事的阻力可想而知會很大,而他真的成了嫡國公之後,未來混好了也就是下一個朱希忠,位高而權不重,大明就是這樣,國公侯伯一類的重臣可以是名義上掌總的,但做實事的是京營副將,參將等將領,戚繼光和他的父親就先後擔任過京營副將,他們這些外地來的世職武官,反而是真正能做些事情的。

所謂大小相制的奧妙,就在其中。

惟功現在的身份是小臣,反而能有權力做事,做一些革新之事也不太犯忌,若是身爲國公還這麼大膽攬權,彈劾他的彈章就能把英國公府給淹了。

身爲大丈夫,已經嚐到權力的滋味,他不願留在英國公府中,冬天懷抱暖爐,聽戲看雜劇,玩小廝丫頭,喝的大醉,周而復始這麼度過一生。

這個時辰,到宮中也晚了,惟功想了一想,倒是想起一個去處來。

“去京南大營!”

“是,大人。”

惟功一聲吩咐,策動他跨下戰馬,往着京南的神機營車營的大營而去。

前一陣子,宣府總兵官馬芳回任,馬帥對惟功的幫助極大,馬家父子臨行之際,惟功當然是親至送行。後來遼東的祖承訓領了旗牌離開時,惟功更是置下最上等的酒席,替這個遼東將門中的重鎮世家的後起之秀送行。

此人現在這般年輕已經是參將,未來幾年之內可能做到副總兵,前途不可限量。最重要的就是祖家的地盤是在寧遠,影響力一直到寬甸堡鳳凰城一帶,是僅次於李家的實力將門,未來惟功對付遼鎮時,希望能多一分助力,少一分阻力。

當日結識的武將還不止這兩家,迎來送往,這一陣子,在純粹的邊軍武臣之中,惟功頗爲結交了一些人。

俞大猷則是留了下來,這陣子一直在忙碌編訓車營之事,朝廷將這個老將留在京城還是有考量的,雖然俞大猷自己的願望是退休,希望朝廷重用他的兒子俞諮皋,但朝廷對俞諮皋並不算看好,只授給了一個福建遊擊的職務,放回這個少將軍,由他自己去福建發展去了。

而俞大猷則因爲對車營的獨到造詣,加上是指揮過戰車對蒙古人實戰過的宿將,朝廷將他留下來,編練神機營中的車營,也算是希望京營重整振作的一種期盼了。

此事已經有不短時間,惟功這陣子一直也是在忙自己的事情,不及去探望,此時馬守約贈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閒,不去看望一下老將軍也就說不過去了。

畢竟,他現在在槍術和劍意已經完全的入門,剩下的就是技巧方面的磨練,僅次劍意來說,他已經不在當世任何人之下!

……

京南大營佔地極廣,北京城駐軍極多,最盛時超過七十萬人,當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外地的班操軍,結束班操後還要還鄉,但在京城駐守

時,當然也要提供給這些軍人住處,不能叫他們睡在城外或是大街上,後來大明由盛轉衰之後,班操軍上京多半是修築城牆和陵墓,駐在城中的時候反而少了,京中的幾處大營,帳面數字都從五十萬人落到了二十萬三十萬,而實際人數也就是十餘萬人,其中還有相當是被佔役使用,根本不在營中居住,在營居住的,多半是老幼皆有,一家老小一起住在營中,做小生意買賣的比比皆是,原本莊嚴肅穆的京營已經和民居菜市場沒有什麼區別了。

這就是京營的現狀,一點兒不帶誇張的,帳面上二三十萬人的軍隊,兩萬精兵也拉不出來,不然幾十年後崇禎在清兵兵臨城下時,連流氓頭子和青皮無賴都募集到城頭上去了。

惟功趕到車營駐地時,途經神機營大營,沿途所見的就是這樣的景像,到處是懸掛的衣服,婦人在營房四處帶着小孩兒過活,男子可能去做營生賺錢了,一個壯年男子沒瞧着,一直到大營深處,可能是將領們的公事房附近,纔看到有幾個穿着破破爛爛的鴛鴦戰襖的軍人,扛着長短不一的長槍,也就是木杆削尖了加了個鐵槍頭,沒精打采的到處走着。

惟功見狀也只有搖頭,感慨道:“鴛鴦戰襖按制三年一發,這些傢伙穿的最少十年了,也不知道被多少人中飽了私囊!”

“說不得。”王國峰呵呵笑道:“這些事兒咱們順字行也沒少摻合……京營的糧餉一個月就好幾十萬石,布匹,鞋子,都不老少的,咱們都是接了這大宗生意,從通州各往往京裡運……可最多是三成運到各營,多半就是直接運到那些侯爺伯爺都督們的府裡或是昌平順義大興各處的莊子上去了。”

“蠹蟲!”

“咱英國公府也有……”

“唉。”

惟功嘆口氣,他倒也不好直接罵自己的父親,這事兒也不是一年兩年,是兩百年來就是這種規矩,只是現在做的越發過份了而已。

……

“來者何人,下馬!”

車營在神機營一側,佔地極廣,也就是城南有這麼大的地方,一眼看過去看不到邊,足有數百畝地大,從營門外望着裡頭,但見旌旗招展,營伍莊嚴,校場上有數十個方陣,每個方陣前都有戰車,有兩輪戰車,獨輪戰車,人員正在按照車輛的行動軌跡而動作着。

營門處,一個武官帶隊,十來人的一個小隊子站在門前警備,手中也持着紅櫻長槍,身上當然也是鴛鴦戰襖,武器還是一般的不合格,戰襖也是破舊,但好歹是有一些精氣神出來了,持槍的人,也是二十到三十之間的壯年,武官是四十左右,都是盛壯之年。

“我是張惟功,請上稟俞帥,請垂示是否能入營旁觀演練。”

“張惟功……”

那個守值的武官尋思了一下,眼睛猛然一亮,顯然是想起惟功是什麼人了。

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惟功一小會兒,才點了點頭,道:“張大人請稍等一會兒,下官這

就去給大帥回。”

“有勞。”

惟功笑吟吟一點頭,模樣十分謙和。那武官覺得奇怪,傳說中張惟功是心狠手辣,但現在看來,也就是個身形長大,但相貌還是孩子樣的寬厚少年,這樣的人,居然辣手整頓京營,實在叫人難以想象。

但他不能多想,向惟功點了點頭之後,這個將領扶着自己的明盔,迅速跑向營中,一路飛奔,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他當然不能直接到俞大猷的身邊,而是先趕到中軍官附近,低聲稟報了,再由中軍到俞大猷面前,將惟功造訪之事說了。

俞大猷神色肅穆,在軍營之中,他比在外要嚴肅的多。想了一想,便道:“請他進來,老夫和小張大人都奉命練兵,他若來觀摩,自然是可以的。”

過了一時,惟功等人騎馬進來,到校閱臺上,惟功對俞大猷抱拳道:“下官冒昧前來,還請俞帥恕罪。”

俞大猷笑道:“何罪之有?不過現在正在校閱,有什麼話我們下去再說。”

惟功會意,便是專心在將臺上看起操練來。

俞大猷的指揮,也是靠旗號與金鼓,帥旗揮動,然後是各級營官的將領,再下來是各級應旗,紛紛揮動。

在旗幟揮動的同時,密集的鼓點聲開始響起來,轟隆隆響徹雲霄,激動人心。

接着便是各隊擺開花哨的陣形,時而如梅花散開,時而密集成一團衝擊,時而橫陣,時而銳陣,在將旗不停的揮動下,陣形也是不停的變幻着。

惟功看在眼裡,也是不住皺眉。

什麼九宮陣,八卦陣,將將士分成一團團的,擺着分散,看着好看,轉來轉去,走馬燈一樣,看着是似乎有門道,實際上就是在胡搞。

宋人的陣法更復雜,幾萬人按陣圖擺來擺去,最終換得的卻是一次次慘敗。大將出徵,皇帝授給陣圖,最終肯定是大敗虧輸,後來不從中御,皇帝不過問前線,在與西夏的前線對戰時,宋軍才漸漸獲得了戰場主動權。

冷兵器的陣法,其實就是爲了約束將士,最大程度保持自己一方的完整,如小混混一樣砍人一擁而上,幾十人有效果,誰膽大誰贏,幾千人幾萬人的對戰,將領對地利和陣形的展開是大學問,誰做的好,誰就是上將軍。

韓信說劉邦能指揮十萬人,他自己多多益善,無非就是這種戰場上調整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俞大猷也是沙場老將了,在這裡練的這些,簡直是耍馬戲。

隨着陣形變化,大量的獨輪小車上裝着火箭,急速向前,推行一段距離後,小車併成一條戰線,弓箭手火銃手在後,長槍手在中,火箭齊射,大小炮齊發,弓箭火銃亦是一起發射,一時間校場內硝煙瀰漫,嗆的人眼淚直流。

這麼熱鬧法,倒是有點意思,但也是十分粗糙,無非就是看個熱鬧了。在火器齊發時,兩翼有象徵性的騎兵左右向前夾擊,用柺子馬的辦法,殲滅了正面之敵。

(本章完)

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十二章 寶刀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十九章 諸兄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章 廷仗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三百章 緩急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七百章 福星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
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十二章 寶刀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十九章 諸兄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章 廷仗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三百章 緩急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四百三十六章 急行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七百章 福星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